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终身体育是当今教育为现代人们生活指出的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更应该关注自身的健康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终身体育是指人终身从事身体锻炼和终身进行体育的行为。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而终身体育意识是人在生命的开始和结束过程中,有明确目的的从事体育和参加身体锻炼的思想和观念。这就是说,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年龄阶段都应从事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的教育,才可称之为终身体育。小学生正处于由儿童阶段至青少年时期转变过程的特殊时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其一生的体育观念都非常重要。在人的一生中,少儿及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活习惯的养成和思想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然而在现实中,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弱,所以其体育意识主要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引导,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很容易被忽视,形成只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意识”,而忽视“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逐渐被教育者所重视,但是在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途径中还存在容易被忽视的隐性问题,而这些隐性问题往往对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亟待引起重视和探究。
小学生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包含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种环境的分工、作用、职能各不相同,但都是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最主要的途径。
1.家庭体育教中的隐性问题
家庭是小学生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家庭体育的实施是小学生终身体育个性化发展及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体育兴趣和爱好的最佳培育途径,是小学生心智成长和认知定向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体育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小学生一生中奠定终身体育意识最关键的时期。
意识的培养重在培养人的思维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对小学生家庭体育现状的调研发现,由于受到家庭格局及家庭成员文化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家庭成员对于终身体育的认识和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家庭成员中家长的思想意识往往起主导地位,不同的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传统、家庭理念、职业等都直接影响家庭体育的理念。现实中家长的体育行为普遍只停留在组织家庭体育活动,或者是借助社会资源为小学生提供一定的体育锻炼环境,但缺乏对小学生的了解及交流,忽视对小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意识的培养。调研发现小学生对于体育和运动的认知程度很低,表现出没有明确的体育目标和榜样、缺乏参与体育的经历和实践、缺少观看体育的竞赛过程和体育知识的学习。在电子产品充斥家庭精神生活的现状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等活动,严重阻碍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而在通过娱乐节目进行休闲的过程中,只有极少部分家长能够陪伴其观看体育类节目,大部分家庭缺乏对小学生体育认知能力的培养。为了引导小学生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小学生体育意识的深层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正确引导小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文化氛围,增强小学生在业余生活中对体育的认知,帮助小学生解读体育知识,从而使小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参加体育锻炼,认识体育锻炼的好处与作用,树立坚持不懈从事体育锻炼的信心,并且引导小学生合理的安排好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表等。这对于小学生从小懂得怎么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小学生从小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具有重要及深远的意义。
2.学校体育中的隐性问题
学校是小学生接受体育知识的最佳教育途径,小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和终身体育意识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途径获得的。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意识的黄金时期。
当今学校对小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日趋成熟,但学校对小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培养存在不足。调查发现,一般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认为小学生的年龄偏小,认知和行为能力较差,对较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接受起来很难,因此往往忽视对其竞技体育、体育竞赛和规则、体育社交等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培养,而这些是体育和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竞技体育和运动的魅力所在。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将这些知识融入体育教学中,以愉快、轻松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讲授。引导小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专业的体育竞赛节目,使小学生看懂竞技体育比赛,通过竞技体育比赛的感知,小学生树立体育榜样,建立自己的体育信念与立场,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性格气质,使小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更系统、立体和深入。其对小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深远,为小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针对小学生体育及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家长之间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沟通。实践发现,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或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很少进行涉及小学生体育及健康教育方面的沟通,家长表现出更关心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忽视对孩子体育教育情况的互通。家长只能通过体育分数片面地对小学生的体育状况进行了解。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同时,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并引导家长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家庭体育教育,使家长在孩子的体育教育理念上与学校保持一致,使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互通、互补、互助,让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更深刻,促使家庭体育理念进一步强化。
3.社会体育中的隐性问题
社会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个未知的最大“舞台”。小学生对于社会体育充满求知欲,希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这对于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养成和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实中,由于社会体育市场社会化进程的发展,社会上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机构发展迅速,而公益性的体育文化传播较少,公共体育设施有待进一步得到完善,针对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与小学生社会体育的发展严重失衡。在公共体育场地的使用中,大部分都是成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身影,缺乏针对小学生体育的专用场地和专业指导,小学生在从事社会体育锻炼时,只能进行一些少受场地限制的区域和项目,例如轮滑、踢毽子、跳绳等简单的原地或短距离运动。而群众体育、社会体育不应仅仅是成年人的舞台,更应加强对于小学生专门性体育场所的修建,例如:小篮球场(低篮筐)、小足球场、小羽毛球场等。同时加大小学生社会体育指导的力度,使小学生像成年人一样分享社会体育资源,为小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的体育生活及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古语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理念的引领、习惯的养成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应从小学生就开始,小学生不仅是祖国的花朵,更是中国体育的未来和希望。
参考文献:
[1]曹书芳,沈时明,张正民.“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模式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促进作用研究[J].体育师友,2010.5.
[2]张晓春.树立科学体育发展观必须重申几个理性问题[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6):9-11.
[3]吴玲,杨建国.“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4):50-52.
小学生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包含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种环境的分工、作用、职能各不相同,但都是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最主要的途径。
1.家庭体育教中的隐性问题
家庭是小学生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家庭体育的实施是小学生终身体育个性化发展及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体育兴趣和爱好的最佳培育途径,是小学生心智成长和认知定向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体育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小学生一生中奠定终身体育意识最关键的时期。
意识的培养重在培养人的思维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对小学生家庭体育现状的调研发现,由于受到家庭格局及家庭成员文化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家庭成员对于终身体育的认识和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家庭成员中家长的思想意识往往起主导地位,不同的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传统、家庭理念、职业等都直接影响家庭体育的理念。现实中家长的体育行为普遍只停留在组织家庭体育活动,或者是借助社会资源为小学生提供一定的体育锻炼环境,但缺乏对小学生的了解及交流,忽视对小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意识的培养。调研发现小学生对于体育和运动的认知程度很低,表现出没有明确的体育目标和榜样、缺乏参与体育的经历和实践、缺少观看体育的竞赛过程和体育知识的学习。在电子产品充斥家庭精神生活的现状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等活动,严重阻碍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而在通过娱乐节目进行休闲的过程中,只有极少部分家长能够陪伴其观看体育类节目,大部分家庭缺乏对小学生体育认知能力的培养。为了引导小学生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小学生体育意识的深层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正确引导小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文化氛围,增强小学生在业余生活中对体育的认知,帮助小学生解读体育知识,从而使小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参加体育锻炼,认识体育锻炼的好处与作用,树立坚持不懈从事体育锻炼的信心,并且引导小学生合理的安排好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表等。这对于小学生从小懂得怎么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小学生从小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具有重要及深远的意义。
2.学校体育中的隐性问题
学校是小学生接受体育知识的最佳教育途径,小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和终身体育意识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途径获得的。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意识的黄金时期。
当今学校对小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日趋成熟,但学校对小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培养存在不足。调查发现,一般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认为小学生的年龄偏小,认知和行为能力较差,对较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接受起来很难,因此往往忽视对其竞技体育、体育竞赛和规则、体育社交等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培养,而这些是体育和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竞技体育和运动的魅力所在。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将这些知识融入体育教学中,以愉快、轻松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讲授。引导小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专业的体育竞赛节目,使小学生看懂竞技体育比赛,通过竞技体育比赛的感知,小学生树立体育榜样,建立自己的体育信念与立场,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性格气质,使小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更系统、立体和深入。其对小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深远,为小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针对小学生体育及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家长之间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沟通。实践发现,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或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很少进行涉及小学生体育及健康教育方面的沟通,家长表现出更关心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忽视对孩子体育教育情况的互通。家长只能通过体育分数片面地对小学生的体育状况进行了解。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同时,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并引导家长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家庭体育教育,使家长在孩子的体育教育理念上与学校保持一致,使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互通、互补、互助,让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更深刻,促使家庭体育理念进一步强化。
3.社会体育中的隐性问题
社会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个未知的最大“舞台”。小学生对于社会体育充满求知欲,希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这对于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养成和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实中,由于社会体育市场社会化进程的发展,社会上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机构发展迅速,而公益性的体育文化传播较少,公共体育设施有待进一步得到完善,针对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与小学生社会体育的发展严重失衡。在公共体育场地的使用中,大部分都是成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身影,缺乏针对小学生体育的专用场地和专业指导,小学生在从事社会体育锻炼时,只能进行一些少受场地限制的区域和项目,例如轮滑、踢毽子、跳绳等简单的原地或短距离运动。而群众体育、社会体育不应仅仅是成年人的舞台,更应加强对于小学生专门性体育场所的修建,例如:小篮球场(低篮筐)、小足球场、小羽毛球场等。同时加大小学生社会体育指导的力度,使小学生像成年人一样分享社会体育资源,为小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的体育生活及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古语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理念的引领、习惯的养成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应从小学生就开始,小学生不仅是祖国的花朵,更是中国体育的未来和希望。
参考文献:
[1]曹书芳,沈时明,张正民.“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模式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促进作用研究[J].体育师友,2010.5.
[2]张晓春.树立科学体育发展观必须重申几个理性问题[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6):9-11.
[3]吴玲,杨建国.“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