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阶段也学习了三年的历史,但是其辨析史料的能力尚显不足。而对于历史这一学科而言,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关键在于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上。因而,作为高一历史教师,从学生入学之初,采取措施充分调动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浅入深的逐渐培养起高一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学生;高一;能力;辨析;史料
历史知识其学习、研究的对象消失以旧,且不可能再现,直接观察不能实现;历史知识的形成来源于留下来的史料。历史是对于过去的人和事的论述,都源于史料。介于此,真正走进历史,学好历史,积极、正确的运用史料,不容置疑。
然而,高一新生辨析史料的能力较差。因而,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高中生辨析史料的能力,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充分运用史料,创设情境,培养高中生历史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萧何,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树立信心,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如能重视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情景,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由此产生积极思维的气氛。
二、充分运用史料,让高中生学会处理材料,培养其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是关键。因而,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兴趣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口,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动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材料处理、历史阐述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在史料教学和训练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外,还必须把学生的思维激活,把兴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授之而渔”;并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掌握材料解析题的钥匙,从而达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目的。
目前,中学生对漫画作品兴趣浓厚,我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漫画等史料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新教材下册《20年代的国际关系》一节中有一幅“一战后德国、英法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漫画。针对漫画,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图中显示英、法、德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分别是怎样?②说明了怎样的历史事件?图中所指的核心问题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首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找准材料(漫画)的关键词。如时间关键词:战争时、战后,空间关键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历史名词:贷款、偿还、赔款,以及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接着审题,有几问,问什么,每一小题又有几个小问。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将史料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对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简单而言,就是“知识回位”。通过对一战结果、一战对四国产生影响的分析、思考,归纳出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美国利用战争大发横财,是最大的债权国。最后,构思作答,进行史论结合的口头或文字评述。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锻炼了学生动脑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根据近年高考材料题出现的新趋势,能力要求的力度加大,不但要求表述成文,而且限定字数,对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所以,单纯依靠动脑、动口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求学生表述成文,动手操作。这样才能避免学生题意理解了,但要表述成文却词不达意,概念不清,逻辑性不强。为此,基础年级就应该规范教学要求,表述时要思路清晰、文字通顺、语句流畅,并加强训练的力度。不但要动脑学习思维,而且还要动口动手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达到兴趣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进而为高二、高三进一步的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采取恰当的方法
在以往的漫长日子里,留下了无以计数的史料,它们是人类追寻历史的依据。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史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辨析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应遵循以下的原则和方法。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新教材引用的史料很多,一般地可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教师对史料的运用一要有所选择,二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所选史料或所提问题必须符合客观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一段式还是多段式的史料,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启发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无论是一题多问还是几题几问,问题之间要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角度应有所不同,层次有深有浅,形成立体结构。
(2)适当补充,加深理解。在教学上,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史料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是说,就只能完全局限于课本的史料。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当补充相关史料和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精心设问,进行学法指导;学生必须动脑动口动手,学会方法,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设问时,要有适当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问题要有启发性,或促进知识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切忌问题太难,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
总之,我从高一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辨析史料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力图做到:立足于课本,以兴趣引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把选取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和一定的方法,决不能一蹴而就。
关键词:学生;高一;能力;辨析;史料
历史知识其学习、研究的对象消失以旧,且不可能再现,直接观察不能实现;历史知识的形成来源于留下来的史料。历史是对于过去的人和事的论述,都源于史料。介于此,真正走进历史,学好历史,积极、正确的运用史料,不容置疑。
然而,高一新生辨析史料的能力较差。因而,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高中生辨析史料的能力,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充分运用史料,创设情境,培养高中生历史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萧何,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树立信心,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如能重视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情景,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由此产生积极思维的气氛。
二、充分运用史料,让高中生学会处理材料,培养其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是关键。因而,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兴趣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口,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动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材料处理、历史阐述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在史料教学和训练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外,还必须把学生的思维激活,把兴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授之而渔”;并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掌握材料解析题的钥匙,从而达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目的。
目前,中学生对漫画作品兴趣浓厚,我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漫画等史料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新教材下册《20年代的国际关系》一节中有一幅“一战后德国、英法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漫画。针对漫画,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图中显示英、法、德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分别是怎样?②说明了怎样的历史事件?图中所指的核心问题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首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找准材料(漫画)的关键词。如时间关键词:战争时、战后,空间关键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历史名词:贷款、偿还、赔款,以及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接着审题,有几问,问什么,每一小题又有几个小问。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将史料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对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简单而言,就是“知识回位”。通过对一战结果、一战对四国产生影响的分析、思考,归纳出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美国利用战争大发横财,是最大的债权国。最后,构思作答,进行史论结合的口头或文字评述。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锻炼了学生动脑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根据近年高考材料题出现的新趋势,能力要求的力度加大,不但要求表述成文,而且限定字数,对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所以,单纯依靠动脑、动口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求学生表述成文,动手操作。这样才能避免学生题意理解了,但要表述成文却词不达意,概念不清,逻辑性不强。为此,基础年级就应该规范教学要求,表述时要思路清晰、文字通顺、语句流畅,并加强训练的力度。不但要动脑学习思维,而且还要动口动手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达到兴趣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进而为高二、高三进一步的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采取恰当的方法
在以往的漫长日子里,留下了无以计数的史料,它们是人类追寻历史的依据。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史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辨析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应遵循以下的原则和方法。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新教材引用的史料很多,一般地可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教师对史料的运用一要有所选择,二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所选史料或所提问题必须符合客观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一段式还是多段式的史料,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启发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无论是一题多问还是几题几问,问题之间要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角度应有所不同,层次有深有浅,形成立体结构。
(2)适当补充,加深理解。在教学上,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史料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是说,就只能完全局限于课本的史料。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当补充相关史料和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精心设问,进行学法指导;学生必须动脑动口动手,学会方法,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设问时,要有适当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问题要有启发性,或促进知识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切忌问题太难,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
总之,我从高一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辨析史料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力图做到:立足于课本,以兴趣引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把选取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和一定的方法,决不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