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97-01
首次住院的精神病人,与复入院病人比较,药物疗效明显,住院时间较短,家属对病人康复期望大。对精神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对促进疗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疾病复发率有重要作用[1]。我院首次住院的精神病人相对集中收治在早期干预病区,现回顾在该区开展整体护理后,对病人进行个体的健康教育情况,同时提出相应之改进对策。
1 一般资料
按1998年10月起入院先后统计整体护理病区首次住院的精神病人55例(分裂样精神障碍 5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7 例、抑郁症 5例、精神分裂症38 例),均为女性,符合CCMD-II-R诊断标准。住院时间最短 21d,最长 150d,平均(65.71+35.23)1。年龄最小 16-岁,最大 59岁,平均(1.87+11.64)岁。按照我院制定的精神病人健康教育计划,由专
业护士对病人进行个体的健康指导,从病人入院第1 天开始,计算至病人理解和接受健康教育内容(除出院指导外,病人在计划单上签名以表示理解)的平均天数,见表1。
表1 教育内容与病人接受的平均时间 (单位:d)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结果回顾分析:病人接受生活自理技能的指导在入院 2周,病人刚入院第1 周,对环境陌生或者正处在症状的高峰期,生活起居均处于被动状态,多由护士协助或督促完成,经过初步的药物治疗,对环境的逐步适应,护士再次进行入院指导,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指导病人了解并遵守病房的作息时间,按时进餐,按时休息,做好个人清洁卫生。护士主动关心病人,让病人感到若生活上有困难护士随时可给予帮助: 院内为精神病人提供的工疗、娱疗、音乐治疗等,是精神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在病人住院第* 周后,随着急性症状缓解,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在治疗前,告诉病人治疗的内容、目的和方法,病人理解并有了大概的印象,再到工娱部或音乐治疗室,由治疗人员详细指导病人参与,对精神病人康复将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2.2 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将会影响病人行为和生理状态。在疾病知识的指导中,护士从疾病的名称及主要的治疗方案着手,在入院第3-4 周,病人表示认可和接受。此时,护士指导病人了解自我,告诉他所患疾病的名称、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同时,鼓励病人建立起自信心,让病人与护士紧密合作,遵循护士的建议,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出院指导在病人出院前1-3d 进行,包括按医嘱坚持服药防复发,出现药物副作用的个人应对方法,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掌握自我调控技巧以适应家庭和社会角色,出院后如何复诊等知识。
3 讨论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是精神病人健康教育的基础。治疗性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以帮助病人为目的所建立起来的专业性关系,可以达到治疗性的结果,被认为是精神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精神科护士和首次住院的病人接触,护士要根据每位病人的病情,灵活掌握时机,运用沟通技巧。首先主动给病人以关心的信息,如介绍环境、自我介绍以减少病人的不安,建立信任感,病人信任护士,才会放松心理警戒,暴露思想,愿意接受护士的引导。
3.2 美国教育学家 B.S.布卢姆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应该是双边人员(医护人员和病人)都得到激励才会产生“自动力”[3],即如果只有医护人员的“自动力”而得不到病人的接受和配合;或者只有病人的“自动力”而得不到护理人员的指导和训练都不可能取得好的结果[1]。因此,护士要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抱着真诚帮助病人的护理服务观念,在健康教育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反复、耐心地诱导病人理解教育内容,护士要指出病人的能力和潜力,鼓励病人建立自信,重新恢复身体和精神的健康。
本健康教育计划是把疾病的知识、药物知识及有关辅助治疗等交给病人,让其了解发病、治病的一般常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在护士帮助病人了解自我,适应角色的转换,促进疾病的康复中收到一定的效果。对康复期病人维持健康的自我认识、与家属的沟通和指导尚且不足,本人认为补充完善上述内容,更能体现现代护理观念贯穿于护理工作中。
3.3 在个体健康指导的基础上,组织群体健康教育,包括定期的病人和家属健康教育讲座,例如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和家庭护理知识等;整理卡片或通俗易懂的护理知识作为宣教资料发给病人或家属阅读学习,这样可节省时间和人力,受益面更广。
3.4 对精神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要对病人,还要对其亲属进行指导[2]。首次住院的病人家属希望病人尽快康复的心情迫切,护士需指导家属既要关心病人和多探视,又要耐心倾听病人的谈话,即使病人所说的是病态症状,也不与病人争辩。
3.5 护士每周有 1-2次与家属见面,告诉他们病人目前的疾病进展或康复情况,主要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共同帮助病人,促进疾病康复。即10名左右的康复病人组成1组,病人选出小组的主持人,由护士引导病人交谈自己的感受、困扰、担忧或提出问题,组员自由发言,共同讨论,介绍自己曾出现同样困扰时如何应对等。实行病友间的互助互慰,也为病人提供交流和宣泄的场所。
3.6 对康复期病人进一步讲解有关疾病的机制,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学会自我控制,增强自信心,树立自我形象。告诉病人康复后应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履行正常人的角色,并尝试从中获得乐趣和安慰,享受满足感。
参考文献
[1] 戴喜玲,赵永青(对精神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思路[J](中华护理杂志,2011,5(10):144
[2] 李显凤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0
[3] [美]布卢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
首次住院的精神病人,与复入院病人比较,药物疗效明显,住院时间较短,家属对病人康复期望大。对精神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对促进疗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疾病复发率有重要作用[1]。我院首次住院的精神病人相对集中收治在早期干预病区,现回顾在该区开展整体护理后,对病人进行个体的健康教育情况,同时提出相应之改进对策。
1 一般资料
按1998年10月起入院先后统计整体护理病区首次住院的精神病人55例(分裂样精神障碍 5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7 例、抑郁症 5例、精神分裂症38 例),均为女性,符合CCMD-II-R诊断标准。住院时间最短 21d,最长 150d,平均(65.71+35.23)1。年龄最小 16-岁,最大 59岁,平均(1.87+11.64)岁。按照我院制定的精神病人健康教育计划,由专
业护士对病人进行个体的健康指导,从病人入院第1 天开始,计算至病人理解和接受健康教育内容(除出院指导外,病人在计划单上签名以表示理解)的平均天数,见表1。
表1 教育内容与病人接受的平均时间 (单位:d)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结果回顾分析:病人接受生活自理技能的指导在入院 2周,病人刚入院第1 周,对环境陌生或者正处在症状的高峰期,生活起居均处于被动状态,多由护士协助或督促完成,经过初步的药物治疗,对环境的逐步适应,护士再次进行入院指导,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指导病人了解并遵守病房的作息时间,按时进餐,按时休息,做好个人清洁卫生。护士主动关心病人,让病人感到若生活上有困难护士随时可给予帮助: 院内为精神病人提供的工疗、娱疗、音乐治疗等,是精神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在病人住院第* 周后,随着急性症状缓解,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在治疗前,告诉病人治疗的内容、目的和方法,病人理解并有了大概的印象,再到工娱部或音乐治疗室,由治疗人员详细指导病人参与,对精神病人康复将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2.2 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将会影响病人行为和生理状态。在疾病知识的指导中,护士从疾病的名称及主要的治疗方案着手,在入院第3-4 周,病人表示认可和接受。此时,护士指导病人了解自我,告诉他所患疾病的名称、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同时,鼓励病人建立起自信心,让病人与护士紧密合作,遵循护士的建议,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出院指导在病人出院前1-3d 进行,包括按医嘱坚持服药防复发,出现药物副作用的个人应对方法,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掌握自我调控技巧以适应家庭和社会角色,出院后如何复诊等知识。
3 讨论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是精神病人健康教育的基础。治疗性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以帮助病人为目的所建立起来的专业性关系,可以达到治疗性的结果,被认为是精神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精神科护士和首次住院的病人接触,护士要根据每位病人的病情,灵活掌握时机,运用沟通技巧。首先主动给病人以关心的信息,如介绍环境、自我介绍以减少病人的不安,建立信任感,病人信任护士,才会放松心理警戒,暴露思想,愿意接受护士的引导。
3.2 美国教育学家 B.S.布卢姆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应该是双边人员(医护人员和病人)都得到激励才会产生“自动力”[3],即如果只有医护人员的“自动力”而得不到病人的接受和配合;或者只有病人的“自动力”而得不到护理人员的指导和训练都不可能取得好的结果[1]。因此,护士要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抱着真诚帮助病人的护理服务观念,在健康教育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反复、耐心地诱导病人理解教育内容,护士要指出病人的能力和潜力,鼓励病人建立自信,重新恢复身体和精神的健康。
本健康教育计划是把疾病的知识、药物知识及有关辅助治疗等交给病人,让其了解发病、治病的一般常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在护士帮助病人了解自我,适应角色的转换,促进疾病的康复中收到一定的效果。对康复期病人维持健康的自我认识、与家属的沟通和指导尚且不足,本人认为补充完善上述内容,更能体现现代护理观念贯穿于护理工作中。
3.3 在个体健康指导的基础上,组织群体健康教育,包括定期的病人和家属健康教育讲座,例如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和家庭护理知识等;整理卡片或通俗易懂的护理知识作为宣教资料发给病人或家属阅读学习,这样可节省时间和人力,受益面更广。
3.4 对精神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要对病人,还要对其亲属进行指导[2]。首次住院的病人家属希望病人尽快康复的心情迫切,护士需指导家属既要关心病人和多探视,又要耐心倾听病人的谈话,即使病人所说的是病态症状,也不与病人争辩。
3.5 护士每周有 1-2次与家属见面,告诉他们病人目前的疾病进展或康复情况,主要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共同帮助病人,促进疾病康复。即10名左右的康复病人组成1组,病人选出小组的主持人,由护士引导病人交谈自己的感受、困扰、担忧或提出问题,组员自由发言,共同讨论,介绍自己曾出现同样困扰时如何应对等。实行病友间的互助互慰,也为病人提供交流和宣泄的场所。
3.6 对康复期病人进一步讲解有关疾病的机制,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学会自我控制,增强自信心,树立自我形象。告诉病人康复后应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履行正常人的角色,并尝试从中获得乐趣和安慰,享受满足感。
参考文献
[1] 戴喜玲,赵永青(对精神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思路[J](中华护理杂志,2011,5(10):144
[2] 李显凤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0
[3] [美]布卢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