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我们的老朋友——天宫二号吗?它又回到了地球的怀抱。
北京时间2019年7月19日,天宫二号已完成全部拓展试验,择机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主体烧毁殆尽,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天宫二号的设计寿命为2年,实际在轨运行时间超过1000天,完成了不少工作,堪称“太空劳模”。
“二丫”自我介绍
我的大名叫天宫二号,被网友们称为“二丫”,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空间实验室,顾名思义是为发展空间站,从载人飞船过渡到载人航天基础设施的实验性航天器。在这点上,我超过了我的大哥——天宫一号,熟悉航天器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天宫一号是目标飞行器,主攻空间交会对接。
实际上,我和大哥是双胞胎,我是他的备份和替补。他的能力很强,甚至超额完成了任务,科学家们就根据新任务的需要对我进行了改装。我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18.4米,重达8.6吨,身体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身高”“体重”“外形”和构造与大哥基本一致,像大多数双胞胎一样难分彼此,但相比大哥,我的装备更豪华,装载量更大,内部环境更好。值得一提的是,航天设计师在“孕育”我时采取模块化设计,就像搭建积木一样,一旦我出现问题就可以快速更换部件、进行在轨维修,这在国内空间领域属于首创。我还有“手臂”——一个机械臂,可以帮助航天员进行舱外搬运和维修工作。
你们都见过我吧?是不是觉得我长得挺好看的?哈哈!
那些难忘时刻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二号带着祖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伴着中秋的一轮皎洁明月,乘坐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飞向无垠的太空,进入平均轨道高度约400千米的近圆轨道。自此,天宫二号接过大哥天宫一号的衣钵继续为中国空间站事业添砖加瓦。
天宫二号有话说:
刚上天的时候,一切都很新鲜,但我有点紧张。毕竟我到太空不是来玩的,任务那么多,肩上的担子很重。
2016年10月19日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进驻天宫二号,他们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协助下进行为期30天的太空驻留生活。这标志着祖国向建设空间站、航天员中期驻留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为了让航天员住得舒服,在实验舱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有限的组合体空间内,内部装饰、舱内活动空间规划、视觉环境与照明都十分讲究,废弃物处理、物品管理、无线视频通话等也很方便。
贴心小细节:
可展开的多功能小平台:航天员可以在上面写字、吃饭以及做实验,生活工作两不误。
蓝牙耳机和蓝牙音响:尽管是为通信和应急配备的,但并不妨碍航天员用它们听歌。
贴心内部装饰:在感官上用颜色为航天员区分地板和天花板,用硬材质地板取代地毯,使航天员活动更加省力。墙壁采用柔和的米白色。
人性化照明:舱内灯光光色采用米黄色,亮度可手動调节,同时为每个航天员安装了床头灯。
2016年10月23日
天宫二号释放伴飞小卫星——伴星一号。
伴星一号就像一个无线遥控的自拍杆,它特别活泼,哧溜溜地围着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转,一会儿跑到它们前面一会儿跑到它们后面,给它们拍了很多照片。
天宫二号有话说:伴星一号是我的小宠物,我叫它“伴伴”。它除了会拍照,还能帮我探路、给我体检、陪我聊天。
2016年11月17日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与地面上的航天员王亚平一起为全国青少年录制的一堂“太空科普课”上线播出,天宫二号是见证者。
这堂“天地连线”科普课的精彩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天宫一号上的“太空授课”。
天宫二号有话说:你听了那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吗?如果没有,那真遗憾!
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次“太空握手”非比寻常,是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与第一个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
天宫二号有话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个负责的“快递小哥”,送来了超级实用的“包裹”。
2017年4月27日19时07分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我国首次“太空加油”,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太空推进剂补加试验,标志着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全部完成,我国自此迈入空间站时代。
2017年6月19日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与天宫二号的绕飞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巩固了航天器多方位空间交会技术。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从天宫二号的后向5千米绕飞到前向5千米,动作就像翩然的舞步。不仅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漂亮地完成了偏航180°转倒飞,天宫二号也完成了180°转正飞,两个航天器以面对面的姿势互转了半圈。
2017年9月12日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顺利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整个过程只用了6.5小时。毫不夸张地说,掌握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这项技能,太空飞行的安全舒适更有保障了。
2018年9月15日
天宫二号顺利完成预定两年的任务,从此开始超期服役,给祖国人民带来更多惊喜。
天宫二号有话说:那时,我身体倍儿棒,食物充足,身上的各种仪器状态都很好,只要祖国需要,还能继续工作。
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
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追寻天宫一号的足迹回到地球。
天宫二号有话说:我受控离轨,比大哥的无控离轨强不少呢。请允许我骄傲一次!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绕飞交会对接(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亮眼的科学成果
在天上种粮种菜、观测宇宙中最猛烈的爆炸、打造太空最精准的钟……作为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没有辜负这个名号和大家的期望,帮助科学家完成了10多项意义重大的科学实验,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科学成果。
1.独自在太空时,天宫二号用各种仪器上看下看,有时仰望星空——借助世界上首台大面积、大视场、高精度伽马暴偏振探测仪探测到了55个宇宙伽玛暴,探测能力与国际天文卫星相当。另外,它还“看”到了若干太阳X射线暴。
2.天宫二号有时俯瞰地球,不光看云层里的闪电和绚丽的北极光,还有沙漠、大海、城市夜晚的灯火等。它实现了12个多角度光学偏振遥感技术新体制验证,它的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多角度宽波段成像光谱仪、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对地球表面和大气进行观测、成像和遥感应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天宫二号搭载全球第一台空间冷原子钟进入太空,并进行相关实验,成功验证了在空间环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钟的运行机制。这台冷原子钟的日稳定度达到了超高精度,3000万年的误差小于1秒。
空间冷原子钟
4.天宫二号搭载的量子密钥分配试验空间终端通过高精度自动跟瞄系统与量子密钥分配地面终端配合,在地面站与目标飞行器之间建立起量子信道,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空—地量子密钥分配试验。
5.在天宫二号上,航天员开展了空间材料制备实验。说起这个实验,不得不提到太空“八卦炉”——综合材料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功耗只有电水壶的1/9~1/5,却能实现真空环境下最高950℃的炉膛温度。航天员用“八卦炉”炼制了半导体电子材料、晶体材料等。
6.如果你将拇指和食指打湿,捏在一起再微微分开,指间会出现一个小液柱,这叫“液桥”。地面上的液桥通常只有几毫米,而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液桥可以达到惊人尺寸。
当液桥两端温度不均时,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会产生热毛细流动,这是微重力环境下的主要自然对流形式。在天宫二号上,航天员开展液桥热毛细对流实验,研究了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热毛细对流的失稳机理等问题。
7.如何在太空中种菜种粮?
两名特殊的“航天员”——拟南芥和水稻走入天宫二号,科学家对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开展培养实验:通过地面遥控,对太空中的培养箱进行温控和浇水等。这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中完成“从种子到种子”全过程的空间植物培养实验。
实验中,我国首次发现拟南芥在空间长日条件下开花明显延迟;首次发现微重力条件下植物寿命比地面对照组植物寿命极大地延长;首次发现空间微重力对水稻吐水及其向性生长有明显的影响;首次发现空间微重力环境显著促进了叶脉网络的发育……
为什么“主动退休”
天宫二号状态良好,所携带的推进剂还很充足,为什么要让它“主动退休”呢?主要是为了安全考慮。
随着超期服役时间延长,天宫二号的在轨可靠性会有所下降,一旦出现在轨异常,处于近地轨道、失控状态的天宫二号会下落。坠入大气层后,一些高熔点材料可能不会完全烧蚀,少量残骸会落到地面,危及地面人员安全。天宫二号在状态尚佳的时候选择主动离轨,就是为了消除这一隐患。
7月19日,功勋卓著的天宫二号完成“谢幕演出”。在地面指挥人员的控制下,天宫二号受控脱离运行轨道,高度逐渐降低,随后进入大气层。在与大气层高速摩擦产生的火焰中,天宫二号主体烧毁殆尽,少量高熔点残骸穿越大气层,落入南太平洋预定的无人安全海域。这块海域四面与陆地距离都超过2000千米,不仅没有人类活动,而且由于洋流影响,海洋生物也很少,被称为“航天器坟场”。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艘航天器在“航天器坟场”长眠。
天宫二号最终沉入海底,应该不会感到寂寞,因为它的老朋友——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早已在那等它。在阳光无法到达的海底,温度虽有点低但相对恒定,在太空强辐射环境中漂泊已久的天宫二号在这里也许能找到回家的感觉,好好地“睡一觉”。
天宫二号见证并完成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很多“第一次”,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它。谢谢你,天宫二号!
北京时间2019年7月19日,天宫二号已完成全部拓展试验,择机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主体烧毁殆尽,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天宫二号的设计寿命为2年,实际在轨运行时间超过1000天,完成了不少工作,堪称“太空劳模”。
“二丫”自我介绍
我的大名叫天宫二号,被网友们称为“二丫”,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空间实验室,顾名思义是为发展空间站,从载人飞船过渡到载人航天基础设施的实验性航天器。在这点上,我超过了我的大哥——天宫一号,熟悉航天器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天宫一号是目标飞行器,主攻空间交会对接。
实际上,我和大哥是双胞胎,我是他的备份和替补。他的能力很强,甚至超额完成了任务,科学家们就根据新任务的需要对我进行了改装。我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18.4米,重达8.6吨,身体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身高”“体重”“外形”和构造与大哥基本一致,像大多数双胞胎一样难分彼此,但相比大哥,我的装备更豪华,装载量更大,内部环境更好。值得一提的是,航天设计师在“孕育”我时采取模块化设计,就像搭建积木一样,一旦我出现问题就可以快速更换部件、进行在轨维修,这在国内空间领域属于首创。我还有“手臂”——一个机械臂,可以帮助航天员进行舱外搬运和维修工作。
你们都见过我吧?是不是觉得我长得挺好看的?哈哈!
那些难忘时刻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二号带着祖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伴着中秋的一轮皎洁明月,乘坐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飞向无垠的太空,进入平均轨道高度约400千米的近圆轨道。自此,天宫二号接过大哥天宫一号的衣钵继续为中国空间站事业添砖加瓦。
天宫二号有话说:
刚上天的时候,一切都很新鲜,但我有点紧张。毕竟我到太空不是来玩的,任务那么多,肩上的担子很重。
2016年10月19日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进驻天宫二号,他们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协助下进行为期30天的太空驻留生活。这标志着祖国向建设空间站、航天员中期驻留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为了让航天员住得舒服,在实验舱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有限的组合体空间内,内部装饰、舱内活动空间规划、视觉环境与照明都十分讲究,废弃物处理、物品管理、无线视频通话等也很方便。
贴心小细节:
可展开的多功能小平台:航天员可以在上面写字、吃饭以及做实验,生活工作两不误。
蓝牙耳机和蓝牙音响:尽管是为通信和应急配备的,但并不妨碍航天员用它们听歌。
贴心内部装饰:在感官上用颜色为航天员区分地板和天花板,用硬材质地板取代地毯,使航天员活动更加省力。墙壁采用柔和的米白色。
人性化照明:舱内灯光光色采用米黄色,亮度可手動调节,同时为每个航天员安装了床头灯。
2016年10月23日
天宫二号释放伴飞小卫星——伴星一号。
伴星一号就像一个无线遥控的自拍杆,它特别活泼,哧溜溜地围着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转,一会儿跑到它们前面一会儿跑到它们后面,给它们拍了很多照片。
天宫二号有话说:伴星一号是我的小宠物,我叫它“伴伴”。它除了会拍照,还能帮我探路、给我体检、陪我聊天。
2016年11月17日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与地面上的航天员王亚平一起为全国青少年录制的一堂“太空科普课”上线播出,天宫二号是见证者。
这堂“天地连线”科普课的精彩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天宫一号上的“太空授课”。
天宫二号有话说:你听了那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吗?如果没有,那真遗憾!
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次“太空握手”非比寻常,是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与第一个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
天宫二号有话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个负责的“快递小哥”,送来了超级实用的“包裹”。
2017年4月27日19时07分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我国首次“太空加油”,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太空推进剂补加试验,标志着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全部完成,我国自此迈入空间站时代。
2017年6月19日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与天宫二号的绕飞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巩固了航天器多方位空间交会技术。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从天宫二号的后向5千米绕飞到前向5千米,动作就像翩然的舞步。不仅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漂亮地完成了偏航180°转倒飞,天宫二号也完成了180°转正飞,两个航天器以面对面的姿势互转了半圈。
2017年9月12日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顺利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整个过程只用了6.5小时。毫不夸张地说,掌握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这项技能,太空飞行的安全舒适更有保障了。
2018年9月15日
天宫二号顺利完成预定两年的任务,从此开始超期服役,给祖国人民带来更多惊喜。
天宫二号有话说:那时,我身体倍儿棒,食物充足,身上的各种仪器状态都很好,只要祖国需要,还能继续工作。
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
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追寻天宫一号的足迹回到地球。
天宫二号有话说:我受控离轨,比大哥的无控离轨强不少呢。请允许我骄傲一次!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绕飞交会对接(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亮眼的科学成果
在天上种粮种菜、观测宇宙中最猛烈的爆炸、打造太空最精准的钟……作为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没有辜负这个名号和大家的期望,帮助科学家完成了10多项意义重大的科学实验,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科学成果。
1.独自在太空时,天宫二号用各种仪器上看下看,有时仰望星空——借助世界上首台大面积、大视场、高精度伽马暴偏振探测仪探测到了55个宇宙伽玛暴,探测能力与国际天文卫星相当。另外,它还“看”到了若干太阳X射线暴。
2.天宫二号有时俯瞰地球,不光看云层里的闪电和绚丽的北极光,还有沙漠、大海、城市夜晚的灯火等。它实现了12个多角度光学偏振遥感技术新体制验证,它的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多角度宽波段成像光谱仪、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对地球表面和大气进行观测、成像和遥感应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天宫二号搭载全球第一台空间冷原子钟进入太空,并进行相关实验,成功验证了在空间环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钟的运行机制。这台冷原子钟的日稳定度达到了超高精度,3000万年的误差小于1秒。
空间冷原子钟
4.天宫二号搭载的量子密钥分配试验空间终端通过高精度自动跟瞄系统与量子密钥分配地面终端配合,在地面站与目标飞行器之间建立起量子信道,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空—地量子密钥分配试验。
5.在天宫二号上,航天员开展了空间材料制备实验。说起这个实验,不得不提到太空“八卦炉”——综合材料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功耗只有电水壶的1/9~1/5,却能实现真空环境下最高950℃的炉膛温度。航天员用“八卦炉”炼制了半导体电子材料、晶体材料等。
6.如果你将拇指和食指打湿,捏在一起再微微分开,指间会出现一个小液柱,这叫“液桥”。地面上的液桥通常只有几毫米,而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液桥可以达到惊人尺寸。
当液桥两端温度不均时,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会产生热毛细流动,这是微重力环境下的主要自然对流形式。在天宫二号上,航天员开展液桥热毛细对流实验,研究了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热毛细对流的失稳机理等问题。
7.如何在太空中种菜种粮?
两名特殊的“航天员”——拟南芥和水稻走入天宫二号,科学家对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开展培养实验:通过地面遥控,对太空中的培养箱进行温控和浇水等。这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中完成“从种子到种子”全过程的空间植物培养实验。
实验中,我国首次发现拟南芥在空间长日条件下开花明显延迟;首次发现微重力条件下植物寿命比地面对照组植物寿命极大地延长;首次发现空间微重力对水稻吐水及其向性生长有明显的影响;首次发现空间微重力环境显著促进了叶脉网络的发育……
为什么“主动退休”
天宫二号状态良好,所携带的推进剂还很充足,为什么要让它“主动退休”呢?主要是为了安全考慮。
随着超期服役时间延长,天宫二号的在轨可靠性会有所下降,一旦出现在轨异常,处于近地轨道、失控状态的天宫二号会下落。坠入大气层后,一些高熔点材料可能不会完全烧蚀,少量残骸会落到地面,危及地面人员安全。天宫二号在状态尚佳的时候选择主动离轨,就是为了消除这一隐患。
7月19日,功勋卓著的天宫二号完成“谢幕演出”。在地面指挥人员的控制下,天宫二号受控脱离运行轨道,高度逐渐降低,随后进入大气层。在与大气层高速摩擦产生的火焰中,天宫二号主体烧毁殆尽,少量高熔点残骸穿越大气层,落入南太平洋预定的无人安全海域。这块海域四面与陆地距离都超过2000千米,不仅没有人类活动,而且由于洋流影响,海洋生物也很少,被称为“航天器坟场”。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艘航天器在“航天器坟场”长眠。
天宫二号最终沉入海底,应该不会感到寂寞,因为它的老朋友——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早已在那等它。在阳光无法到达的海底,温度虽有点低但相对恒定,在太空强辐射环境中漂泊已久的天宫二号在这里也许能找到回家的感觉,好好地“睡一觉”。
天宫二号见证并完成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很多“第一次”,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它。谢谢你,天宫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