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终坚持城乡融合、互动发展、共同繁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60平方公里,呼和浩特的现代化首府框架已基本形成
呼和浩特,在蒙语中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因北依大青山而得此名。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所在地,有2300余年建城史的呼和浩特,是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一颗明珠。
自解放以来,呼和浩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呼和浩特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49年,呼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只有7万元,到2016年已达1849.2亿元,增长1026.3倍,年平均增长速度20.1%。
如今的呼和浩特,有伊利和蒙牛两大龙头企业,被誉为“中国乳都”;在经济转型发展的浪潮中,着力培育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大数据应用产业等七大新兴产业;并在全区经济增长中起到支撑带动作用,在“呼包鄂”协同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2017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73.9亿元,增长7.3%。“从横向看,呼和浩特市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会城市中依然在后位,我们将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云光中说。
而呼和浩特的目标,则是建设成为现代化首府。
始终坚持城乡融合、互动发展、共同繁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60平方公里,呼和浩特的现代化首府框架已基本形成。
“下一步,呼和浩特(以下简称呼市)要成为更具活力、更加美丽、更为和谐的现代化首府。”云光中强调。
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瞭望东方周刊》:2017年上半年,呼市经济指标出炉,你如何评价呼市发展?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呼市是如何落实的?
云光中:今年上半年,呼市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即“稳”“ 实”“ 新”。
经济运行“稳”,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73.9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速达到8.2%,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重点工作推进“实”,年初确定的狠抓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生态环保“五项重点工作”全部按计划实施。
转型发展“新”,新产业、新经济带动能力不断提升。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1%,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开展,钢铁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商品房可售面积持续下降,降本增效行动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短板得到有效补齐。
下半年,呼市也将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抓手,全力以赴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加大钢铁、水泥和电力等过剩产能消化力度,坚决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进一步巩固扩大去产能成效。
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瞭望东方周刊》:近年来,呼市发展有目共睹,在你看来,突出的亮点是什么?挑战又是什么?
云光中:近五年来,呼和浩特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大产业比例由“十一五”末的5∶36∶59演进为目前的4∶28∶68,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食品、电力、石化、医药、光伏、电子六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同时,现代化首府框架基本形成。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儿童探索博物馆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扩大集中供暖等生态措施改善完成,“引黄入呼”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分质分类供水有序推进,“气化呼和浩特”成效明显,好山好水好风光更好地融入了城市。
当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呼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与不足、矛盾和问题、风险和挑战,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中央制定的大政方针,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瞭望东方周刊》:特别是在民生方面,近五年呼和浩特精准脱贫11.9万人,在这方面呼市有什么独特的经验?
云光中:实际上,我们全力抓好脱贫攻坚这一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 要求,下足“绣花”功夫,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全力攻克那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确保如期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武川县、清水河县两个贫困县摘帽,确保精准扶贫到户到人,确保脱贫攻坚的过程和结果经得起检验。
我们在过去五年精准脱贫11.9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64所,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一些城市难题,如城中村城边村、老旧小区改造等,都在扎实推进,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4万套。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具体工作,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持续加大民生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帮助老百姓把日子过得更好,不断增进首府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区域发展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瞭望东方周刊》:呼市作为首府,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整个经济结构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云光中:作为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在全区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一是在全区经济增长中起到支撑带动作用,近两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均在全区前列,有效支撑全区经济稳定增长;二是在创新驱动促转型发展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出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步伐,着力培育发展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和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大数据应用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在服务全区经济发展中起到核心作用,2016年,呼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的近30%,全市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17家,大学24所,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人才和科技支撑。 同时,我们正在积极推进金融交易结算中心、会展文旅健康中心、现代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将来服务全区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
《瞭望东方周刊》: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呼市如何更好地与其他市区共同协同发展,探索出适合内蒙古的新型发展道路?
云光中:“十三五”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全力推进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协同发展重大发展战略,呼包鄂协同发展是内蒙古自治区“一核两翼”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首府,落实好这一战略更是责无旁贷,更要当仁不让。
今后,我们要增强首府意识,走在前列、干在实处,认真落实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主动加强同包头、鄂尔多斯的合作交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逐步强化功能定位,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生态环保等方面互连互通、共建共享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将协同发展不断推向纵深。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瞭望东方周刊》:就整个内蒙古来说,其2016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714.7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你看来,旅游产业是否给呼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云光中:目前,呼和浩特市旅游业直接就业人口8万人,间接就业人口40万人,旅游业综合收入占全市GDP的19.4%。预计到“十三五”末,旅游业综合占比将达到22%左右。
呼市距离首都北京仅440公里,交通便利,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旅游门户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区域中转站。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旅游资源优势。
呼和浩特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4A级景区10所,3A级景区17所。市区内有众多历史遗存,比如战国赵、秦汉、明朝的古长城;北魏盛乐古城遗址;现存我国和世界唯一的蒙文标注的天文石刻图的金钢座舍利宝塔(五塔寺),等等。
应该说,呼市发展旅游业,前景看好。
《瞭望东方周刊》:呼市在2017年2月启动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工程,对大青山的定位和规划是怎样的?
云光中:从2016年底,我们就全面启动市域范围内的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工程,该项目集生态建设、基础设施改造、旅游休闲、产城融合、富民增收于一体。2017年2月,启动了第一阶段的主体绿化工作,规划绿化总面积10万亩,设计苗木总量1000余万株。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重要要求,大青山是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上最重要的生态区域之一,是山地森林、水源保护地、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是首府300万各族人民的“母亲山”和重要生态屏障。
我们改造大青山总的定位是,在城区北部形成自西向东集召庙文化、农家乐、动物园、休闲采摘、万亩草原风情园、蒙古部落、赛马场、马术俱乐部、冬季滑雪场、自行车道、四万亩森林公园等为一体的大型休闲生态观光帶,打造成首府的“后花园”。
呼和浩特,在蒙语中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因北依大青山而得此名。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所在地,有2300余年建城史的呼和浩特,是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一颗明珠。
自解放以来,呼和浩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呼和浩特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49年,呼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只有7万元,到2016年已达1849.2亿元,增长1026.3倍,年平均增长速度20.1%。
如今的呼和浩特,有伊利和蒙牛两大龙头企业,被誉为“中国乳都”;在经济转型发展的浪潮中,着力培育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大数据应用产业等七大新兴产业;并在全区经济增长中起到支撑带动作用,在“呼包鄂”协同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2017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73.9亿元,增长7.3%。“从横向看,呼和浩特市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会城市中依然在后位,我们将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云光中说。
而呼和浩特的目标,则是建设成为现代化首府。
始终坚持城乡融合、互动发展、共同繁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60平方公里,呼和浩特的现代化首府框架已基本形成。
“下一步,呼和浩特(以下简称呼市)要成为更具活力、更加美丽、更为和谐的现代化首府。”云光中强调。
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瞭望东方周刊》:2017年上半年,呼市经济指标出炉,你如何评价呼市发展?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呼市是如何落实的?
云光中:今年上半年,呼市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即“稳”“ 实”“ 新”。
经济运行“稳”,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73.9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速达到8.2%,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重点工作推进“实”,年初确定的狠抓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生态环保“五项重点工作”全部按计划实施。
转型发展“新”,新产业、新经济带动能力不断提升。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1%,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开展,钢铁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商品房可售面积持续下降,降本增效行动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短板得到有效补齐。
下半年,呼市也将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抓手,全力以赴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加大钢铁、水泥和电力等过剩产能消化力度,坚决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进一步巩固扩大去产能成效。
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瞭望东方周刊》:近年来,呼市发展有目共睹,在你看来,突出的亮点是什么?挑战又是什么?
云光中:近五年来,呼和浩特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大产业比例由“十一五”末的5∶36∶59演进为目前的4∶28∶68,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食品、电力、石化、医药、光伏、电子六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同时,现代化首府框架基本形成。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儿童探索博物馆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扩大集中供暖等生态措施改善完成,“引黄入呼”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分质分类供水有序推进,“气化呼和浩特”成效明显,好山好水好风光更好地融入了城市。
当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呼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与不足、矛盾和问题、风险和挑战,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中央制定的大政方针,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瞭望东方周刊》:特别是在民生方面,近五年呼和浩特精准脱贫11.9万人,在这方面呼市有什么独特的经验?
云光中:实际上,我们全力抓好脱贫攻坚这一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 要求,下足“绣花”功夫,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全力攻克那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确保如期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武川县、清水河县两个贫困县摘帽,确保精准扶贫到户到人,确保脱贫攻坚的过程和结果经得起检验。
我们在过去五年精准脱贫11.9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64所,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一些城市难题,如城中村城边村、老旧小区改造等,都在扎实推进,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4万套。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具体工作,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持续加大民生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帮助老百姓把日子过得更好,不断增进首府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区域发展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瞭望东方周刊》:呼市作为首府,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整个经济结构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云光中:作为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在全区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一是在全区经济增长中起到支撑带动作用,近两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均在全区前列,有效支撑全区经济稳定增长;二是在创新驱动促转型发展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出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步伐,着力培育发展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和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大数据应用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在服务全区经济发展中起到核心作用,2016年,呼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的近30%,全市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17家,大学24所,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人才和科技支撑。 同时,我们正在积极推进金融交易结算中心、会展文旅健康中心、现代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将来服务全区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
《瞭望东方周刊》: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呼市如何更好地与其他市区共同协同发展,探索出适合内蒙古的新型发展道路?
云光中:“十三五”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全力推进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协同发展重大发展战略,呼包鄂协同发展是内蒙古自治区“一核两翼”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首府,落实好这一战略更是责无旁贷,更要当仁不让。
今后,我们要增强首府意识,走在前列、干在实处,认真落实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主动加强同包头、鄂尔多斯的合作交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逐步强化功能定位,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生态环保等方面互连互通、共建共享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将协同发展不断推向纵深。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瞭望东方周刊》:就整个内蒙古来说,其2016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714.7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你看来,旅游产业是否给呼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云光中:目前,呼和浩特市旅游业直接就业人口8万人,间接就业人口40万人,旅游业综合收入占全市GDP的19.4%。预计到“十三五”末,旅游业综合占比将达到22%左右。
呼市距离首都北京仅440公里,交通便利,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旅游门户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区域中转站。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旅游资源优势。
呼和浩特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4A级景区10所,3A级景区17所。市区内有众多历史遗存,比如战国赵、秦汉、明朝的古长城;北魏盛乐古城遗址;现存我国和世界唯一的蒙文标注的天文石刻图的金钢座舍利宝塔(五塔寺),等等。
应该说,呼市发展旅游业,前景看好。
《瞭望东方周刊》:呼市在2017年2月启动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工程,对大青山的定位和规划是怎样的?
云光中:从2016年底,我们就全面启动市域范围内的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工程,该项目集生态建设、基础设施改造、旅游休闲、产城融合、富民增收于一体。2017年2月,启动了第一阶段的主体绿化工作,规划绿化总面积10万亩,设计苗木总量1000余万株。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重要要求,大青山是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上最重要的生态区域之一,是山地森林、水源保护地、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是首府300万各族人民的“母亲山”和重要生态屏障。
我们改造大青山总的定位是,在城区北部形成自西向东集召庙文化、农家乐、动物园、休闲采摘、万亩草原风情园、蒙古部落、赛马场、马术俱乐部、冬季滑雪场、自行车道、四万亩森林公园等为一体的大型休闲生态观光帶,打造成首府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