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对项目化教学的探讨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从全息论的角度来对项目化教学进行探究则进一步完善了它的理论根基。“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是项目化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全息教学理论的充分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完善、教材的构建、教学场所的营造等方面都可以充分融合全息教学的基本观点,来推动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关键词】 全息论 项目化教学 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发展阶段,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也正在各地蓬勃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遵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根本方针和要求来进行办学,即“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以任务引领为主体的项目化教学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路径。
一、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的发展概述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传递经验的方式”,倡导“做中学”(learn by doing)的学习模式。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继承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认为“学习是通过体验的转换而创造知识的过程”。这些都可以被看作是项目化教学的雏形。该词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之后被陆续引入到欧洲、南美、大洋洲、日本、韩国等地。德国在引进该教学法后,经过联邦职教研究所的发展创新,于2003年7月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对主要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我国职业教育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专家戴士弘教授提出的有关“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职教理念在业界受到广泛关注,经过近几年来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培训和测评工作,项目化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所谓项目化教学,就是围绕一个实践性的和接近生活实际的工作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在尽可能高的程度上自行完成确定目标、设计和实施工作过程以及评价工作效果等环节。它突破了传统以知识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而是将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自主学习,直接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进行体验、感悟与探究,在一系列的实践中实现探索创新与实际技能的提升。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融合了多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包括多元智能理论、建构性学习理论、行动引导教学理论等,本文则是从全息论的角度来对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探究。
二、全息论视角的导入
(一)全息论的内涵
“全息”一词源于德国物理学家盖柏(D. Gabor)1848年发明的全息术,是指整体上的任何一部分或母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包含着整体或母系统的全部信息,重演着整体或母系统发展的全部历史,是其按规律成比例的缩小。随着全息概念的诞生、引伸、发展与完善,全息理论应运而生,为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宇宙奠定了基础。全息论的提出,曾在学术界引起轰动,不少人陆续加入了对这一理论研究、探讨的行列,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召开了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研讨会,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二)教学的全息性
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全息现象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所有物质系统和非物质系统中,这些系统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教学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这一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全息系统。将全息理论应用于教学,经过许多专家、学者、教师的不懈的探索,证实了教学活动确实遵循着最核心的全息规律。
1.高速重演律。教学过程简明地重演了教学或教育发展的历史,而教学或教育发展的历史正是人类认识史的再现。因此,可以说现代教学过程高速重演了人类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历程,即教学过程是全息的。布鲁姆(B. Bloom)在其《目标分类学》一书中指出,教学过程中各阶段具有全息对应性,他认为“学习更高级的主题或学科取决于与其有关的先前的学习。当学习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必然会影响到后继学习的进行”。
2.整体缩影律。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教学内容都是对当时人类主要认识成果的整体缩影。当代教学的内容,不仅反映了知识发展情况,还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情况及社会的发展对教学的要求。在国外,现代教学论的奠基人之一,苏联教育家凯洛夫(N. A. Kaiipob)在其《教育学》中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授予学生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深刻而确实的普遍知识”。在这里,凯洛夫明确点明了教学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整体缩影特性。
3.变异律。教学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全息系统。组成全息系统的要素即全息元(横的方面,大学、中学、小学以及学年、学期、单元、課堂教学等阶段;纵的方面,各学科的分化与细化的教学等)是相对独立自主的发育单位,它们相对独立地不断发展完善着自己。也就是说,它们在高速重演的过程中又有所发展;在整体缩影的时候又有所选择和改进。
(三)项目化教学的全息理论基础
项目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是其最显著的特点。项目化教学的全息理论基础在其具有的特点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1.以项目为主线
全息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系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全息开放的统一整体,它高速重演着人类认识史发展的历程。对教学的整体性的强调是全息教学论的重要表现之一。 项目化教学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师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从实际生产生活中选取相关项目,一个项目又可以分为若干个任务,项目确定后,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确定。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完成项目时要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即明确项目任务、收集有关信息;独立制定计划、进行决策;组织实施计划,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自行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过程检查,运用新学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进行结果评估,项目教学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将其主观认识作用于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个整体缩影。作为全息元,一堂课程不仅可以折射出整门课程教学的目标、任务及要求,而且可以反映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与水平。
教学的主要任务简而言之即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知识和智能也是一对全息元,两者有机统一、密不可分,各自包含着对方的全部信息。智能中的治学能力是较高层次的全息元,蕴含着全部知识,而自学能力又是最重要的治學能力之一。因此,从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趋势看,必然会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自学转化,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项目化教学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任务实践来获取新的知识和职业能力。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3.教学做一体
全息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对社会生活经验重新认识的过程,学习内容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缩影。学习即社会,学习即生活。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把课程与学生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全方位地有机结合起来。杜威说过,学校应以学生的活动和生活为中心,在学校中应有许多工厂,让学生在那里学习“木工、金工、纺织裁缝”等。他提倡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校与周围区域生活的联系,对教学是社会生活的整体缩影这一现象反映的相当明显。
作为现代教育形式之一的项目化教学,正是以教学和生活、社会的统一为内容,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社会现实与发展需要为目的,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前总理温家宝在谈到职业教育时曾经说过:“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技能,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通过“做”才能“学”会的。
三、全息式教学在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中的全面渗透
(一)完善全息教学法
深入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应在项目化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估等过程中融入全息理念,建立注重过程体验的全息教学模式。
我们必须明确: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帮助学生探寻最佳缩影途径的引路者。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简明迅速地掌握前人在生产过程、社会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一个技术高超的剪辑师将人类长期积累的经验删繁就简、化难为易;又需要有目标明确的向导,引领高速前进。这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职能的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要主动去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主动去“再创造”或“发现”前人已创造和发现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论教师将人类的经验剪辑的多么精彩,如果学生不去学习,也是无效劳动;不论教师的教学技艺多么高超,如果学生不主动学习,只凭教师“拖拉带拽”,无论如何也不会产生“高效率”。
同时,全息理论的变异率也告诉我们,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最优的教学方法,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体验,不要囿于成见,而应勇于创新,敢于提出不同观点。
(二)构建全息性教材
依据全息理论高速重演性的原理,为高职项目化课程的改革构建起配套的全息性教材。
教材中的项目结构应该按照一定的周期、一定的规律循环往复、螺旋推进,同时还具有重演性和再现性。这需要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研究、开发出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将这些任务进行汇总、综合,集结成项目,并最终编写出适合项目化教学的教材。
教师应该做到统观教材,通过对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编排意图的把握,理清教材的知识点与知识线,找到教学切入点,建立起任务系统,从而恰当地使用好这些教材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同时,教材所承载的信息量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理解的广度。因此,教师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进行有效补充和适度延伸,在时效性和实用性的要求下,体现出完整的工作过程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操作实际。
(三)建立全息式教学场所
每个学生个体都是人类的一个全息元,都是整个人类的全息缩影;每个学生个体的职业能力的发展都是行业企业职业能力发展的高速重演。
在高职院校开展项目化教学,必须有配套的学习环境,体现在教学场地上就是以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实训基地为主,是课堂与实际生产生活的整合。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置于其发生的真实世界的情境之中,通过过程体验,完成高速重演。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生产实践联系密切的就业环境下,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全息式教学场所,努力帮助学生投身到与其将来发展有关的、有一定难度的各种真实任务或者可以解决难题的社会活动之中去,让学生在获得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的同时,凭借已有的全息获得更好的全息,让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加强学生能力的全息培养的过程中,应始终把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关键词】 全息论 项目化教学 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发展阶段,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也正在各地蓬勃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遵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根本方针和要求来进行办学,即“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以任务引领为主体的项目化教学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路径。
一、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的发展概述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传递经验的方式”,倡导“做中学”(learn by doing)的学习模式。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继承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认为“学习是通过体验的转换而创造知识的过程”。这些都可以被看作是项目化教学的雏形。该词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之后被陆续引入到欧洲、南美、大洋洲、日本、韩国等地。德国在引进该教学法后,经过联邦职教研究所的发展创新,于2003年7月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对主要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我国职业教育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专家戴士弘教授提出的有关“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职教理念在业界受到广泛关注,经过近几年来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培训和测评工作,项目化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所谓项目化教学,就是围绕一个实践性的和接近生活实际的工作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在尽可能高的程度上自行完成确定目标、设计和实施工作过程以及评价工作效果等环节。它突破了传统以知识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而是将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自主学习,直接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进行体验、感悟与探究,在一系列的实践中实现探索创新与实际技能的提升。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融合了多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包括多元智能理论、建构性学习理论、行动引导教学理论等,本文则是从全息论的角度来对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探究。
二、全息论视角的导入
(一)全息论的内涵
“全息”一词源于德国物理学家盖柏(D. Gabor)1848年发明的全息术,是指整体上的任何一部分或母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包含着整体或母系统的全部信息,重演着整体或母系统发展的全部历史,是其按规律成比例的缩小。随着全息概念的诞生、引伸、发展与完善,全息理论应运而生,为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宇宙奠定了基础。全息论的提出,曾在学术界引起轰动,不少人陆续加入了对这一理论研究、探讨的行列,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召开了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研讨会,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二)教学的全息性
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全息现象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所有物质系统和非物质系统中,这些系统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教学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这一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全息系统。将全息理论应用于教学,经过许多专家、学者、教师的不懈的探索,证实了教学活动确实遵循着最核心的全息规律。
1.高速重演律。教学过程简明地重演了教学或教育发展的历史,而教学或教育发展的历史正是人类认识史的再现。因此,可以说现代教学过程高速重演了人类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历程,即教学过程是全息的。布鲁姆(B. Bloom)在其《目标分类学》一书中指出,教学过程中各阶段具有全息对应性,他认为“学习更高级的主题或学科取决于与其有关的先前的学习。当学习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必然会影响到后继学习的进行”。
2.整体缩影律。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教学内容都是对当时人类主要认识成果的整体缩影。当代教学的内容,不仅反映了知识发展情况,还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情况及社会的发展对教学的要求。在国外,现代教学论的奠基人之一,苏联教育家凯洛夫(N. A. Kaiipob)在其《教育学》中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授予学生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深刻而确实的普遍知识”。在这里,凯洛夫明确点明了教学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整体缩影特性。
3.变异律。教学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全息系统。组成全息系统的要素即全息元(横的方面,大学、中学、小学以及学年、学期、单元、課堂教学等阶段;纵的方面,各学科的分化与细化的教学等)是相对独立自主的发育单位,它们相对独立地不断发展完善着自己。也就是说,它们在高速重演的过程中又有所发展;在整体缩影的时候又有所选择和改进。
(三)项目化教学的全息理论基础
项目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是其最显著的特点。项目化教学的全息理论基础在其具有的特点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1.以项目为主线
全息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系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全息开放的统一整体,它高速重演着人类认识史发展的历程。对教学的整体性的强调是全息教学论的重要表现之一。 项目化教学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师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从实际生产生活中选取相关项目,一个项目又可以分为若干个任务,项目确定后,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确定。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完成项目时要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即明确项目任务、收集有关信息;独立制定计划、进行决策;组织实施计划,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自行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过程检查,运用新学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进行结果评估,项目教学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将其主观认识作用于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个整体缩影。作为全息元,一堂课程不仅可以折射出整门课程教学的目标、任务及要求,而且可以反映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与水平。
教学的主要任务简而言之即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知识和智能也是一对全息元,两者有机统一、密不可分,各自包含着对方的全部信息。智能中的治学能力是较高层次的全息元,蕴含着全部知识,而自学能力又是最重要的治學能力之一。因此,从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趋势看,必然会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自学转化,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项目化教学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任务实践来获取新的知识和职业能力。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3.教学做一体
全息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对社会生活经验重新认识的过程,学习内容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缩影。学习即社会,学习即生活。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把课程与学生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全方位地有机结合起来。杜威说过,学校应以学生的活动和生活为中心,在学校中应有许多工厂,让学生在那里学习“木工、金工、纺织裁缝”等。他提倡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校与周围区域生活的联系,对教学是社会生活的整体缩影这一现象反映的相当明显。
作为现代教育形式之一的项目化教学,正是以教学和生活、社会的统一为内容,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社会现实与发展需要为目的,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前总理温家宝在谈到职业教育时曾经说过:“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技能,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通过“做”才能“学”会的。
三、全息式教学在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中的全面渗透
(一)完善全息教学法
深入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应在项目化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估等过程中融入全息理念,建立注重过程体验的全息教学模式。
我们必须明确: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帮助学生探寻最佳缩影途径的引路者。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简明迅速地掌握前人在生产过程、社会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一个技术高超的剪辑师将人类长期积累的经验删繁就简、化难为易;又需要有目标明确的向导,引领高速前进。这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职能的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要主动去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主动去“再创造”或“发现”前人已创造和发现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论教师将人类的经验剪辑的多么精彩,如果学生不去学习,也是无效劳动;不论教师的教学技艺多么高超,如果学生不主动学习,只凭教师“拖拉带拽”,无论如何也不会产生“高效率”。
同时,全息理论的变异率也告诉我们,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最优的教学方法,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体验,不要囿于成见,而应勇于创新,敢于提出不同观点。
(二)构建全息性教材
依据全息理论高速重演性的原理,为高职项目化课程的改革构建起配套的全息性教材。
教材中的项目结构应该按照一定的周期、一定的规律循环往复、螺旋推进,同时还具有重演性和再现性。这需要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研究、开发出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将这些任务进行汇总、综合,集结成项目,并最终编写出适合项目化教学的教材。
教师应该做到统观教材,通过对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编排意图的把握,理清教材的知识点与知识线,找到教学切入点,建立起任务系统,从而恰当地使用好这些教材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同时,教材所承载的信息量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理解的广度。因此,教师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进行有效补充和适度延伸,在时效性和实用性的要求下,体现出完整的工作过程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操作实际。
(三)建立全息式教学场所
每个学生个体都是人类的一个全息元,都是整个人类的全息缩影;每个学生个体的职业能力的发展都是行业企业职业能力发展的高速重演。
在高职院校开展项目化教学,必须有配套的学习环境,体现在教学场地上就是以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实训基地为主,是课堂与实际生产生活的整合。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置于其发生的真实世界的情境之中,通过过程体验,完成高速重演。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生产实践联系密切的就业环境下,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全息式教学场所,努力帮助学生投身到与其将来发展有关的、有一定难度的各种真实任务或者可以解决难题的社会活动之中去,让学生在获得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的同时,凭借已有的全息获得更好的全息,让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加强学生能力的全息培养的过程中,应始终把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