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唐人诗中,时常可遇三花马。如白居易:“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在诗词之外,西安碑林博物院藏昭陵六骏组雕,也可让今人直观唐代御用三花马。而学术界“五花马”的异议,源于李白《将进酒》中句,诗中五花马一句并非诗人酒醉失语,所言五花马,不是剪鬃,而是毛色。如杜甫诗:“五花散作云滿身,万里方见汗流血。”岑参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诗中的五花,都应该理解为毛色纹理。 (此藏品由陕西唐三彩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人诗中,时常可遇三花马。如白居易:“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在诗词之外,西安碑林博物院藏昭陵六骏组雕,也可让今人直观唐代御用三花马。而学术界“五花马”的异议,源于李白《将进酒》中句,诗中五花马一句并非诗人酒醉失语,所言五花马,不是剪鬃,而是毛色。如杜甫诗:“五花散作云滿身,万里方见汗流血。”岑参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诗中的五花,都应该理解为毛色纹理。
(此藏品由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收藏)
其他文献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道具,一般是把毛笔的笔毛朝上,放进筒内,置于书桌之上,以便随时取笔写字。通常我们所见的笔筒,或圆或方,或变形的筒状,但大致样式相近。笔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螟蛉有子》条载:“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为其子。”其所说“笔筒”,恐怕就是今日之笔筒。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
我对油灯的收藏出于偶然。 记得是十几年前到山里采风写生,蜿蜒山路,驱车误入沟底一个十分偏僻的古村。 枝密树茂,清幽静谧。整个村子,只剩下几户留守老人。闲逛中,看见大槐树边一户院落大門敞开,院子内,满地金黄。 院内,有一老人正翻晒收获不久的秋柿,我上前讨了一个解馋。闲聊间,看见窗台上放置一件木头油灯,双立柱,带底座和灯盘,高约50厘米,乌黑发亮,通体是岁月留下的渍痕。夕阳下,青砖残墙,满地金
此藏品高5.6厘米,重17.55克。其樣式接受了波斯萨珊文化的影响,以金片焊接,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环状,镶嵌宝石,中间为圆球形,表面系细小金珠装饰,下部为方形金片焊接成塔形,最底部以五个小金珠焊接加以点缀,整体形态优美,工艺精湛。 (此藏品由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收藏)
中國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在中国众多的园林名胜中各种造型的石狮随处可见,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驱除邪恶。而在《北京形势大略》一书中则还有一种解释,认为:“石者实也,狮者思也,言思前人创业后人守成之不易也。” (此藏品由徐州圣旨博物馆收藏)
此藏品高19厘米。 长沙窑位于湖南长沙北郊30公里左右的石渚湖至铜官镇一带,故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 长沙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其烧制出来的瓷器品种丰富,美观精致,实用性强。这些瓷器在青釉下加绘彩色花纹,冲破唐以前单色青釉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是我国釉下彩绘瓷的第一个里程碑,为唐以后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彩瓷工艺的骄傲。 此壶小口卷唇,短颈
福州某古玩店名“望云小舍”,用沈葆桢原题匾额。匾为棕底字髹金,沈书为颜体行书,迹近何绍基,颇拙厚,“舍”字作人士口,与规范写法“舍”字人干口相异。据店主介绍人士口乃寓“士”人家之意,亦见晚清士绅阶层写字的某些习惯,非仅从俗,实有具体内蕴。其家藏闽籍书画家作品特精。 邓尔雅与苏曼殊同属南社社员,尔雅曾为曼殊题《燕子庵》,继作跋文一段,述其印象,不啻为曼殊评价,可谓文短意丰。文曰:曼殊上人不宜于时,
新闻速递保利厦门2019秋拍『玄览專场』重要古董器物拍品选赏
印章之钮也称钮雕,特指印章上部的雕刻,起装饰印章的作用,明清时期大盛行。明初民间大量使用印章,许多文人发现可用天然石色美化印章,起初仅是在“印鼻子”上简单穿洞,后来发展成为在印章上部的平台进行雕刻装饰。特别是明清后,印钮雕刻艺术突飞猛进,雕刻手法更加精美而富有變化,雕刻内容更加丰富,印钮也从简单的纹路扩展为古兽,再扩展为博古图案、人物、翎毛、鸟兽、鱼虫等多种类型。藏者如收藏有精美雕工印钮的老印石,
《中秋帖》,墨迹,纸本。纵27厘米,横11.9厘米。共3行22字。帖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不易句读。该帖为行草书,卷前引首有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宝”两字,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鉴“晋王献之中秋帖”一行。卷后有明董其昌、明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卷前后钤有“宣和”、“绍兴”、“御书”、“广仁殿”、“内府图书之印”、“项氏子京”、
1899年(1岁)3月3日,即己亥年正月二十二日,陆维钊先生生于浙江平湖新仓镇,原名子平,字东武,后改名维钊,字微昭。晚年喜署劭翁。青年时斋名陆逊庐,后改称庄徽室,亦称圆赏楼。陆维钊祖父陆勋,字少云。二十二岁应试入庠,后补为廪贡生。曾执教私塾二十余年,善诗、书、画,亦曾悬壶济世。父亲陆壬林,字承基,少读书,为邑庠生。1898年10月患伤寒病故,时年二十三岁。逝世四月后,陆维钊先生诞生。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