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世代品系再选择方法的探讨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mi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两个大豆高世代品系进行再选择。研究了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探讨了性状再选择的可能性。分析了两个品系中8个性状和3个产量性状的综合遗传变异度。在一定选择压下同时进行多性状选择的遗传进状选择的遗传进展进行估计,应用多元正态分布函数的近似计算,估计了多性状综合选择时所需基础群体的规模。为作物育种中多性状遗传进度及群体规模估计提出了新的设想。结果表明,南农88-48在600-1000株供选群
其他文献
以三个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对其自交及回交后代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的分析,为半矮秆大豆后代的选择和品种选育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美
利用电镜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大豆种子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种皮细胞壁表面糖蛋白的变化进行了定位观察。经钌红标记染色,在种皮外层细胞壁的表面,糖蛋白呈现出较高电子密度,紧贴于细胞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1948年首次在美国的印地安那州发现,以后相继在世界很多地方均有报道.由于其危害性大,传播速度快,毁灭性强,已被列
期刊
大豆不耐阴品种的性状变异大于耐阴品种,茎叶性状中,叶形指数的变异最小、柄角的变异最大,表明叶形性状较稳定、柄角性状易受环境影响,对照单作,大豆间作后,节长增加,节径和柄茎变细
本研究采取在五个生态区设置9圃固定轮作区与相应生态区生产地块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豆迎茬,重茬一年、二年、三年对大豆生育,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构成产量因子及产量与品
以对SMV-a株系抗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感染SMV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科丰1号接种SMV的早期,PAL和POD活性显著升高,SOD和
本文详细介绍了日本大豆生产的历史,重点分析了当前大豆生产的现状,分阶段概述了不同时期育种、栽培及生理研究的方法与内容,提炼出今后的主要育种目标、栽培方式和超高产生
以改进的去污剂微铺展技术制备大豆数分裂联会复合体标本,并对联会复合体发育的过程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大豆SC以多点或起始方式于偶线期开始形成;随着SC的发育新的SC形成和已有
本文采用黑龙江省不同抗病类型的大豆品种,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研究了病毒病侵染条件下,不同抗病类型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在SMV侵染条件下,感病品种ABA含量
两种除草剂中,地乐胺可降低大豆幼苗、根腐病的发生,而乙草胺可国重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在施工初期(10天左右)土壤中各和睦具菌被抑制,细菌数量增加;后期地乐胺处理区Penicillium和细菌的相对数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