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对语文教学的思考终于找到明确的思路——语感教学。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教学中如何用语感派教学原则指导课堂,如何用“语感派”教学的课堂结构来安排课堂,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语感派基本课型,如何使用语感派品味语言的方法,语感教学要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语感教学课堂改革语文教学本体论语感派
在农村从事语文教学十四年,我曾无数次地问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对语文不感兴趣”。我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不断地钻研完善课堂,但是收效甚微。教学成果无非是把几个听话的高才生送到重点中学,多数学生陪着学了三年,收获七、八十分甚至更少,带着最初对学习的无限憧憬和最终对学习的无限厌恶走向职高或技校。他们驾驭母语的水平有多高,作为老师的我只能惭愧地表示遗憾。他们中有好多写不出一篇好文章,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巧妙地表情达意等问题。每每想到这些,我都颇为自责。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怎样促成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这些问题时时困扰着我。
直到有一天,我幸运地聆听了洪镇涛老师的讲座。他对语文教学深刻地剖析,让我的心醍醐灌顶般地明朗起来,“语文教学本体论”如茫茫黑夜中的指路明灯使我对语文教学充满了希望。我如饥似渴地拜读了洪老师的《语感教学课堂实录》,幸运地发现洪老师的教改理念与我多年来对语文的思考有好多不谋而合,洪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好多也是我所始终践行的,只不过我的思考只是一种自发状态下的思考,没有形成明确地教改思路。现在有了洪老师这样的领路人,我才真正明白了自己困惑的问题症结在哪儿?虽然我们这儿没有洪老师主编的教材,也没有实验班,更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但我还是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按照“语感派”地教学模式开始了全新地课堂实验性教学。
一、用明确地语感派教学原则指导课堂
1.本体性原则。
语感教学以语言为本体,即以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为根本任务。我的课堂也明确地以学习语言、感受语言和培养语感为根本任务,而不是以分析课文的分段、段意、中心思想为根本任务。如教学《周庄水韵》一课,我们以读为主来学习这篇美文。具体方法是:老师进行配乐美读,学生在听读的同时闭上眼睛再现文字带给大家的美景,从而获得读的享受感,实现以文章的整体感受;然后老师用“作者去过几次周庄?你最喜欢那一次的描写?”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的思路进行梳理,教学过程中当然没有必要进行分段总结段意的教学了。
2.主体性原则。
在语感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语言。如教学《周庄水韵》一课,在教会学生欣赏语言的方法后,重点让学生自己去欣赏感悟,不求深刻,只求慢慢提高。具体做法是:教学生欣赏第一段(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时,抓住“悠然”“搅碎”“斑斓的光点”等词语丰富地表现力让学生品味语言的美;“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漾动的水面景色的同时,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前面这些景物只是一处处彩色的点缀,点缀于水光之中,使水变成了“彩”带。同时水也使这些景物更加灵动,更加鲜活。抓住这个比喻句让学生体会好句子的表达效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欣赏语言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这篇文章。如果学生长期坚持这样的学习,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必然会提高。
3.实践性原则。
语文教学不是知识体系,而是能力构建,因此要组织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学习语言,训练语感,形成语文能力。
4.融合性原则。
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进行语感训练的同时,要将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和语文知识传授结合起来,融合起来。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品格。
如学习《孙权劝学》一课后,让学生仿写一段劝朋友上进的文字。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用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5.积累性原则。
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基础。积累语言不仅指积累语汇,更包括整块、成篇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因此,语感教学强调记背。当然,积累也包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贯穿在教学中的记背是我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我指导学生的背诵方法有针对长段落的情景再现法、关键词索引法,至于短篇的或古诗词用熟读成诵的方法即可。我班学生在课堂上成功地当堂背下了《周庄水韵》第四段;三年的古诗词两年全学完背会。我还要求学生搜集民谚、俗语,总结所学过的成语来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量。
实践证明,语文的根本任务“学习语言”完成好了,思想教育、审美陶冶、思维训练等派生任务也会完成得很好。
二、用“语感派”教学的课堂结构来安排课堂
语感教学的课堂一般分四个环节,即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生成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
如郦道元《三峡》课堂设计:一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熟读亦可自明其意,对文章形成整体印象。本文我们就是在老师指导了阅读方法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完成第一环节的。二品,品字、品词、品句。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以品促语感的形成。三论,说说三峡的奇绝表现在哪些方面?“朝发白帝”一句让唐朝大诗人李白产生什么样的灵感?、、、、、、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谈阅读感受,习得语感。四背,当堂背诵。如此设计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读促悟,以读促思,饶有兴致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如何使用语感派品味语言的方法
1.美读感染法。即根据文章的内在要求,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音、调控速度、把握语调,把文章朗声诵读出来。通过这样的美读,让学生耳与心谋,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以培养语感。学习《小巷深处》一课时,教师的美读就起到了感染学生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对本文盲母的同情,也激发了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
2.比较揣摩法。即对课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等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培养语感。这种品味语言的方法处处能用,而且好用又有效。《孔乙己》一课中有一个长句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看似啰嗦,可改了哪一个字都没有原句准确。“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穷,“而”表示转折,“穿长衫的”表示孔乙己清高迂腐。“唯一”表示他这样的多余人不会有好下场。课文用短短的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点。学生改改这个,换换那个对这个句子的理解的逐渐明朗。
四、语感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无形的推动力,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时时抓,事事抓,一抓到底。
语感教学要培养如下五种习惯:
1.读课文的习惯。一上课就翻开课本,就阅读课文,就直面语言文字。课内有读课文的习惯,课外就会有读书的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学生就会健康成长,终生受益。
有的同事对此不理解,总说“你总让学生读,不怎么讲,老师是省事儿了,学生怎么能学会?”实践证明学生多读的效果比老师多讲的效果好得多。
2.思维的习惯。读书用眼读,更要用心读。要有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还要有质疑、探究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我和学生在实践中总结了十二个字,我们把它贴在图书角共勉:精读细品、质疑探究、收获心得。另外读书时要做到圈、点、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读并思考的习惯。
3.讨论发言的习惯。讨论发言是语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形式。课堂上,要营造自由讨论的氛围,要让学生爱发言,个个能发言,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敏性。
课堂上我尝试着让学生抢答,谁先站起谁先答,这样既有秩序又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评价的习惯。在语感教学的课堂上,往往有一个评价的机制,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会有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发展个性,提升语言实践水平。评价就要作判断,作分析,学生有了评价的习惯,也就提升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加活跃了课堂学习语言的氛围。
5.记背的习惯。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过程中,积累是基础工程。背诵和笔记(摘抄)是积累的主要形式。因此,课文读到妙处就想背,就能背会。这是最重要的习惯。而且为了积累得更持久、更稳定,还特想作摘抄,这也是最有实用价值的习惯。
五、对语感教学的思考
通过以上语感教学的实践,我更坚定了研究实践语感教学的信念。接下来我将把课堂的读的量大胆增加,教材当成一本书来看,精讲几篇,重在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节省出来的时间用来阅读必读书目,师生一起读,一起品味,一起讨论,一起摘抄,一起写心得。争取将必读书目进行精读细品,并且与学生爱看的杂书进行对比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鉴赏能力。
我坚定的相信,虽然需要完善的东西有很多,但是语感教学必然会显示她不可超越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岳培江.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16):179-180.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洪镇涛.洪镇涛语感教学实录[M].开明出版社,2005.
[4]周成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探究[J].读与写,2012,9(8):105.
【关键词】语感教学课堂改革语文教学本体论语感派
在农村从事语文教学十四年,我曾无数次地问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对语文不感兴趣”。我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不断地钻研完善课堂,但是收效甚微。教学成果无非是把几个听话的高才生送到重点中学,多数学生陪着学了三年,收获七、八十分甚至更少,带着最初对学习的无限憧憬和最终对学习的无限厌恶走向职高或技校。他们驾驭母语的水平有多高,作为老师的我只能惭愧地表示遗憾。他们中有好多写不出一篇好文章,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巧妙地表情达意等问题。每每想到这些,我都颇为自责。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怎样促成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这些问题时时困扰着我。
直到有一天,我幸运地聆听了洪镇涛老师的讲座。他对语文教学深刻地剖析,让我的心醍醐灌顶般地明朗起来,“语文教学本体论”如茫茫黑夜中的指路明灯使我对语文教学充满了希望。我如饥似渴地拜读了洪老师的《语感教学课堂实录》,幸运地发现洪老师的教改理念与我多年来对语文的思考有好多不谋而合,洪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好多也是我所始终践行的,只不过我的思考只是一种自发状态下的思考,没有形成明确地教改思路。现在有了洪老师这样的领路人,我才真正明白了自己困惑的问题症结在哪儿?虽然我们这儿没有洪老师主编的教材,也没有实验班,更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但我还是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按照“语感派”地教学模式开始了全新地课堂实验性教学。
一、用明确地语感派教学原则指导课堂
1.本体性原则。
语感教学以语言为本体,即以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为根本任务。我的课堂也明确地以学习语言、感受语言和培养语感为根本任务,而不是以分析课文的分段、段意、中心思想为根本任务。如教学《周庄水韵》一课,我们以读为主来学习这篇美文。具体方法是:老师进行配乐美读,学生在听读的同时闭上眼睛再现文字带给大家的美景,从而获得读的享受感,实现以文章的整体感受;然后老师用“作者去过几次周庄?你最喜欢那一次的描写?”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的思路进行梳理,教学过程中当然没有必要进行分段总结段意的教学了。
2.主体性原则。
在语感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语言。如教学《周庄水韵》一课,在教会学生欣赏语言的方法后,重点让学生自己去欣赏感悟,不求深刻,只求慢慢提高。具体做法是:教学生欣赏第一段(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时,抓住“悠然”“搅碎”“斑斓的光点”等词语丰富地表现力让学生品味语言的美;“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漾动的水面景色的同时,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前面这些景物只是一处处彩色的点缀,点缀于水光之中,使水变成了“彩”带。同时水也使这些景物更加灵动,更加鲜活。抓住这个比喻句让学生体会好句子的表达效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欣赏语言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这篇文章。如果学生长期坚持这样的学习,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必然会提高。
3.实践性原则。
语文教学不是知识体系,而是能力构建,因此要组织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学习语言,训练语感,形成语文能力。
4.融合性原则。
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进行语感训练的同时,要将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和语文知识传授结合起来,融合起来。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品格。
如学习《孙权劝学》一课后,让学生仿写一段劝朋友上进的文字。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用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5.积累性原则。
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基础。积累语言不仅指积累语汇,更包括整块、成篇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因此,语感教学强调记背。当然,积累也包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贯穿在教学中的记背是我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我指导学生的背诵方法有针对长段落的情景再现法、关键词索引法,至于短篇的或古诗词用熟读成诵的方法即可。我班学生在课堂上成功地当堂背下了《周庄水韵》第四段;三年的古诗词两年全学完背会。我还要求学生搜集民谚、俗语,总结所学过的成语来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量。
实践证明,语文的根本任务“学习语言”完成好了,思想教育、审美陶冶、思维训练等派生任务也会完成得很好。
二、用“语感派”教学的课堂结构来安排课堂
语感教学的课堂一般分四个环节,即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生成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
如郦道元《三峡》课堂设计:一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熟读亦可自明其意,对文章形成整体印象。本文我们就是在老师指导了阅读方法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完成第一环节的。二品,品字、品词、品句。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以品促语感的形成。三论,说说三峡的奇绝表现在哪些方面?“朝发白帝”一句让唐朝大诗人李白产生什么样的灵感?、、、、、、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谈阅读感受,习得语感。四背,当堂背诵。如此设计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读促悟,以读促思,饶有兴致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如何使用语感派品味语言的方法
1.美读感染法。即根据文章的内在要求,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音、调控速度、把握语调,把文章朗声诵读出来。通过这样的美读,让学生耳与心谋,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以培养语感。学习《小巷深处》一课时,教师的美读就起到了感染学生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对本文盲母的同情,也激发了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
2.比较揣摩法。即对课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等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培养语感。这种品味语言的方法处处能用,而且好用又有效。《孔乙己》一课中有一个长句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看似啰嗦,可改了哪一个字都没有原句准确。“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穷,“而”表示转折,“穿长衫的”表示孔乙己清高迂腐。“唯一”表示他这样的多余人不会有好下场。课文用短短的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点。学生改改这个,换换那个对这个句子的理解的逐渐明朗。
四、语感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无形的推动力,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时时抓,事事抓,一抓到底。
语感教学要培养如下五种习惯:
1.读课文的习惯。一上课就翻开课本,就阅读课文,就直面语言文字。课内有读课文的习惯,课外就会有读书的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学生就会健康成长,终生受益。
有的同事对此不理解,总说“你总让学生读,不怎么讲,老师是省事儿了,学生怎么能学会?”实践证明学生多读的效果比老师多讲的效果好得多。
2.思维的习惯。读书用眼读,更要用心读。要有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还要有质疑、探究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我和学生在实践中总结了十二个字,我们把它贴在图书角共勉:精读细品、质疑探究、收获心得。另外读书时要做到圈、点、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读并思考的习惯。
3.讨论发言的习惯。讨论发言是语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形式。课堂上,要营造自由讨论的氛围,要让学生爱发言,个个能发言,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敏性。
课堂上我尝试着让学生抢答,谁先站起谁先答,这样既有秩序又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评价的习惯。在语感教学的课堂上,往往有一个评价的机制,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会有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发展个性,提升语言实践水平。评价就要作判断,作分析,学生有了评价的习惯,也就提升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加活跃了课堂学习语言的氛围。
5.记背的习惯。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过程中,积累是基础工程。背诵和笔记(摘抄)是积累的主要形式。因此,课文读到妙处就想背,就能背会。这是最重要的习惯。而且为了积累得更持久、更稳定,还特想作摘抄,这也是最有实用价值的习惯。
五、对语感教学的思考
通过以上语感教学的实践,我更坚定了研究实践语感教学的信念。接下来我将把课堂的读的量大胆增加,教材当成一本书来看,精讲几篇,重在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节省出来的时间用来阅读必读书目,师生一起读,一起品味,一起讨论,一起摘抄,一起写心得。争取将必读书目进行精读细品,并且与学生爱看的杂书进行对比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鉴赏能力。
我坚定的相信,虽然需要完善的东西有很多,但是语感教学必然会显示她不可超越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岳培江.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16):179-180.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洪镇涛.洪镇涛语感教学实录[M].开明出版社,2005.
[4]周成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探究[J].读与写,2012,9(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