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主动参与教学理论出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训练、实践,激发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动参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097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创新与超越的时代,教育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承载着如此沉重的历史使命,站在教育改革的浪头,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科,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更富有挑战性。
近几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试行了主动参与式教学实践活动。主动参与的教学就是通过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和完善的育人目的的教学。它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参与。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与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变化,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应当说,无论何种形式、何种目的的教学,只要教学存在,学生就参与其中。问题不在于学生是否参与,而在于如何参与,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关注的首要问题。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和性质不同,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
第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也有参与活动,但参与的不是教学的全过程,往往是其中的个别环节,而且往往是在教师讲完之后才参与。这样,教与学就有可能脱节,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就会受到抑制,参与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第四,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受教育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教育教学活动应面向所有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往往是少数的,这就失去了教育的初衷。
在这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试行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想尽一切办法,让师生在语文的教与学中真正“动”起来。这里的“动”指“动手”、“动口”、“动脑”,只有真正动起来,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让学生“动手”参与教学
新编语文教材开设了语文实践活动课,学生动手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开拓视野,同时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1. 警语收集竞赛
要求:(1)把警语按理想篇、惜时篇、生活篇等进行归类。
(2)每则警语要注明出处。
(3)在每一篇后面谈自己对这些警语的理解和感受。
(4)将其中的一些警语联缀成片段,可补上一些自己的话,使之通顺。
(5)版面设计要求新颖活泼,一目了然,字体工整美观。
收集警语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写心得体会其实就是感悟警语的精华,从中得到启发教育;连缀短文不就是学以致用、写作训练的过程吗?版面设计的多姿多彩,不就是学生个性的发展、创新的表现吗?看得出每一位学生都很有兴趣、也都很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这一次活动,他们还兴致勃勃地要求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2. 动手做报纸
教纲要求:初中生每年课外阅读不少于80万字。这一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我们的学生别说80万,8万或8千字都不到。教师应采用一些方法去刺激学生到课外去阅读。笔者认为,除了阅读书籍外,阅读报纸刊物也是获得新知的一个重要渠道。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让学生养成有目的地去阅读,收效会更大。为此,笔者举行了动手做手抄报的竞赛。这次活动目的为了激发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探求新知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学习技能与习惯。
活动方法:(1)教师手抄报主题示例。(2)学生定主题,围绕主题去找材料。(3)进行剪摘或摘抄,并进行版面设计。(4)进行注评。(5)评优秀的手抄报进行展评。这次活动比笔者预想的效果还要好。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到语文世界如此精彩。
3. 动手做读书笔记
配合每年课外阅读不少于80万字的要求来进行。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碰到好的词语、句子、片段甚至是篇章时要进行摘抄。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经常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掌握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比如上《奇妙的克隆》这一课时,笔者激发学生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克隆的知识。上《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笔者要求学生到课外去寻找有关大自然语言的民谚。周末,笔者就收来翻阅,找出优缺点进行讲评。笔者认为,做读书笔记为写作准备了丰富的材料,是积累知识、提高写作的重要手段。
二、让学生“动口”参与教学
“动口”的方式很多,笔者试行了以下几种:1. 美文朗读。充分利用晚读时间,由科代表组织同进行。可范读,齐读;2. 讲故事比赛;3. 开展辩论赛。围绕课文内容或热点话题开展辩论赛。教师引导点评;4. 新闻直播。坚持课前请一名学生上台,用1-2分钟播报当天校内、班内新鲜事;5. 课堂多提问,鼓励创新发言。这一训练贯穿于每一节课的教学中。讲课时,对于开放性题目,鼓励有创新的见解,学生的发言不应强求一致,言之有理即可。
刚开始训练时,教师要适当引导,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半途而废,更不能因此打击学生。教师还应讲明“动口”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多讲讲有关口才方面的名人轶事。渐渐地学生自然会从怕过渡到盼,这不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吗?笔者认为“动口”可以锻炼学生胆量,更能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语言组织能力。
三、让学生“动脑”参与教学
前面提到的“动手”和“动口”的前提条件是“动脑”,没有“动脑”就不可能很好地“动手”或“动口”。课堂教学也许有些教师喜欢“灌”,整节课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唾沫飞溅,恨不得把所有的都灌到学生耳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了,学生也记得(下转第100页)(上接第97页)很多了。可是这种教法只会束缚学生的思想,甚至可能会造成很多学生养成依赖心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没有主见、没有创新,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人才”。课堂上,我们要多留空间与时间给学生,给他们思考,所有问题的答案都不要强塞给学生。要知道,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不过是起主导作用。如果把学生比作运动员,教师就是教练。教练只能教运动员训练的方法,不能代运动员上场。作为教师,我们要营造课堂气氛,有效地促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如精心设计新课情景导入,巧设问题,制造学习障碍,创设情境。真正激发学生动脑学习,让学生真正会学。“满堂灌”的教法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必须彻底封闭起来。让学生走进课堂来吧,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成为优秀的“运动员”。
罗杰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以往的教育都是发生在颈部以上”。把很多概念都灌输到脑袋里,而颈部以下没有真正调动起来。而主动参与式教学力求打破传统的颈部以上的教育模式,从训练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入手,让每一位学生的全方位地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众所周知,教改不能一日或一学期就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但笔者坚信,语文知识重在积累,只要我们能坚持让学生走进课堂、参与课堂、自主学习,达到会学、乐学的目的,两三年后,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一定能得到整体提高。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动起来吧,社会大语文会因你的“动”、你的参与而更精彩!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华隆中学 532800)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动参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097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创新与超越的时代,教育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承载着如此沉重的历史使命,站在教育改革的浪头,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科,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更富有挑战性。
近几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试行了主动参与式教学实践活动。主动参与的教学就是通过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和完善的育人目的的教学。它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参与。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与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变化,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应当说,无论何种形式、何种目的的教学,只要教学存在,学生就参与其中。问题不在于学生是否参与,而在于如何参与,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关注的首要问题。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和性质不同,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
第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也有参与活动,但参与的不是教学的全过程,往往是其中的个别环节,而且往往是在教师讲完之后才参与。这样,教与学就有可能脱节,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就会受到抑制,参与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第四,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受教育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教育教学活动应面向所有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往往是少数的,这就失去了教育的初衷。
在这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试行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想尽一切办法,让师生在语文的教与学中真正“动”起来。这里的“动”指“动手”、“动口”、“动脑”,只有真正动起来,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让学生“动手”参与教学
新编语文教材开设了语文实践活动课,学生动手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开拓视野,同时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1. 警语收集竞赛
要求:(1)把警语按理想篇、惜时篇、生活篇等进行归类。
(2)每则警语要注明出处。
(3)在每一篇后面谈自己对这些警语的理解和感受。
(4)将其中的一些警语联缀成片段,可补上一些自己的话,使之通顺。
(5)版面设计要求新颖活泼,一目了然,字体工整美观。
收集警语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写心得体会其实就是感悟警语的精华,从中得到启发教育;连缀短文不就是学以致用、写作训练的过程吗?版面设计的多姿多彩,不就是学生个性的发展、创新的表现吗?看得出每一位学生都很有兴趣、也都很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这一次活动,他们还兴致勃勃地要求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2. 动手做报纸
教纲要求:初中生每年课外阅读不少于80万字。这一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我们的学生别说80万,8万或8千字都不到。教师应采用一些方法去刺激学生到课外去阅读。笔者认为,除了阅读书籍外,阅读报纸刊物也是获得新知的一个重要渠道。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让学生养成有目的地去阅读,收效会更大。为此,笔者举行了动手做手抄报的竞赛。这次活动目的为了激发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探求新知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学习技能与习惯。
活动方法:(1)教师手抄报主题示例。(2)学生定主题,围绕主题去找材料。(3)进行剪摘或摘抄,并进行版面设计。(4)进行注评。(5)评优秀的手抄报进行展评。这次活动比笔者预想的效果还要好。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到语文世界如此精彩。
3. 动手做读书笔记
配合每年课外阅读不少于80万字的要求来进行。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碰到好的词语、句子、片段甚至是篇章时要进行摘抄。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经常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掌握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比如上《奇妙的克隆》这一课时,笔者激发学生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克隆的知识。上《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笔者要求学生到课外去寻找有关大自然语言的民谚。周末,笔者就收来翻阅,找出优缺点进行讲评。笔者认为,做读书笔记为写作准备了丰富的材料,是积累知识、提高写作的重要手段。
二、让学生“动口”参与教学
“动口”的方式很多,笔者试行了以下几种:1. 美文朗读。充分利用晚读时间,由科代表组织同进行。可范读,齐读;2. 讲故事比赛;3. 开展辩论赛。围绕课文内容或热点话题开展辩论赛。教师引导点评;4. 新闻直播。坚持课前请一名学生上台,用1-2分钟播报当天校内、班内新鲜事;5. 课堂多提问,鼓励创新发言。这一训练贯穿于每一节课的教学中。讲课时,对于开放性题目,鼓励有创新的见解,学生的发言不应强求一致,言之有理即可。
刚开始训练时,教师要适当引导,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半途而废,更不能因此打击学生。教师还应讲明“动口”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多讲讲有关口才方面的名人轶事。渐渐地学生自然会从怕过渡到盼,这不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吗?笔者认为“动口”可以锻炼学生胆量,更能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语言组织能力。
三、让学生“动脑”参与教学
前面提到的“动手”和“动口”的前提条件是“动脑”,没有“动脑”就不可能很好地“动手”或“动口”。课堂教学也许有些教师喜欢“灌”,整节课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唾沫飞溅,恨不得把所有的都灌到学生耳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了,学生也记得(下转第100页)(上接第97页)很多了。可是这种教法只会束缚学生的思想,甚至可能会造成很多学生养成依赖心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没有主见、没有创新,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人才”。课堂上,我们要多留空间与时间给学生,给他们思考,所有问题的答案都不要强塞给学生。要知道,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不过是起主导作用。如果把学生比作运动员,教师就是教练。教练只能教运动员训练的方法,不能代运动员上场。作为教师,我们要营造课堂气氛,有效地促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如精心设计新课情景导入,巧设问题,制造学习障碍,创设情境。真正激发学生动脑学习,让学生真正会学。“满堂灌”的教法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必须彻底封闭起来。让学生走进课堂来吧,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成为优秀的“运动员”。
罗杰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以往的教育都是发生在颈部以上”。把很多概念都灌输到脑袋里,而颈部以下没有真正调动起来。而主动参与式教学力求打破传统的颈部以上的教育模式,从训练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入手,让每一位学生的全方位地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众所周知,教改不能一日或一学期就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但笔者坚信,语文知识重在积累,只要我们能坚持让学生走进课堂、参与课堂、自主学习,达到会学、乐学的目的,两三年后,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一定能得到整体提高。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动起来吧,社会大语文会因你的“动”、你的参与而更精彩!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华隆中学 5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