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民众”:“五四”运动后革命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力量的认识及影响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bis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运动之后,"共产主义"视域中的"民众"经历了从"合群"到"到民间去"的语义嬗变过程。"民众"由此而成为了一个被赋予特殊"阶级"特性,并指向"工农"这一现实群体的政治话语。从话语机制来看,革命知识分子通过发明"民众"这一权力话语,以期实现把工人、农民转化成为革命主力军的目的。这种民众话语的生成,也为上世纪30、40年代把"工农"视为革命主体力量的"大众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调。同时,从20世纪的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形来看,革命知识分子所发明的以"工农"为主体的"民众"话语,为中国革命主体力量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理论准备和话语支撑。
其他文献
我虽然一直从事哲学思考、哲学教学方面的工作,但是我非常关注中国文学的发展,尤其关注中国古典文学之于中国现代人之发展的基础问题.实际上,文化开始于文学,文学开始于"文",这是一个很根本的事实,不单在中国文学,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也是如此.所以今天谈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问题,当然有它的时代意义,即我们对自己文化中的"文"的传统、文学传统到底有多少认知、多少把握、多少信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