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基础课程教学风格是在时代性、地域性及健身性的基础之上,综合教师个体的艺术素养、身体审美及其情感倾向等为一体的外部表现形式,有着较稳定的创作个性。大学体育基础课程中的艺术性设计,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基础之上,还能够调节学生心境、陶冶学生情操,最终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性格。因此,本文则对大学体育基础课程教学的艺术性设计给予综合分析,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体育基础课程;教学;艺术性设计
在大学的教育过程中,一般的学科往往只承担一种教学任务,而基础体育课则不同,大学的基础体育课承担着多种教学任务,例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教学任务。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使学生体验到更加丰富的人生经验。因此,大学体育课程的设计,在具有一定的学科性的基础上,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以达到培养学生德智体的教学目的。
一、大学体育基础课程的设计目标
(一)体育课应该具有运动参与目标。运动参与性的体育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想要提高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应该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大学的体育基础课的目标设计中应该具备运动的特质,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办法。在对学生的参与运动评价时,应该考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以及学生在体育课或者体育活动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品质等,而不是学生去上体育课或者进行体育运动就是参与了。
(二)体育课应该具有技能目标。体育基础课以及体育运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运动技能的学习,结合运动的参与目标,更能体现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性质。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们学会各种运动技能,才可以实现体育课或者体育运动的其它目标。大学的体育基础课的学习与开展,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或者兴趣爱好,并且掌握科学的运动手段和方式,以及或者野外生存的技能,使之受益终生。
(三)体育课应该具有身心健康目标。存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手段有很多种,运动就是其中的一种,因此,大学基础体育课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合理的体育运动项目,积极引导参与体育运动,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合理的生活、运动习惯给身心健康带来的有利影响。新世纪以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加全面,因此,学校的培养人才方面,应该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一个学生的身心是否健康,可以影响到他对学习、待人处事方面的态度。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帮助,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在基础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健康目标,应该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进行测评,教师在向学生授予一定的运动技巧的同时,应该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设置一些体育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心理水平的提高,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体育课应该具有培养社会适应性的目标。为了适应社会生存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者人生态度的能力就是社会适应力,每个人的处世原则和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不同。社会的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的改变在不短的发生改变的,社会适应力不是随声附和或者随波逐流,而是在坚持正义力量的情况下,调节自己的心境或者思维以适应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大学基础体育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喜欢体育运动或者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其竞争意识、人际交往、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精神都有所提高,这些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一般来说,对学生的适应能力的培养包括自我认识、互助意识、群体意识、集体意识、时代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体育道德和运动角色的培养,注重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各种途径获取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的途径。
二、大学体育基础课程教学的设计特征
(一)学校体育课程符合活动课程的特点。活动课又是经验课,是以发展学习者的经验为目的,丰富学习者的个体经验为目的的课程。活动课的特点如下:注重对学习者的兴趣培养,强调课程对于学习者的吸引力,课程的选择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心理逻辑出发,并且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体育课就是活动课的其中一种形式,体育课的课程特征就是一学生作为主体的身体运动的实践课程,同时伴有丰富的认知活动。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的过程中,既有身体实践活动,又有心理活动。此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冒险性,是一种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相统一的活动,适宜的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人体承受运动载荷能力,提高人体的身体器官和系统机能,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人际关系等方面得到教育。因此,体育课也具备了活动课的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多样性等方面的特征,但是有不能把体育课归于单纯的活动课,体育课还具有自身学科的特性,例如课程的编排规律、教学活动的实践形式、对于教师以及学校的要求等。
(二)符合学科课程的特点。学科课程主要是按照文化遗产和科学的依据对各门学科进行传统分类的特征。每门学科都有它固有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以传授知识为基础组织的教学,并对教学成果进行一定的评价的课程,其目的是传承文化遗产和发展学习者的智力。把体育课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是因为体育课时一门涵盖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科学实践的课程,是根据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最终是要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作为具有学科特征的体育基础课程的优点有:体育课具有课程计划,并且具有一般学科课程的设计模式,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到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课程安排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符合综合性课程的特点。从体育课的科学属性出发,体育课还具有综合课程的性质。首先,体育运动时一种文化现象,它组成了社会文明,涉及到哲学、社会学、文化学、人才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其次体育课是一门作用于人的学科,还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涉及人体生理学、解剖学、保健学、营养学、卫生学以及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科学。体育课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和手段完成教育任务,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此,体育课程还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大学在涉及体育基础课程的时候还应该兼顾其综合性学科的特征,依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完成体育课程的设计。
(四)具有人文性和艺术性。人们对世界的客观认识通过感觉、知觉形成感性认识,通过思维形成理性认识,体育课具有一定的人文性主要表现为: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或者运动可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人类意识的升华是在不断的情感冲突中进行的,通过对体育课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会对人的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体育课程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力。体育课设计的艺术性体现为:在遵循人体客观发展规律和符合科学的人体负荷的基础上,呈现出多种风格的运动形式,并且不同的运动形式体现了不同的艺术内涵,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韵律美、节奏美、形式美和精神美,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还有更丰富的人文精神,陶冶了人们的情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赋予了体育运动和体育课程一定的艺术性。
三、大学体育基础课程教学的艺术设计途径
(一)教学环境艺术。大学体育教学的环境艺术可分为人工环境艺术、自然环境艺术。其中自然环境艺术是无法改变的,如何体现其艺术性,往往与体育教师所教授的体育项目相关,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体育场地,所获取的体验也就不相同。如:在定向越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取学校临近的湖泊、河流及其小树林等自然场所。一方面,不仅能够将体育教学内容付诸实践,而且还能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当然,在自然环境的构建中,应注意体育教学安全,需要教师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人工环境主要是通过人工搭配而设置的场所,如:室内、室外的场地,人工制作的田径跑道等。人文环境的建设可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不同而设置,是体育教学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
(二)教师语言艺术。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是较为重要的艺术元素,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感染力及其语言所蕴含的魅力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为重要。因此,体育教师的语言应赋予艺术性,在此过程中,应规范语言,使其具有科学性。较为形象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动作结构图,利于学生对体育动作知识的学习。如:在助跑跳远教学中,学生的跑跳节奏往往需要教师语言的激励及引导;铅球推球过程中,学生用力后蹬不足错误动作时,教师可将其比喻为“把地球蹬反”,让学生记住这个错误,从而加以就诊;排球跳起空中扣球时,教师则可用“肘在耳边臂放松,挺胸展腹反弓形”的语言来使教学过程形象化。不仅可增添体育课程的幽默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实现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能够延伸于课外,具有特殊的时空性。除了创设艺术性的体育教学环境、教师语言艺术性外,还应实现体育教学的奖惩激励艺术、创造性艺术等。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时,还能够丰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劲鹏,杨伟群.体育课程风格艺术性的缺失与创作[J].体育学刊,2013(04):83-86
[2]李钟香,李海乐,王峥等.以整体观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艺术性课程》[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3):186-187
[3]陈宏亮,张振华.论体育有效教学艺术性的应用[J].体育科技(广西),2011(04):149-152
[4]邓莉萍.学校体育教学的艺术性探微[J].当代体育科技,2014(07):84-86
[5]邓福军.体育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综述[J].大观周刊,2011(02):144
关键词:大学;体育基础课程;教学;艺术性设计
在大学的教育过程中,一般的学科往往只承担一种教学任务,而基础体育课则不同,大学的基础体育课承担着多种教学任务,例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教学任务。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使学生体验到更加丰富的人生经验。因此,大学体育课程的设计,在具有一定的学科性的基础上,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以达到培养学生德智体的教学目的。
一、大学体育基础课程的设计目标
(一)体育课应该具有运动参与目标。运动参与性的体育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想要提高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应该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大学的体育基础课的目标设计中应该具备运动的特质,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办法。在对学生的参与运动评价时,应该考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以及学生在体育课或者体育活动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品质等,而不是学生去上体育课或者进行体育运动就是参与了。
(二)体育课应该具有技能目标。体育基础课以及体育运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运动技能的学习,结合运动的参与目标,更能体现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性质。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们学会各种运动技能,才可以实现体育课或者体育运动的其它目标。大学的体育基础课的学习与开展,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或者兴趣爱好,并且掌握科学的运动手段和方式,以及或者野外生存的技能,使之受益终生。
(三)体育课应该具有身心健康目标。存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手段有很多种,运动就是其中的一种,因此,大学基础体育课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合理的体育运动项目,积极引导参与体育运动,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合理的生活、运动习惯给身心健康带来的有利影响。新世纪以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加全面,因此,学校的培养人才方面,应该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一个学生的身心是否健康,可以影响到他对学习、待人处事方面的态度。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帮助,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在基础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健康目标,应该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进行测评,教师在向学生授予一定的运动技巧的同时,应该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设置一些体育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心理水平的提高,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体育课应该具有培养社会适应性的目标。为了适应社会生存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者人生态度的能力就是社会适应力,每个人的处世原则和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不同。社会的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的改变在不短的发生改变的,社会适应力不是随声附和或者随波逐流,而是在坚持正义力量的情况下,调节自己的心境或者思维以适应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大学基础体育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喜欢体育运动或者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其竞争意识、人际交往、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精神都有所提高,这些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一般来说,对学生的适应能力的培养包括自我认识、互助意识、群体意识、集体意识、时代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体育道德和运动角色的培养,注重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各种途径获取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的途径。
二、大学体育基础课程教学的设计特征
(一)学校体育课程符合活动课程的特点。活动课又是经验课,是以发展学习者的经验为目的,丰富学习者的个体经验为目的的课程。活动课的特点如下:注重对学习者的兴趣培养,强调课程对于学习者的吸引力,课程的选择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心理逻辑出发,并且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体育课就是活动课的其中一种形式,体育课的课程特征就是一学生作为主体的身体运动的实践课程,同时伴有丰富的认知活动。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的过程中,既有身体实践活动,又有心理活动。此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冒险性,是一种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相统一的活动,适宜的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人体承受运动载荷能力,提高人体的身体器官和系统机能,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人际关系等方面得到教育。因此,体育课也具备了活动课的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多样性等方面的特征,但是有不能把体育课归于单纯的活动课,体育课还具有自身学科的特性,例如课程的编排规律、教学活动的实践形式、对于教师以及学校的要求等。
(二)符合学科课程的特点。学科课程主要是按照文化遗产和科学的依据对各门学科进行传统分类的特征。每门学科都有它固有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以传授知识为基础组织的教学,并对教学成果进行一定的评价的课程,其目的是传承文化遗产和发展学习者的智力。把体育课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是因为体育课时一门涵盖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科学实践的课程,是根据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最终是要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作为具有学科特征的体育基础课程的优点有:体育课具有课程计划,并且具有一般学科课程的设计模式,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到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课程安排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符合综合性课程的特点。从体育课的科学属性出发,体育课还具有综合课程的性质。首先,体育运动时一种文化现象,它组成了社会文明,涉及到哲学、社会学、文化学、人才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其次体育课是一门作用于人的学科,还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涉及人体生理学、解剖学、保健学、营养学、卫生学以及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科学。体育课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和手段完成教育任务,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此,体育课程还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大学在涉及体育基础课程的时候还应该兼顾其综合性学科的特征,依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完成体育课程的设计。
(四)具有人文性和艺术性。人们对世界的客观认识通过感觉、知觉形成感性认识,通过思维形成理性认识,体育课具有一定的人文性主要表现为: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或者运动可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人类意识的升华是在不断的情感冲突中进行的,通过对体育课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会对人的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体育课程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力。体育课设计的艺术性体现为:在遵循人体客观发展规律和符合科学的人体负荷的基础上,呈现出多种风格的运动形式,并且不同的运动形式体现了不同的艺术内涵,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韵律美、节奏美、形式美和精神美,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还有更丰富的人文精神,陶冶了人们的情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赋予了体育运动和体育课程一定的艺术性。
三、大学体育基础课程教学的艺术设计途径
(一)教学环境艺术。大学体育教学的环境艺术可分为人工环境艺术、自然环境艺术。其中自然环境艺术是无法改变的,如何体现其艺术性,往往与体育教师所教授的体育项目相关,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体育场地,所获取的体验也就不相同。如:在定向越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取学校临近的湖泊、河流及其小树林等自然场所。一方面,不仅能够将体育教学内容付诸实践,而且还能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当然,在自然环境的构建中,应注意体育教学安全,需要教师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人工环境主要是通过人工搭配而设置的场所,如:室内、室外的场地,人工制作的田径跑道等。人文环境的建设可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不同而设置,是体育教学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
(二)教师语言艺术。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是较为重要的艺术元素,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感染力及其语言所蕴含的魅力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为重要。因此,体育教师的语言应赋予艺术性,在此过程中,应规范语言,使其具有科学性。较为形象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动作结构图,利于学生对体育动作知识的学习。如:在助跑跳远教学中,学生的跑跳节奏往往需要教师语言的激励及引导;铅球推球过程中,学生用力后蹬不足错误动作时,教师可将其比喻为“把地球蹬反”,让学生记住这个错误,从而加以就诊;排球跳起空中扣球时,教师则可用“肘在耳边臂放松,挺胸展腹反弓形”的语言来使教学过程形象化。不仅可增添体育课程的幽默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实现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能够延伸于课外,具有特殊的时空性。除了创设艺术性的体育教学环境、教师语言艺术性外,还应实现体育教学的奖惩激励艺术、创造性艺术等。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时,还能够丰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劲鹏,杨伟群.体育课程风格艺术性的缺失与创作[J].体育学刊,2013(04):83-86
[2]李钟香,李海乐,王峥等.以整体观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艺术性课程》[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3):186-187
[3]陈宏亮,张振华.论体育有效教学艺术性的应用[J].体育科技(广西),2011(04):149-152
[4]邓莉萍.学校体育教学的艺术性探微[J].当代体育科技,2014(07):84-86
[5]邓福军.体育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综述[J].大观周刊,2011(0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