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董观泉·高科技与精气神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yl1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科技专家朋友告诉我,文物鉴定将来慢慢就没有意义了,原因是电脑科技的发展。国外有一种3D“打印”模式,这不是一般的电脑平面打印,而是一种立体模拟技术,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克隆”出完全与原物一样的替代品。专家称没有制造不出来的,只有想象不到的。如果是文物复制,其形状、文字,乃至化学成分,都能达到完全一致。加上作假高手的锈色包浆的外包装和细节修饰,莫说小小的钱币,即使大青铜鼎、书画也都不在话下。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提出如此的难题,到底会出现什么局面,真的是真假莫辨了么?
  当今这种3D“打印”成品,我们尚未接触,这种双胞胎般的赝品到底能否滴水不漏地与真品混淆呢?我不能下结论,但是我相信一条,科技是人发明创造的,而且是永无止境的,这就是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就以前些时期日本二玄社制作的故宫古代书画精品来说,不仅画面精美绝伦,细枝末节乃致动物毫发、人物眉须都清晰无比,而且纸质色彩,甚至绘画笔触都有显示,涂色的薄厚都可用手摸出凹凸感。所以启功先生说这些是“下真迹一等”,也不为过。可是仔细用眼、用心去静静感受,宋元真迹中那扑面而来的瑞霭之气、那薄雾般的湿润感和古色古香却是没有的,所缺的这种东西就叫做“神”。
  “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过手的东西多了,加上悟性,就会有很深的感受。
  我是60多年前,就伴随着父亲的青铜器、铜镜、古钱、印章,闻着它们的气味,看着它们的形状,抚摸那离奇古怪的造型。我在文章中说青铜器、古钱是有生命的,它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气味,闻久了、闻惯了,我把它称为“香气”。“香气”也有所不同,生坑是深层泥土与青铜锈的混合,有点甜味的芳香气味,极为纯净,这是一种天籁之气味。传世的青铜器包括钱币,有一种万人经手的熟悉气味,那就是所谓“人气”。那是青铜器长期与人的汗液、体液接触后,产生的一种神奇的味道,那也是玩青铜器人们所熟知的。后来造假之风盛行,有各种气、刺鼻的酸气、新铜的呛气、浅土层的石灰及金属煅烧的“火气”等异味。
  有的古钱,铜质锈色、文字看起来几乎挑不出毛病,但在行家手里,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具体问题又说不上来,就是不敢认,实际上就是没有真品特有的“神”。
  这些都是笔者个人的感受,可谓管窥之见,相信各位行家会有更多更深的体会。此种见解听起来似乎有点玄,实际上却是真实不虚的东西,这是一种观察对象精气神的方法,也就是行家们所说的“眼学”,往往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种方法难以量化,但却是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手段。
  对付造假,不管其千变万化,从新铸改刻、电脑刻绘到3D“打印”,其共同特点就是缺乏艺术创造的灵动性,也就是人们说的“精气神”。对古代文物多一些深入的文化层次的观察,不要仅仅停留在机械检测的阶段,事情就会发展变化,但是以上二者还是应当并行不悖、相辅相成,才会更有成效。
  (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清代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画坛经历了一段“萧条”时期,但一批具有锐变进取、大胆求新的画家给“萧条”的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以吴昌硕为代表的“后海派”及以“二高一陈”为代表的岭南派等,影响着后起的年轻画家,如齐白石、陈师曾、黄宾虹、刘海粟、朱屺瞻、潘天寿、王个簃、沙孟海、黄幻吾等,他们以发扬传统国画为己任,大胆接受西方文化新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画坛起着深远的影响。江西省博物馆就藏有这些近现代名家作品,
期刊
提及历史上的皖北地区,人们往往与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经济落后等因素联系起来,其实,在两汉社会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并非总是如此。如同这一时期其他地区农业经济繁荣昌盛的社会状况一样,皖北区也同样拥有乡村为基础的高度发达的农耕文化,这一现象在粮食规模生产与储存技术的进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汉书·文帝纪》记载文帝曾多次下诏说农业乃“天下之本也,务莫大焉”“民所恃以生也”,汉政府甚至还出台有令民入粟
期刊
潘天寿(1897-1971年),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人。是现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其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作品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是20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抗日战争期间,潘天寿在重庆勤奋耕耘,创作了一些书画,这些书画是抗战时期陪都学人文化生活的历史见证,是潘氏艺术
期刊
铸造百年品牌  这是我们的理想,也是钢铁般的意志和永远的追求  我们更基本更朴实的责任与担当还有:让“999”  “1699”“久久”终身荣誉读者和更多的海内外各界人士每期每月每年收到看到《收藏界》。  《收藏界》杂志社社长 高玉涛  2013.11.18  十二年前,一个关于开创中国收藏行业指导性媒体的梦想开始在我们的心中孕育、生长。于是,2002年元旦,《收藏界》诞生了!  2004年6月18
期刊
去年夏天,为了编辑出版一位画家的画册,我与几位同事到江阴市采访。有幸见到了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江阴市企业家协会会长、法尔胜泓集团董事局主席周建松。法尔胜泓集团是一家从事以金属制品为主,产业涉及光通信、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的多元化生产经营企业集团,公司20多年来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金属制品行业第一,是苏南地区首批首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周建松是该集团的创始人。身为一位企业家,周建松是一位风度儒雅
期刊
官窑的精致、严谨、规范甚至胎釉的奢侈讲究造就了它在国内外拍场上引领风骚、居高不下的价位。加之崇洋的积习犹存,人云亦云的痼疾常在,各地古玩市场常见到酒气冲天、豪车鱼贯的主,进店便直问:有没有带款的官窑?有清三代的官窑最好!弄得我一位开古玩店的正派商人朋友哭笑不得地对我戏言,下次再有这样粗俗的“水鱼”,我就卖几个高仿的给他,让他招摇去。  其实从艺术本质的角度看,尤其是吸取了书画精髓的艺术样式,那么无
期刊
在提倡艰苦朴素的年代,喜新厌旧是一个贬义词。如今还清楚地记得童年时长辈们的口头禅:节俭光荣,浪费可耻!不仅如此,我们的先祖早就看到了勤俭的可贵,古语就有“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等。但如今,喜新厌旧却变成了一种时髦的社会风气,更新换代已经成为人
期刊
清代外销彩瓷造型丰富,纹饰艳丽夺目,并带有外来文化特色,给人一种新颖、秀丽感。本文介绍的10件清代外销彩花瓷盘由鲁德集团季先生收藏,造型均为圆形,宽板沿,浅腹,坦底,圈足。胎薄色白,质坚硬,釉面温润,玻璃质感较强,造型规整,做工精细,板沿与内底都有彩花纹饰。  1.青花矾红花卉山雀纹瓷盘(图1)口沿描绘褐釉,板沿两道弦纹间饰斜方格纹与四组花叶纹,其间还饰有四开光,内绘青花花卉纹。盘内底以釉下青花绘
期刊
在浙江省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该托盏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配套组合而成。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四等分向上翻卷,极具被风吹卷的动感。盏托中心内凹,刚好稳稳地
期刊
和风送暖,丽日普照,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这就是春天。春天是希望,是孕育,是暖风吹开心扉,是细雨淋湿心灵。这时,最高兴的是小孩子们,他们可以脱去厚厚的冬装,在大自然中享受空气的清新,鲜花的芳香,并用柳枝编织成桂冠,用花枝编织成花环,用细线扯住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遨游。  在我收藏的清代广彩瓷瓶(如图)上,就有孩子们春天出游的情形,我把它叫做“百子闹春”。在亭台之内,一个老者被一群孩子簇拥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