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精神层面的建设,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文章从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高校思政精神环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制度环境
一、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建设的重要价值
精神环境有别于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是无形的存在着,是精神层面的软环境,围绕在学生的生活周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一定的影响,思政教育精神环境的渗透性主要是与传统的灌输和强化相比较而言的,是指思政教育借助一定的环境和形式使思政教育的内容向多元化的主体和渠道传播,使参与者无意识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思政教育精神环境对人的影响就像水一样,一点一滴地渗透进人们的思想中,从而使参与者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加强思政教育精神环境的建设
1.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是一个渐次内化的过程。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的必经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主体的立场和态度、知识结构、认同兴趣、认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这些都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主体强化教育接受者的主体意识,树立人本观念,关注个体差异,尤其要尊重个体人格和心理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做到因人施教,主动关心认同主体的思想状况,从认同主体的立场和诉求出发。
2.构建良好的精神环境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在影响人。”人是社会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点,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其各种活动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孟母三迁”说明了优良的社会精神环境能使置身其中的社会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精神环境就像是一鸣警钟,时刻提醒着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促进社会成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思政教育精神环境对人的促进作用,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客观精神环境。既要重视已有的精神环境的建设,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挖掘潜在的精神环境,为社会成员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生活环境。
3.完善制度环境建设,构建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
第一,加强民主制度的建设,思想工作涉及的是广大学生,因此,任何事情都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包括高校中经常举行的优秀班干部、優秀团员、优秀社会工作者等评选都需要民主推选,从学生时代开始就给学生内心深处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对待周围事物的印象,端正思想态度。第二,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性格,需要有一种制度约束的底线,任何人都不能触犯的思想道德底线,这样才能为群体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为形成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4.引导社会成员重视思想道德的建设
加强客观精神环境建设已经为思政教育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使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成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交往可以促进社会成员的思想、观点和意志发生碰撞,在交往的过程中人们会自觉践行社会精神因素,从而影响其他的社会成员,使思想品德在交往中形成。虽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但由精神因素所产生思想、道德、认知的过程并最终内化,并通过实践活动外化的过程仅由思政教育精神环境是不能发挥出来的,必须引导社会成员重视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成员要积极构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对精神环境渗透出来的信息进行接受、择取、整合,达到自觉地践行。精神环境所渗透出来的思政教育将成为个人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从而形成凝聚力并不断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时期,思政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重视思政教育环境的建设,特别是精神环境的建设。思政教育精神环境作为一种软环境,不仅对人的思想道德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平衡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优化思政教育的外部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舒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推动作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7).
[2]陈彩健.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信度危机成因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制度环境
一、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建设的重要价值
精神环境有别于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是无形的存在着,是精神层面的软环境,围绕在学生的生活周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一定的影响,思政教育精神环境的渗透性主要是与传统的灌输和强化相比较而言的,是指思政教育借助一定的环境和形式使思政教育的内容向多元化的主体和渠道传播,使参与者无意识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思政教育精神环境对人的影响就像水一样,一点一滴地渗透进人们的思想中,从而使参与者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加强思政教育精神环境的建设
1.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是一个渐次内化的过程。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的必经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主体的立场和态度、知识结构、认同兴趣、认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这些都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主体强化教育接受者的主体意识,树立人本观念,关注个体差异,尤其要尊重个体人格和心理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做到因人施教,主动关心认同主体的思想状况,从认同主体的立场和诉求出发。
2.构建良好的精神环境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在影响人。”人是社会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点,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其各种活动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孟母三迁”说明了优良的社会精神环境能使置身其中的社会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精神环境就像是一鸣警钟,时刻提醒着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促进社会成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思政教育精神环境对人的促进作用,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客观精神环境。既要重视已有的精神环境的建设,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挖掘潜在的精神环境,为社会成员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生活环境。
3.完善制度环境建设,构建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
第一,加强民主制度的建设,思想工作涉及的是广大学生,因此,任何事情都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包括高校中经常举行的优秀班干部、優秀团员、优秀社会工作者等评选都需要民主推选,从学生时代开始就给学生内心深处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对待周围事物的印象,端正思想态度。第二,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性格,需要有一种制度约束的底线,任何人都不能触犯的思想道德底线,这样才能为群体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为形成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4.引导社会成员重视思想道德的建设
加强客观精神环境建设已经为思政教育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使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成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交往可以促进社会成员的思想、观点和意志发生碰撞,在交往的过程中人们会自觉践行社会精神因素,从而影响其他的社会成员,使思想品德在交往中形成。虽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但由精神因素所产生思想、道德、认知的过程并最终内化,并通过实践活动外化的过程仅由思政教育精神环境是不能发挥出来的,必须引导社会成员重视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成员要积极构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对精神环境渗透出来的信息进行接受、择取、整合,达到自觉地践行。精神环境所渗透出来的思政教育将成为个人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从而形成凝聚力并不断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时期,思政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重视思政教育环境的建设,特别是精神环境的建设。思政教育精神环境作为一种软环境,不仅对人的思想道德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平衡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优化思政教育的外部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舒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推动作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7).
[2]陈彩健.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信度危机成因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