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正汉先生是现居香港的印尼爱国华侨,他担任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常务会董兼会务发展部副部长,致力发展中印(尼)两国关係。二○○九年,正值他八十大寿,他收到了远在北京的堂弟、原体育学院击剑队教练陶金汉先生的祝贺信函,信中不仅将其所做的贡献一一列举,还说:“祝愿您继续保持乐观的态度。”乐观,就是这位健谈长者所具备的一种优秀品质。
【陶正汉先生,印尼爱国华侨,归国前在印尼参与多项爱国进步工作。他是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常务会董兼会务发展部副部长,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锡江宣传新中国的“侨众剧团”文艺团体发起人之一。联合爱国华侨以新华中为校址,创办义务侨校。回国後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老师,桃李满天下。】
年轻的选择 爱国
陶正汉先生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美丽的锡江,七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抚养家里八个兄弟姐妹的生活重担完全由他母亲独立承担,可见陶正汉先生成长在一个多麽艰苦的家庭环境中,这导致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小学教育。
不久,陶正汉先生的叔叔向他们伸出援手:“我的叔叔经营金行,他负责培养我们。後来日本南侵的时候,我们在锡江市郊住了一段时间。”当时,为了保护家里的财产,他们一家在叔叔的建议下,把其店里的金条埋在地下,並种上蔬菜掩饰。虽然那是个黑暗的时代,但陶正汉先生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他笑言自己在种地中得到了锻炼,自己能有今天这麽健康的身体就是那时候养成的。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同年8月8日,印尼宣佈独立,陶正汉先生一家才得以搬回店里居住,他们还把地下藏好的金条挖出来,让其叔叔继续回店经营。又过了段时间,陶正汉先生得到了叔叔的资助、与堂兄在城里开了一间金铺,开始自主经营。閒暇之时,陶正汉先生也开始补习中文、英文、印尼文等知识。
“那时候,我嫂嫂刚刚初中毕业,就与我二哥结婚,她是爱国华侨,她不仅鼓励我上学读书,也支持我参加爱国活动。”陶正汉先生直接跳过小学开始读初中,因为受到嫂嫂的影响,他心中的爱国情愫如春雨中的幼苗,昂扬生长着。
1952年,陶正汉先生初中毕业前,与部分同学商讨帮助家境困难的侨胞子女能有上学的机会,得到校方的同意,利用下午空置的教室,决定创办“新华中义务小学部”,即今日“新华中义务侨校”,校长张耀平先生、教务主任郑干洪、训导主任陶正汉。
他初中毕业後,离开锡江到椰城升高中,考进了巴城中学。简称“巴中”。此间他认识了戴方先生,两人成为挚友,日後更是相互勉励合作,将锡江旅椰同乡会与万雅老旅椰同学会,合併为苏拉威西旅椰同学会,主席是薛民新先生。合併的工作与陶正汉先生、戴方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合併後,他们利用假期组织文艺宣传队宣传新中国的进步。第一次回锡江、万雅老、俄伦达落为当地的侨校筹款演出。除了本会会员外,还邀请了外省同学参加,阵容达60多人。这次的演出是成功的,得到了各界的好评。
1955年,陶正汉先生回到祖国,错过了第二次的演出,为此他感到可惜。2006年,陶正汉先生接到杨锦山先生的邀请信,参加了锡江新华中57週年的校庆大会,並与侨界领袖们合照留念。
归国的选择 乐观
建国初期,分佈在东南亚各国的侨胞抱着满腔热情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渴望为新中国贡献力量。陶正汉先生同样因为高涨的爱国情怀,告别了慈祥的母亲,从印尼回到了祖国。回国第二年,他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即今日首都师范大学。经过两年的专科学习,以及後来的进修,陶正汉先生完成了本科学业,进入北京市102中学成为一位数学教师。
“我1958年参加工作,一直到1973年,做过班主任,做过数学组的小组长、年级组长。”申请来港之前,陶正汉先生在北京工作了十五年,为祖国培养了众多人才、桃李芳菲。他工作热情、注意为人师表,被学校评为先进分子,也深得同事们及学生们的讚许。
三年又三年,一批批年轻的学生从学校毕业,或从军或参加工作或继续深造,陶正汉先生为此欣喜。一日为师百日之恩,这种师生之情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变成纯粹的情感。直到现在,还有学生跟他保持联繫。去年陶正汉先生回北京探访,有他教过的学生到他入住的宾馆拜访他。即使现在陶正汉先生提到一名曾在辽宁当处长、现在已经退休的学生,自豪之情从话语间溢出。
工作不到十年,文革爆发,由於陶正汉先生的夫人出身国民党军官家庭,难免受到影响。因此陶正汉先生决定在1973年移民香港。赴港前夕,校领导想挽留他,但还是语重心长地叮嘱他,希望他即使离开北京,还能保持一贯的爱国之心。多年来,陶正汉先生谨记着当年校领导的嘱咐,用自己的行动实现自己的承诺。
移民香港後,陶正汉先生首先遭遇工作问题,因为他在北京取得的文凭並不被当时港英政府所承认。因此他只能从一个讲坛上的教师变成一个以劳力获取报酬的工人。因为在印尼有过经营金铺的经验,他去过一家金行工作,工资尚好、只是没有劳动保障。
“後来我有个亲戚,他在工地上做总管,下面管理三十几个工头,就介绍我去那里工作。”接受了亲戚安排的工作,陶正汉先生开始进入建筑装修行业,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与各个工头相处和睦,很快就学会了经营建筑装修行业:“工作很顺利,我学了很多东西,就试着开装修公司。”
成立公司,陶正汉先生渐渐进入香港的建筑装修市场,事业有所起色。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公司生意很好。回归之後,他慢慢让儿子接班,只在业务上处理一些熟客的生意。目前,他儿子已经把公司转型成运输公司。
现在的选择 家人
当年,陶正汉先生把公司交给儿子打理,除了生意上出现变动,更重要是因为他深爱的夫人患病,需要照顾。陶正汉先生称此为“夫人人生中的两大难关之一,一个是患病,一个是之前的文革。”而“夫人第一个难关”,更是他们患难见真情的最好证明。
陶正汉先生与陶夫人都是毕业於首都师范大学,他们分别是学校的足球代表和田径代表。儘管当时他们经常一起处事,卻相互不熟悉。直到毕业之後参加了工作,他们才相互熟悉,且携手共进婚姻的殿堂。 文革期间,因为陶夫人家庭出身的原因,别有用心的人对其不怀好意,总是揪住机会进行攻击,陶正汉先生经常挺身而出维护夫人。但陶夫人始终心有介怀,担心自己早晚让爱人遭受牵连,於是建议丈夫离婚。陶正汉先生听到後,安慰夫人:“不要紧,我不在乎你是什麽出身,只知道你是我太太,我相信你,不会放棄你!”
因此,陶正汉先生才有了移民香港的想法。陶正汉先生的夫人生病之时,他在事业与爱人之间作出选择,为了照顾夫人,他把公司交给儿子,专心细緻地看护夫人,还用自己乐观的精神不断为夫人带去欢声笑语。最後陶夫人病情好转,身体恢复。2009年陶正汉先生八十大寿的庆祝活动上,陶夫人不仅陪同丈夫一起出席,还作诗叙述了他们伉俪从相遇到今天携手度过四十七个春秋的感人故事。
除了与夫人鹣鲽情深,陶正汉先生还为自己的子孙骄傲,他的一对儿女现今均成家立业,对父母十分孝顺。女儿的两个外孙也得到陶正汉先生的培养:“因为我教数学,所以大外孙上中学时我就教他数学,他学习很好,考上了香港大学,现在工作三年了,工作很受上司看好,还派去美国出差,次外孙也考上大学了。”
在社会活动中,陶正汉先生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爱国热情,2007年陶正汉先生与部分同学商量,决定邀请侨领张佑仲先生来领导锡江同学会。在一次座谈上张佑仲先生接受了他们的邀请,经过多次大小会议,2007年3月成立了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陶正汉先生担任常务会董兼会务发展部副部长,为加强中国与印尼的关係而努力着。他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旅港校友会、巴中旅港校友会等,跟一群共同经历岁月风霜的同辈挚友欢聚一堂。
从印尼到北京,从北京再到香港,陶正汉先生的经历虽不说精彩,卻是动人。年青时,他跟许多人一样,意气风发,爱国的情怀在此间十分耀眼。现在,他对生活的乐观、对事业的上进之心、以及与夫人的恩爱之情,让他从年轻时就保持的爱国之心更为光彩。
祝贺老伴陶正汉八十大寿
老伴,祝贺你,
八十大寿!
四十七个春秋,
我和你携手相伴。
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甜酸苦辣,
磨练著我们
染白了我们的头髪。
第一次见到你,
你高大、英俊、
风度翩翩。
你从那美丽的印度尼西亚
来到北京。
告别慈爱的母亲,
投身革命,
将青春和生命
献给祖国。
你七岁时
大病一场,
病重的父亲来看望你,
而後父亲卻离开了你。
母亲独自担起来
抚育你们兄弟姐妹
八个的重担!
你的成长是艰难的,
你很晚才上学,
跨过了小学
直接上中学。
你勤奋、热诚、固执,
我和你相处了
四十七个年头。
我要讚美你,
始终不渝的
爱国热情。
为祖国,
为革命,
是你坚定不移的信念!
我们共同生活了
四十七年,
还请你原谅我,
对您的不理解,
还常常埋怨你,
都八十岁了,
还这么热心为联谊会
奔波、忙碌!
老陶!我的老伴,
活到老
爱国到老!
祝你长命百岁!
【陶正汉先生,印尼爱国华侨,归国前在印尼参与多项爱国进步工作。他是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常务会董兼会务发展部副部长,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锡江宣传新中国的“侨众剧团”文艺团体发起人之一。联合爱国华侨以新华中为校址,创办义务侨校。回国後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老师,桃李满天下。】
年轻的选择 爱国
陶正汉先生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美丽的锡江,七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抚养家里八个兄弟姐妹的生活重担完全由他母亲独立承担,可见陶正汉先生成长在一个多麽艰苦的家庭环境中,这导致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小学教育。
不久,陶正汉先生的叔叔向他们伸出援手:“我的叔叔经营金行,他负责培养我们。後来日本南侵的时候,我们在锡江市郊住了一段时间。”当时,为了保护家里的财产,他们一家在叔叔的建议下,把其店里的金条埋在地下,並种上蔬菜掩饰。虽然那是个黑暗的时代,但陶正汉先生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他笑言自己在种地中得到了锻炼,自己能有今天这麽健康的身体就是那时候养成的。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同年8月8日,印尼宣佈独立,陶正汉先生一家才得以搬回店里居住,他们还把地下藏好的金条挖出来,让其叔叔继续回店经营。又过了段时间,陶正汉先生得到了叔叔的资助、与堂兄在城里开了一间金铺,开始自主经营。閒暇之时,陶正汉先生也开始补习中文、英文、印尼文等知识。
“那时候,我嫂嫂刚刚初中毕业,就与我二哥结婚,她是爱国华侨,她不仅鼓励我上学读书,也支持我参加爱国活动。”陶正汉先生直接跳过小学开始读初中,因为受到嫂嫂的影响,他心中的爱国情愫如春雨中的幼苗,昂扬生长着。
1952年,陶正汉先生初中毕业前,与部分同学商讨帮助家境困难的侨胞子女能有上学的机会,得到校方的同意,利用下午空置的教室,决定创办“新华中义务小学部”,即今日“新华中义务侨校”,校长张耀平先生、教务主任郑干洪、训导主任陶正汉。
他初中毕业後,离开锡江到椰城升高中,考进了巴城中学。简称“巴中”。此间他认识了戴方先生,两人成为挚友,日後更是相互勉励合作,将锡江旅椰同乡会与万雅老旅椰同学会,合併为苏拉威西旅椰同学会,主席是薛民新先生。合併的工作与陶正汉先生、戴方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合併後,他们利用假期组织文艺宣传队宣传新中国的进步。第一次回锡江、万雅老、俄伦达落为当地的侨校筹款演出。除了本会会员外,还邀请了外省同学参加,阵容达60多人。这次的演出是成功的,得到了各界的好评。
1955年,陶正汉先生回到祖国,错过了第二次的演出,为此他感到可惜。2006年,陶正汉先生接到杨锦山先生的邀请信,参加了锡江新华中57週年的校庆大会,並与侨界领袖们合照留念。
归国的选择 乐观
建国初期,分佈在东南亚各国的侨胞抱着满腔热情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渴望为新中国贡献力量。陶正汉先生同样因为高涨的爱国情怀,告别了慈祥的母亲,从印尼回到了祖国。回国第二年,他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即今日首都师范大学。经过两年的专科学习,以及後来的进修,陶正汉先生完成了本科学业,进入北京市102中学成为一位数学教师。
“我1958年参加工作,一直到1973年,做过班主任,做过数学组的小组长、年级组长。”申请来港之前,陶正汉先生在北京工作了十五年,为祖国培养了众多人才、桃李芳菲。他工作热情、注意为人师表,被学校评为先进分子,也深得同事们及学生们的讚许。
三年又三年,一批批年轻的学生从学校毕业,或从军或参加工作或继续深造,陶正汉先生为此欣喜。一日为师百日之恩,这种师生之情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变成纯粹的情感。直到现在,还有学生跟他保持联繫。去年陶正汉先生回北京探访,有他教过的学生到他入住的宾馆拜访他。即使现在陶正汉先生提到一名曾在辽宁当处长、现在已经退休的学生,自豪之情从话语间溢出。
工作不到十年,文革爆发,由於陶正汉先生的夫人出身国民党军官家庭,难免受到影响。因此陶正汉先生决定在1973年移民香港。赴港前夕,校领导想挽留他,但还是语重心长地叮嘱他,希望他即使离开北京,还能保持一贯的爱国之心。多年来,陶正汉先生谨记着当年校领导的嘱咐,用自己的行动实现自己的承诺。
移民香港後,陶正汉先生首先遭遇工作问题,因为他在北京取得的文凭並不被当时港英政府所承认。因此他只能从一个讲坛上的教师变成一个以劳力获取报酬的工人。因为在印尼有过经营金铺的经验,他去过一家金行工作,工资尚好、只是没有劳动保障。
“後来我有个亲戚,他在工地上做总管,下面管理三十几个工头,就介绍我去那里工作。”接受了亲戚安排的工作,陶正汉先生开始进入建筑装修行业,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与各个工头相处和睦,很快就学会了经营建筑装修行业:“工作很顺利,我学了很多东西,就试着开装修公司。”
成立公司,陶正汉先生渐渐进入香港的建筑装修市场,事业有所起色。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公司生意很好。回归之後,他慢慢让儿子接班,只在业务上处理一些熟客的生意。目前,他儿子已经把公司转型成运输公司。
现在的选择 家人
当年,陶正汉先生把公司交给儿子打理,除了生意上出现变动,更重要是因为他深爱的夫人患病,需要照顾。陶正汉先生称此为“夫人人生中的两大难关之一,一个是患病,一个是之前的文革。”而“夫人第一个难关”,更是他们患难见真情的最好证明。
陶正汉先生与陶夫人都是毕业於首都师范大学,他们分别是学校的足球代表和田径代表。儘管当时他们经常一起处事,卻相互不熟悉。直到毕业之後参加了工作,他们才相互熟悉,且携手共进婚姻的殿堂。 文革期间,因为陶夫人家庭出身的原因,别有用心的人对其不怀好意,总是揪住机会进行攻击,陶正汉先生经常挺身而出维护夫人。但陶夫人始终心有介怀,担心自己早晚让爱人遭受牵连,於是建议丈夫离婚。陶正汉先生听到後,安慰夫人:“不要紧,我不在乎你是什麽出身,只知道你是我太太,我相信你,不会放棄你!”
因此,陶正汉先生才有了移民香港的想法。陶正汉先生的夫人生病之时,他在事业与爱人之间作出选择,为了照顾夫人,他把公司交给儿子,专心细緻地看护夫人,还用自己乐观的精神不断为夫人带去欢声笑语。最後陶夫人病情好转,身体恢复。2009年陶正汉先生八十大寿的庆祝活动上,陶夫人不仅陪同丈夫一起出席,还作诗叙述了他们伉俪从相遇到今天携手度过四十七个春秋的感人故事。
除了与夫人鹣鲽情深,陶正汉先生还为自己的子孙骄傲,他的一对儿女现今均成家立业,对父母十分孝顺。女儿的两个外孙也得到陶正汉先生的培养:“因为我教数学,所以大外孙上中学时我就教他数学,他学习很好,考上了香港大学,现在工作三年了,工作很受上司看好,还派去美国出差,次外孙也考上大学了。”
在社会活动中,陶正汉先生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爱国热情,2007年陶正汉先生与部分同学商量,决定邀请侨领张佑仲先生来领导锡江同学会。在一次座谈上张佑仲先生接受了他们的邀请,经过多次大小会议,2007年3月成立了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陶正汉先生担任常务会董兼会务发展部副部长,为加强中国与印尼的关係而努力着。他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旅港校友会、巴中旅港校友会等,跟一群共同经历岁月风霜的同辈挚友欢聚一堂。
从印尼到北京,从北京再到香港,陶正汉先生的经历虽不说精彩,卻是动人。年青时,他跟许多人一样,意气风发,爱国的情怀在此间十分耀眼。现在,他对生活的乐观、对事业的上进之心、以及与夫人的恩爱之情,让他从年轻时就保持的爱国之心更为光彩。
祝贺老伴陶正汉八十大寿
老伴,祝贺你,
八十大寿!
四十七个春秋,
我和你携手相伴。
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甜酸苦辣,
磨练著我们
染白了我们的头髪。
第一次见到你,
你高大、英俊、
风度翩翩。
你从那美丽的印度尼西亚
来到北京。
告别慈爱的母亲,
投身革命,
将青春和生命
献给祖国。
你七岁时
大病一场,
病重的父亲来看望你,
而後父亲卻离开了你。
母亲独自担起来
抚育你们兄弟姐妹
八个的重担!
你的成长是艰难的,
你很晚才上学,
跨过了小学
直接上中学。
你勤奋、热诚、固执,
我和你相处了
四十七个年头。
我要讚美你,
始终不渝的
爱国热情。
为祖国,
为革命,
是你坚定不移的信念!
我们共同生活了
四十七年,
还请你原谅我,
对您的不理解,
还常常埋怨你,
都八十岁了,
还这么热心为联谊会
奔波、忙碌!
老陶!我的老伴,
活到老
爱国到老!
祝你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