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知道我们拗不过时光,有一天你会变老,花白了所有头发,掉光了牙,只会对着我笑。
[1]
我的童年回想起来或许并不十分幸福,但却十分满足——得不到爷爷奶奶疼爱的我,陪伴在记忆里的大都是我的外婆。
刚学会说话时,小小的我喜欢坐在外婆家的门槛上,咿咿呀呀地唤着“阿婆”。外婆待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好,我有许许多多的哥哥姐姐,她有许许多多的孙儿。外婆重复着平淡的方式,将我们一个个拉扯长大。
外婆是神秘的,你几乎看不到她的喜怒哀乐。她每天忙着那些根本就不忙的事,为着把今天过得和昨天一样。
[2]
那年我还小,不太明白死亡的意义。在一个夏天的午后,那个平日里我满地打滚儿的屋子里跪了一地人,我也是其中一个。我跪在那儿,脸上挂着两串泪珠——附和这一屋子的眼泪。
门外的围墙上仍趴着一只猫在懒懒地晒太阳,卖豆浆的小喇叭也准时准点地从门口经过。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想: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因为不懂悲伤的源头,在那几天细心地观察了所有人:就连与外公常闹别扭的三舅母也时不时地揉着眼睛。而没有流眼泪的却是外婆。
或许是因着太过忙碌的原因,外婆显得比平日里更加精神。她忙着在厨房打点一大屋子人的早饭、中饭、晚饭。若是有外公的朋友前来吊唁,她又得忙着同他们握手,听着他们宽慰的话,忙着点头,还得忙着向几个舅舅交代习俗。我那几个人高马大的舅舅在那几日都显得疲惫,其他人更不用说:我妈妈在第一天便哭得昏过去。因此我为外婆不流泪找到理由:她太忙了,没有时间用来流眼泪。
出殡回来的那天,大家都去酒店吃饭。我不知什么原因径自走回家,远远地看见外婆弯着腰在门外扫地。一切被她收拾妥當,屋子空荡荡的,一点儿痕迹也没留下。唯一不同的是,门上悬着一面镜子:一根长竹竿绑着立在门口。有只黑色蝴蝶不知从哪儿飞来,绕着它盘旋。我看见外婆突然停下手里的活,定定地看着它。
我走了过去,喊了声:“外婆。”
她回过头,仿佛被我吓了一跳,愣了好一会儿,才对我笑笑:“回来了啊。”说着两只手在围裙上拍拍,继续扫着地。
[3]
和世界上绝大多数渐渐白了头的老人们一样,外婆有着年轻人难以理解的固执。
她仿佛沉浸在过去的苦日子里,不愿清醒似的。每日仍是起早贪黑,忙忙碌碌。有什么好东西都得藏在柜子里头,见人挨个问:喝牛奶么?吃些饼干吧!我这有几罐蜂蜜你拿去吃。没人帮忙吃的东西便全烂在柜子里头。等过了保质期再拿出来看看,这时候倒是舍得自己吃了:没事,才过期了几天,老人家吃不坏的。
起初,我不理解外婆,她的固执甚至让我有了脾气。
你把这些东西留着作甚?他们谁家里没有,要你整日里省着!平日里白白饿着也放着好东西不吃,为什么非得和自己过不去!
这个年纪还整日里记挂着挣钱做什么?我哪个舅舅家里缺你这口饭了!
我话说得冲!因为我打心眼儿里心疼外婆。她也从不和我置气,只是笑笑而已:“过惯了苦日子喽,你让我享福怎么享得来。”她摊开满是褶皱的双手,撒娇似的说,“我这双手,你若是让它停下来,得有多难受。”
真正明白这些话是几年后,我从书本、电视里看多了属于她那个年代的故事,才能够理解她那双害怕闲下来的手。
五六十年前,比起我来还要小一些的外婆,扎着两个粗粗的麻花辫子,每日在天微微亮的时辰起床,准备好一家人的早饭,再赶去学校。学校对于她来说是翻越好几个山头,走过一大片田地,是一双满是泥巴的布鞋,是新奇,也是莫名的欢喜。一放学,她便跑去溪边洗两个弟弟的尿布,再上山砍些柴火。小小的肩膀上承担着许多。
后来,两个粗辫子消失了,给扎成一个辫子搭在身后。她站在自家门口,穿的是她丈夫的棉衣,腰上绑着灰色的围裙,手里牵着一个小男孩,四五岁的模样,身上还背着个小娃娃,脸蛋给冻得红扑扑的。
不远处,吵吵嚷嚷的人群中间,被五花大绑拥上台的是她的丈夫。
小男孩哇哇大哭起来,她往身旁搂了搂,摸摸头:“没事,不哭了,啊!”
再后来,她还是穿着那件灰色的围裙。只是头发少了些,垂在额前的竟有几根白发,也从不去理会。皮肤倒是还经看,她打小就被夸皮肤好。
她两手叉腰站在灶台边上。两个娃娃又多了几个弟妹:大些的帮着母亲劈柴生火,小的伏在案前歪歪扭扭地写着字。五张嘴巴从不多说一个字。他们沉默着,只有开始泛青的眼睛、浮肿的脸颊肯告诉你实话。而这个实际上很年轻的母亲,此时正望着挂在墙壁上的一袋面粉出神。它们能在她手里变成多少块大饼多少碗面条?缸里的米可莫让老鼠偷吃了去!该去挖些番薯来,那东西管饱,能吃上好一阵!不然再去采些苦槠子,做成豆腐顶好吃,还能换些猪油来。得多采些,她想。孩子们也该吃些鸡蛋了。
如今,她变成了满脸皱纹的我的外婆,那个在人们眼中固执的老人。
她仍旧喜欢提着桶子去河边洗衣服。自个儿种了许多菜,挨个儿往子女家送,送到人家不要了,便挎个篮子去集市上卖。也时常跑到山上去摘些苦槠做豆腐,她做的豆腐实,不像其他人使劲儿往里掺水。因此常常刚摘来果子,就被左邻右舍预定光了。
她总说:“可别叫我享福,我老人家享不来哟!”
你又能怎么办呢?任世界再怎么变,可惊扰不到她!
[4]
我念高中后,一家人搬到了市里住,与外婆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有一次陪着妈妈去买菜,看见一排坐在地上的老婆婆,面前放个菜篮子,不停吆喝着。
妈妈起初喜欢同她们讲价,倒也不是真嫌贵,只是习惯了。老人家哪里有年轻人嘴皮子利索,只能不停地搓着手、皱着眉,干着急。
我拽了拽愈战愈勇的妈妈:“算了吧,啊?我今天不买冰淇淋了。”
回家的路上,妈妈问我缘由。我愤愤不平,像是想替那位婆婆再同她一决高下:“人家天微微亮就上山摘的菜,若是遇上下雨天路得多难走不说,地里多少泥你知道吗?摘的菜还得拿到河边一遍遍洗干净喽!随意拣块石,往那一坐就是一上午,却还总有人拿假钱来欺负老人家,她们容易吗?!”
“哟,听得好像你种过菜似的。”
“我外婆种过,我外婆就是这样的。”我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像个小泼妇似的站在街上吼,委屈得快要逼出泪来。
我拦不住她们这样日夜劳苦勤俭生活。这是她们的生活,一辈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她们比起许多年轻人甚至还要充实快乐。
只是希望,如果有一天,你在人群中也遇到这么一位老人——花白了头发,满脸褶皱,却还是固执地靠着自己的双手去生活,请少一些计较:她值得我们报以微笑和尊重。
她,真的不容易啊!
[1]
我的童年回想起来或许并不十分幸福,但却十分满足——得不到爷爷奶奶疼爱的我,陪伴在记忆里的大都是我的外婆。
刚学会说话时,小小的我喜欢坐在外婆家的门槛上,咿咿呀呀地唤着“阿婆”。外婆待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好,我有许许多多的哥哥姐姐,她有许许多多的孙儿。外婆重复着平淡的方式,将我们一个个拉扯长大。
外婆是神秘的,你几乎看不到她的喜怒哀乐。她每天忙着那些根本就不忙的事,为着把今天过得和昨天一样。
[2]
那年我还小,不太明白死亡的意义。在一个夏天的午后,那个平日里我满地打滚儿的屋子里跪了一地人,我也是其中一个。我跪在那儿,脸上挂着两串泪珠——附和这一屋子的眼泪。
门外的围墙上仍趴着一只猫在懒懒地晒太阳,卖豆浆的小喇叭也准时准点地从门口经过。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想: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因为不懂悲伤的源头,在那几天细心地观察了所有人:就连与外公常闹别扭的三舅母也时不时地揉着眼睛。而没有流眼泪的却是外婆。
或许是因着太过忙碌的原因,外婆显得比平日里更加精神。她忙着在厨房打点一大屋子人的早饭、中饭、晚饭。若是有外公的朋友前来吊唁,她又得忙着同他们握手,听着他们宽慰的话,忙着点头,还得忙着向几个舅舅交代习俗。我那几个人高马大的舅舅在那几日都显得疲惫,其他人更不用说:我妈妈在第一天便哭得昏过去。因此我为外婆不流泪找到理由:她太忙了,没有时间用来流眼泪。
出殡回来的那天,大家都去酒店吃饭。我不知什么原因径自走回家,远远地看见外婆弯着腰在门外扫地。一切被她收拾妥當,屋子空荡荡的,一点儿痕迹也没留下。唯一不同的是,门上悬着一面镜子:一根长竹竿绑着立在门口。有只黑色蝴蝶不知从哪儿飞来,绕着它盘旋。我看见外婆突然停下手里的活,定定地看着它。
我走了过去,喊了声:“外婆。”
她回过头,仿佛被我吓了一跳,愣了好一会儿,才对我笑笑:“回来了啊。”说着两只手在围裙上拍拍,继续扫着地。
[3]
和世界上绝大多数渐渐白了头的老人们一样,外婆有着年轻人难以理解的固执。
她仿佛沉浸在过去的苦日子里,不愿清醒似的。每日仍是起早贪黑,忙忙碌碌。有什么好东西都得藏在柜子里头,见人挨个问:喝牛奶么?吃些饼干吧!我这有几罐蜂蜜你拿去吃。没人帮忙吃的东西便全烂在柜子里头。等过了保质期再拿出来看看,这时候倒是舍得自己吃了:没事,才过期了几天,老人家吃不坏的。
起初,我不理解外婆,她的固执甚至让我有了脾气。
你把这些东西留着作甚?他们谁家里没有,要你整日里省着!平日里白白饿着也放着好东西不吃,为什么非得和自己过不去!
这个年纪还整日里记挂着挣钱做什么?我哪个舅舅家里缺你这口饭了!
我话说得冲!因为我打心眼儿里心疼外婆。她也从不和我置气,只是笑笑而已:“过惯了苦日子喽,你让我享福怎么享得来。”她摊开满是褶皱的双手,撒娇似的说,“我这双手,你若是让它停下来,得有多难受。”
真正明白这些话是几年后,我从书本、电视里看多了属于她那个年代的故事,才能够理解她那双害怕闲下来的手。
五六十年前,比起我来还要小一些的外婆,扎着两个粗粗的麻花辫子,每日在天微微亮的时辰起床,准备好一家人的早饭,再赶去学校。学校对于她来说是翻越好几个山头,走过一大片田地,是一双满是泥巴的布鞋,是新奇,也是莫名的欢喜。一放学,她便跑去溪边洗两个弟弟的尿布,再上山砍些柴火。小小的肩膀上承担着许多。
后来,两个粗辫子消失了,给扎成一个辫子搭在身后。她站在自家门口,穿的是她丈夫的棉衣,腰上绑着灰色的围裙,手里牵着一个小男孩,四五岁的模样,身上还背着个小娃娃,脸蛋给冻得红扑扑的。
不远处,吵吵嚷嚷的人群中间,被五花大绑拥上台的是她的丈夫。
小男孩哇哇大哭起来,她往身旁搂了搂,摸摸头:“没事,不哭了,啊!”
再后来,她还是穿着那件灰色的围裙。只是头发少了些,垂在额前的竟有几根白发,也从不去理会。皮肤倒是还经看,她打小就被夸皮肤好。
她两手叉腰站在灶台边上。两个娃娃又多了几个弟妹:大些的帮着母亲劈柴生火,小的伏在案前歪歪扭扭地写着字。五张嘴巴从不多说一个字。他们沉默着,只有开始泛青的眼睛、浮肿的脸颊肯告诉你实话。而这个实际上很年轻的母亲,此时正望着挂在墙壁上的一袋面粉出神。它们能在她手里变成多少块大饼多少碗面条?缸里的米可莫让老鼠偷吃了去!该去挖些番薯来,那东西管饱,能吃上好一阵!不然再去采些苦槠子,做成豆腐顶好吃,还能换些猪油来。得多采些,她想。孩子们也该吃些鸡蛋了。
如今,她变成了满脸皱纹的我的外婆,那个在人们眼中固执的老人。
她仍旧喜欢提着桶子去河边洗衣服。自个儿种了许多菜,挨个儿往子女家送,送到人家不要了,便挎个篮子去集市上卖。也时常跑到山上去摘些苦槠做豆腐,她做的豆腐实,不像其他人使劲儿往里掺水。因此常常刚摘来果子,就被左邻右舍预定光了。
她总说:“可别叫我享福,我老人家享不来哟!”
你又能怎么办呢?任世界再怎么变,可惊扰不到她!
[4]
我念高中后,一家人搬到了市里住,与外婆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有一次陪着妈妈去买菜,看见一排坐在地上的老婆婆,面前放个菜篮子,不停吆喝着。
妈妈起初喜欢同她们讲价,倒也不是真嫌贵,只是习惯了。老人家哪里有年轻人嘴皮子利索,只能不停地搓着手、皱着眉,干着急。
我拽了拽愈战愈勇的妈妈:“算了吧,啊?我今天不买冰淇淋了。”
回家的路上,妈妈问我缘由。我愤愤不平,像是想替那位婆婆再同她一决高下:“人家天微微亮就上山摘的菜,若是遇上下雨天路得多难走不说,地里多少泥你知道吗?摘的菜还得拿到河边一遍遍洗干净喽!随意拣块石,往那一坐就是一上午,却还总有人拿假钱来欺负老人家,她们容易吗?!”
“哟,听得好像你种过菜似的。”
“我外婆种过,我外婆就是这样的。”我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像个小泼妇似的站在街上吼,委屈得快要逼出泪来。
我拦不住她们这样日夜劳苦勤俭生活。这是她们的生活,一辈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她们比起许多年轻人甚至还要充实快乐。
只是希望,如果有一天,你在人群中也遇到这么一位老人——花白了头发,满脸褶皱,却还是固执地靠着自己的双手去生活,请少一些计较:她值得我们报以微笑和尊重。
她,真的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