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件看上去繁难的事,只要开始做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美国作家安·拉莫特在写小说之余也教别人写作,在每一届写作班上,他都会讲一个影响了他一生的童年故事。
30年前的一天,安十岁的哥哥正为明天无法交上一份作业而苦恼。这份作业是一篇有关鸟类的报告,三个月前就已经布置了,可他直到截止日的前一天都不知道该怎样动笔。这时,他们的作家父亲走过来坐在他的身旁,对他说:“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
是的,当你觉得不知道怎么写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开写好了。哪怕只有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哪怕写得很糟糕,都没有关系。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只要你写了出来,不管写得有多差,你都还有机会把它改好。
其他的事情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内心的懒惰、恐惧和侥幸附带各种各样的借口,在本该有的行动之前树起了重重无形的阻碍。这些心理上的阻碍往往超过了这些行动本身的难度。
纵使一件事情真的很难,你就迈出第一步试试,有何不可?
且不说难的事,就算是一些分分钟可以解决的小事,我们也会拿出种种借口拖延下去。以前我去物业拿包裹总要拖上好几天,要么因为健忘;要么因为觉得这种小事情不值得专门跑一趟,只要出门的时候顺便拿一下就好了;要么因为记得拿且愿意拿的时候碰巧物业又下班了。就这样一件快递常拖上几天、一个星期。有时候网购次数多,就越发觉得麻烦了。
有一天我感到不能再这么下去了,突然下了决心:既然这事这么烦,就尽快把它解决掉吧。之后只要一收到包裹送达的短信,我就二话不说跑去物业那里。虽然与顺路拿包裹相比,我多花了一点时间,多耗费了一些体力,但我再也不用去惦记它们了,它们在我的工作记忆里保存了几分钟就被彻底清空,别提有多爽。
现在我已经习惯将所有的快递都第一时间取回。这个习惯又慢慢延伸到买东西上。一想到买什么,只要确定是必需品,就立马行动,要么去家门口的便利店,要么马上打开淘宝、京东。要是放在以前,我必定要列个清单,记在纸片上,可这样又要拖上几天,甚至拖到我把这张纸片都忘了。
这习惯也延伸到洗碗这类恼人的家务。洗一次碗用不上五分钟,但是洗碗前各种想方设法地逃避、拖延所带来的心理成本却比洗碗本身更累,如果家人之间再互相推脱,引发不和谐就更得不偿失了。既然如此,第一时间自觉把碗洗掉,就成了最佳的策略。
如果总能想到一件事就完成一件,那么我们同时应对的事情就少了,也就不用多花心思去“管理”这些事情。而待完成的事情一多,管理的复杂度就直线上升,相应地,记忆负担、情绪负担和人际负担也会显著加重。这些心理成本虽然是隐性的,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随着事情越积越多,我们慢慢会觉得无法承受,情绪上的各种问题首先会爆发,然后与周围人的关系也会变差,于是生活开始失控。
与求职、买房等人生大事相比,小事情造成的心理负担可一点都不轻,但搞定后者则显然容易很多。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心理成本比作一个可以张开和缩小的弹性薄膜,这个薄膜会被各种事情撑开,而当这些小事被基本消除后,人就可以轻松多了。
先把必须要做的小事处理掉,是我们保存积极和从容心态的一剂良方。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即刻行动。有些事情牵涉的方方面面比较多,并且原本就无法在短期内解决掉,那就需要我们从长计议。这时第一步一般是做计划,做计划虽然主要是构思工作,但也是行动的一种。而这种构思也是可以立即做起来的,与其他的事情同时做也未尝不可。比如,你在洗碗、拖地的时候,脑子里去构思一些重要事情的计划,就是一举两得了。按照思维研究者刘未鹏老师的话说,是利用了“暗时间”。所以对于复杂的事情,即便表面上没有立即行动,但你还是可以尽早地预作准备。
有人可能会说,做事情,时机很重要,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等到最佳的时机出现,才能事半功倍。这么说当然有道理。但问题是,你可以容许自己等待多久来等一个好时机出现呢?要知道,所有的等待都是有成本的。并且当有一个好时机出现时,你真的有能力识别出它吗?即便你能识别出,你是否做好了准备抓住它呢?既然很可能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不明确的,那么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时机”上。
’
对于大多数人大多数事,“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与其等待,不如现在就开始。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编辑/天喵
美国作家安·拉莫特在写小说之余也教别人写作,在每一届写作班上,他都会讲一个影响了他一生的童年故事。
30年前的一天,安十岁的哥哥正为明天无法交上一份作业而苦恼。这份作业是一篇有关鸟类的报告,三个月前就已经布置了,可他直到截止日的前一天都不知道该怎样动笔。这时,他们的作家父亲走过来坐在他的身旁,对他说:“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
是的,当你觉得不知道怎么写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开写好了。哪怕只有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哪怕写得很糟糕,都没有关系。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只要你写了出来,不管写得有多差,你都还有机会把它改好。
其他的事情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内心的懒惰、恐惧和侥幸附带各种各样的借口,在本该有的行动之前树起了重重无形的阻碍。这些心理上的阻碍往往超过了这些行动本身的难度。
纵使一件事情真的很难,你就迈出第一步试试,有何不可?
且不说难的事,就算是一些分分钟可以解决的小事,我们也会拿出种种借口拖延下去。以前我去物业拿包裹总要拖上好几天,要么因为健忘;要么因为觉得这种小事情不值得专门跑一趟,只要出门的时候顺便拿一下就好了;要么因为记得拿且愿意拿的时候碰巧物业又下班了。就这样一件快递常拖上几天、一个星期。有时候网购次数多,就越发觉得麻烦了。
有一天我感到不能再这么下去了,突然下了决心:既然这事这么烦,就尽快把它解决掉吧。之后只要一收到包裹送达的短信,我就二话不说跑去物业那里。虽然与顺路拿包裹相比,我多花了一点时间,多耗费了一些体力,但我再也不用去惦记它们了,它们在我的工作记忆里保存了几分钟就被彻底清空,别提有多爽。
现在我已经习惯将所有的快递都第一时间取回。这个习惯又慢慢延伸到买东西上。一想到买什么,只要确定是必需品,就立马行动,要么去家门口的便利店,要么马上打开淘宝、京东。要是放在以前,我必定要列个清单,记在纸片上,可这样又要拖上几天,甚至拖到我把这张纸片都忘了。
这习惯也延伸到洗碗这类恼人的家务。洗一次碗用不上五分钟,但是洗碗前各种想方设法地逃避、拖延所带来的心理成本却比洗碗本身更累,如果家人之间再互相推脱,引发不和谐就更得不偿失了。既然如此,第一时间自觉把碗洗掉,就成了最佳的策略。
如果总能想到一件事就完成一件,那么我们同时应对的事情就少了,也就不用多花心思去“管理”这些事情。而待完成的事情一多,管理的复杂度就直线上升,相应地,记忆负担、情绪负担和人际负担也会显著加重。这些心理成本虽然是隐性的,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随着事情越积越多,我们慢慢会觉得无法承受,情绪上的各种问题首先会爆发,然后与周围人的关系也会变差,于是生活开始失控。
与求职、买房等人生大事相比,小事情造成的心理负担可一点都不轻,但搞定后者则显然容易很多。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心理成本比作一个可以张开和缩小的弹性薄膜,这个薄膜会被各种事情撑开,而当这些小事被基本消除后,人就可以轻松多了。
先把必须要做的小事处理掉,是我们保存积极和从容心态的一剂良方。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即刻行动。有些事情牵涉的方方面面比较多,并且原本就无法在短期内解决掉,那就需要我们从长计议。这时第一步一般是做计划,做计划虽然主要是构思工作,但也是行动的一种。而这种构思也是可以立即做起来的,与其他的事情同时做也未尝不可。比如,你在洗碗、拖地的时候,脑子里去构思一些重要事情的计划,就是一举两得了。按照思维研究者刘未鹏老师的话说,是利用了“暗时间”。所以对于复杂的事情,即便表面上没有立即行动,但你还是可以尽早地预作准备。
有人可能会说,做事情,时机很重要,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等到最佳的时机出现,才能事半功倍。这么说当然有道理。但问题是,你可以容许自己等待多久来等一个好时机出现呢?要知道,所有的等待都是有成本的。并且当有一个好时机出现时,你真的有能力识别出它吗?即便你能识别出,你是否做好了准备抓住它呢?既然很可能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不明确的,那么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时机”上。
’
对于大多数人大多数事,“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与其等待,不如现在就开始。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编辑/天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