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归蒜”复合种植试验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arpgu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探讨“梨归蒜”高产栽培,田间采用了L9(34)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临夏皮胎果产量最高模式为A2B3C1或A1B3C1、当归鲜产量最高模式为A1B1C1、大蒜鲜产量最高模式为A3B3C2。红蒜蒜头生产对当归鲜根增重最明显,白蒜蒜苗生产次之,白蒜蒜头生产最差。白蒜蒜头生产对当归抽薹率抑制作用较红蒜蒜头和白蒜蒜苗明显;红蒜对当归麻口病抑制作用较白蒜明显。
  关键词:临夏皮胎果;当归;大蒜;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3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110-03
  
  临夏皮胎果(Pyrus sinkjorgensis Yü)具喜阴湿、耐寒、抗病虫害等特点,是甘肃省和政县退耕还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当归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医妇科要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大蒜中的大蒜素对植物多种病害的病原菌和害虫有一定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是理想的间作套种作物。“梨归蒜”即为临夏皮胎果、岷归及大蒜这3种作物的作复合种植,可在生长季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收益,提高土地和光热水资源利用率,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成功尝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概况 试验点设在甘肃和政县三十里铺镇南阳山,海拔2 200m,阴坡中部,平地。年平均气温5.2℃,≥10℃积温1 800℃,年日照时数2 478h,无霜期130d,年降水量625mm。黑土,土层厚,质地疏松,土壤肥沃,pH值7.8。无灌溉条件,前茬作物为小麦。
  1.2 供试材料 临夏皮胎果(以下简称皮胎果)园为13a生;当归为岷归,药苗来自岷县茶埠镇;大蒜为临洮红蒜和临洮白蒜(以下简称红蒜和白蒜),种子来自临洮县康家崖。
  1.3 试验设计 试验按L9(34)正交设计布设,设大蒜品种(产品)、当归大蒜管理、皮胎果管理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小区面积96m2,每小区内均有4株皮胎果树(表1)。正交设计与结果详见表2。
  表1 试验因素与水平
  [水平&A[大蒜品种(产品)]&B(当归大蒜管理)&C(皮胎果管理)&1&A1(红蒜蒜头栽培)&B1(6月下旬、7月中旬归蒜叶面各喷1次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0.3%绿正浓,8月上旬喷1次当归壮根灵100倍液)&C1叶面喷肥(6月下旬、8月上旬叶面各喷1次0.3%磷酸二氢钾+0.4%尿素+0.2%硼一百)&2&A2(白蒜蒜头栽培)&B2(6月下旬、7月中旬归蒜叶面各喷1次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0.3%磷酸二氢钾+0.2%硼一百,8月上旬喷1次当归壮根灵160倍液)&C2施基肥(4月上旬距树基北部或南部1m左右环状撒施磷酸二铵0.50kg/株左右)&3&A3(白蒜蒜苗生产)&B3(6月下旬、7月中旬归蒜叶面各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肥霸700倍液+土豆膨大素液体640倍液,8月上旬喷1次当归壮根灵200倍液)&C3病虫害防治(4月上旬喷1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7月中旬喷1次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 000倍液)&]
  表2 L9(34)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试验号&试验
  组合&小区鲜产量(kg)&折合鲜产量(kg/667m2)&皮胎果& 当归 &大蒜&皮胎果&当归&大蒜&皮胎果&归根&大蒜&单果重(g)&果实横
  径(cm)&单根鲜
  重(g)&根粗
  (cm)&抽薹率
  (%)&病情指
  数(%)&单蒜头(蒜苗)鲜重(g)&蒜头横径(蒜苗茎粗)(cm)&1&A1B1C1&141 &151&71 &981 &1 049 &490 &129&6.2 &147 &3.8 &26.5 &20.0 &37 &4.4 &2&A1B2C2&122 &128 &75 &845 &891 &518 &119&5.7 &143 &3.8 &20.1 &22.5 &41 &4.6 &3&A1B3C3&130 &116 &65 &903 &806 &453 &126&6.0 &133 &3.3 &27.6 &28.4 &35 &4.3 &4&A2B1C2&121 &113 &50 &839 &789 &346 &121&5.9 &113&3.4 &26.2 &26.7 &26 &4.4 &5&A2B2C3&130 &110 &43 &900 &765 &300 &138&6.5 &116 &3.6 &12.7 &25.0 &17 &4.0 &6&A2B3C1&143 &99 &49 &995 &691 &341 &130&6.2 &102 &3.4 &16.3 &36.3 &20 &3.9 &7&A3B1C3&127 &105 &111 &881 &730 &770 &128&6.4 &116 &3.3 &28.2 &26.7 &43 &0.8 &8&A3B2C1&136 &148 &104 &945 &1 028 &724 &120&6.1 &168 &3.8 &19.2 &17.5 &46 &0.8 &9&A3B3C2&121 &100 &145 &842 &696 &1 010 &113&5.8 &121 &3.5 &28.2 &32.5 &51 &0.9 &]
  注:表中数据皮胎果仅为2013年数据,当归、大蒜为2012年和2013年2a数据平均值。
  1.4 种植管理措施 皮胎果2000年春季建园,株行距4m×6m,当归、大蒜距树基1.5m范围以外间作。当归苗选用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侧根少、苗径2~5mm、苗龄小于130d的优质种苗,药苗用1.5%福尔马林液浸泡15min后,用水冲洗、稍晾晒,于2012年、2013年4月上旬按行距步犁开沟栽当归、播大蒜。当归苗按株距15cm摆于沟内,沟深15cm左右,根颈低于地面2cm,覆土2~3cm;大蒜瓣按株距(蒜头栽培株距10cm、蒜苗生产株距5~7cm)点播于沟内,沟深5cm,覆土以刚埋住蒜瓣为度。当归、大蒜行距均为35cm,相间种植。每小区(96m2)均匀散施农家肥360kg、磷酸二铵2.88kg均匀撒施于移栽或播种沟内。其它管理与常规管理相同。
  1.5 取样技术及统计分析方法 小区鲜产量全部采摘或挖取称重。生长量等随机选取10株调查或量测,归蒜单根鲜重将根部冲洗干净后称量。应用果树研究法中正交试验设计直观分析方法,对皮胎果、当归、大蒜产量和经济性状进行极差分析[1]。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分析 对皮胎果产量而言,C因素极差最大,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产量最高组合为A2B3C1或A1B3C1,667m2皮胎果产量995kg、当归鲜产量691kg、蒜头鲜产量341kg(表3)。对当归鲜产量而言,A因素极差最大,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产量最高组合为A1B2C1,本试验A1B1C1最佳,667m2当归鲜产量1 049kg、蒜苗鲜产量490kg、皮胎果产量981kg(表3)。对大蒜鲜产量来说,A因素极差最大,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产量最高组合为A3B3C2,667m2蒜苗鲜产量1 010kg、当归鲜产量696kg、皮胎果产量842kg。就蒜头生产而言,红蒜鲜产较白蒜高;就白蒜来说,生产蒜苗鲜产较生产蒜头高(表3)。
  表3 皮胎果、当归、大蒜鲜产量极差
  [平均数& 皮胎果产量 &当归鲜产量& 大蒜鲜产量 &A&B&C&4&A&B&C&4&A&B&C&4&X1&910 &900 &974 &908 &915 &856 &923 &837 &487 &535 &518 &600 &X2&912 &897 &842 &907 &748 &895 &792 &770 &329 &514 &625 &543 &X3&889 &913 &895 &896 &818 &731 &767 &874 &835 &601 &508 &508 &R&23&16 &132 &12&167&164 &156 &104 &506&87&117&92&]
  2.2 质量分析
  2.2.1 皮胎果质量分析 由表4可知,对单果重、果实横径而言,C因素极差均最大,是影响单果重、果实横径的主要因素。
  表4皮胎果单果重、果实横径及当归单根鲜重极差
  [平均数& 单果重 &果实横径&当归单根鲜重&A&B&C&4&A&B&C&4&A&B&C&4&X1&125 &126 &126 &127 &6.0 &6.2 &6.2 &6.2 &141 &125 &139 &128 &X2&130 &126 &118 &126 &6.2 &6.1 &5.8 &6.1 &110 &142 &126 &120 &X3&120 &123 &131 &122 &6.1 &6.0 &6.3 &6.0 &135 &119 &122 &138 &R&10 &3 &13 &5 &0.2&0.2&0.5&0.2&31&23&17&18&]
  2.2.2 当归质量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对单根鲜重来说,A因素极差最大,是影响单根鲜重的主要因素。在A因素中,红蒜蒜头生产对当归鲜根增重最明显,白蒜蒜苗生产次之,白蒜蒜头生产最差。由于大蒜与当归间作,大蒜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提升了土壤酶活性,从而促进了当归根系的生长,增加了单根鲜重[2-3]。由表5可知,对根粗而言,B因素极差最大,是影响根粗的主要因素。
  表5 当归根粗、抽薹率及感病指数极差
  [平均数& 当归根粗 & 当归抽薹率 &当归病情指数&A&B&C&4&A&B&C&4&A&B&C&4&X1&3.6 &3.5 &3.6 &3.6 &24.7 &27.0 &20.7 &22.5 &23.6 &24.4 &24.6 &25.8 &X2&3.5 &3.7 &3.6 &3.5 &18.4 &17.3 &24.8 &21.5 &29.3 &21.7 &27.2 &28.5 &X3&3.5 &3.4 &3.4 &3.5 &25.2 &24.0 &22.8 &24.3 &25.6 &32.4 &26.7 &24.2 &R&0.1 &0.3 &0.2 &0.1 &6.8&9.7&4.1&2.8&5.7 &10.7 &2.6 &4.3 &]
  2.2.3 大蒜质量分析 由表6可知,对单头(株)鲜重而言,A因素极差最大,是影响单头(株)鲜重的主要因素。对横径(茎粗)而言,A因素极差最大,是影响横径(茎粗)的主要因素。表6 大蒜单头(株)鲜重、横径(茎粗)极差
  [平均数&单头(株)蒜鲜重& 蒜头横径或蒜苗茎粗 &A&B&C&4&A&B&C&4&X1&37.6 &35.5 &34.7 &35.0 &4.4 &3.2 &3.0 &3.1 &X2&21.0 &34.6 &39.1 &34.8 &4.1 &3.1 &3.3 &3.1 &X3&46.9 &35.3 &31.6 &35.5 &0.8 &3.0 &3.0 &3.2 &R&25.9&0.9&7.5&0.7&3.6 &0.2 &0.3 &0.1 &]
  2.3 当归抽薹率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对抽薹率而言,B因素极差最大,是影响抽薹率的主要因素。抽薹率最低组合应为A2B2C1,本试验A2B2C3最佳,抽薹率为12.7%。就大蒜产品对当归抽薹率影响来说,白蒜蒜头抑制作用较红蒜蒜头和白蒜蒜苗明显。
  2.4 当归病情指数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对病情指数而言,B因素极差最大,是影响病情指数的主要因素。病情指数最低组合应为A1B2C1,本试验A3B2C1最佳,病情指数为17.5%。就大蒜品种对当归病害的抑制而言,红蒜抑制作用较白蒜明显;就大蒜产品对当归病害的抑制而言,白蒜蒜苗抑制作用较白蒜蒜头明显。
  3 结论
  (1)皮胎果、当归、大蒜3作种植时,当归、大蒜应在距皮胎果树基1.5m范围以外间作,皮胎果产量最高的栽培管理模式为A2B3C1或A1B3C1;当归鲜产量最高的栽培管理模式为A1B1C1;大蒜鲜产量最高的栽培管理模式为A3B3C2。
  (2)红蒜蒜头生产对当归鲜根增重最明显,白蒜蒜苗生产次之,白蒜蒜头生产最差。
  (3)白蒜蒜头生产对当归抽薹率抑制作用较红蒜蒜头和白蒜蒜苗明显;红蒜对当归病害抑制作用较白蒜明显。
  参考文献
  [1]华中农学院.果树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183-188.
  [2]刘素慧,刘世琦,张自坤,等.大蒜连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0(5).
  [3]张新慧.当归连作障碍机制及其生物修复措施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9.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针对用电信息采集与抄核收工作,结合湖南省当地实际情况,在简单介绍以往抄核收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优势与新型抄核收模式的应用,以此为供电企业发
该文根据固镇县新一轮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成果,简述了固镇县林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优势及潜力,提出了今后固镇县林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摘 要:用60Co-γ射线诱变辐射重庆面包麦的干种子,对M2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中,变异系数大小为:总重>粒数>退化小穗数>千粒重>穗长>小穗数>株高;在品质性状中,变异系数大小为:淀粉>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湿面筋>蛋白质>硬度指数>吸水率>出粉率>容重。筛选出一个农艺性状变异类型,一个品质性状变异类型。当遗传距离为80.31时,可将20
摘要:文章阐述了宣州区小麦秸秆生产量、利用现状,分析了该区目前小麦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宣州区;小麦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S1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108-02    近年来大气污染越来越重,这与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有很大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与经济
摘 要:该文根据现有通用判定标准结合顺昌县国有林场实际情况进行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并提出相应经营措施分析,同时为其他森林经营单位进行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定及其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实际参考。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森林存在高保护价值1、3、4、5、6,高保护价值森林主要集中在HCV3和HCV4,分别占总HCV面积的58.3%和15.5%。  关键词:国有林场;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标准;经营措施  中图分类
摘 要:该文主要研究了水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温度(23℃、26℃、29℃和32℃)处理组,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周期45d。结果表明:随着水温的升高,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率逐渐升高,32℃时最高;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9℃时达到最大值。方差分析表明,29℃试验组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26℃>32℃>23℃。
作者报道了信息网(Internet)同设备网(Devicenet)互连的一种方法,采用客户/服务器计算模型和Java技术,将自动控制技术同网络技术融合为一体,以实现信息网和设备网之间的无缝
采用模式识别中的K最近邻法(KNN方法)对不满足于统计模型的数据阵中的缺省值进行预测,预测以样本值作为预测参照 由于原始数据阵没有训练集,故采用对原始数据进行最大似然主成分分析(MPCA),获得的结论与KNN方法处理后的数据的主成分分析结论相比较,结果表明,两套数据分析得出的主因子数、因子负载阵基本一致,而因子得分阵有细微的差别,预测较缺省值处理可获得更详尽的信息
摘 要:以沙县官庄林场2.5代杉木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及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100cm土层,2.5代杉木种子园高中低生产区平均容重为:1.29g·cm-3、1.44g·cm-3、1.58g·cm-3;3个生产区有机碳含量大小为:高生产区>中生产区>低生产区;3个生产区有机碳储量为:184.29t·hm-2、145.80t·hm-2、164.11t·hm-2,高生产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