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根据算式特点,合理选择口算、筆算、估算、简算等方法灵活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数学思考: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在学习小数除法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在小数除法简单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理解,整数除法和商不变的性质等知识基础对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弄懂,那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也就水到渠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算理。教学难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内容:教材P24例1及练习六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并能准确计算。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类推、归纳概括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知识的迁移和数学转化思想,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难点:在计算商的小数部分时,理解按照整数除法计算算理。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结合学生已有整数除法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归纳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列式。师:咦,老师骑着什么呀?(摩拜)自从有了共享单车以后呀,老师经常骑着小红车、小黄车出门,那么现在我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问题),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信息和问题。师:怎样列式?29.4÷7 师:我们先来估一估这道算式的商大约是几?准确商应该比4(大),比5(小)。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道除法算式中出现了小数,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二)探究新知。你能试着求出准确商吗?(同桌互相交流,学生黑板展示算法。)
预设生1(换算单位):29.4千米=29400米,29400÷7=4200(米),4200米=4.2千米。师:看明白他的算法了吗?谁来说说他是怎么算的?教师点评:这位同学通过换算单位,把今天的小数除法转化成了以前学过的整数除法,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转化思想。预设生2(商不变性质):29.4×10=294,294÷7=42.42÷10=4.2。请同学叙述她的算法,教师点评。预设生3(竖式,如果没有学生列竖式,教师板书竖式。)教师结合学生竖式引导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教师根据学生竖式,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竖式中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引导学生回答:28表示28个一,14表示14个十分之一,是十分之一的个数,用14个十分之一除以7就是2个十分之一,所以要在4的后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同时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接着请同学回顾计算过程,课件演示。(出示减少碳排放量练习,巩固计算方法)大家学会小数除法了吗?想不想试一试。
师:大家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骑自行车吗?骑自行车还可以为环保做贡献,老师3天共减少碳排放8.1kg,你能求出平均每天减少多少千克碳排放吗?试一试,比一比谁又快又准。请同学展示计算过程。师:请同学观察8.1÷3和81÷3两个竖式计算过程,说一说它们的计算方法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梳理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确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计算,其算理和算法本质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小数除法要考虑小数点的定位。
归纳总结: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计算,小数点要对齐。
检验:要检验商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用乘法笔算或者估算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检验的好习惯,并体会估算的作用。
(三)、巩固拓展
1.判断题(题略)
师生交流讨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注意在小数除法中要注意商和被除数小数点要对齐。
2.先计算,再说一说每组算式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84÷4 95÷5 371÷7 8.4÷4 9.5÷5 37.1÷7
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商之间关系,并再次加深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在计算法则上的异同。
3、比比谁最快(看算式说得数)
2916÷18=162 291.6÷18=16.2 29.16÷18=1.62
4、小红车6次发13.8元红包,小黄车8次发15.2元红包,哪辆车平均每次发的红包钱数多?
5、骑小红车5次花费4.5元,骑小黄车6次5.16元,平均每次各需多少元?
(为例2、例3教学做铺垫。)
师:被除数的首位比除数大,这样的小数除法是下节课学习内容,大家课下可以试着求商并预习例2、例3学习内容。
(四)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最想和同学们分享什么呢?
知识技能: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根据算式特点,合理选择口算、筆算、估算、简算等方法灵活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数学思考: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在学习小数除法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在小数除法简单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理解,整数除法和商不变的性质等知识基础对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弄懂,那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也就水到渠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算理。教学难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内容:教材P24例1及练习六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并能准确计算。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类推、归纳概括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知识的迁移和数学转化思想,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难点:在计算商的小数部分时,理解按照整数除法计算算理。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结合学生已有整数除法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归纳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列式。师:咦,老师骑着什么呀?(摩拜)自从有了共享单车以后呀,老师经常骑着小红车、小黄车出门,那么现在我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问题),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信息和问题。师:怎样列式?29.4÷7 师:我们先来估一估这道算式的商大约是几?准确商应该比4(大),比5(小)。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道除法算式中出现了小数,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二)探究新知。你能试着求出准确商吗?(同桌互相交流,学生黑板展示算法。)
预设生1(换算单位):29.4千米=29400米,29400÷7=4200(米),4200米=4.2千米。师:看明白他的算法了吗?谁来说说他是怎么算的?教师点评:这位同学通过换算单位,把今天的小数除法转化成了以前学过的整数除法,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转化思想。预设生2(商不变性质):29.4×10=294,294÷7=42.42÷10=4.2。请同学叙述她的算法,教师点评。预设生3(竖式,如果没有学生列竖式,教师板书竖式。)教师结合学生竖式引导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教师根据学生竖式,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竖式中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引导学生回答:28表示28个一,14表示14个十分之一,是十分之一的个数,用14个十分之一除以7就是2个十分之一,所以要在4的后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同时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接着请同学回顾计算过程,课件演示。(出示减少碳排放量练习,巩固计算方法)大家学会小数除法了吗?想不想试一试。
师:大家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骑自行车吗?骑自行车还可以为环保做贡献,老师3天共减少碳排放8.1kg,你能求出平均每天减少多少千克碳排放吗?试一试,比一比谁又快又准。请同学展示计算过程。师:请同学观察8.1÷3和81÷3两个竖式计算过程,说一说它们的计算方法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梳理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确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计算,其算理和算法本质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小数除法要考虑小数点的定位。
归纳总结: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计算,小数点要对齐。
检验:要检验商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用乘法笔算或者估算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检验的好习惯,并体会估算的作用。
(三)、巩固拓展
1.判断题(题略)
师生交流讨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注意在小数除法中要注意商和被除数小数点要对齐。
2.先计算,再说一说每组算式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84÷4 95÷5 371÷7 8.4÷4 9.5÷5 37.1÷7
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商之间关系,并再次加深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在计算法则上的异同。
3、比比谁最快(看算式说得数)
2916÷18=162 291.6÷18=16.2 29.16÷18=1.62
4、小红车6次发13.8元红包,小黄车8次发15.2元红包,哪辆车平均每次发的红包钱数多?
5、骑小红车5次花费4.5元,骑小黄车6次5.16元,平均每次各需多少元?
(为例2、例3教学做铺垫。)
师:被除数的首位比除数大,这样的小数除法是下节课学习内容,大家课下可以试着求商并预习例2、例3学习内容。
(四)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最想和同学们分享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