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确定了西门子S7-200smartPLC,并将其用于隧道风机远程控制系统,借助Delphi软件科学地编写触摸屏界面,主站可以对多个从站进行控制。对电气设备来说,可靠性是最为基础的性能。PLC选择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根据规范的生产工艺对内部电路进行制作,有不错的抗干扰力。除上述外,PLC呈现出控制能力突出、构成系统方便、周期偏短、易于维护等诸多优势,维护隧道风机系统整体的安全。
关键词:西门子plc控制;隧道风机;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2-0211-02
1隧道通风控制技术
1.1手动控制法:
该方法,需要操作人员通过手动的方式来对隧道风机进行控制,其地点可以是隧道现场,也可以利用上位机进行远程操作。
1.2程序控制法:
该方法,某种意义上属于定时控制。它根据不同的时间区段(节假日或是工作日,白天或是晚上)编制出来的程序,对风机进行启停。但没有估计实时CO/VI值或是交通量的具体变化。
1.3前馈控制法:
该方法,结合车辆检测器在某隧道中统计到的交通数据,将其视作控制参数,进行前馈控制。据此,也可对启停组数作出良性地控制。运用CO/VI检测器最后所得浓度值,可以实时进行控制或是校正[1]。风机启停,则可利用前馈以及反馈信号共同进行控制。
2基于西门子plc控制的隧道风机系统设计
2.1隧道风机系统原理:
本系统引入了地感线圈或是风力传感器两项工具,分别对隧道内部的车流量以及风力风向作出有效地测量。同时,将相应的信息传输给PLC。根据预先设置好的阈值,来对风机有无启动进行判断,使隧道拥有足够的含氧量,维护隧道总体的行车安全。隧道风机控制系统,大致分成风机(组)、风地感线圈以及力传感器等诸多必备的设备。
2.2隧道风机控制系统流程
(1)手动控制:
道路某侧中的控制柜里,大多已经装载手动控制装置。按钮也有多个,如启动、反转、正转以及停止等等。若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可以让检修人员进行测试。
(2)自动控制:
硬件系统安装之后,需对电源开关进行接通。此时,隧道中所有的车流量或是风力情况,均能够处于监测的状态。若符合下列条件,以PLC控制为支撑,风机能够自动进行启停。①车流量控制。主站PLC周边的道路通行方向,可以配备相应的地感线圈。车辆每通行1次,PLC计数便会增加1。将辆/h视作单位,若检测值≥预先设定值,此时风机便可自动启动(结合风力传感器实际测量得到的风向数据[2],我们可以对风机正、反转作出判断)。本项目中,预设值最初设定为300辆/h。②隧道堵车控制。若隧道遇到了某些紧急情况,使得交通发生堵塞。若车辆处于地感线圈的值已经超出预先设定值,那么风机同样能够自动启动(结合风力传感器实际测量得到的风向数据,我们也可以对风机正反转作出判断)。本项目中,其设定值均为2min。③隧道风力过小控制。本系统早就搭载了英国生产出来的风力传感器,可以对隧道中实际的风力状况进行监测。如果是隧道风力明显低于预先设定值,此时风机便多数都能够自动启动。本项目中,我们将风力预设值控制在3级。传感器实际监测到的风力级数以及隧道风向(控制于0~360°)。结合地方条件和不同的影响因素,我们认定工程设计若为正转方向,那么风力传感器实际测量出来的风向数据,若为0~180°,那么风机启动可认定为正转;如果介于180~360°之间,那么认定是反转。
(3)故障报警:
控制柜中,对正常以及故障指示灯分别进行了设置。系统在工作的状态下,风机均可符合启停条件。若风机遇到故障,或是和控制柜彼此遭遇通信故障,那么故障灯便会亮起[3]。该情况下,从业人员可及时进行检修。
2.3控制系统硬件部分设计
(1)PLC选型:
出于项目本身的需求,本设计最终确定了西门子S7-200SMART系列推出的PLC。该系列PLC呈现出下列独特的属性。①机型相对比较齐全,可供不同的选择。该PLC有多种类型、I/O点数较为多样化的CPU模块,且单体I/O点数峰值约为60点,能够适应小型自动化设备所提出的控制需求。除上述外,CPU模块同时也搭载了标准型以及经济型,每位用户均可酌情作出选择。结合现实的应用需求,其产品可以做出恰当地配置,从而有效节约成本。②高速芯片,有不错的性能。搭载西门子独特的处理器芯片,指令执行能够持续0.15μs。同级别小型PLC系列产品中,其排名靠前。在程序逻辑或是工艺要求比较严格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有不错的表现。③以太互联,相对比较经济。CPU模块本体,配置了独立的太网接口,可以支持太网通信。一根简单的网线,便可在PLC中对如下程序进行下载,操作起来很方便,无需其他不同的编程电缆。利用以太网接口,能够和CPU模块或是触摸屏之间完成通信,顺利组网。④通用SD卡,给用户下载提供諸多便利。本机对MicroSD卡插槽实现了有效集成,选择常见的MicroSD卡便可对程序进行更新,同时也可对PLC固件进行升级。客户工程师可以对用户提供最佳的服务支持,防止PLC固件升级带来的诸多不便。
(2)地感线圈:
地感线圈,可以对隧道中的车流量进行监测。根据线圈上车辆实际的停留时间,对隧道有没有堵车作出判断。地感线圈,可以把采集成功的数据从I/O端口顺利地传输至PLC中。据此,PLC可以对风机有无动作作出最后地判断。地感线圈及其参数,见表1。
(3)风力传感器:
风力传感器,可以对风力以及风向进行测量。同时,可以将数据及时地发送至PLC。PLC根据外界条件,可以判断风机有没有发生动作。通过做好市场调研,再考虑项目本身的需求,本次我们选择了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出来的风力传感器,其参数见表2。
2.4软件部分设计
若车辆在地感线圈中实际的停留时间大于60s,提示有堵车现象。若风速<3级,则风机将被启动;若<60s,风速>3级,则风机无法被启动。若车流量>300辆/h,通过和风力传感器进行结合,可以对风机有无启动进行判断;若车流量<300辆/h,风机没有启动。
(1)Modbus通信主站指令:
①Addr描述了远方(从站)Modbus协议上标注出来的40001起始地址。这个地址,也即是我们常说的VD型变量。然而,它的具体计数基本上为VW,相当于word型。②Count也可解释为立即数,其计数基本上均和Addr参数有一定关联。如果Addr写作0xxxx或是1xxxx,则提示Count等于bit数。若Addr为3xxxx、4xxxx,那么Count代表了word数。③Dataptr代表本数据区中的首地址,应当为VB类型,&代表了指针。若写作VW,其运行结果错误,无法调试,此时联机调试必然会提示错误。
(2)Smart系列的Bug:通过Copy某个程序段,使其转入另外程序,若已调用子程序,尽管其名称没有错,且子程序号也无变化,不过各个子程序号有较大的差異,极易带来下列结果。①若出现该号子程序,那么会提示误调用;②若没有,那么会弹出“系统错误”,无法找出原因。处理方法:在目的程序中需对该调用进行删除,再次添加,那么子程序号也会保持准确。
3结语
根据PLC来对风机通风系统完成设计,优化了整个系统,同时也使设备变得更加可靠,对今后的操作以及维护提供了诸多便利,降低了能耗,增强了隧道工程的安全系数。除上述外,我们应当配备足够的通信模块,对集散式控制系统进行组建,通过远程的方式对现场设备进行监测,维护隧道系统的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何世龙.公路长隧道前馈式通风控制系统原理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
[2]孙巧燕,杜爱月,苏诗琳.基于模糊控制的公路隧道通风控制系统[J].长安大学学报,2003.
[3]诸静.模糊控制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西门子plc控制;隧道风机;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2-0211-02
1隧道通风控制技术
1.1手动控制法:
该方法,需要操作人员通过手动的方式来对隧道风机进行控制,其地点可以是隧道现场,也可以利用上位机进行远程操作。
1.2程序控制法:
该方法,某种意义上属于定时控制。它根据不同的时间区段(节假日或是工作日,白天或是晚上)编制出来的程序,对风机进行启停。但没有估计实时CO/VI值或是交通量的具体变化。
1.3前馈控制法:
该方法,结合车辆检测器在某隧道中统计到的交通数据,将其视作控制参数,进行前馈控制。据此,也可对启停组数作出良性地控制。运用CO/VI检测器最后所得浓度值,可以实时进行控制或是校正[1]。风机启停,则可利用前馈以及反馈信号共同进行控制。
2基于西门子plc控制的隧道风机系统设计
2.1隧道风机系统原理:
本系统引入了地感线圈或是风力传感器两项工具,分别对隧道内部的车流量以及风力风向作出有效地测量。同时,将相应的信息传输给PLC。根据预先设置好的阈值,来对风机有无启动进行判断,使隧道拥有足够的含氧量,维护隧道总体的行车安全。隧道风机控制系统,大致分成风机(组)、风地感线圈以及力传感器等诸多必备的设备。
2.2隧道风机控制系统流程
(1)手动控制:
道路某侧中的控制柜里,大多已经装载手动控制装置。按钮也有多个,如启动、反转、正转以及停止等等。若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可以让检修人员进行测试。
(2)自动控制:
硬件系统安装之后,需对电源开关进行接通。此时,隧道中所有的车流量或是风力情况,均能够处于监测的状态。若符合下列条件,以PLC控制为支撑,风机能够自动进行启停。①车流量控制。主站PLC周边的道路通行方向,可以配备相应的地感线圈。车辆每通行1次,PLC计数便会增加1。将辆/h视作单位,若检测值≥预先设定值,此时风机便可自动启动(结合风力传感器实际测量得到的风向数据[2],我们可以对风机正、反转作出判断)。本项目中,预设值最初设定为300辆/h。②隧道堵车控制。若隧道遇到了某些紧急情况,使得交通发生堵塞。若车辆处于地感线圈的值已经超出预先设定值,那么风机同样能够自动启动(结合风力传感器实际测量得到的风向数据,我们也可以对风机正反转作出判断)。本项目中,其设定值均为2min。③隧道风力过小控制。本系统早就搭载了英国生产出来的风力传感器,可以对隧道中实际的风力状况进行监测。如果是隧道风力明显低于预先设定值,此时风机便多数都能够自动启动。本项目中,我们将风力预设值控制在3级。传感器实际监测到的风力级数以及隧道风向(控制于0~360°)。结合地方条件和不同的影响因素,我们认定工程设计若为正转方向,那么风力传感器实际测量出来的风向数据,若为0~180°,那么风机启动可认定为正转;如果介于180~360°之间,那么认定是反转。
(3)故障报警:
控制柜中,对正常以及故障指示灯分别进行了设置。系统在工作的状态下,风机均可符合启停条件。若风机遇到故障,或是和控制柜彼此遭遇通信故障,那么故障灯便会亮起[3]。该情况下,从业人员可及时进行检修。
2.3控制系统硬件部分设计
(1)PLC选型:
出于项目本身的需求,本设计最终确定了西门子S7-200SMART系列推出的PLC。该系列PLC呈现出下列独特的属性。①机型相对比较齐全,可供不同的选择。该PLC有多种类型、I/O点数较为多样化的CPU模块,且单体I/O点数峰值约为60点,能够适应小型自动化设备所提出的控制需求。除上述外,CPU模块同时也搭载了标准型以及经济型,每位用户均可酌情作出选择。结合现实的应用需求,其产品可以做出恰当地配置,从而有效节约成本。②高速芯片,有不错的性能。搭载西门子独特的处理器芯片,指令执行能够持续0.15μs。同级别小型PLC系列产品中,其排名靠前。在程序逻辑或是工艺要求比较严格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有不错的表现。③以太互联,相对比较经济。CPU模块本体,配置了独立的太网接口,可以支持太网通信。一根简单的网线,便可在PLC中对如下程序进行下载,操作起来很方便,无需其他不同的编程电缆。利用以太网接口,能够和CPU模块或是触摸屏之间完成通信,顺利组网。④通用SD卡,给用户下载提供諸多便利。本机对MicroSD卡插槽实现了有效集成,选择常见的MicroSD卡便可对程序进行更新,同时也可对PLC固件进行升级。客户工程师可以对用户提供最佳的服务支持,防止PLC固件升级带来的诸多不便。
(2)地感线圈:
地感线圈,可以对隧道中的车流量进行监测。根据线圈上车辆实际的停留时间,对隧道有没有堵车作出判断。地感线圈,可以把采集成功的数据从I/O端口顺利地传输至PLC中。据此,PLC可以对风机有无动作作出最后地判断。地感线圈及其参数,见表1。
(3)风力传感器:
风力传感器,可以对风力以及风向进行测量。同时,可以将数据及时地发送至PLC。PLC根据外界条件,可以判断风机有没有发生动作。通过做好市场调研,再考虑项目本身的需求,本次我们选择了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出来的风力传感器,其参数见表2。
2.4软件部分设计
若车辆在地感线圈中实际的停留时间大于60s,提示有堵车现象。若风速<3级,则风机将被启动;若<60s,风速>3级,则风机无法被启动。若车流量>300辆/h,通过和风力传感器进行结合,可以对风机有无启动进行判断;若车流量<300辆/h,风机没有启动。
(1)Modbus通信主站指令:
①Addr描述了远方(从站)Modbus协议上标注出来的40001起始地址。这个地址,也即是我们常说的VD型变量。然而,它的具体计数基本上为VW,相当于word型。②Count也可解释为立即数,其计数基本上均和Addr参数有一定关联。如果Addr写作0xxxx或是1xxxx,则提示Count等于bit数。若Addr为3xxxx、4xxxx,那么Count代表了word数。③Dataptr代表本数据区中的首地址,应当为VB类型,&代表了指针。若写作VW,其运行结果错误,无法调试,此时联机调试必然会提示错误。
(2)Smart系列的Bug:通过Copy某个程序段,使其转入另外程序,若已调用子程序,尽管其名称没有错,且子程序号也无变化,不过各个子程序号有较大的差異,极易带来下列结果。①若出现该号子程序,那么会提示误调用;②若没有,那么会弹出“系统错误”,无法找出原因。处理方法:在目的程序中需对该调用进行删除,再次添加,那么子程序号也会保持准确。
3结语
根据PLC来对风机通风系统完成设计,优化了整个系统,同时也使设备变得更加可靠,对今后的操作以及维护提供了诸多便利,降低了能耗,增强了隧道工程的安全系数。除上述外,我们应当配备足够的通信模块,对集散式控制系统进行组建,通过远程的方式对现场设备进行监测,维护隧道系统的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何世龙.公路长隧道前馈式通风控制系统原理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
[2]孙巧燕,杜爱月,苏诗琳.基于模糊控制的公路隧道通风控制系统[J].长安大学学报,2003.
[3]诸静.模糊控制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