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因子对青海祁连圆柏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

来源 :西北林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ce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为青海三江源区主要森林类型之一,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林提供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在增加青海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方面。以青海祁连圆柏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室内试验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主要地形因子(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圆柏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为209.56 t·hm-2。其中,以兴海中铁林场(247.37 t·hm-2)最大,泽库麦秀林场(158.96 t·hm-2)最小,各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青海祁连圆柏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以海拔3 500~3 700 m范围最大,为255.93 t·hm-2,海拔2 900~3 100 m最小,为152.03 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坡度增大而下降,坡度5°~15°最大,为297.22 t·hm-2;下坡位(251.76 t·hm-2)>中坡位(212.56 t·hm-2)>上坡位(153.24 t·hm-2);阳坡土壤有机碳密度(206.72 t·hm-2)略低于阴坡(215.55 t·hm-2)。通过t检验,不同海拔、坡度和坡位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差异。总之,在不同立地因子中,海拔和坡位是调控祁连圆柏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主导因子。
其他文献
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s,PD)是导致电力变压器绝缘故障的重要因素,因此,局部放电源的定位对于变压器的评估和维修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传感器的局部放电定位技术,采用在变压器内部安装传感器的方法来克服外部电晕放电等测量干扰问题,通过对单个UHF传感器进行适当的信号处理来准确地识别电力变压器内的单个局部放电源。为了验证
基于河源市近年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助推电商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东源县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为例,对电商渠道助推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在政策扶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企业工业产值的变化情况及成因。研究显示,虽然电商营销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但是以电商为依托的县城经济发展仍需要从物流设施建设、产业链升级、品牌打造等多方面进行改善和调整,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乃至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城市,也是世界了解中国最重要的窗口之一,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其环境质量的状况备受世人关注。虽然上海市的空气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好的程度,但其空气污染问题依然很严峻,污染防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上海市空气质量及污染物情况的研究,对于精准污染防治和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以往对于空气质量
伴随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原初中思想品德课自2016年的起始年级开始修改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仅仅是单纯地改变了初中政治课的课程名称,在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上也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创新。这不仅充分显示了国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也进一步体现了国家对于思政课建设及改革的关注。另一方面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我们也发现课程的改革成效也离不开教
啤特果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特色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以临夏市哈利德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啤特果加工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剖析,探究啤特果加工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修订的党章,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新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回顾党的理论创新历程,总结党的理论创新经验,我们可以对党的新的指导思想的确立形成以下四点规律性的认识:只有靠扎实的实践成就来支撑,才能全党拥护、人民认可;只有坚持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继往开来、永续活力;只有着力解决新时代新课题,才能成就伟业、开创未来;只有摆正领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生殖和代谢异常。PCOS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vitamin D,VD)缺乏现象。临床研究发现,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的水平与PCOS患者的并发症密切相关,对糖代谢,特别是胰岛素抵抗方面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概述了维生素D缺
随着历史不断发展,很多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被保存下来,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以及人们探索人类文明的重要窗口。随着时间推移,馆藏文物若得不到有效保护,极易受损,继而影响其应有价值的发挥。为此,文物保护与修复成为博物馆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新时期,各级博物馆逐步加大了馆藏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力度,本文结合南京博物馆馆藏工作实践,分析了文物保护与修复意义,并提出了几点文物保护与修复对策。
太原市博物馆收藏的陶瓷文物涵盖多个历史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但是部分文物已达不到保管和展陈要求,亟须保护和修复。本文对该部分陶瓷文物的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与评估,并依此制定了相适应的保护修复方案,阐述了保护修复中涉及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以期优化文物的展陈和保管效果,促进中华文明的弘扬和传承,同时为今后同类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