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下,小学生的数学逻輯思维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目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是核心素养理念的重点内容,也是决定小学德育和智育培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更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其中就包括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提出相关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推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逻辑推理能力是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必备的能力之一,它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还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意识有着重大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潜能,精心设计问题,还需要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推理、解读和探索学科中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形式。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分类、比较判断与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中,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其目的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思维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一培养过程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渗透式”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从小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和学习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课程标准》提出 , 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 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严谨的问题思考模式 ,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 创新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地加入自己的思维,灵活运用知识。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1)以兴趣引导,帮助小学生活跃思维
兴趣引导,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精心设计课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能让小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这对于培养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至关重要。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会给小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带来一定难度,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将复杂且逻辑性强的问题具象化、简单化,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了解了简单的分数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三个分数来展开知识的延伸,比如:比较哪一个更大?提出此问题之后,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法并且去验证。而在学生验证的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分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折叠的方式来验证。通过此方式,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答案。最后,教师经过演示以及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在分子都为1的前提下,分母越大,则分数越小的结论。此种富有趣味性的方式,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当中轻松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在无形当中提升了学生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兴趣的引导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学情上,教师需要走进学生心里,了解学生平时的想法。而教师备课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能让教学事半功倍。
(2)创设情境,推理结合实际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计算和归纳等学习行为得出某些潜在的规律,去猜测和证实某些结论,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合情推理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且合理的猜想,激活学生的思维,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毫无根据”的猜测,教师要及时纠正。例如,在教学“除数与被除数的关系”时,为了让学生自主地探究除数与被除数的有关变化规律,并通过自主学习有所收获。教师可以通过对情境的深加工来提取出具体的教学实例,并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猜想的过程中采取不完全归纳法,归纳总结出“商不变”的性质。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兔子分胡萝卜的情境:2只小兔子,兔妈妈给了它们4根胡萝卜,小兔子连连摇头说不够,每人才两根胡萝卜,想要更多。兔妈妈说:“我有神奇宝盒可以给你们变出更多的胡萝卜,现在就让我给你们表演一下。”兔妈妈使用神奇宝盒变出:40根胡萝卜分给20只小兔子,400根胡萝卜分给200只小兔子。但是小兔子仍然觉得少了。接着,教师便可以顺势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胡萝卜越变越多,小兔子仍然觉得不够?”然后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以上问题并与其他学生讨论,但前提是学生自己要先进行自主思考。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便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胡萝卜的数量作为被除数增多了,但是小兔子的只数也就是除数也随之增多了,则每只兔子得到的胡萝卜也就是商便保持不变。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数学活动,进而有效地将合情推理水平的提升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3)巧妙设置问题,鼓励学生动脑思考
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践的助力,能力培养也是一样。想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仅通过课堂中的理论解释和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巧妙地设计问题,例如引导式问题、启发式问题等,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动脑计算,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增强逻辑推理能力的应用。引导式问题多用于课堂导入环节,但同样也可帮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数学内容。人们的记忆曲线是呈下坡走势的,引导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回顾知识点。从启发式问题来看,教师可以通过思维中的“杠杆原理”,给予学生一根思想中的撬杆,帮助其做到举一反三,游刃有余地使用逻辑推理能力。以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为例,在教授《测量》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并提出启发式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相关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就地取材,对教室内的书桌、椅子、书本、铅笔等物件进行测量,并提出“比一比谁的眼力好”等问题,鼓励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不同物体的长度、宽度等。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在实际操作中完成思考,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为学生渗透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式和内容,继而更好地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 为今后数学知识的扩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刘体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38):174.
[2]陈惠圻.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三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87.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推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逻辑推理能力是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必备的能力之一,它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还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意识有着重大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潜能,精心设计问题,还需要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推理、解读和探索学科中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形式。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分类、比较判断与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中,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其目的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思维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一培养过程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渗透式”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从小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和学习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课程标准》提出 , 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 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严谨的问题思考模式 ,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 创新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地加入自己的思维,灵活运用知识。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1)以兴趣引导,帮助小学生活跃思维
兴趣引导,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精心设计课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能让小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这对于培养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至关重要。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会给小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带来一定难度,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将复杂且逻辑性强的问题具象化、简单化,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了解了简单的分数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三个分数来展开知识的延伸,比如:比较哪一个更大?提出此问题之后,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法并且去验证。而在学生验证的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分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折叠的方式来验证。通过此方式,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答案。最后,教师经过演示以及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在分子都为1的前提下,分母越大,则分数越小的结论。此种富有趣味性的方式,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当中轻松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在无形当中提升了学生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兴趣的引导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学情上,教师需要走进学生心里,了解学生平时的想法。而教师备课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能让教学事半功倍。
(2)创设情境,推理结合实际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计算和归纳等学习行为得出某些潜在的规律,去猜测和证实某些结论,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合情推理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且合理的猜想,激活学生的思维,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毫无根据”的猜测,教师要及时纠正。例如,在教学“除数与被除数的关系”时,为了让学生自主地探究除数与被除数的有关变化规律,并通过自主学习有所收获。教师可以通过对情境的深加工来提取出具体的教学实例,并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猜想的过程中采取不完全归纳法,归纳总结出“商不变”的性质。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兔子分胡萝卜的情境:2只小兔子,兔妈妈给了它们4根胡萝卜,小兔子连连摇头说不够,每人才两根胡萝卜,想要更多。兔妈妈说:“我有神奇宝盒可以给你们变出更多的胡萝卜,现在就让我给你们表演一下。”兔妈妈使用神奇宝盒变出:40根胡萝卜分给20只小兔子,400根胡萝卜分给200只小兔子。但是小兔子仍然觉得少了。接着,教师便可以顺势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胡萝卜越变越多,小兔子仍然觉得不够?”然后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以上问题并与其他学生讨论,但前提是学生自己要先进行自主思考。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便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胡萝卜的数量作为被除数增多了,但是小兔子的只数也就是除数也随之增多了,则每只兔子得到的胡萝卜也就是商便保持不变。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数学活动,进而有效地将合情推理水平的提升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3)巧妙设置问题,鼓励学生动脑思考
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践的助力,能力培养也是一样。想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仅通过课堂中的理论解释和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巧妙地设计问题,例如引导式问题、启发式问题等,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动脑计算,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增强逻辑推理能力的应用。引导式问题多用于课堂导入环节,但同样也可帮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数学内容。人们的记忆曲线是呈下坡走势的,引导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回顾知识点。从启发式问题来看,教师可以通过思维中的“杠杆原理”,给予学生一根思想中的撬杆,帮助其做到举一反三,游刃有余地使用逻辑推理能力。以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为例,在教授《测量》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并提出启发式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相关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就地取材,对教室内的书桌、椅子、书本、铅笔等物件进行测量,并提出“比一比谁的眼力好”等问题,鼓励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不同物体的长度、宽度等。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在实际操作中完成思考,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为学生渗透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式和内容,继而更好地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 为今后数学知识的扩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刘体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38):174.
[2]陈惠圻.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三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