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子”作为一种东方文化的象征性符号早已深深地嵌入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它代表着君子的气节与清傲。而萧昱的竹子在外力的挤压、扭曲中开始慢慢发生变化——爆裂、破碎;在不可逆转的力量下改变自己原有的状态……但它仍然不失为一种生命的体现。在这组作品中,可以说萧昱在以竹子的打开方式,作为一种重新认知传统和构建自己世界的方法。
从2010年开始,极富东方哲学意蕴的“竹”就开始成为萧昱作品的主角。在他的这组影像作品中,依然以“竹”作为他的艺术语言,在动与静、明与暗的对比中创建出 个以竹条碎片化为视觉表象的叙事。被剔除了文化符号意义的“竹”不再如翩翩君子般优雅俊逸,相反地,它被扭曲、被破坏,内部的纤维被粗暴地翻露在外,并凭借植物自身的韧性支撑着。
破碎的瞬间,张力引发周围空气发生波动的图景,被现代高科技器材忠实地记录下来,在画面中形成的空气波既有形又无形,正是东方传统审美所常用的艺术表达,只是借用了现代载体进行了新的诠释。
于是我们顺势而为,借用这股空气波与传统国画的《鱼藻图》相结合,竟然毫无违和感——虽不见水,鱼与水藻却悠游于似有若无的水波之中。正应和了传统写意国画中“笔下虽无,画中却有”的境界。这不由让人想去了解艺术家选取竹这材料来创作的初哀。
传统文化符号的新开发
竹子这个形象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中,有着太深厚的积淀,甚至在当下语境中成为个略显固化的文化符号。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提到“竹”這个字眼,在脑中所唤起的意象与认识,也是近乎相同的。作为文化符号的“竹”自古承载着传统文化意味与美学内涵;而作为生命体的竹子则因其青绿色及日常所展现出的韧性与力量感,也给人以种对生命的敬畏与崇拜感。
正是这样个具有强烈东方美学气质的、早已固化为东方文化的精神象征的植物,如何将其从特定的文化意涵中解放出来,并成为当下时代的表达,正是萧昱想要的挑战,在当代赋予其全新的观看方式,成为了他工作的首要目标。
某种意味上,“被爆炸的竹”这视觉形象即是艺术家自身的投射。在这里,“竹”的象征意义并非是彻底消失了,但也不再是文学的、道德的,而更多地显现为感官的、体验的。对创作者和观看者而言,竹子本身正是其意义所在,而过多的文化叙事只会对真正的交流形成干扰与阻碍。最终,观者依靠身体与本能,即足够发现作品略带陌生感的形态背后永恒且更为本质的美学体验。
萧昱运用多种媒介素材的视觉表现,创造出自由解读的语境,更多地让作品本体与观众建立嵌入式的互为关照的语义场,而这其中个体背景与阅历的差异所造成的理解的深入与多样,正是艺术家本人所乐见的。
所以本期封面,我们也想让读者自己去解读下,通过这样的结合,你到底能见到怎样的审美体验呢?
从2010年开始,极富东方哲学意蕴的“竹”就开始成为萧昱作品的主角。在他的这组影像作品中,依然以“竹”作为他的艺术语言,在动与静、明与暗的对比中创建出 个以竹条碎片化为视觉表象的叙事。被剔除了文化符号意义的“竹”不再如翩翩君子般优雅俊逸,相反地,它被扭曲、被破坏,内部的纤维被粗暴地翻露在外,并凭借植物自身的韧性支撑着。
破碎的瞬间,张力引发周围空气发生波动的图景,被现代高科技器材忠实地记录下来,在画面中形成的空气波既有形又无形,正是东方传统审美所常用的艺术表达,只是借用了现代载体进行了新的诠释。
于是我们顺势而为,借用这股空气波与传统国画的《鱼藻图》相结合,竟然毫无违和感——虽不见水,鱼与水藻却悠游于似有若无的水波之中。正应和了传统写意国画中“笔下虽无,画中却有”的境界。这不由让人想去了解艺术家选取竹这材料来创作的初哀。
传统文化符号的新开发
竹子这个形象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中,有着太深厚的积淀,甚至在当下语境中成为个略显固化的文化符号。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提到“竹”這个字眼,在脑中所唤起的意象与认识,也是近乎相同的。作为文化符号的“竹”自古承载着传统文化意味与美学内涵;而作为生命体的竹子则因其青绿色及日常所展现出的韧性与力量感,也给人以种对生命的敬畏与崇拜感。
正是这样个具有强烈东方美学气质的、早已固化为东方文化的精神象征的植物,如何将其从特定的文化意涵中解放出来,并成为当下时代的表达,正是萧昱想要的挑战,在当代赋予其全新的观看方式,成为了他工作的首要目标。
某种意味上,“被爆炸的竹”这视觉形象即是艺术家自身的投射。在这里,“竹”的象征意义并非是彻底消失了,但也不再是文学的、道德的,而更多地显现为感官的、体验的。对创作者和观看者而言,竹子本身正是其意义所在,而过多的文化叙事只会对真正的交流形成干扰与阻碍。最终,观者依靠身体与本能,即足够发现作品略带陌生感的形态背后永恒且更为本质的美学体验。
萧昱运用多种媒介素材的视觉表现,创造出自由解读的语境,更多地让作品本体与观众建立嵌入式的互为关照的语义场,而这其中个体背景与阅历的差异所造成的理解的深入与多样,正是艺术家本人所乐见的。
所以本期封面,我们也想让读者自己去解读下,通过这样的结合,你到底能见到怎样的审美体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