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初一新生的家长交流,不难听到“我孩子初中语文成绩为什么不及小学?”诸如此类的话语。透过这些话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学生不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甚至家长也不适应孩子在初中的表现。
为何会出现此现象?分析原因有:(一)初一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而初中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游戏性和激励性比之小学有所下降,以致一些学生觉得听课乏味而走神。(二)功课增加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致使某些学生为应付而抄袭,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三)初中课堂教学任务比小学要重,而课外落实的时间又减少。一般小学时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而初中更多的是每天上一篇课文,很少要求背诵,所以很多学生觉得课文上了还是很陌生。(四)分析初中语文试卷,阅读、理解的比例较多,难度增大。
应如何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当重视小学和初中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和过渡,即小升初衔接教育,要解决如何铺垫搭桥,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
作为语文教师,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前提。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小学现行教材编排体系、基本内容及要求,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掌握好衔接过渡的主动权,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进入初中的大门,他们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任务,等待他们的也许是一座座的“高山”,一道道的“沟壑”,此时帮助他们树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困难的信心尤为重要。人教版语文义务教材的第一单元编排的就是有关于“人生”的话题,所以,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教材“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让他们认识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困难的过程;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还可以让他们写写自我体验、个性特点、奋斗目标,以便教师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注重学法培养是发展性教育,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关键所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这习惯的培养应立足课堂,带动课外。体现在: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带着问题去读书,读书就是为了收获。这收获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一种修辞的运用,一种情感的体验等等。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积极思考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哪些是自己预习时没想到的,哪些是自己预习时没解决的。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言,在讨论中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勤记笔记,善于把握文本重点,捕捉老师或同学发言中的要点和思想火花,勤记笔记便于课后整理,优化知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社会实践作业,都应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完成,甚至能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优化测验方法是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的根本所在。如果学生一进入初中,就遭到迎头泼来几盆“冷水”,那么一蹶不振、颓废丧志的学生也就接踵而来,畏学、厌学、弃学者逐渐增多。须研究测验方法,不能把传统的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法宝。教师可以为每一位学生记录语文成长“足迹”,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参考测验成绩,全方位的考评学生。方法有:
背诵量化:相对于小学,学生花在读语文的时间要少得多。所以,在学生朗读时,教师首先明确背诵内容,让学生精读;再次采取激励方法,调动学生读背的积极性。对其背诵的速度、熟练程度、认真程度进行量化。让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促进学生读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发言量化:不少教师慨叹,初一有几个会举手,初二没几个会举手,初三没人会举手。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进入青春期产生了害羞心理及从众心理;另一方面也因为发言并未给自己带来“实际”好处。为此对课堂发言进行量化,如:发一次言加一分,发言特别出色再多加分,并予以表扬奖励。提高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更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专心致志听课、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
作业态度量化:精选作业,最大程度地减轻作业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端正作业态度。教师做到有布置必批改,且每次批改均打出等级。作业优秀者给予表扬、加分,促使学生向优秀的同学学习,以逐步端正作业态度。
优化试卷提高成绩:面对初一新生,教师拟卷首先把握好课内和课外的比重。可以以课内为主逐步转化为以课外为主,以识记知识为主逐步转化为以能力训练为主。其次拟卷时尽量做到基础知识抓重点,字音、字形,词语,常识及名句填空均可以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或是常见的内容。这样虽然初中的识字教学不再进行,也可让学生易得分,并养成自学课内基础知识的习惯。再次拟阅读分析题重感悟体验,适当增加开放性的题目,尽量做到只要学生读懂了文章就有話可写,有言可说,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最后注重在题目中增加生活气息,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感而发。甚而课内语段阅读的拟题可侧重于上课讨论过的,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组织起一段顺利流畅的语言。总之,拟题时把握的原则是既体现知识重点,又让学生易得分,还和中考题型相衔接。尽可能使每次测验都是本阶段学习和生活情况的最佳反馈。
叶美琼,女,教师,现居浙江东阳。
为何会出现此现象?分析原因有:(一)初一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而初中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游戏性和激励性比之小学有所下降,以致一些学生觉得听课乏味而走神。(二)功课增加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致使某些学生为应付而抄袭,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三)初中课堂教学任务比小学要重,而课外落实的时间又减少。一般小学时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而初中更多的是每天上一篇课文,很少要求背诵,所以很多学生觉得课文上了还是很陌生。(四)分析初中语文试卷,阅读、理解的比例较多,难度增大。
应如何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当重视小学和初中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和过渡,即小升初衔接教育,要解决如何铺垫搭桥,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
作为语文教师,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前提。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小学现行教材编排体系、基本内容及要求,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掌握好衔接过渡的主动权,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进入初中的大门,他们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任务,等待他们的也许是一座座的“高山”,一道道的“沟壑”,此时帮助他们树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困难的信心尤为重要。人教版语文义务教材的第一单元编排的就是有关于“人生”的话题,所以,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教材“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让他们认识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困难的过程;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还可以让他们写写自我体验、个性特点、奋斗目标,以便教师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注重学法培养是发展性教育,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关键所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这习惯的培养应立足课堂,带动课外。体现在: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带着问题去读书,读书就是为了收获。这收获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一种修辞的运用,一种情感的体验等等。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积极思考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哪些是自己预习时没想到的,哪些是自己预习时没解决的。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言,在讨论中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勤记笔记,善于把握文本重点,捕捉老师或同学发言中的要点和思想火花,勤记笔记便于课后整理,优化知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社会实践作业,都应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完成,甚至能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优化测验方法是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的根本所在。如果学生一进入初中,就遭到迎头泼来几盆“冷水”,那么一蹶不振、颓废丧志的学生也就接踵而来,畏学、厌学、弃学者逐渐增多。须研究测验方法,不能把传统的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法宝。教师可以为每一位学生记录语文成长“足迹”,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参考测验成绩,全方位的考评学生。方法有:
背诵量化:相对于小学,学生花在读语文的时间要少得多。所以,在学生朗读时,教师首先明确背诵内容,让学生精读;再次采取激励方法,调动学生读背的积极性。对其背诵的速度、熟练程度、认真程度进行量化。让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促进学生读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发言量化:不少教师慨叹,初一有几个会举手,初二没几个会举手,初三没人会举手。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进入青春期产生了害羞心理及从众心理;另一方面也因为发言并未给自己带来“实际”好处。为此对课堂发言进行量化,如:发一次言加一分,发言特别出色再多加分,并予以表扬奖励。提高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更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专心致志听课、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
作业态度量化:精选作业,最大程度地减轻作业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端正作业态度。教师做到有布置必批改,且每次批改均打出等级。作业优秀者给予表扬、加分,促使学生向优秀的同学学习,以逐步端正作业态度。
优化试卷提高成绩:面对初一新生,教师拟卷首先把握好课内和课外的比重。可以以课内为主逐步转化为以课外为主,以识记知识为主逐步转化为以能力训练为主。其次拟卷时尽量做到基础知识抓重点,字音、字形,词语,常识及名句填空均可以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或是常见的内容。这样虽然初中的识字教学不再进行,也可让学生易得分,并养成自学课内基础知识的习惯。再次拟阅读分析题重感悟体验,适当增加开放性的题目,尽量做到只要学生读懂了文章就有話可写,有言可说,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最后注重在题目中增加生活气息,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感而发。甚而课内语段阅读的拟题可侧重于上课讨论过的,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组织起一段顺利流畅的语言。总之,拟题时把握的原则是既体现知识重点,又让学生易得分,还和中考题型相衔接。尽可能使每次测验都是本阶段学习和生活情况的最佳反馈。
叶美琼,女,教师,现居浙江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