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传统的教师备课主要是“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而在新课改实践中,教师备课不仅要重视“三备”,还应关注自身准备即“备己”。备课“备己”是教师学习、反思、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清醒认识、深刻理解,并积极主动地加以实践,提升自己并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发展。
一、 教师备课“备己”的意义阐释
1.备课“备己”有利于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要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新观念,转变角色,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其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再也不能将知识灌输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目的,应从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使“教”真正促“学”;其二,新课程要求教师再也不能将“教学”作为自己的唯一任务,应从“教书匠”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把教学与研究有机融为一体,进行“行动研究”,力成“教育家”;其三,新课程要求教师再也不能将教学游离于课程之外,做一个纯粹的课程“机械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以,教师备课时的“备己”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楚地理解和把握新课改的这些理念及要求,牢记于心,以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学质量观等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备课“备己”有利于教师情绪及心态调适
教师作为平常之人自有其喜怒哀乐。如果教师心情舒畅、情绪高昂、心态良好,教学中就能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对待学生并给其以较高期待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反之,当教师受教学外的琐事困扰而心情郁闷、情绪低沉、心态不佳时,教学中就会丧失教学激情,造成课堂气氛紧张压抑,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学习动机及学习效果,而且教师很可能会在不良情绪驱使下对学生发生不理智教学行为,使部分学生成为“替罪羊”。然而,教师备课“备己”有利于他们自觉进行心理调适,努力缓释、消除不良情绪、情感,酝酿和培育积极的情绪、情感,保持健康的心态,以便在教学中迅速进行角色转换及“热身”,从而保持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尤其是对那些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备课“备己”更会起到稳定情绪、调理心态,避免慌张、防止怯场的作用,从而以高昂、饱满的激情和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进行课堂教学。
3.备课“备己”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其形象、人格、学识、言行等无一不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身教胜于言教”。备课“备己”将会使教师主动检视自己、完善个性、增强自信心以及自身魅力,而这些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语言和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它能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老师的乐观、信任、关爱和期待而“亲其师信其道”,进而获得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4.备课“备己”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备课“备己”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认真地剖析与反思。他们会在加强自身努力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有效经验的反思和总结,并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将经验理论化,同时,通过“备己”也使教师更真实、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提高自己,久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将会大大得到提升。
二、 教师备课“备己”的策略思考
1.教师备课“备己”应重视物质及精神准备
其一,应检查一下自己本节课的准备情况,确保万无一失。一是可以利用候课的这段时间看看教具有无遗漏,特别是在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时,更须仔细检查一下电器运行是否正常,以避免因教具准备不足而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展;二是要注意检查一下自己的衣着打扮,如纽扣有无扣错等等,以免因“此”转移学生学习注意力而影响学习;三是要在临上讲台前的几分钟里在心中把教案“重温”一遍,静心“想”一下教学设计,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等再进行通盘考虑以做出相应的调整、增补或删减等,发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处置“预案”,以使上课变得更加主动、自如、连贯、顺畅。
其二,应注意酝酿和保持良好教学情绪。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而教师本人的情绪、情感则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所以,教师要注意调适自己的情绪、情感,用“心”施教,把微笑、乐观等积极的情绪、情感融进课堂,时时刻刻于举手投足之间都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老师的乐观、真诚、信任、关爱和期待,以达到师生间高度的心理相容,使学生“乐学”进取。
其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其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心理健康。所以,教师要吃透教材、超越教材,以便在走上讲台前有沉着、自信的心态,在课堂上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此外,教师还必须了解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展现内在的个人魅力,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精神饱满、心理安全,进而由衷地敬佩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2.教师备课“备己”应变革教学观念与行为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变革教学行为,所以,教师“备己”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努力为之并内化到自己教学实践之中。
其一,应树立新课改理念,正确定位自己。教师应当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健康人生的引路人,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活人”,真诚地尊重、赞赏、帮助、唤醒、引导他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其二,应关注师生共同发展与提高。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发展,也要关注自身发展,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师生生命力焕发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感。所以,教师应意识到教学活动是自己职业生活的一部分,是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重要阶段。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师生交往互动中形成“学习共同体”,以实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其三,应把自己当成一种课程资源。教师是有生命的人,其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高尚的师德,甚至温馨的话语,亲切的爱抚,期待的眼神等,都会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说教师就是活的课程资源。所以,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完善个性,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学艺术,通过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过程以及自身人格魅力,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教育心灵。
其四,应提高教学机智。新课改要求教学有预设,但更强调生成。所以,教师应不断开启自己的教育智慧,培养灵活的教学机智,随时掌控或利用课堂教学中千变万化的生成,作用于教学及服务于学生成长。
3.教师备课“备己”应强化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按照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可以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师备课“备己”必须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前要进行反思以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在教学进程中及时、自动地进行反思以使教学优质高效地顺利展开,教学后也要自觉地进行批判性反思以使教师及时回忆教学过程,总结得失,汲取经验,并把教学经验理论化,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提高自己。
4.教师备课“备己”应重视同伴互助
新课程中大量选修课的设置,使得多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已远远超出单独的教师所能承载的容量,教师个人的孤军奋战很难取得成功,必须从恶性竞争走向积极的互助合作以进行知识、信息、技术的共享以及情感、价值观的交流。而集体备课则是教师间相互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它是在教师个人独立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集体交流的,在教学、教研中应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使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识风格的教师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最终达到互相理解,合作共赢。
一、 教师备课“备己”的意义阐释
1.备课“备己”有利于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要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新观念,转变角色,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其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再也不能将知识灌输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目的,应从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使“教”真正促“学”;其二,新课程要求教师再也不能将“教学”作为自己的唯一任务,应从“教书匠”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把教学与研究有机融为一体,进行“行动研究”,力成“教育家”;其三,新课程要求教师再也不能将教学游离于课程之外,做一个纯粹的课程“机械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以,教师备课时的“备己”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楚地理解和把握新课改的这些理念及要求,牢记于心,以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学质量观等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备课“备己”有利于教师情绪及心态调适
教师作为平常之人自有其喜怒哀乐。如果教师心情舒畅、情绪高昂、心态良好,教学中就能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对待学生并给其以较高期待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反之,当教师受教学外的琐事困扰而心情郁闷、情绪低沉、心态不佳时,教学中就会丧失教学激情,造成课堂气氛紧张压抑,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学习动机及学习效果,而且教师很可能会在不良情绪驱使下对学生发生不理智教学行为,使部分学生成为“替罪羊”。然而,教师备课“备己”有利于他们自觉进行心理调适,努力缓释、消除不良情绪、情感,酝酿和培育积极的情绪、情感,保持健康的心态,以便在教学中迅速进行角色转换及“热身”,从而保持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尤其是对那些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备课“备己”更会起到稳定情绪、调理心态,避免慌张、防止怯场的作用,从而以高昂、饱满的激情和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进行课堂教学。
3.备课“备己”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其形象、人格、学识、言行等无一不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身教胜于言教”。备课“备己”将会使教师主动检视自己、完善个性、增强自信心以及自身魅力,而这些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语言和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它能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老师的乐观、信任、关爱和期待而“亲其师信其道”,进而获得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4.备课“备己”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备课“备己”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认真地剖析与反思。他们会在加强自身努力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有效经验的反思和总结,并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将经验理论化,同时,通过“备己”也使教师更真实、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提高自己,久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将会大大得到提升。
二、 教师备课“备己”的策略思考
1.教师备课“备己”应重视物质及精神准备
其一,应检查一下自己本节课的准备情况,确保万无一失。一是可以利用候课的这段时间看看教具有无遗漏,特别是在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时,更须仔细检查一下电器运行是否正常,以避免因教具准备不足而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展;二是要注意检查一下自己的衣着打扮,如纽扣有无扣错等等,以免因“此”转移学生学习注意力而影响学习;三是要在临上讲台前的几分钟里在心中把教案“重温”一遍,静心“想”一下教学设计,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等再进行通盘考虑以做出相应的调整、增补或删减等,发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处置“预案”,以使上课变得更加主动、自如、连贯、顺畅。
其二,应注意酝酿和保持良好教学情绪。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而教师本人的情绪、情感则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所以,教师要注意调适自己的情绪、情感,用“心”施教,把微笑、乐观等积极的情绪、情感融进课堂,时时刻刻于举手投足之间都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老师的乐观、真诚、信任、关爱和期待,以达到师生间高度的心理相容,使学生“乐学”进取。
其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其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心理健康。所以,教师要吃透教材、超越教材,以便在走上讲台前有沉着、自信的心态,在课堂上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此外,教师还必须了解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展现内在的个人魅力,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精神饱满、心理安全,进而由衷地敬佩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2.教师备课“备己”应变革教学观念与行为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变革教学行为,所以,教师“备己”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努力为之并内化到自己教学实践之中。
其一,应树立新课改理念,正确定位自己。教师应当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健康人生的引路人,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活人”,真诚地尊重、赞赏、帮助、唤醒、引导他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其二,应关注师生共同发展与提高。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发展,也要关注自身发展,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师生生命力焕发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感。所以,教师应意识到教学活动是自己职业生活的一部分,是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重要阶段。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师生交往互动中形成“学习共同体”,以实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其三,应把自己当成一种课程资源。教师是有生命的人,其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高尚的师德,甚至温馨的话语,亲切的爱抚,期待的眼神等,都会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说教师就是活的课程资源。所以,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完善个性,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学艺术,通过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过程以及自身人格魅力,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教育心灵。
其四,应提高教学机智。新课改要求教学有预设,但更强调生成。所以,教师应不断开启自己的教育智慧,培养灵活的教学机智,随时掌控或利用课堂教学中千变万化的生成,作用于教学及服务于学生成长。
3.教师备课“备己”应强化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按照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可以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师备课“备己”必须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前要进行反思以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在教学进程中及时、自动地进行反思以使教学优质高效地顺利展开,教学后也要自觉地进行批判性反思以使教师及时回忆教学过程,总结得失,汲取经验,并把教学经验理论化,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提高自己。
4.教师备课“备己”应重视同伴互助
新课程中大量选修课的设置,使得多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已远远超出单独的教师所能承载的容量,教师个人的孤军奋战很难取得成功,必须从恶性竞争走向积极的互助合作以进行知识、信息、技术的共享以及情感、价值观的交流。而集体备课则是教师间相互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它是在教师个人独立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集体交流的,在教学、教研中应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使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识风格的教师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最终达到互相理解,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