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蔬菜生产模式现状与对策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广西覃塘区发展蔬菜产业已经具有多年的历程,蔬菜产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通过对覃塘区地理位置优越性和蔬菜生产现状的阐述,可以明确覃塘区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利优势,并对覃塘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蔬菜产业;生产模式;对策;广西贵港市覃塘区
  中图分类号:S63;F326.1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69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的蔬菜种植已经形成了传统,蔬菜种类非常丰富,如莴笋、莲藕、苦瓜、韭菜、白菜、辣椒、西红柿、黄瓜、红薯叶、苦麦菜、空心菜、蘑菇、荞头、豆角、胡萝卜、淮山药、甜竹笋和葱姜蒜等。随着覃塘区蔬菜产业的发展,覃塘区蔬菜产业已形成了蔬菜产销链,但在产业规模方面还很小,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促进覃塘区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生产规模与现状
  1.1 地理环境
  覃塘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西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8°58′48″~109°18′,北纬22°48′~23°25′12″。覃塘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天平山为界分南北两部分,夏季太阳光直射境内。南部年平均气温在22.6 ℃,北部年平均气温在21.8 ℃;山区的年平均气温在18 ℃左右,年降水量南部为1 400~1 850 mm,北部在1 250~1 700 mm。覃塘区一年四季常青,每年在12月至次年2月是凉季,南部2月底开春,北部3月上旬开春,全境在4月下旬开始进入夏季。覃塘区由于受到西北太平洋气旋的影响,从5—10月间台风常会出现。
  1.2 蔬菜生产现状
  1.2.1 蔬菜种植面积与规模化生产逐渐完善
  截至2020年,覃塘区蔬菜产业种植主要有莲藕、红薯叶、苦麦菜、白菜心、蘑菇、莴苣、苦瓜、豆角、萝卜和茄子等蔬菜,秋冬蔬菜产量占全年产量的2/3,全年蔬菜产量约在20万吨,产值约20亿元。蔬菜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已经超过了1万公顷,蔬菜产业成为覃塘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也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覃塘区蔬菜种植悠久,逐渐发展了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三里镇、五里镇成为蘑菇的种植基地,两个镇种植的蘑菇面积占地353.5 m2,产值约1.36亿元;大岭乡拥有“七彩金沙”的现代果蔬产业示范区,分为7大种植园,分别是:蔬菜生态农业示范园、水果种植科技示范园、罗非鱼科技养殖示范园、重要种植示范园,桑蚕、禽畜等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的项目示范带、光伏发电观光园和新农村示范点等,这些都是贵港市覃塘区“菜篮子基地”。
  1.2.2 扶持蔬菜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
  随着覃塘区“七彩金沙”现代果蔬产业示范区的建成,一些农产品公司也陆续成立,示范区内陆续成立了广西贵港金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广西贵港沃金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西江环境能源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了覃塘区金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覃塘区洪申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覃塘区的果蔬产业示范区实行产销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农产品等实现了清洗、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示范区内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1]。覃塘区蔬菜龙头企业已基本形成了生产、贮存、营销等一体化的产业链。
  1.2.3 实现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生产模式
  覃塘区蔬菜种植具有多年的历史,已经实现了经营组织化。经过多年发展,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示范区的骨干建设力量,形成了“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同时,示范区对蔬菜种植产业进行创新研究、新技术应用、新产品试验等;为从事蔬菜种植的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宣传。目前,覃塘区“七彩金沙”果蔬产业示范区开始发展立体化的生产模式,除了蔬菜种植加工产业,还和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相结合作为为核心示范;发展果蔬和光伏发电作为两大核心产业;发展畜牧水产、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辅助产业;形成了7大功能模块的布局[2]。
  2 存在问题
  2.1 主管部门观念落后
  覃塘区相关主管部门对蔬菜产业发展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思想观念上较为落后,政府在蔬菜产业发展上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服务。覃塘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西南交通出口的一个重要驿站,从覃塘区到广东省的主要城市,只需要4个多小时,在蔬菜的保鲜度、及时性上,比山东、云南等省具有运费成本低、损耗少等优点。但由于政府没有足够的引导和服务,导致蔬菜产业的销售渠道比较狭窄,蔬菜产业的发展速度慢,没有将覃塘区的蔬菜生产发展成批发集散地。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北方在冬春季节需要大量的蔬菜,覃塘区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战略,没有促进覃塘区的蔬菜生产“北上南下”的战略,没有实现增产增效[3]。
  2.2 市场集约化程度不高
  覃塘区虽然发展了蔬菜产业规模,也建成了龙头公司,但很难和市场上的蔬菜品质要求相统一,因为覃塘区多数还是单独生产经营为主,在产品质量、生产技术、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品牌创立也很难,在一定程度上对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覃塘区各级政府也没有加强引导,在营销体系建设中没有实现产销集约化,虽然加大了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但在促进企业、集体与个体之间的流通上缺乏有效集成。另外,产业化的龙头产业不够多,蔬菜销售的途径单一,亟须进一步拓展市场。
  2.3 蔬菜产业基地先进生产技术应用率低
  覃塘区蔬菜基地在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上占有一定的面积,但面积比例非常小。蔬菜无公害生产的关键技术不能够进行普及推广,政府部门已经加大力度推广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农户还是沿用传统的栽培技术。覃塘区在引进、推广先进的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引领了覃塘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市场上,蔬菜产品价格变动较大,不能够有效刺激农户种植的积极性[4],造成蔬菜种植的先進技术应用率低。   3 发展对策
  3.1 提高主管部门的思想观念,推动蔬菜产业跨越式发展
  发展农业,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城乡统筹。覃塘区的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应从战略高度进行调整,确定发展目标,利用地理位置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应聘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对土质条件、淡水情况及欠丰收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考虑当地群众的经济基础、经营能力、运输情况和市场行情等因素,在这些基本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规模化的轮作制度,通过打造品牌,推进蔬菜产业跨越发展。通过现代农业的建设,顺势打造覃塘区的蔬菜品牌,促进产业流通,建立安全、优质的蔬菜产业基地。
  3.2 培养龙头企业,推动蔬菜产业集约化进程
  加大力度培养覃塘区的龙头企业,可以加强企业与农民的合作,可以采取订单合同制的形式,有规模、有组织地发展农村蔬菜的产业经济,对蔬菜产业的生产、贮存、加工和营销等产业链进行统筹安排,让更多的农民获得蔬菜在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增值。通过培养龙头企业,还可以加速推动蔬菜产业的集约化进程[5]。此外,调节蔬菜附加产品生产,改善蔬菜产业小、散、粗的情况,使现有企业的加工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政府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增加投入、建设新厂等,在加工、保鲜、贮存等各个方面同时发展,提高蔬菜产业的综合经济收益。
  3.3 加快生产基地建设,推广先进生产技术
  覃塘区已经建成了蔬菜示范区,在此基础上应加大力度进行规模化建设。尤其是示范区的建设,可以推动产业规模的经营。市场的需求是多样的,应该根据市场的发展,开展优质、特色蔬菜的生产,尤其是反季节的蔬菜种植,应扩大规模,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的发展。对农业示范区进行高效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将蔬菜种植、禽畜养殖、光伏发电等产业进行集成发展,建设节能农业、循环农业,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打造生态循环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4 结语
  覃塘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型蔬菜种植区,采取了国际蔬菜种植、生产、加工技术,实现了分级包装、净菜上市。促进蔬菜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将会更有利于覃塘区蔬菜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志芳.临夏县设施蔬菜生产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9(24):63.
  [2] 庞小莲,莫永诚,甘桂云,等.广西北海市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17(10):64-67.
  [3] 孔祥静.芒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云南农业,2017(1):68-70.
  [4] 毛晓梅,叶飞华,薛美琴,等.长兴县莲藕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0):1682-1685.
  [5] 陈晓艳.伊犁河谷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市:新疆农业大学,2015.
  (责任编辑:刘寧宁)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应着手于农村空心化治理与社区建设二者有效的融合发展。目前农村的发展存在着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文化价值观跟不上时代发展,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缓慢及社区建设存在一定阻碍等问题,导致了无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因此,应积极探索农村空心化治理与社区建设的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空心化;社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
摘 要 田园研学基地是乡村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研学基地的环境设计关乎研学质量和地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分析了目前田园研学基地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从心理学和设计学两个角度提出了田园研学基地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以及“地域文化植入、互动性景观设计、生态融合多主题立体互动空间规划”设计策略,为田园研学基地的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田园研学基地;环境设计;乡村文化振兴;互动景观设计  中图分
摘 要 在倡导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特色小镇模式应运而生,受到了中央及各省市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特色小镇的发展是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条件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科学地选定市域范围特色小镇,在参考国家第一、二批特色小镇选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娄底市的实际,研究了一套选定标准,并根据此标准选定了一批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各个特色小镇的基本认可。  关键词 特色小镇;选定标准;
摘 要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推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和发展,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乡村社工也承担新的历史使命,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社工队伍的建设。基于此,总结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相关研究,对比江西和深圳的社工发展模式,探索未来社工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路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C DOI
摘 要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些地区将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旅游发展作为当地的重点建设项目。以吉林省抚松县参兴村为例,主要结合基于旅游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措施加以探讨,以期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更加完善。  关键词 旅游发展导向;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67  发展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