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润的面色,健美的肌肤 ,是每个人都期望的,尤其是女子。但是总有不尽人意的情况:青春期的小姑娘长“痘痘”,三十岁左右的妇女出现黄褐斑、色斑、黑眼圈,五十岁左右又长了老年斑。这些面部“入侵者”实在令人烦恼,特别是黄褐斑、色斑、黑眼圈,给职业女性带来不少的负担,又要化妆、又要美容, 占用了相当多的时间、金钱,效果还不能肯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减轻我们的负担,保持姣好的容颜?让我们看看中医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这些问题都出在皮肤上,中医认为,皮肤和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皮肤由肤、革、分肉、肌、腠理、玄府组成。肤,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表皮,是皮肤最表浅的一层组织。革,是较坚韧的一层组织,相当于真皮层。分肉,相当于真皮层内的胶元纤维、弹力纤维和皮下脂肪。肌,是连接于皮肤的浅层的肌肉。腠理,概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皮肤的腠理称为肤腠,肌肉的腠理称为肌腠。玄府,包括现代所指的皮脂腺、大小汗腺及其开口。在这些组织器官中,有经络、血脉循行其中,将五脏六腑的气血输布于皮肤,营养肌肤,又从皮肤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人体的内部环境的稳态,从而构成脏腑和皮肤的联系。面部的皮肤更有其特殊之处,那就是五脏六腑的精华都会通过经络上达于面,这里是最容易反映人体气血变化的部位。所以,中医的望诊特别重视观察面色。我们黄种人面色有微黄、微白、或微黑之别,但应带有红润光泽,这是健康的表现。如果面色发黄、苍白、黧黑而缺少光泽,是身体状态不良的征兆。出现了色斑、黑眼圈也是给我们发出了健康预警。
面色萎黄少泽,并且伴有经常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或者便秘,或者腹泻,月经不规律等症状,是脾虚的征候。脾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后天之本”,帮助人体从饮食中提取营养物质,以气血的形式供生命活动利用。当由于某些疾病的影响,或长期疲劳过度、营养不良、睡眠不足、急慢性失血时,都会损伤脾气。脾气虚弱,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营养物质,人就会气血不足,面色就会变得萎黄无华。
黄褐斑、色斑是面部常见的异常色素沉着,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黄褐斑皮损为淡褐色的斑片,与皮肤同样平滑,形状不规则,两侧基本对称,日晒后加重。病程慢性,无明显自觉症状。有一定季节性,一般夏重冬轻。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如日晒、妊娠、化妆品的刺激、某些药物的影响、月经失调等妇科疾患、贫血、营养不良等等。色斑出现前往往有局部瘙痒、发红,即而变为淡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片,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可以融合成大片,好发于面部及颈部,尤以前额、耳周、面颊为多,也可见于其他部位。病因亦不十分明了,可能与长期接触石油或润滑油、使用含有光敏物质的化妆品、缺乏某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有关。这两种病,都属于中医黧黑 黑干(音gan )黑曾(音zeng)的范畴。皮肤出现黯淡的斑片,说明气血循行不畅,其原因主要有肝郁气滞、肝肾亏损、肝郁脾虚等。这里所说的肝、脾、肾,不仅仅指这三种器官,是中医脏腑理论中的三个子系统,包括了神经、精神、免疫、内分泌等很多内容。肝郁气滞证可见到病人心烦易怒,胸胁胀满疼痛,口苦咽干;肝肾亏损证可见病人腰膝酸痛,耳聋耳鸣,失眠、头晕目涩;肝郁脾虚证可见病人乏力、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或秘或溏,情绪抑郁。以上各证型都可能伴有月经失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就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输布,是产生黄褐斑、色斑的部分原因。
至于黑眼圈,偶然发生多是和疲劳、失眠有关,只要调整好作息时间,在眼周经常作按摩,就会渐渐消退。如果长期出现黑眼圈,往往提示身体状态不佳,应该找医生咨询检查。
如此看来,皮肤的问题根源在脏腑,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黄褐斑、色斑、黑眼圈都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预警信号,提醒我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要想拥有健康的肌肤,就要从心理、行为、饮食等多方面注意。治不如防,一旦出现了色斑、黄褐斑,治疗是比较困难的,所需时间也很长。所以,应该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饮食均衡,不滥用化妆品,避免长时间紫外线照射,适当采取防晒措施。
附:
有利于美容的食物:冬瓜、丝瓜、胡萝卜、薏仁米、小米、莲藕、荸荠、桑葚、葡萄、苹果、杏仁(去皮、尖,适量)百合、蜂蜜、牛奶、豆浆、醋、银耳、黑木耳、海带
美容小偏方:
1、 米醋、蜂蜜按1:5比例混匀,每天服一匙,凉开水送下。祛斑通便。胃病、糖尿病人慎用。
2、 小米莲子薏仁粥:小米、莲子、薏仁适量煮粥常食,有健脾祛湿的作用。
3、 胡萝卜蛋羹:胡萝卜擦碎,用油煸炒熟,鸡蛋打散,加入胡萝卜碎,调味,如常法蒸制。有润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