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教育来源。学校教育有着固定的教育场所,同时学校中的教师经过专门的教育理论学习,以及职业的训练,能够应用专业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也是不容忽视的,能够作为专业学校教育的补充。为此,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需要重视对不同的教育因素进行适当的融合,提升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班主任有效展开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策略研究
一、适应于班级的整体发展需求的管理策略
1、明确管理目标,制定管理规则
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内容较多,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文化学习、行为习惯培养以及思想水平等方面进行管理。
面对众多的管理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重点发展需求,确立出管理目标,并且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规则。如,在入校初期的阶段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适应于学校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极为重要。为此,制定有关于行为习惯管理的相关规则,有助于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校园生活习惯,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处理好个人卫生,同时自觉的维持校园环境卫生;再如,需要培养安全意识以及安全行为能力。其次,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就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并且提出疑问,应用理解的方式掌握学习的内容[1]。
在管理规则的制定中,教师可以参考小学生行为规范中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出更为细致的管理规则。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对规则有所熟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班会课程上进行集体的阅读与学习,了解其中的详细内容。
2、规范自我行为,做好管理示范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为明显地向师性,因此学生会观察教师的言谈举止,在许多情况下会模仿教师的行為。班级管理的工作中,通过规范自我行为,能够带来积极的管理效果。为此,教师需要对自我行为进行审视,根据教师的工作规范要求,进行行为模式的优化。
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对教师的行为产生更多地关注,教师需要以自身的行为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模仿。例如,班级中有学生出现了迟到的现象。教师可以应用自身的示范教育学生,并且询问学生迟到的原因,根据自我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建议。
3、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教师能够关注的方面是较为有限的。为此教师需要重视应用学生管理参与的模式,引导学生干部辅助班级管理工作。
首先,在班干部的选择中,教师要选择行为习惯较好,与周围同学具有良好关系的学生作为班干部。在以往的班干部选择中,教师往往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其他素质的关注有所不足。选择综合行为素质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为班干部,能够对班级管理产生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这种选择标准下,学生能够认识到行为习惯与学习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其次,班主任教师需要与班干部进行及时的沟通,指导班干部的班级管理参与。班干部所具有的管理经验极为有限,同时作为小学生仍旧在成长与发展中,教师及时地引导有助于班干部的成长[2]。
二、适应于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的管理策略
1、根据自我发展需求进行自我管理
小学阶段每个学生的基本状况以及性格的特点,是存在明显区别的。为此,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基本生活学习状况,引导学生审视自我的行为习惯,对于存在问题的行为进行自我纠正。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对自己校园生活中存在行为习惯问题进行总结,并且思考相应的解决方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应用当面沟通或者书面沟通的方式,向学生提出自我管理的要求。掌握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对此有所重视。
2、根据学生家庭环境进行针对指导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校与家庭生活都极为重要。家庭教育对学生行为、思维所带来的影响,是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忽视的。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问题,及时的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例如,学生A学习较为认真,然而家庭作业完成较为潦草,通过了解其在家庭中的学习环境得知,学生通常在客厅中完成作业,会受到电视节目的影响。教师建议家长为学生提供独立的、安静学习环境,通过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变,作业潦草的问题得到了改善[3]。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较为特殊,教师既需要对学生的观念意识进行引导,也需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根据班级整体的发展需求,以及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采取的教学引导方式是有所区别的。教师需要基于不同的班级管理工作目的,选择适当的班级管理工作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夕.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9,10(23):120-121.
[2]张永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277.
[3]李丹丹.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才智,2015(27):8-9+11.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高明小学 535017)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策略研究
一、适应于班级的整体发展需求的管理策略
1、明确管理目标,制定管理规则
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内容较多,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文化学习、行为习惯培养以及思想水平等方面进行管理。
面对众多的管理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重点发展需求,确立出管理目标,并且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规则。如,在入校初期的阶段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适应于学校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极为重要。为此,制定有关于行为习惯管理的相关规则,有助于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校园生活习惯,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处理好个人卫生,同时自觉的维持校园环境卫生;再如,需要培养安全意识以及安全行为能力。其次,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就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并且提出疑问,应用理解的方式掌握学习的内容[1]。
在管理规则的制定中,教师可以参考小学生行为规范中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出更为细致的管理规则。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对规则有所熟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班会课程上进行集体的阅读与学习,了解其中的详细内容。
2、规范自我行为,做好管理示范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为明显地向师性,因此学生会观察教师的言谈举止,在许多情况下会模仿教师的行為。班级管理的工作中,通过规范自我行为,能够带来积极的管理效果。为此,教师需要对自我行为进行审视,根据教师的工作规范要求,进行行为模式的优化。
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对教师的行为产生更多地关注,教师需要以自身的行为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模仿。例如,班级中有学生出现了迟到的现象。教师可以应用自身的示范教育学生,并且询问学生迟到的原因,根据自我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建议。
3、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教师能够关注的方面是较为有限的。为此教师需要重视应用学生管理参与的模式,引导学生干部辅助班级管理工作。
首先,在班干部的选择中,教师要选择行为习惯较好,与周围同学具有良好关系的学生作为班干部。在以往的班干部选择中,教师往往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其他素质的关注有所不足。选择综合行为素质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为班干部,能够对班级管理产生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这种选择标准下,学生能够认识到行为习惯与学习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其次,班主任教师需要与班干部进行及时的沟通,指导班干部的班级管理参与。班干部所具有的管理经验极为有限,同时作为小学生仍旧在成长与发展中,教师及时地引导有助于班干部的成长[2]。
二、适应于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的管理策略
1、根据自我发展需求进行自我管理
小学阶段每个学生的基本状况以及性格的特点,是存在明显区别的。为此,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基本生活学习状况,引导学生审视自我的行为习惯,对于存在问题的行为进行自我纠正。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对自己校园生活中存在行为习惯问题进行总结,并且思考相应的解决方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应用当面沟通或者书面沟通的方式,向学生提出自我管理的要求。掌握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对此有所重视。
2、根据学生家庭环境进行针对指导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校与家庭生活都极为重要。家庭教育对学生行为、思维所带来的影响,是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忽视的。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问题,及时的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例如,学生A学习较为认真,然而家庭作业完成较为潦草,通过了解其在家庭中的学习环境得知,学生通常在客厅中完成作业,会受到电视节目的影响。教师建议家长为学生提供独立的、安静学习环境,通过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变,作业潦草的问题得到了改善[3]。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较为特殊,教师既需要对学生的观念意识进行引导,也需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根据班级整体的发展需求,以及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采取的教学引导方式是有所区别的。教师需要基于不同的班级管理工作目的,选择适当的班级管理工作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夕.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9,10(23):120-121.
[2]张永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277.
[3]李丹丹.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才智,2015(27):8-9+11.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高明小学 53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