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曾有那么多美好,不思量,自难忘。
比如露天电影。
如果哪天放学路上听谁压不住喜悦地向你透露,今天晚上咱大队里放电影,那心呐,顿时就飞扬起来了。
回家的步子迈得比任何时候都凌乱,作业做得比任何时候都快,鬼画符完后好去看电影呀。
太阳还没落山,就催促爹妈赶紧做饭。虽然他们刚下地干活回来,一身疲惫,但一听说要放电影,眼睛顿时也亮了起来,反倒是催促我先搬上板凳去占地方。
小板凳和大蒲扇是看露天电影的标配。露天电影放的都是真正与民同乐的通俗片,《小兵张嘎》《二子开店》之类的。村委大院里,一块绚烂的幕布前,坐满了老老少少,蒲扇有节奏地一起一落。突然一个哏,几百把蒲扇瞬时都停了,高扬起来,满坑满谷的笑声。
有那么一群人在一个节拍上笑,一个节拍上叹气,一个节拍上抽鼻子,实在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即便夜深时分,幕布收起来时,一群人有些失落地一起往家走的氛围和节奏,都是那么同步。大概人需要独居思考,也需要偶尔过几个小时的集体生活,才会活得更健康吧。
板凳基本是给大人准备的,孩子们不需要。我们更爱坐地上,或者找块石头,或者跑到幕布后面去看电影。第一次发现两边都能看时,兴奋得吱哇乱叫,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都挤在那边看。
跟放映员熟了,他也乐得给我们这些孩子别样的观影体验。天没黑,幕布还没挂起来时,放映员在屋里放给我们看,光打到墻皮上,原来这样也行。这让我联想到手影游戏,于是没电影可看的时候,就在床头煤油灯前,自己用手演电影给自己看。
电影在一个村一般放两天或者三天,然后就转到下一个村。村与村之间相隔不过几百米,我们这群孩子就像追星一样,追着放映员跑,看电影实在太有魔力,一块幕布,一个“咯咯”作响的放映机,就把一段人生故事讲得活色生香,看电影那一刻,把什么爹妈的责骂、老师的训斥统统忘到脑后了。
放映员像个国王,他可以决定让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故事,什么时候离开故事。不过他也有没脾气的时候。那时候,停电是常事。停电让我们这群孩子更兴奋,因为可以玩发电机了。一群孩子拉住一根绳子,国王下令,跑!我们就撒欢地跑,发电机转起来,放映机前的灯泡就亮了,电影重新开始。想想吧,十里八乡都黑乎乎的,就这个放电影的广场上有片亮光,一群人盯着这片光喜滋滋地瞧,那又是一种多奇特的体验。
如今很难看到露天电影了。女儿三岁四个月,她妈妈带她去电影院看了她人生的第一个电影——《海洋之歌》。
或许是电影的灯光音效画面太美,或许是故事讲得实在太好,这个电影对女儿心灵的冲击,不亚于她出生后第一次睁眼看世界。
每天晚上,她都问,能不能陪她再去看一次。后来,给她买了关于这个电影的书,她还是不满足,每天晚上必须听着《海洋之歌》的电影原声音乐才能入睡。
周末要带她出去玩,立马欢呼雀跃,“爸爸,先去看个电影吧。”
多年后,女儿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或许就包括每个周末爸爸妈妈带着她去电影院,带上眼镜看3D,还有少不了的爆米花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总有什么能触动你的心灵,一个人,一本书,一部电影,还是一段音乐。让我们共同去发现。”这是我和爱人最喜爱的一个人文访谈类节目的片头语。这辈子如果没有一个人,或者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或者一段音乐撞击心灵,那就太无趣了。
行走于世,心的富足最重要,书和音乐能给我们富足,电影也能。
比如露天电影。
如果哪天放学路上听谁压不住喜悦地向你透露,今天晚上咱大队里放电影,那心呐,顿时就飞扬起来了。
回家的步子迈得比任何时候都凌乱,作业做得比任何时候都快,鬼画符完后好去看电影呀。
太阳还没落山,就催促爹妈赶紧做饭。虽然他们刚下地干活回来,一身疲惫,但一听说要放电影,眼睛顿时也亮了起来,反倒是催促我先搬上板凳去占地方。
小板凳和大蒲扇是看露天电影的标配。露天电影放的都是真正与民同乐的通俗片,《小兵张嘎》《二子开店》之类的。村委大院里,一块绚烂的幕布前,坐满了老老少少,蒲扇有节奏地一起一落。突然一个哏,几百把蒲扇瞬时都停了,高扬起来,满坑满谷的笑声。
有那么一群人在一个节拍上笑,一个节拍上叹气,一个节拍上抽鼻子,实在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即便夜深时分,幕布收起来时,一群人有些失落地一起往家走的氛围和节奏,都是那么同步。大概人需要独居思考,也需要偶尔过几个小时的集体生活,才会活得更健康吧。
板凳基本是给大人准备的,孩子们不需要。我们更爱坐地上,或者找块石头,或者跑到幕布后面去看电影。第一次发现两边都能看时,兴奋得吱哇乱叫,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都挤在那边看。
跟放映员熟了,他也乐得给我们这些孩子别样的观影体验。天没黑,幕布还没挂起来时,放映员在屋里放给我们看,光打到墻皮上,原来这样也行。这让我联想到手影游戏,于是没电影可看的时候,就在床头煤油灯前,自己用手演电影给自己看。
电影在一个村一般放两天或者三天,然后就转到下一个村。村与村之间相隔不过几百米,我们这群孩子就像追星一样,追着放映员跑,看电影实在太有魔力,一块幕布,一个“咯咯”作响的放映机,就把一段人生故事讲得活色生香,看电影那一刻,把什么爹妈的责骂、老师的训斥统统忘到脑后了。
放映员像个国王,他可以决定让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故事,什么时候离开故事。不过他也有没脾气的时候。那时候,停电是常事。停电让我们这群孩子更兴奋,因为可以玩发电机了。一群孩子拉住一根绳子,国王下令,跑!我们就撒欢地跑,发电机转起来,放映机前的灯泡就亮了,电影重新开始。想想吧,十里八乡都黑乎乎的,就这个放电影的广场上有片亮光,一群人盯着这片光喜滋滋地瞧,那又是一种多奇特的体验。
如今很难看到露天电影了。女儿三岁四个月,她妈妈带她去电影院看了她人生的第一个电影——《海洋之歌》。
或许是电影的灯光音效画面太美,或许是故事讲得实在太好,这个电影对女儿心灵的冲击,不亚于她出生后第一次睁眼看世界。
每天晚上,她都问,能不能陪她再去看一次。后来,给她买了关于这个电影的书,她还是不满足,每天晚上必须听着《海洋之歌》的电影原声音乐才能入睡。
周末要带她出去玩,立马欢呼雀跃,“爸爸,先去看个电影吧。”
多年后,女儿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或许就包括每个周末爸爸妈妈带着她去电影院,带上眼镜看3D,还有少不了的爆米花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总有什么能触动你的心灵,一个人,一本书,一部电影,还是一段音乐。让我们共同去发现。”这是我和爱人最喜爱的一个人文访谈类节目的片头语。这辈子如果没有一个人,或者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或者一段音乐撞击心灵,那就太无趣了。
行走于世,心的富足最重要,书和音乐能给我们富足,电影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