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他是远见卓识的战略学者,有人说他是游刃有余的外宣专家,有人说他是口若悬河的演讲大师,有人说他是炙手可热的明星教授……而孟祥青却称自己只是一名军人,一个“忧对天下的军人”。
“宗庙社稷之安危,为中国历朝历代的头等大事。国家安全的战略思考与国家相伴生。”思想犀利、气度儒雅,现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的孟祥青如此描述他的研究专业。
2013年教师节,孟祥青站在聚光灯下,一举入选“学科学术带头人”、“杰出中青年专家”、“从事国防教育满30年”三项殊荣。领完奖后,他悄悄奔向教室,为新学员纵论国家安全。
“搞战略理论教学是兴趣也是使命”
“有听头,耐琢磨,特解渴!”说起孟祥青,某师师长徐向华至今记得第一次听课后的感受。他说:“听孟教授的课使我们在治军、带兵、打仗等重大问题上,有了更高层次、更广角度的观察视野、思考方法和实际运筹能力。”
作为最高军事学府的教授,孟祥青面对的学员多数都是像徐向华这样的中高级指挥员,或是地方省部级和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领导干部。他深知,未来战争的胜负,也许就掌握在这些听课者的手里。
2008年11月,军委军事理论学习讲座第四讲《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为了准备这一课,孟祥青走访了10多家军队职能和研究机构,做了3万多字的笔记,收集了几十万字的资料,因为课堂设计訇然跌宕,讲解剀切深沉,鞭辟入里,得到军委首长表扬。
领导和学员们的评价认可,被孟祥青视为最高奖赏。他力求每堂课都有最新的学术观点支撑,有古今中外史料的汇集,有打动自己也有打动别人的共鸣点:“看到听众紧锁的眉头舒展了,眼晴里的疑惑不见了,听到他们激烈的讨论,我都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我们的教学对象大都是高级干部,每人都是一本有内涵的‘书’,要让他们听得进去,教员必须是更厚的‘经书’。”
孟祥青的“厚度”显然足够。从教30年,他几乎在国防大学各主要班次讲过课,1996年担任教学组长,是当时国防大学最年轻的教学组长之一。1991年国防大学首届“中青年观摩教学”比赛中获得第二名,1998年国防大学大课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曾连续13年获得国防大学“优质大课奖”和其他教学奖19项,连续三届获评校“学科学术带头人”,2013年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中青年专家”。
在孟祥青的办公室里,举目皆书之外,便是几把椅子。那是他为学生们准备的。研究生小班授课,他的书斋便成了学生们聆听思考的课堂、战略思想纵横捭阖的辩论场。近年来,他指导的研究生有两人获全军优秀论文奖。
前几年,地方大学改革步伐加速,纷纷招揽人才。2003年,国内一所知名高校多次以优厚条件想把孟祥青“挖走”。作为全军首批特招入伍的地方大学生,孟祥青决绝地坚持不脱军装。“搞战略理论教学是兴趣也是使命!”在他心中,把人生梦想熔铸于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之中,已超越知识、理论层面,并升华为一种艺术,一分担当。
“军事学者不能关起门来做书斋式的学问。”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的安危存亡始终是头等大事,国家安全问题成为历朝先贤安内攘外、参知政事的聚焦点和重大课题,并形成了一系列源远流长的战略性思想。多年来,孟祥青埋头扎进国家安全战略研究领域。
“常怀忧国之心,常念兴衰之律,常出治国之策”,国家安全战略研究者要有时刻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情怀。
孟祥青抬头瞩望,俯首登攀,不断刷新“知识内存”。无数夜阑更深之时,他伏案钻研,精勤不倦。针对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更加多元和复杂的现实,孟祥青密切关注世界局势和中国周边热点,观察现象,深入剖析,给出对策。作为学术界公认的国家安全战略学科带头人,近年他承担的一些重大课题项目无不关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孟祥青是全军最早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课题的学者。他先后发表文章和论文500余篇,出版专业著作50多部,完成各类课题70多项,为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撰写政策咨询报告60多份,一些建议进入了相关决策。
那年,孟祥青参加了国防大学组织的“海疆万里行”活动。一路走来,感受碧海蓝天,清风徐徐,也体验了狂风大作,暴雨如注。祖国的蓝色海疆给了他前所未有的触动。“这也为我后来更加关注南海、研究南海问题奠定了感性认识基础。”孟祥青曾两赴南海进行调研,他登上海岛礁石,了解官兵的海防生活,调研也更加深入,完成的报告得到上级批示。
“一个国家可以获得和平,但不一定就有安全。当一个国家和民族有能力拒绝别国的不合理要求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谈及国家安全局势,孟祥青难掩内心的焦灼: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尚未完全统一的大国,是地缘环境最复杂的大国之一,是正在崛起中的大国,这五大特点集于一身,使得中国面临了比较大的安全压力。
他曾撰文《中国安全:两难与出路》,列举了中国未来10到20年间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在两难中谋出路,学会戴着镣铐跳舞,提示大家“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并引起学界广泛讨论,该文也被一些高校列入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参考阅读材料。
这和孟祥青对自己的要求有关——“军事学者不能关起门来做书斋式的学问,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安全的现实威胁。军事战略学的生命力在于探寻满足实际国防安全需求的科学答案,把专业研究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做一个报国忧天下的军人”
孟祥青研究的是国家安全。然而,他传递的信号却常常让人感觉不安全。他讲演的风格总是直击问题,紧跟时事,汪洋恣肆,抵人心扉,在许多敏感问题上其看法总是有着常人难以下探的深度。
“我的目的是让大家感觉到,改革开放的和平年代,威胁和挑战仍然不少且复杂多元,战争离我们其实很近,‘国家兴衰匹夫有责’不是一句大话,每个人都要从‘居危’视角重视国家安全。”孟祥青说。
在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之外,孟祥青还担任全国干部教育培训专家师资库成员、军队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军外事工作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外交部、中央对外联络部特聘专家,并兼任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教授,在教学、科研、外宣诸角色间转换自如,被誉为“三栖专家”。
近几年,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新的重大考验,一媒体就中国关于“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提出質疑,希望孟祥青能呼吁调整这一政策。孟祥青明确予以拒绝,并阐明,我国的核威慑战略不仅是个政策问题,首先是个政治问题,它没有过时,并且与我国和平发展的大战略、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一脉相承,始终在国际社会占领着道义制高点。在他的说服下,那家媒体改变了采访的角度。
2011年8月,我国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央外办指定孟祥青为军方解读白皮书的唯一专家。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刊登了他《没有国家安全,就谈不上和平发展》的访谈文章。访谈随后被翻译成三种外文并被中央有关部门推荐到海外,他也因此在2011年底参加了在布鲁塞尔举办的“中欧论坛”。在论坛中,他发表了有关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中国国防现代化的演讲,并就此展开公开辩论,向世界说明我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赢得我驻欧盟使团的高度评价。
“能在维护国家利益时挺身而出,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是我最大的职责和荣耀。”孟祥青说,虽然是个人以专家的身份出现在媒体,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军方的观点,国家的立场,讲求的是柔软中的醇厚积淀,平实中的深度表达。
忠实守望着中国的国家安全,使孟祥青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和民众愈发关注国家安全,关心国防建设。
“备战才能止战,重战才能国安。培育与中国梦和强军梦相适应的全民国防观念,做一个报国忧天下的军人,是荣誉责任,更是使命担当!”孟祥青不无忧虑却信心满满。
这是一个教员对国防教育事业最炽热的表达,更是一个国家安全瞭望者行动的目标,心中的追求!
“宗庙社稷之安危,为中国历朝历代的头等大事。国家安全的战略思考与国家相伴生。”思想犀利、气度儒雅,现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的孟祥青如此描述他的研究专业。
2013年教师节,孟祥青站在聚光灯下,一举入选“学科学术带头人”、“杰出中青年专家”、“从事国防教育满30年”三项殊荣。领完奖后,他悄悄奔向教室,为新学员纵论国家安全。
“搞战略理论教学是兴趣也是使命”
“有听头,耐琢磨,特解渴!”说起孟祥青,某师师长徐向华至今记得第一次听课后的感受。他说:“听孟教授的课使我们在治军、带兵、打仗等重大问题上,有了更高层次、更广角度的观察视野、思考方法和实际运筹能力。”
作为最高军事学府的教授,孟祥青面对的学员多数都是像徐向华这样的中高级指挥员,或是地方省部级和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领导干部。他深知,未来战争的胜负,也许就掌握在这些听课者的手里。
2008年11月,军委军事理论学习讲座第四讲《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为了准备这一课,孟祥青走访了10多家军队职能和研究机构,做了3万多字的笔记,收集了几十万字的资料,因为课堂设计訇然跌宕,讲解剀切深沉,鞭辟入里,得到军委首长表扬。
领导和学员们的评价认可,被孟祥青视为最高奖赏。他力求每堂课都有最新的学术观点支撑,有古今中外史料的汇集,有打动自己也有打动别人的共鸣点:“看到听众紧锁的眉头舒展了,眼晴里的疑惑不见了,听到他们激烈的讨论,我都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我们的教学对象大都是高级干部,每人都是一本有内涵的‘书’,要让他们听得进去,教员必须是更厚的‘经书’。”
孟祥青的“厚度”显然足够。从教30年,他几乎在国防大学各主要班次讲过课,1996年担任教学组长,是当时国防大学最年轻的教学组长之一。1991年国防大学首届“中青年观摩教学”比赛中获得第二名,1998年国防大学大课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曾连续13年获得国防大学“优质大课奖”和其他教学奖19项,连续三届获评校“学科学术带头人”,2013年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中青年专家”。
在孟祥青的办公室里,举目皆书之外,便是几把椅子。那是他为学生们准备的。研究生小班授课,他的书斋便成了学生们聆听思考的课堂、战略思想纵横捭阖的辩论场。近年来,他指导的研究生有两人获全军优秀论文奖。
前几年,地方大学改革步伐加速,纷纷招揽人才。2003年,国内一所知名高校多次以优厚条件想把孟祥青“挖走”。作为全军首批特招入伍的地方大学生,孟祥青决绝地坚持不脱军装。“搞战略理论教学是兴趣也是使命!”在他心中,把人生梦想熔铸于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之中,已超越知识、理论层面,并升华为一种艺术,一分担当。
“军事学者不能关起门来做书斋式的学问。”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的安危存亡始终是头等大事,国家安全问题成为历朝先贤安内攘外、参知政事的聚焦点和重大课题,并形成了一系列源远流长的战略性思想。多年来,孟祥青埋头扎进国家安全战略研究领域。
“常怀忧国之心,常念兴衰之律,常出治国之策”,国家安全战略研究者要有时刻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情怀。
孟祥青抬头瞩望,俯首登攀,不断刷新“知识内存”。无数夜阑更深之时,他伏案钻研,精勤不倦。针对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更加多元和复杂的现实,孟祥青密切关注世界局势和中国周边热点,观察现象,深入剖析,给出对策。作为学术界公认的国家安全战略学科带头人,近年他承担的一些重大课题项目无不关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孟祥青是全军最早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课题的学者。他先后发表文章和论文500余篇,出版专业著作50多部,完成各类课题70多项,为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撰写政策咨询报告60多份,一些建议进入了相关决策。
那年,孟祥青参加了国防大学组织的“海疆万里行”活动。一路走来,感受碧海蓝天,清风徐徐,也体验了狂风大作,暴雨如注。祖国的蓝色海疆给了他前所未有的触动。“这也为我后来更加关注南海、研究南海问题奠定了感性认识基础。”孟祥青曾两赴南海进行调研,他登上海岛礁石,了解官兵的海防生活,调研也更加深入,完成的报告得到上级批示。
“一个国家可以获得和平,但不一定就有安全。当一个国家和民族有能力拒绝别国的不合理要求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谈及国家安全局势,孟祥青难掩内心的焦灼: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尚未完全统一的大国,是地缘环境最复杂的大国之一,是正在崛起中的大国,这五大特点集于一身,使得中国面临了比较大的安全压力。
他曾撰文《中国安全:两难与出路》,列举了中国未来10到20年间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在两难中谋出路,学会戴着镣铐跳舞,提示大家“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并引起学界广泛讨论,该文也被一些高校列入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参考阅读材料。
这和孟祥青对自己的要求有关——“军事学者不能关起门来做书斋式的学问,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安全的现实威胁。军事战略学的生命力在于探寻满足实际国防安全需求的科学答案,把专业研究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做一个报国忧天下的军人”
孟祥青研究的是国家安全。然而,他传递的信号却常常让人感觉不安全。他讲演的风格总是直击问题,紧跟时事,汪洋恣肆,抵人心扉,在许多敏感问题上其看法总是有着常人难以下探的深度。
“我的目的是让大家感觉到,改革开放的和平年代,威胁和挑战仍然不少且复杂多元,战争离我们其实很近,‘国家兴衰匹夫有责’不是一句大话,每个人都要从‘居危’视角重视国家安全。”孟祥青说。
在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之外,孟祥青还担任全国干部教育培训专家师资库成员、军队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军外事工作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外交部、中央对外联络部特聘专家,并兼任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教授,在教学、科研、外宣诸角色间转换自如,被誉为“三栖专家”。
近几年,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新的重大考验,一媒体就中国关于“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提出質疑,希望孟祥青能呼吁调整这一政策。孟祥青明确予以拒绝,并阐明,我国的核威慑战略不仅是个政策问题,首先是个政治问题,它没有过时,并且与我国和平发展的大战略、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一脉相承,始终在国际社会占领着道义制高点。在他的说服下,那家媒体改变了采访的角度。
2011年8月,我国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央外办指定孟祥青为军方解读白皮书的唯一专家。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刊登了他《没有国家安全,就谈不上和平发展》的访谈文章。访谈随后被翻译成三种外文并被中央有关部门推荐到海外,他也因此在2011年底参加了在布鲁塞尔举办的“中欧论坛”。在论坛中,他发表了有关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中国国防现代化的演讲,并就此展开公开辩论,向世界说明我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赢得我驻欧盟使团的高度评价。
“能在维护国家利益时挺身而出,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是我最大的职责和荣耀。”孟祥青说,虽然是个人以专家的身份出现在媒体,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军方的观点,国家的立场,讲求的是柔软中的醇厚积淀,平实中的深度表达。
忠实守望着中国的国家安全,使孟祥青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和民众愈发关注国家安全,关心国防建设。
“备战才能止战,重战才能国安。培育与中国梦和强军梦相适应的全民国防观念,做一个报国忧天下的军人,是荣誉责任,更是使命担当!”孟祥青不无忧虑却信心满满。
这是一个教员对国防教育事业最炽热的表达,更是一个国家安全瞭望者行动的目标,心中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