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在”的研究综述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kill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这个词在语言研究领域,它的词性归属、意义类属都未取得完全统一的看法。本文将从“在”的词性归属、意义类别以及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这三方面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对汉语词“在”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在”;研究综述
  “在”这个词无论在汉语本体研究方面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都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将综述前人关于“在”这个词研究的各个方面,希望能为“在”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1 “在”的词性归属方面
  “在”的词性归属问题一直是语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从中国真正进入语言学研究的时代起,就对“在”的词性归属进行了大量的论证。从最早的《马氏文通》(1983)说起,文中对“在”字是这样论述的,马氏认为“在”字属动字,表示人或物所处之境,其后以名、动词为止词。从历时角度看,作者还提到了“在”的省略问题。
  黎锦熙在他的《新著国语文法》(2001)中将“在”归属为三类:动词、介词、副词。其动词性属于内动词;介词性是用于介时地和一定范围内的关系;其副词性是属于时间副词和介属地位副词。
  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982)对“在”的论述不多,将其归属于关系词,用于加在方位词前,表示一种静境关系,提出“‘在’+方位词”用在动词前后表示不同的意思 :动词前表示动作的存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1985)中指出“在”字本身是一个动词,“他在家。”,“他不在家吃饭。”这两个“在”同属动词,只是职务不同而已。他认为“在”的介词性是纯粹歐化的结果。
  高名凯在《汉语语法论》(1986)里将“在”放在结构虚词一类。
  丁声树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99)中提到将介词归为次动词,那么“在”就属于动词和次动词了。
  朱德熙在他的《语法讲义》(2007)中把“在”字主要放在动词和介词中进行分析,“‘在’+处所”位于动词前或后时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一个是表示人或物存在的位置,一个是表示动作发生的场所。
  笔者认为将“在”分属于三个词类:动词、介词、副词,这也是现在语法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比如:张斌(2000)邢福义(1998)陆俭明(2013)黄伯荣 廖序东(2016)等。
  以下例证正是“在”的三种词性。
  ①精神用在。(动)
  ②在礼堂开会(介)
  ③风在刮,雨在下。(副)[1]p1694
  2 “在”的语义分析方面
  “在”的语义分析,《汉字源流词典》对“在”的语义进行了历时的区分,由动词向介词和副词的演变。而《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在”的语义也做了多角度的区分,列出了“在”在不同语义下的用例。还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也对“在”的语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当代的学术论文中,对“在”的语义分析,戴浩一(1988)、王伟(2009)、冯雪冬(2009)、俞咏梅(1999)等还从语法化、语义指向、语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戴浩一(1988)指出汉语遵循时间顺序原则。王伟(2009)指出“在”的虚化和“正在”的词汇化是因为语言的单向性假说,作者认同王力和赵元任的看法:“在”在现代汉语中词类的扩大是因为翻译而造成的欧化现象。冯雪冬(2009)认为:时间副词“在”的产生和“正在”的词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俞咏梅(1999)认为:“‘在’+处所“这一范畴会因语义指向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施受关系,其语义受收到PTS及象似性原则的制约。张宏胜(1996)、李正花(2003)《‘在+X+上’结构研究》等等。
  由此,可以了解到“在”在词性归属和语义研究方面的研究都比较全面,不管是从历时还是从共时的角度来看。
  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面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在”的偏误是介词偏误中,首当其冲的一个,“在”的正确使用成为了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介词的难点,这跟“在”本身词性归属的复杂性和“在”虚化的不完全性有直接的关系,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关于“在”这个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偏误分析方面,主要有以下研究成果。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难点剖析》(杨庆慧 1996)书中对“在”这一个难点进行分析,分为六种偏误。分别是:在句中的位置不当,“在……”的末尾缺少相应的方位词或表示某个方面、范围的名词,“在……”的末尾缺少表示时间的名词性词语,句子中缺少介词“在”,介词“在”在句中的多余。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李大忠 1996)一书先对偏误进行分类和描写,书中对介词“在”的偏误进行了详细分析。这本书中的误例来自于讲十多种母语的学生,但是没有对某一国别的偏误进行具体研究。
  《日本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研究》(吴丽君 2002)一书,主要是针对日本学生写的, 文中通过母语(日语)与目的语(汉语)的对比进行分析,指出偏误的原因是母语的干扰。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周小兵 2007)在语料库的基础上,系统地讨论如何进行偏误的搜集、整理、分析,从多角度对偏误进行分类,并对偏误的成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在论文方面,崔希亮(2005)指出“在”是介词学习中偏误最高的一个,作者还分析了其他的偏误类型并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李金静(2005)提出中级留学生在使用“‘在’+处所”做各种成分时,常出现错误。作者提出讲授这一语法点时可以和语序问题“把”字句这些条目相结合讲解,做到融会贯通。赵桂兰(1982)通过维族学生学习“在”的偏误,指出“在”在作为动词、副词、介词时的不同的用法,是维族学习的难点。还有高霞(2008)、杨华(2009)、赵葵欣(2000)等都对外国学生学习“在”的偏误进行了分析。
  国别化研究留学生习得“在+处所”的偏误的较多,比如周文华(2013)、文丽(2012)、吴越苏(2013)、柯佩佩(2015)、郑艳婷(2016)吴国洋(2016)等分别对英语母语者、美、泰国、韩日学生的“在+处所”的习得情况及偏误进行分析,从偏误类型、双语对比的角度展开讨论,有一定的见解。   综上所述,只是对“在”的偏误类型进行总结,对于形成原因的分析比较笼统:母语负迁移、过渡泛化、语际影响等。关于“在”的本体研究不管是词性归属还是语义分析的研究均已全面,但在第二教学教学领域的研究较为薄弱,特别是国别化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3] 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天津:华夏出版社 2003.
  [4] 张斌,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5] 朱德熙.語法讲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6]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7] 马建忠.马氏文通[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8]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9] 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10]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11]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12] 高铭凯.汉语语法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13]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14]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15] 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6.
  [16] 吴丽君等.日本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7] 杨庆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难点剖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18] 周小兵,朱智其,邓小宁.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7.
  [19] 俞咏梅.论“在+处所”的语义功能和语序制约原则[J]《中国语文》 1999:21—29.
  [20] 李金静.“在+处所”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J] 《语言文字应用》 2005:24—26.
  [21] 崔希亮.欧美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的特点及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83—95.
  [22] 赵葵欣.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介词的调查[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2期:100-106.
  [23] 柯佩佩.泰国学生使用介词短语“在+处所”的偏误分析[J]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15.6.
其他文献
“三十八”与“38”文/张栋“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可我近日却在陕西省的一家报纸上见到人家是这样写的:“38年过去,弹指1挥间”。照此朗读起来便成了“
纪实小说是带有传统因素、在世界纪实文学潮流影响下诞生的新文体,是当代社会高度信息化,人类交流愿望和参与意识日益强化的产物。它代表了求真务实的现代美学精神,以“亲历”的
海伦.斯诺是一位有着鲜明的正义立场和女性意识的记者和作家,从20世纪30年代踏上旧中国古老的土地,到阔别30余年后重返社会主义新中国,她始终热切地关注着中国妇女的地位命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胸部定量CT变化。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VC、DLCO、FEF750、FEV1%pre
重点论述了影响超临界CO2萃取植物籽油的不同因素以及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植物籽油中的应用进展。
摘 要:在职业院校中,通过班干部队伍的组建,不仅能够协助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能够在学生中起到交流桥梁和榜样作用。因此加强班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对其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干部队伍特点相结合,对班干部队伍建设方法不断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本文就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班干部队伍建设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建设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对江苏省124名参训园长的调查显示,园长对于各类培训主题、培训形式的评价得分属于中等偏高水平,对培训主题和培训形式整体比较满意;培训主题中,得分最高并超过4.5分的是幼儿
BEC是英语语言知识与商务活动相结合的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应用性课程。本文在分析BEC教材和合作学习教学法特点的基础上,尝试结合“合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