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措施,探索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问题,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6-09231-02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echniques of Plant Virus-Free and Rapid Propagation in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YUAN Hua-ling et al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Hefei Normal College,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echniques of Plant Virus-free and Rapid Propagation in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was conducted from revising syllabus,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and perfecting assessment methods, so as to mo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for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of social needs.
Key words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college; Techniques of Plant Virus-free and Rapid Propagation; Teaching reform
自1943年怀特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后催生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兴起,经过多年探索,这项技术已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我国专家学者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和开发工作,创造了不少新方法和新技术,做出了卓越貢献。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和快繁技术生产的脱毒苗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产量高、商品性好等特点,在马铃薯、甘薯、大蒜、生姜、草莓、兰花、香蕉、苹果等种苗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2]。目前在农林院校和综合性院校植物类相关专业中均开设相关课程。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合肥师范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教学中,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进行多方位改革,以使学生成为基础理论知识比技能型人才厚实,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性比研究型人才强的应用型人才。
1 修订教学大纲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多学科渗透,技术细节多且要求高[3],为了适应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各院校开设的课程在教材选择、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较大差别。研究型大学植物类相关专业一般选择的教材理论性、系统性较强,教学内容偏重学术研究所需的理论和技术,包括胚培养技术、原生质体杂交技术、花粉花药培养技术等[4-5],比较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一般理论性较弱、操作技术性强,课程内容设置上偏重实际运用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无菌操作技术、初代培养技术、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技术、试管苗移栽技术、植物脱毒技术等[6-7],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灵活,不少院校将课堂拓展到行业或企业。依据合肥师范学院“一个全程、两段培养、三线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坚持以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技能训练为手段,培养学生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大纲总体设计思路为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职业素质培养与理论实践活动结合。教学活动是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为导向,以课内实验和实训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建立应用能力评价标准,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知识转化应用的能力、技术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2 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开设了《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并把它列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其在农业、园艺、林业上的应用情况,毕业后能有一技之长,增加就业或创业机会。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包括校外参观学习)、专题讲座以及综合实训4个环节组成,其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为16和32学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校外企业参观学习,开展专题讲座,课程结束后安排综合实训。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将理论教学内容整合为5个单元,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的不同合理分配学时(表1),并注重引入新知识、新技术,如植物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单元中引入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和LED光源在植物组织培养上应用等新知识和新技术,在植物脱毒技术的讲授中引入雾培方式生产马铃薯脱毒薯技术等。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力求涵盖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脱毒技术所有技术环节,实践技能训练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先感官后体验,并不断强化,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如综合考虑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时序性、系统性,将无菌操作技术训练安排在初代培养技术教学前,目的是通过无菌操作技术训练使学生建立无菌操作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后,进行初代培养技术训练,避免由于无菌操作技术不过关而造成的严重污染,影响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表2。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基础上,通过参观植物组培企业,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加强与外界交流,开阔学生眼界;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参加综合实训或顶岗实习,通过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纸质教材为工具进行封闭式教学,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教学效果,理论课主要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脱毒技术相关知识和技术操作过程,使教学内容清晰、具体,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实践教学采取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实验室-实训中心-企业多重环境下,以教师和学生互动为基础,以掌握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技能为目的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如在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情景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分为6~8人1组,教师在超净工作台前讲解无菌操作过程并示范;在外植体消毒技术及初代培养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介绍由于消毒不彻底,各种污染类型以及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在植物茎尖剥取练习过程中,采取分組比赛的方式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植物茎尖剥取方法和技巧,提高技能水平。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4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在课程考核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期末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课程总成绩评定依照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30%)+实验考核成绩(40%)确定,平时成绩将学习态度、课堂提问、作业、阶段性学习报告等纳入考核范畴。针对《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减少记忆性死记硬背考核内容,加强相关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核。每份试卷考试题类型在4种以上,其中计算题、分析题、判断题等考察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试题分值占试卷总分值的60%以上。改革实践考核以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式,对《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技能制订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考核。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实践,使教学内容贴近企业、行业需求,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得到重视,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习和用人单位反馈表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高,能很快适应行业企业科研生产需求。
参考文献
[1]
徐伟,季索菲.高职院校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14,16(1):77-79.
[2] 赵习武,王晨静,杨丹丹,等.园艺植物脱毒技术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074-7076.
[3] 袁华玲,朱小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32(3):98-100.
[4] 巩振辉,申书兴.植物组织培养[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 沈海龙.植物组织培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6] 陈美霞.植物组织培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7] 郑永娟,汤春梅.植物组织培养[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通过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措施,探索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问题,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6-09231-02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echniques of Plant Virus-Free and Rapid Propagation in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YUAN Hua-ling et al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Hefei Normal College,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echniques of Plant Virus-free and Rapid Propagation in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was conducted from revising syllabus,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and perfecting assessment methods, so as to mo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for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of social needs.
Key words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college; Techniques of Plant Virus-free and Rapid Propagation; Teaching reform
自1943年怀特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后催生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兴起,经过多年探索,这项技术已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我国专家学者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和开发工作,创造了不少新方法和新技术,做出了卓越貢献。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和快繁技术生产的脱毒苗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产量高、商品性好等特点,在马铃薯、甘薯、大蒜、生姜、草莓、兰花、香蕉、苹果等种苗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2]。目前在农林院校和综合性院校植物类相关专业中均开设相关课程。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合肥师范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教学中,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进行多方位改革,以使学生成为基础理论知识比技能型人才厚实,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性比研究型人才强的应用型人才。
1 修订教学大纲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多学科渗透,技术细节多且要求高[3],为了适应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各院校开设的课程在教材选择、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较大差别。研究型大学植物类相关专业一般选择的教材理论性、系统性较强,教学内容偏重学术研究所需的理论和技术,包括胚培养技术、原生质体杂交技术、花粉花药培养技术等[4-5],比较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一般理论性较弱、操作技术性强,课程内容设置上偏重实际运用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无菌操作技术、初代培养技术、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技术、试管苗移栽技术、植物脱毒技术等[6-7],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灵活,不少院校将课堂拓展到行业或企业。依据合肥师范学院“一个全程、两段培养、三线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坚持以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技能训练为手段,培养学生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大纲总体设计思路为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职业素质培养与理论实践活动结合。教学活动是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为导向,以课内实验和实训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建立应用能力评价标准,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知识转化应用的能力、技术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2 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开设了《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并把它列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其在农业、园艺、林业上的应用情况,毕业后能有一技之长,增加就业或创业机会。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包括校外参观学习)、专题讲座以及综合实训4个环节组成,其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为16和32学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校外企业参观学习,开展专题讲座,课程结束后安排综合实训。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将理论教学内容整合为5个单元,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的不同合理分配学时(表1),并注重引入新知识、新技术,如植物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单元中引入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和LED光源在植物组织培养上应用等新知识和新技术,在植物脱毒技术的讲授中引入雾培方式生产马铃薯脱毒薯技术等。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力求涵盖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脱毒技术所有技术环节,实践技能训练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先感官后体验,并不断强化,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如综合考虑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时序性、系统性,将无菌操作技术训练安排在初代培养技术教学前,目的是通过无菌操作技术训练使学生建立无菌操作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后,进行初代培养技术训练,避免由于无菌操作技术不过关而造成的严重污染,影响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表2。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基础上,通过参观植物组培企业,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加强与外界交流,开阔学生眼界;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参加综合实训或顶岗实习,通过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纸质教材为工具进行封闭式教学,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教学效果,理论课主要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脱毒技术相关知识和技术操作过程,使教学内容清晰、具体,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实践教学采取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实验室-实训中心-企业多重环境下,以教师和学生互动为基础,以掌握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技能为目的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如在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情景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分为6~8人1组,教师在超净工作台前讲解无菌操作过程并示范;在外植体消毒技术及初代培养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介绍由于消毒不彻底,各种污染类型以及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在植物茎尖剥取练习过程中,采取分組比赛的方式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植物茎尖剥取方法和技巧,提高技能水平。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4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在课程考核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期末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课程总成绩评定依照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30%)+实验考核成绩(40%)确定,平时成绩将学习态度、课堂提问、作业、阶段性学习报告等纳入考核范畴。针对《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减少记忆性死记硬背考核内容,加强相关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核。每份试卷考试题类型在4种以上,其中计算题、分析题、判断题等考察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试题分值占试卷总分值的60%以上。改革实践考核以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式,对《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技能制订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考核。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实践,使教学内容贴近企业、行业需求,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得到重视,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习和用人单位反馈表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高,能很快适应行业企业科研生产需求。
参考文献
[1]
徐伟,季索菲.高职院校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14,16(1):77-79.
[2] 赵习武,王晨静,杨丹丹,等.园艺植物脱毒技术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074-7076.
[3] 袁华玲,朱小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32(3):98-100.
[4] 巩振辉,申书兴.植物组织培养[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 沈海龙.植物组织培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6] 陈美霞.植物组织培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7] 郑永娟,汤春梅.植物组织培养[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