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大多缺乏合作的意识,不会与同伴交流,不会分工协商。我所带的班级是小班幼儿,他们大部分是从未来过幼儿园的幼儿,孩子们在游戏时,平行游戏较多,各玩各的,没有交流的意识,有的幼儿会出现争抢一本图书或争抢一件玩具的现象,幼儿不知道怎样去协商、怎样避免问题的发生;有的幼儿平时在家中滔滔不绝,进入班级中,和其他幼儿游戏时,却一言不发,不玩玩具,不和任何小朋友交流;有的幼儿胆小,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游戏时常常不爱表现,不知怎样和同伴进行沟通,常常被同伴遗忘。
因此,确定了以下研究问题:
(一)幼儿积木活动区不当行为有什么表现,其类型特点如何。
(二)哪些因素导致了幼儿的不当行为。
一、研究主要内容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地观察,分析讨论幼儿在积木活动区中不当行为的表现、类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嘗试找出影响幼儿不当行为的因素,提出预防幼儿不当行为的具体教育建议,从而为幼儿教师指导积木活动区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参考。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本市某幼儿园一个小班,班中共有幼儿小班幼儿共20名(男孩10名,女孩10名);
幼儿年龄:4岁 ,研究对象即为本班这20名幼儿,以每次进入活动区的幼儿为被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观察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为了考察幼儿在积木区中不当行为的特点,本研究以每天30分钟为一个观察片段,根据幼儿不当行为的具体表现制成《幼儿不当行为频次观察记录表》(见附录),每3分钟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一次判断,每种行为被判断一次,就记录一次,最后汇总出每种行为出现的频次总和。共观察15天,并用摄像机记录幼儿行为发生的全过程。
研究者在积木区外等待幼儿行为事件发生,一旦发生便开始在表中记录其相关角色、进行情况、发生背景,结果影响等。
四、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不当行为的特点与类型分析
学期初,经调查结果表明,不到一半的幼儿具备较好的社会主动性,男孩子的社会主动性较强于女孩子。在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一半以上的幼儿不太会使用礼貌用语。在社会障碍方面,大部分幼儿会在积木区发呆,不参加任何游戏。小部分由儿在同伴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帮助同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幼儿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幼儿不当行为的干预策略与效果分析
一是教师逐渐转变了观念,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从小就有合作品质”的重要意义,能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物质环境。师生间也能建立起一定的合作关系,彼此的距离也愈来愈近,师生共为主体,平等和谐共处。
二是家长在逐渐改变教育孩子的育儿观,增强了科学育儿的意识,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温馨的家庭环境,支持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行为,幼儿的自信增强了。
三是幼儿身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在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中,孩子们愿意与同伴协商、谦让或合作,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同时,他们也愿意将好吃、好玩的东西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当同伴有困难时,愿意伸手相助,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个别自我观念特别强的孩子,也在合作与分享中渐渐融入了集体。
五、教育建议
教师应当根据幼儿不当行为的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外向性不当行为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当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可能产生的不当行为加以不同层面的关注。
内向性不当行为产生的原因多是由于幼儿自身对活动不感兴趣,缺乏一定的建构意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多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带领有内向性行为的幼儿进入游戏,为他们讲解游戏的策略和方法,增加他们对活动的热情,从而避免这类行为的发生。
一般性失序行为的发生与幼儿的规则意识密切相关,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拟定规则,期间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不让幼儿参与,将很难期待幼儿能做到遵守规定,因为只有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规定他们才能很好的遵守。因此教师在拟定活动区规定时应当鼓励幼儿参与,通过引导幼儿讨论民主生成,加深幼儿对区域规则的理解与记忆。另外,规定制成后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提醒和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
六、结论
一是教师逐渐转变了观念,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从小就有合作品质”的重要意义,能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物质环境。师生间也能建立起一定的合作关系,彼此的距离也愈来愈近,师生共为主体,平等和谐共处。
二是家长在逐渐改变教育孩子的育儿观,增强了科学育儿的意识,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温馨的家庭环境,支持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行为,幼儿的自信增强了。
三是幼儿身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在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中,孩子们愿意与同伴协商、谦让或合作,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同时,他们也愿意将好吃、好玩的东西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当同伴有困难时,愿意伸手相助,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个别自我观念特别强的孩子,也在合作与分享中渐渐融入了集体。
北京市顺义区义宾幼儿园 李 莹
因此,确定了以下研究问题:
(一)幼儿积木活动区不当行为有什么表现,其类型特点如何。
(二)哪些因素导致了幼儿的不当行为。
一、研究主要内容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地观察,分析讨论幼儿在积木活动区中不当行为的表现、类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嘗试找出影响幼儿不当行为的因素,提出预防幼儿不当行为的具体教育建议,从而为幼儿教师指导积木活动区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参考。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本市某幼儿园一个小班,班中共有幼儿小班幼儿共20名(男孩10名,女孩10名);
幼儿年龄:4岁 ,研究对象即为本班这20名幼儿,以每次进入活动区的幼儿为被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观察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为了考察幼儿在积木区中不当行为的特点,本研究以每天30分钟为一个观察片段,根据幼儿不当行为的具体表现制成《幼儿不当行为频次观察记录表》(见附录),每3分钟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一次判断,每种行为被判断一次,就记录一次,最后汇总出每种行为出现的频次总和。共观察15天,并用摄像机记录幼儿行为发生的全过程。
研究者在积木区外等待幼儿行为事件发生,一旦发生便开始在表中记录其相关角色、进行情况、发生背景,结果影响等。
四、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不当行为的特点与类型分析
学期初,经调查结果表明,不到一半的幼儿具备较好的社会主动性,男孩子的社会主动性较强于女孩子。在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一半以上的幼儿不太会使用礼貌用语。在社会障碍方面,大部分幼儿会在积木区发呆,不参加任何游戏。小部分由儿在同伴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帮助同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幼儿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幼儿不当行为的干预策略与效果分析
一是教师逐渐转变了观念,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从小就有合作品质”的重要意义,能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物质环境。师生间也能建立起一定的合作关系,彼此的距离也愈来愈近,师生共为主体,平等和谐共处。
二是家长在逐渐改变教育孩子的育儿观,增强了科学育儿的意识,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温馨的家庭环境,支持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行为,幼儿的自信增强了。
三是幼儿身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在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中,孩子们愿意与同伴协商、谦让或合作,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同时,他们也愿意将好吃、好玩的东西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当同伴有困难时,愿意伸手相助,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个别自我观念特别强的孩子,也在合作与分享中渐渐融入了集体。
五、教育建议
教师应当根据幼儿不当行为的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外向性不当行为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当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可能产生的不当行为加以不同层面的关注。
内向性不当行为产生的原因多是由于幼儿自身对活动不感兴趣,缺乏一定的建构意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多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带领有内向性行为的幼儿进入游戏,为他们讲解游戏的策略和方法,增加他们对活动的热情,从而避免这类行为的发生。
一般性失序行为的发生与幼儿的规则意识密切相关,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拟定规则,期间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不让幼儿参与,将很难期待幼儿能做到遵守规定,因为只有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规定他们才能很好的遵守。因此教师在拟定活动区规定时应当鼓励幼儿参与,通过引导幼儿讨论民主生成,加深幼儿对区域规则的理解与记忆。另外,规定制成后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提醒和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
六、结论
一是教师逐渐转变了观念,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从小就有合作品质”的重要意义,能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物质环境。师生间也能建立起一定的合作关系,彼此的距离也愈来愈近,师生共为主体,平等和谐共处。
二是家长在逐渐改变教育孩子的育儿观,增强了科学育儿的意识,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温馨的家庭环境,支持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行为,幼儿的自信增强了。
三是幼儿身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在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中,孩子们愿意与同伴协商、谦让或合作,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同时,他们也愿意将好吃、好玩的东西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当同伴有困难时,愿意伸手相助,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个别自我观念特别强的孩子,也在合作与分享中渐渐融入了集体。
北京市顺义区义宾幼儿园 李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