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克说,如果不是因为毛泽东,就不会生活在中国;如果中国没有在三十年改革开放期间摆脱毛泽东的阴影,他如今也不会生活在中国。
卢克,1949年出生在北京的加拿大人,在这里,他与改革开放一起长大。文革期间,他曾经在北京一家金属加工厂工作了几年,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卢克并非仅仅是工业生产线上一位无名之辈。他曾经是一位名叫库鲁克的盎格鲁加拿大少年,如今他仍然生活在中国,是一位中年商人。回忆起喧嚣的青年时代,他表示,那时自己从来没想过最终会在中国做生意,尤其没想过进口酒。“那被视为异想天开。”
如果不是因为毛泽东,卢克不会生活在中国。因为他的父母相信“新中国”,并来到中国工作。但他补充说,如果中国没有在三十年改革开放期间摆脱毛泽东的阴影,他如今也不会生活在中国。
他回忆道,那不是因为物质的问题,而是那时有很多不必要的警惕,很多好事者不让邻居安稳睡觉。
在卢克的成长时期,中国实际上对西方人并不熟悉,这样,他和他的家人就受到特别的关注。有时候,这没有什么害处:他和家人获准到乡下去的时候,惊讶的路人堵塞了街道。有时候则是灾难:在文革期间,卢克的父母都被当成间谍关起来,而他则被派去工厂。
尽管卢克上的是中国学校,和本地人一样说中文,而且取了个中国名字,但他的外貌令他与周围格格不入,很受约束。他回忆道:“我们的活动范围半径是15公里。”当时,出北京的路有蓝白标记用中文、俄文和英文注明:没有获得许可的外国人不得越界。
现如今,那些警告早已消失,而卢克的生活也被改革开放深深改变了,所以他极为珍视“开放”。
“在成长过程中,我常常意识到我会成为中国朋友的包袱,要是和我在一起的时候被人看见了,对他们而言会是一个问题,对于那些不把这放在心上的人,我总是很感激。”他表示,如今中国最令他感到高兴的变化之一就是,他可以和人们交谈,而那些人也不用因为和外国人联系而深感忧惧,“现在不用害怕了。”
如今有超过40万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大部分是被商机吸引过来的。除非是在小城镇,“长鼻子”已经不再罕见,而且这种对外国人的传统称谓几乎已经完全停用了。
谈到以前的同学,卢克表示,“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子女有一半在国外生活,这不会令他们震惊。而在那个时候,他们唯一的旅行就是下乡。”
这种愿意尝试新事务的新开放精神推动了他的业务——家进口酒公司。中国数量日益增加的富裕消费者对外国奢侈品的胃口很大。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外国影响不那么害怕了。卢克记得,他每次从海外回来就给父亲带一台新的短波收音机,让这位老英国人收听他所钟爱的BBC,这在以前会构成偷听敌方电台的罪名。
如今,卢克和其他人一样,可以在互联网上收听BBC,而且不必担心隔墙有耳。(摘自:《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8年12月19日 编译:何乐)
点评:424年前,意大利人利玛窦从中国肇庆的一个小码头上岸,他给中国人带来了一张刚刚绘制好的世界地图。从此,中国人知道地球是圆的。
如今,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里,每天都有几十架国际航班从世界各地降落;每天都有数千名外国人自由地来到北京,学习、工作、旅行或者定居。
数年翻云覆雨,有些事实,回头看来竟如此有趣。傅高义先生在他的《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书中,提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待外国人的政策:“在广州的大部分外国人已经离开,大多数在1949年后留下来的外国人怀有一种更为理想主义的坚持,他们是传教士、教育工作者、福利工作者。“
留下的这些人,来自世界各地,因为不同的缘由恋上中国。生活在这里,他们不仅是游客或看客,而且是主角,在他们眼中,这个国家的发展如同正在上演的一部纪录片。不管是从小就长在中国的“洋土著”,还是被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市场吸引而来的创业者,每个人都在这部片子里演绎着不同外表下的中国角色。
卢克,1949年出生在北京的加拿大人,在这里,他与改革开放一起长大。文革期间,他曾经在北京一家金属加工厂工作了几年,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卢克并非仅仅是工业生产线上一位无名之辈。他曾经是一位名叫库鲁克的盎格鲁加拿大少年,如今他仍然生活在中国,是一位中年商人。回忆起喧嚣的青年时代,他表示,那时自己从来没想过最终会在中国做生意,尤其没想过进口酒。“那被视为异想天开。”
如果不是因为毛泽东,卢克不会生活在中国。因为他的父母相信“新中国”,并来到中国工作。但他补充说,如果中国没有在三十年改革开放期间摆脱毛泽东的阴影,他如今也不会生活在中国。
他回忆道,那不是因为物质的问题,而是那时有很多不必要的警惕,很多好事者不让邻居安稳睡觉。
在卢克的成长时期,中国实际上对西方人并不熟悉,这样,他和他的家人就受到特别的关注。有时候,这没有什么害处:他和家人获准到乡下去的时候,惊讶的路人堵塞了街道。有时候则是灾难:在文革期间,卢克的父母都被当成间谍关起来,而他则被派去工厂。
尽管卢克上的是中国学校,和本地人一样说中文,而且取了个中国名字,但他的外貌令他与周围格格不入,很受约束。他回忆道:“我们的活动范围半径是15公里。”当时,出北京的路有蓝白标记用中文、俄文和英文注明:没有获得许可的外国人不得越界。
现如今,那些警告早已消失,而卢克的生活也被改革开放深深改变了,所以他极为珍视“开放”。
“在成长过程中,我常常意识到我会成为中国朋友的包袱,要是和我在一起的时候被人看见了,对他们而言会是一个问题,对于那些不把这放在心上的人,我总是很感激。”他表示,如今中国最令他感到高兴的变化之一就是,他可以和人们交谈,而那些人也不用因为和外国人联系而深感忧惧,“现在不用害怕了。”
如今有超过40万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大部分是被商机吸引过来的。除非是在小城镇,“长鼻子”已经不再罕见,而且这种对外国人的传统称谓几乎已经完全停用了。
谈到以前的同学,卢克表示,“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子女有一半在国外生活,这不会令他们震惊。而在那个时候,他们唯一的旅行就是下乡。”
这种愿意尝试新事务的新开放精神推动了他的业务——家进口酒公司。中国数量日益增加的富裕消费者对外国奢侈品的胃口很大。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外国影响不那么害怕了。卢克记得,他每次从海外回来就给父亲带一台新的短波收音机,让这位老英国人收听他所钟爱的BBC,这在以前会构成偷听敌方电台的罪名。
如今,卢克和其他人一样,可以在互联网上收听BBC,而且不必担心隔墙有耳。(摘自:《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8年12月19日 编译:何乐)
点评:424年前,意大利人利玛窦从中国肇庆的一个小码头上岸,他给中国人带来了一张刚刚绘制好的世界地图。从此,中国人知道地球是圆的。
如今,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里,每天都有几十架国际航班从世界各地降落;每天都有数千名外国人自由地来到北京,学习、工作、旅行或者定居。
数年翻云覆雨,有些事实,回头看来竟如此有趣。傅高义先生在他的《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书中,提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待外国人的政策:“在广州的大部分外国人已经离开,大多数在1949年后留下来的外国人怀有一种更为理想主义的坚持,他们是传教士、教育工作者、福利工作者。“
留下的这些人,来自世界各地,因为不同的缘由恋上中国。生活在这里,他们不仅是游客或看客,而且是主角,在他们眼中,这个国家的发展如同正在上演的一部纪录片。不管是从小就长在中国的“洋土著”,还是被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市场吸引而来的创业者,每个人都在这部片子里演绎着不同外表下的中国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