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倾销是一种国内销售行为,它由来已久,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贸易行为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按照销售商以低于同类商品正常价格这一标准来看待倾销。自1979年中国出口糖精及盐类首次遭受欧共体反倾销以来,中国出口产品一直频繁遭受国外的反倾销调查,目前国外对中国反倾销立案已近1000起,居世界各国之首,近年来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频率越来越高。
关键词:反倾销;中国企业;解决策略
早在16、17世纪时,英国已经开始用倾销方式去击垮外国同类产业的竞争对手,从而达到了占领国际市场并最终赚取巨额垄断的目的。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倾销一词开始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使用。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德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都在对外贸易中采取了倾销的手段来获取暴利。
一、中国企业屡屡遭受反倾销的原因
(1)我国的外贸出口结构不合理。我国出口产品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工业、轻工产业和农副业。劳动密集型产品威胁了进口国更多的就业职位,成为“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从市场结构看,我国出口中有将近70%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增加了与这些国家产生贸易冲突的几率。
(2)出口企业秩序不规范、恶性竞争。采取价格策略,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部份企业恶性竞争,压低价格报价,甚至不惜成本地同国内企业或其他国家企业竞争,使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
(3)营销策略不当。我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相应地仅仅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
(4)我国企业对反倾销诉讼的消极应对。在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中,企业缺乏反倾销应诉意识并且内部没有建立起高效的反倾销机制,应诉经费不足、反倾销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亦导致企业应诉不力,经常出现无人应诉的局面,结果使对方不战而胜。
二、中国企业屡屡遭受反倾销的影响
(1)对中国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在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应诉的成本较高,企业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使企业本身的负担加重,迫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成本,在出口价格方面失去的本身原有的价格优势,造成销售量下降,企业获益减少甚至推出市场。
(2)冲击国内市场。我国出口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后,受阻于国外市场,在一时来不及转移市场或由于反倾销的连锁反应而转移市场无望的情况下,企业为维护自身利益,势必返销国内市场。这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造成国内市场供求失衡及物价非正常波动,影响国内经济非正常发展,一些刚起步或未发展起来的企业则会失去市场从而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3)资金外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飞速发展,与外资的大量涌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外资来说,中国存在巨大的劳动力市场,生产成本低,可以在国际市场中获得高额的利润;对于中国来说,吸引利用大量外资进行国内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双赢的交易。但是由于受到反倾销调查的企业大多是盒子企业,外资在中国产生的利润减少甚至低于在外资在其本国产生利润,这将会挫伤外商在华投机的积极性,有可能使大量的外资流出中国,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4)链锁反应。当一国对我国某企业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制定最终反倾销税时,企业需要将大量的产品转移到新的市场,而其他国家则担心大量低价的中国产品涌入本国会对本国的企业产生冲击,也会纷纷制定一些规章限制中国的产品的进入,这将会影响到中国产品向这些国家的正常出口。
(5)促進产业机构调整。外国对我国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所造成的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的,也有积极的一面。在世界经济中占得一席之地,不能只凭借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品低端的产品,而是具有科技含量的高端产品,因此,中国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的企业只有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以求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所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外国对我国的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1)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及规范出口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场体制的建设,完善资源配置,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逐步扩大改革成果,建立起真正的市场体系。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机制,从制度层面上重构出口秩序、改善我国产品出口散、乱、差形象。目前,我国己经公布了《关于处罚低价出口竞销的规定》,但在如何认定、怎么处罚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2)迅速建立有效的反倾销预警机制
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能够及时捕捉敏感信息,准确反映进口国市场动态,既有利于通过适当安排,将对华反倾销消灭在萌芽状态,也有利于企业未雨绸缪,减少反倾销调查的危害。即使不能阻止反倾销的立案调查,反倾销预警也能够为出口企业赢得宝贵的准备时间,从容应对。为了准确地进行反倾销预警,获得更为详尽的反倾销信息,国家、产业和企业都需要建立各自的预警系统,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国家层面的侧重点在于重点行业和重点市场,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宏观的信息反馈。同时,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纷纷建立重点行业、企业的反倾销预警机制。
(3)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深陷反倾销重围的内在原因缘于中国的贸易结构和由此决定的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己迫在眉睫。为此,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需要协调一致,加快实施各项产业组织政策和结构政策。第一,深化制度改革和对内开放,给予民营企业国民待遇,使其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资源的获得上与国有企业拥有同样的路径和条件;第二,加强对国内市场秩序的整肃,强化竞争政策,在公平竞争基础上,鼓励出口产业的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彻底改善出口产业的市场结构;第三,敦促企业逐步改变经营模式和营销观念,放弃价格竞争的传统思路和各种短期行为,注重产品质量和信誉,扶持品牌企业,鼓励集团化经营:第四,促进“产学研”融合,加强出口企业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协作与交流,为出口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培训提供便利。 四、调整贸易战略实现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
出口在国民经济中的另一个战略使命在于拉动经济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起,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之一,与此同时,“出口至上”的贸易战略在对外贸易中的负面作用日益显现,不断加剧的贸易摩擦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表明我们需要审时度势,全面调整贸易发展战略,实现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
改变出口鼓励政策,实施中性的贸易政策。逐步削减对出口的鼓励措施,是出口还是内销,由企业通过成本收益分析进行选择。同时,加强宏观调控,维护出口秩序,避免对特定国家出口的急剧增长。其次,穩步地促进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对于进出口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力促进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不仅可以增进服务业竞争、提升服务业水平,而且,来自服务业的逆差可以有效地抵消中国在货物上的部分顺差,缓和总体贸易顺差过大并不断增长而带来的国际经济摩擦。再次,协调贸易和投资政策也是调整贸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出口结构。一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引导企业多出口高技术产品,走内涵式增长道路。鼓励优质产品出口,优先出口优质产品,限制劣质品出口,改变传统的外贸绩效评价指标,由量向质转变,由总额向附加值转变等。二是在提高商品档次的同时,争创世界名牌。除了可以利用恕羞的技术设备提高商品的内在质量。还要积极运用非价格手段如商标、包装、公关、广告策划等组合策略来参与市场竞争。这样经过长期的努力就能创造出我们的世界名牌,使我们的产品就可以真正走向世界。此外,要实现贸易多元化战略。改变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目前大部分集中于西欧、北美、日本市场(其中包括转口贸易)的局面,以多元化的市场替代单一市场的出口,以多样化商品出口替代少数几种主要商品出口数量的扩大,在巩固和提高现有国际市场的前提下加强对东欧、非洲、拉美、独联体等市场的开拓,这样可以避免短期内出口的增长速度与绝对数量增加造园顷销侵害。
建立有效的跨国经营战略,企业要“走出去”。反倾销问题暴露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层次不高的问题,它呼唤真正的中国跨国公司的出现,跨国公司能够有效规避国外反倾销制裁。这并不是说跨国公司不存在被诉倾销的问题,而是因为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后,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网络化生产、研发、销售体系,这样不仅提高竞争档次,而且可以通过海外投资、以及内部转移价格方式规避反倾销问题。另外,还可以利用投资国政府和社会对企业的依赖度,万一遭到反倾销诉讼时,有机会减小损失。
参考文献
[1]张蕾.我国对外反倾销现状与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35-41
[2]吴国伟.我国对外贸易的反倾销研究[J]中国商贸.2010.8:10-19
[3]马一可.中国对外贸易倾销与反倾销的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2005(1):19-21
关键词:反倾销;中国企业;解决策略
早在16、17世纪时,英国已经开始用倾销方式去击垮外国同类产业的竞争对手,从而达到了占领国际市场并最终赚取巨额垄断的目的。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倾销一词开始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使用。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德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都在对外贸易中采取了倾销的手段来获取暴利。
一、中国企业屡屡遭受反倾销的原因
(1)我国的外贸出口结构不合理。我国出口产品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工业、轻工产业和农副业。劳动密集型产品威胁了进口国更多的就业职位,成为“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从市场结构看,我国出口中有将近70%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增加了与这些国家产生贸易冲突的几率。
(2)出口企业秩序不规范、恶性竞争。采取价格策略,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部份企业恶性竞争,压低价格报价,甚至不惜成本地同国内企业或其他国家企业竞争,使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
(3)营销策略不当。我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相应地仅仅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
(4)我国企业对反倾销诉讼的消极应对。在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中,企业缺乏反倾销应诉意识并且内部没有建立起高效的反倾销机制,应诉经费不足、反倾销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亦导致企业应诉不力,经常出现无人应诉的局面,结果使对方不战而胜。
二、中国企业屡屡遭受反倾销的影响
(1)对中国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在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应诉的成本较高,企业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使企业本身的负担加重,迫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成本,在出口价格方面失去的本身原有的价格优势,造成销售量下降,企业获益减少甚至推出市场。
(2)冲击国内市场。我国出口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后,受阻于国外市场,在一时来不及转移市场或由于反倾销的连锁反应而转移市场无望的情况下,企业为维护自身利益,势必返销国内市场。这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造成国内市场供求失衡及物价非正常波动,影响国内经济非正常发展,一些刚起步或未发展起来的企业则会失去市场从而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3)资金外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飞速发展,与外资的大量涌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外资来说,中国存在巨大的劳动力市场,生产成本低,可以在国际市场中获得高额的利润;对于中国来说,吸引利用大量外资进行国内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双赢的交易。但是由于受到反倾销调查的企业大多是盒子企业,外资在中国产生的利润减少甚至低于在外资在其本国产生利润,这将会挫伤外商在华投机的积极性,有可能使大量的外资流出中国,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4)链锁反应。当一国对我国某企业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制定最终反倾销税时,企业需要将大量的产品转移到新的市场,而其他国家则担心大量低价的中国产品涌入本国会对本国的企业产生冲击,也会纷纷制定一些规章限制中国的产品的进入,这将会影响到中国产品向这些国家的正常出口。
(5)促進产业机构调整。外国对我国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所造成的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的,也有积极的一面。在世界经济中占得一席之地,不能只凭借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品低端的产品,而是具有科技含量的高端产品,因此,中国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的企业只有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以求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所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外国对我国的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1)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及规范出口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场体制的建设,完善资源配置,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逐步扩大改革成果,建立起真正的市场体系。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机制,从制度层面上重构出口秩序、改善我国产品出口散、乱、差形象。目前,我国己经公布了《关于处罚低价出口竞销的规定》,但在如何认定、怎么处罚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2)迅速建立有效的反倾销预警机制
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能够及时捕捉敏感信息,准确反映进口国市场动态,既有利于通过适当安排,将对华反倾销消灭在萌芽状态,也有利于企业未雨绸缪,减少反倾销调查的危害。即使不能阻止反倾销的立案调查,反倾销预警也能够为出口企业赢得宝贵的准备时间,从容应对。为了准确地进行反倾销预警,获得更为详尽的反倾销信息,国家、产业和企业都需要建立各自的预警系统,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国家层面的侧重点在于重点行业和重点市场,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宏观的信息反馈。同时,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纷纷建立重点行业、企业的反倾销预警机制。
(3)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深陷反倾销重围的内在原因缘于中国的贸易结构和由此决定的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己迫在眉睫。为此,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需要协调一致,加快实施各项产业组织政策和结构政策。第一,深化制度改革和对内开放,给予民营企业国民待遇,使其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资源的获得上与国有企业拥有同样的路径和条件;第二,加强对国内市场秩序的整肃,强化竞争政策,在公平竞争基础上,鼓励出口产业的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彻底改善出口产业的市场结构;第三,敦促企业逐步改变经营模式和营销观念,放弃价格竞争的传统思路和各种短期行为,注重产品质量和信誉,扶持品牌企业,鼓励集团化经营:第四,促进“产学研”融合,加强出口企业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协作与交流,为出口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培训提供便利。 四、调整贸易战略实现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
出口在国民经济中的另一个战略使命在于拉动经济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起,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之一,与此同时,“出口至上”的贸易战略在对外贸易中的负面作用日益显现,不断加剧的贸易摩擦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表明我们需要审时度势,全面调整贸易发展战略,实现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
改变出口鼓励政策,实施中性的贸易政策。逐步削减对出口的鼓励措施,是出口还是内销,由企业通过成本收益分析进行选择。同时,加强宏观调控,维护出口秩序,避免对特定国家出口的急剧增长。其次,穩步地促进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对于进出口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力促进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不仅可以增进服务业竞争、提升服务业水平,而且,来自服务业的逆差可以有效地抵消中国在货物上的部分顺差,缓和总体贸易顺差过大并不断增长而带来的国际经济摩擦。再次,协调贸易和投资政策也是调整贸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出口结构。一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引导企业多出口高技术产品,走内涵式增长道路。鼓励优质产品出口,优先出口优质产品,限制劣质品出口,改变传统的外贸绩效评价指标,由量向质转变,由总额向附加值转变等。二是在提高商品档次的同时,争创世界名牌。除了可以利用恕羞的技术设备提高商品的内在质量。还要积极运用非价格手段如商标、包装、公关、广告策划等组合策略来参与市场竞争。这样经过长期的努力就能创造出我们的世界名牌,使我们的产品就可以真正走向世界。此外,要实现贸易多元化战略。改变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目前大部分集中于西欧、北美、日本市场(其中包括转口贸易)的局面,以多元化的市场替代单一市场的出口,以多样化商品出口替代少数几种主要商品出口数量的扩大,在巩固和提高现有国际市场的前提下加强对东欧、非洲、拉美、独联体等市场的开拓,这样可以避免短期内出口的增长速度与绝对数量增加造园顷销侵害。
建立有效的跨国经营战略,企业要“走出去”。反倾销问题暴露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层次不高的问题,它呼唤真正的中国跨国公司的出现,跨国公司能够有效规避国外反倾销制裁。这并不是说跨国公司不存在被诉倾销的问题,而是因为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后,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网络化生产、研发、销售体系,这样不仅提高竞争档次,而且可以通过海外投资、以及内部转移价格方式规避反倾销问题。另外,还可以利用投资国政府和社会对企业的依赖度,万一遭到反倾销诉讼时,有机会减小损失。
参考文献
[1]张蕾.我国对外反倾销现状与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35-41
[2]吴国伟.我国对外贸易的反倾销研究[J]中国商贸.2010.8:10-19
[3]马一可.中国对外贸易倾销与反倾销的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2005(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