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谈学生兴趣的培养是永远不过时的话题。学生兴趣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巧妙引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158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有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特点,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初次接触初中各个科目,肯定是感兴趣的,对于数学科目也是这样,一开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时间一长,学生会感到数学课枯燥无味,并且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再加上教学模式的单一等因素,学生会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很多困难,学生学得困难,教师教得费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数学兴趣教学当做教学的重点,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上好第一堂数学课
学生很容易受先入为主思想的影响,如果第一节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会在学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反之,如果第一节数学课不能吸引住学生,以后学生也会很难对数学重新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上好第一堂数学课。学生往往会对数学有一种惧怕感,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看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想得到什么样的帮助等。并且多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学应用。用这种与学生聊天的方式,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紧张心理,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系统、全面地介绍一下数学这门学科,包括几方面内容、哪些章节、会学到哪些知识、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数学课程从总体上有个把握,对数学有全面的认识。另外,教师爷可以丰富一下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引入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例和数学小故事等,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除了第一堂课,每节课的导入部分也很重要。教师在备课工作中要把导入部分当做重要组成部分,用各种方法使得导入部分变得精彩,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导入部分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可以展示一个小实验,可以利用道具等营造一个具体情境等,总之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服务。例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阶段,用一些卡片等简单的小道具,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做直观的感受,然后再引入这部分内容。通过亲自动手,学生沉浸在动手的乐趣中,自然而然会乐于接受接下来的学习。
二、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影响学生对数学有无兴趣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保持数学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首先,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模式陈旧,必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授课方式,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进行授课,尽量把知识点讲得清楚明白,并力求做到让学生能够听得清楚、明白。数学学科的学科特点要求教师的授课语言要做到严谨、科学,另外,教师要对学生多一点了解、多一点帮助,与学生做朋友。经常用一些幽默性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树立亲切的教师形象。不仅如此,教师活泼的授课方式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其次,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教材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料,课堂教学主要是围绕教材进行的。新课改之后实行的数学教材,在编排上更加符合学生需要,增添了很多插图、事例、课外活动等内容,对数学课堂教学是有促进作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重新安排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并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和知识的系统性等。对于教材上的课外活动,要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实践和操作。例如在学习统计和概率这一章节时,可以做一个班级内谁的生日是同一天的课外活动。由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记录和统计等,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统计和概率等相关知识的引入。这种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且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
另外,教师要让课堂环节更加丰富。教学程序或者教学环节在教案中要有所体现,这也是教师备课工作中的一部分。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比较单一,一般是“一言堂”的模式,教师上课就进行单纯性的知识讲解,等到老师讲完,下课时间也到了,甚至有的老师还有拖堂。有些教师一直抱着“教师讲得多、学生才会学得多”的想法,其实这种模式有很大的弊端,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没兴趣听,处于被动状态等。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和生动,就要对课堂环节进行丰富。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导入、提问、问答、讨论等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提问环节,要让学生积极加入进来,可以由教师从教材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答。还可以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又如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或者类似的问题进行讨论,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分享和交流经验。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但是习惯一旦养成,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保持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融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教法的探究,并且注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体来说,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进行讨论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等等。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总结的习惯,教师要督促学生经常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测验和总结,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样才能明确进步和努力的方向。按照章节顺序,有计划、有阶段地进行复习和总结,进一步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等,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要想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改变以往那种上讲下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的体现和发挥,对学生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用各种方法进行兴趣教学。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能变成生动的课堂、活泼的课堂、有趣味的课堂。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对数学的兴趣能够成为内在的动力,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达到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158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有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特点,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初次接触初中各个科目,肯定是感兴趣的,对于数学科目也是这样,一开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时间一长,学生会感到数学课枯燥无味,并且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再加上教学模式的单一等因素,学生会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很多困难,学生学得困难,教师教得费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数学兴趣教学当做教学的重点,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上好第一堂数学课
学生很容易受先入为主思想的影响,如果第一节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会在学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反之,如果第一节数学课不能吸引住学生,以后学生也会很难对数学重新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上好第一堂数学课。学生往往会对数学有一种惧怕感,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看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想得到什么样的帮助等。并且多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学应用。用这种与学生聊天的方式,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紧张心理,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系统、全面地介绍一下数学这门学科,包括几方面内容、哪些章节、会学到哪些知识、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数学课程从总体上有个把握,对数学有全面的认识。另外,教师爷可以丰富一下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引入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例和数学小故事等,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除了第一堂课,每节课的导入部分也很重要。教师在备课工作中要把导入部分当做重要组成部分,用各种方法使得导入部分变得精彩,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导入部分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可以展示一个小实验,可以利用道具等营造一个具体情境等,总之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服务。例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阶段,用一些卡片等简单的小道具,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做直观的感受,然后再引入这部分内容。通过亲自动手,学生沉浸在动手的乐趣中,自然而然会乐于接受接下来的学习。
二、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影响学生对数学有无兴趣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保持数学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首先,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模式陈旧,必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授课方式,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进行授课,尽量把知识点讲得清楚明白,并力求做到让学生能够听得清楚、明白。数学学科的学科特点要求教师的授课语言要做到严谨、科学,另外,教师要对学生多一点了解、多一点帮助,与学生做朋友。经常用一些幽默性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树立亲切的教师形象。不仅如此,教师活泼的授课方式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其次,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教材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料,课堂教学主要是围绕教材进行的。新课改之后实行的数学教材,在编排上更加符合学生需要,增添了很多插图、事例、课外活动等内容,对数学课堂教学是有促进作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重新安排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并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和知识的系统性等。对于教材上的课外活动,要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实践和操作。例如在学习统计和概率这一章节时,可以做一个班级内谁的生日是同一天的课外活动。由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记录和统计等,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统计和概率等相关知识的引入。这种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且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
另外,教师要让课堂环节更加丰富。教学程序或者教学环节在教案中要有所体现,这也是教师备课工作中的一部分。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比较单一,一般是“一言堂”的模式,教师上课就进行单纯性的知识讲解,等到老师讲完,下课时间也到了,甚至有的老师还有拖堂。有些教师一直抱着“教师讲得多、学生才会学得多”的想法,其实这种模式有很大的弊端,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没兴趣听,处于被动状态等。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和生动,就要对课堂环节进行丰富。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导入、提问、问答、讨论等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提问环节,要让学生积极加入进来,可以由教师从教材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答。还可以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又如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或者类似的问题进行讨论,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分享和交流经验。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但是习惯一旦养成,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保持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融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教法的探究,并且注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体来说,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进行讨论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等等。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总结的习惯,教师要督促学生经常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测验和总结,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样才能明确进步和努力的方向。按照章节顺序,有计划、有阶段地进行复习和总结,进一步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等,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要想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改变以往那种上讲下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的体现和发挥,对学生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用各种方法进行兴趣教学。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能变成生动的课堂、活泼的课堂、有趣味的课堂。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对数学的兴趣能够成为内在的动力,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达到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