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民歌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民歌之乡”的紫阳,青山绿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它坐落在陕西南部,这里地处汉江上游,隶属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产玉米、小麦、油菜、茶叶等,尤以茶叶最为有名,称之为“茶乡”。
  紫阳民歌和大多数民歌一样,来源于民间,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和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着的歌曲。它记录着当时的历史,记载着紫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劳动中创造的真挚情感和地域文化,无论是歌曲的词或曲都能体现当地的易风易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紫阳民歌的语言简洁,风趣幽默,集抒情性、叙事性、舞蹈性于一身,具有丰富的画面感。


  紫阳民歌的题材十分丰富,有控诉封建社会地主对贫苦人民剥削的《长工歌》、有赞颂红军的《盼红军》、有控诉封建社会压迫妇女的《妇女翻身得解放》、还有歌唱爱情的《送饭调》以及歌唱自然的《三月三 上茶山》等,总之生活里有什么就能唱什么。
  紫阳民歌品类齐全,歌词朴实,曲调优美,号子、山歌、小调、社火歌曲、风俗歌曲皆十分丰富。号子,是人们在劳动场合中,以一领众合为主的结构形态, 号子多不用歌词,只用“哎”“嗨”“呦”等无意义的虚词,它直接伴随劳动者的动作、情绪,起到了统一节奏、组织劳动、减累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如:汉江船工号子、打夯号子等,生动地显现了劳动人民活跃的劳动生活情绪。 山歌是紫阳民歌中最丰富最具特色的歌种, 它们一般在山野间放声高歌。大多用高腔;在集体劳动中有时互相对歌,称为“打对台 ”。如果这种对歌是问答式的,则叫“盘歌”,如:南山竹子节节高、送饭调、盘歌﹙锣鼓草﹚等。
  紫阳民歌小调大部分词曲都比较固定,内容十分广泛,婚姻爱情、离别相思、风土人情、娱乐游戏、自然常识、传说故事等皆能入歌,如:倒采茶、山伯访友等,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色,有江南韵味,我们所说的紫阳民歌“北地南腔”“南北融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小调之中。紫阳小调有着本土的方言土语、 方音土腔以及人文、自然特征。同一曲调,多段歌词,各段相对应的句子字数基本相等,多为叙事体,所述故事十分单纯。另有一种已经具有丝弦、 击乐伴奏,向着说唱音乐或戏曲音乐发展的坐唱小调,在紫阳就有紫阳曲子 ,由职业或者半职业艺人在茶馆酒肆演唱。
  最热闹的要数社火歌曲,它主要是在春节期间演唱的,在紫阳,一帮人带上采莲船和各种形状的灯笼“耍社火”,去各机关、单位和居民住户拜年时演唱的歌曲。节奏明快,句式灵活,情绪激烈,一呼百应,十分生动。紫阳的风俗歌曲,至今在民间演唱的只有孝歌,其余的都已销声匿迹。
  紫阳民歌的曲调结构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由5612四音构成的基本歌调,在高山地区的民歌中最为常见.如《南山竹子节节高》《兰草花》《对花》《顺采茶》《人人都说茶山好》等。


  在《一对红雅雀》当中,虽然有5音的出现,但它的位置处在弱拍的弱位置上,这样更加体现了由6123四音构成的基本歌调的特点。
  紫阳民歌对于丰富中华民族音乐宝库、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紫阳民歌不仅有丰富的蕴含、悠久的历史、高远的名声,同时它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们相信,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当地业务干部及民间艺术家们不断传承创新,紫阳民歌一定会繁荣、发展、壮大, 为民族文化的复兴发挥巨大作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