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记忆的屏幕上。就让我们用深情的笔触来描绘这一幕幕画面吧。请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代替;④不得抄袭。
(2008年重庆市中考作文)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给出提示语的全命题作文,要求明确,难度不大。审题时应把握3个关键词:“一幕”、“我”和“难忘”。“一幕”所指的题材很宽泛,正如提示中所说,可以写重逢或惜别等难忘的经历,也可以记录成功时刻或失败瞬间等时间片段,还可以刻画误会冰释后的拥抱或绝处逢生后的欢笑……全文可围绕一幕进行细致描写,也可以是多个画面在同一时间共同组成的一幕。“我”则限定了必须是令自己难以忘怀的事,而非他人。“难忘”主要是在内容上对作文进行限制,即所写必须是自己记忆中难以磨灭的一件事。类似的题目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应该都接触过,从内容来看并不难,但要写出特色和亮点却也并不容易。其实,从内容设计上来看,这道作文题是很贴近同学们的现实生活的,在实际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相应的素材,即使没有合适的内容来写,我们还可以从社会事件、新闻热点、影视剧等题材中寻找灵感,刚刚过去不久的“5·12”汶川地震以及抗震救灾中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就是令我们每个人都终生难忘的事。类似的内容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很多,都值得一写。
考场佳作一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他们——是我们生活的大多数,平凡而低微,但正是他们,点缀出世界最美丽的风景。
——题记
又一个双休。我在书本中神游了许久,累了。站起来,伸伸懒腰,放松一下眼球。随便朝外面望去,街道上,一个蹬着车的菜贩,载着妻子和孩子,车上还有一些没有卖完的菜——这一家显然是刚从早市的菜场回来的。
孩子三四岁的样子,妻子坐在车上逗着孩子。不知是什么笑话,把孩子逗得哈哈大笑。孩子肆无忌惮的清脆笑声,惹得一路行人注目。母亲没有什么不快,依然是一脸灿烂,满脸陶醉,母子俩很开心。丈夫只是埋头蹬车,不时朝车后望望,偶尔摇出车铃声,洒下一路欢快。行至一段坡路,妻子并没有下车,也没有帮丈夫推车,依然是开心地逗着孩子,一路指点着孩子看。
只见他,身子向前微微倾斜,伸长了脖子,使出全身的力气,吃力地蹬着车,一下,两下,又一下。终于爬过这段坡路,丈夫停了下来,用表袖擦擦额头的汗,回头看了看妻子和孩子,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我觉得,那笑容灿烂,美丽,纯真。
也许,他们的劳动并不轻松,他们的生活并不富有,可他们并没有发愁今天还有多少菜没有卖出去,看着他们灿烂的笑容,我相信,他们的生活绝对快乐,他们的生活并不缺少幸福,我甚至觉得,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幸福得多。
清晨,每每穿行在城市的街灯下,想想此时还在睡梦中逍遥的人,我的心里就难免落寞,也常常叹息自己是一个“苦行僧”——学生的苦海没有尽头。然而,当我踩着城市路灯的微光去学校时,总会遇到三三两两的卖菜人,或挑着菜,或推着菜,有的急匆匆地走,有的几个人边说边走,也有的洒下一路铃声,急匆匆地前行。偶尔还有浪漫的卖菜姑娘,脚步轻快,一路惬意地哼着小曲。我常常被他们的笑声感染,脚下便轻松许多。是啊,呼吸着城市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城市最美丽的早行图,耳听着城市早晨最美妙的交响乐走进教室的,是与我一同早行的同龄人,还有一脸笑意看着我的老师,霎时,一股暖流将我包围,我赶紧拿出书,沉浸在琅琅的书声中……
亮点透视
此文优点有三。一、题记亮人眼目。文章开头运用题记,提炼文章内容和主旨,照亮全篇,让读者很快就能抓住文章的中心。二、点面结合,深化主题。文章主体巧用一个特写镜头,描绘了一幕温馨的画面:欢声笑语的孩子,一脸甜蜜的母亲,辛苦却满脸陶醉的男人,温馨的镜头让读者不由得深受感染。然后作者又描绘了一副热闹的早行图,使得文章有点有面,充实丰满。三、语言自然流畅,不矫情、不做作,让人于娓娓道来间心生感动、提升体悟。
考场佳作二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又是北风起,往事如烟,历历浮现在眼前,思绪又回到了两年前。
两年前的冬天,我家遭受了一次“浩劫”。年迈的爷爷在父母的哭声中撒手而去。真是祸不单行,父亲伤心过度。病倒了。这无疑是在母亲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时值冬播季节,一副副重担都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料理完丧事,母亲一边在田地里耕作,一边还想着卧病在床的父亲。母亲总是劝慰父亲:“人死不能复生,我们还是节哀顺变吧。”但我知道,母亲心里也很痛苦。她把爷爷当亲生父亲一样看待,怎么能不痛苦?但母亲深深地知道,她不能倒下去,现在她是这个家里唯一的精神支柱。
尽管寒风猎猎,母亲在田间干活却总是带着微笑,仿佛阳光永恒地停留在她的脸上。我想,母亲心里一定很苦,不然,原本乌黑的头发上怎么会有了银丝?原本圆润光滑的脸上为何爬上了皱纹?“妈,让我退学吧。”我低头站在母亲面前。母亲的手开始颤抖,饭碗摔在地上,说:“做人怎么能这么没志气,一点困难算得了什么?你要是退学。就别进这个家!这点困难,妈能挺过去!”我的眼泪无声地落在地上:“妈,辛苦您了!”“你看,妈不是很好吗!你爸只是暂时病倒,农田的活我已经忙得差不多了。而且,不是还有三叔、五姨她们来帮忙吗?我们还怕什么呢?”说完,她笑颜如花。
在母亲的感染下,我也学会了时时微笑。终于,田地在我们母女的共同努力下,喜获丰收。也许是由于母亲的感化,父亲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望着母亲的丝丝白发,我和父亲无比内疚。母亲依旧微笑着,用她温馨如春风的话语,温暖着父亲的心;用她如春雨般细腻的爱,滋润着我的心田,也滋润着我们这个家。
夕阳西下,河水旁,母亲挽着父亲,父亲拉着我。忽然,我说:“爸,妈,来世我们还要一起走。”母亲刮了一下我的鼻子,夕阳西下,映着我们一家三口的笑脸。
这一幕,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亮点透视
此文优点有三。一、感情真挚。爷爷辞世,父亲病倒,母亲不仅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照顾生病的父亲,照料家务和农活;除了要开导走不出失去亲人阴影的父亲,还要开导“我”,不让“我”在学习上分心。角色的换位,更加衬托出母亲的坚强和伟大。二、两面结合。一面写母亲对父亲的劝慰,写母亲对“我”的开导和鼓励,写母亲受着双重痛苦;一面则写母亲对“我”和父亲的影响,两面结合,将这个温 暖的故事写得丰满鲜活。三、适时点题。故事最后聚焦在夕阳下一家人携手走出阴霾,微笑展望未来这一幕上,并以一句话点名题旨,使文章中心得到了升华。
考场佳作三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5月。汶川。
如果不是那场灾难,那个叫谭千秋的老师,他一定还在家里,陪着妻子女儿,幸福惬意地过日子,享受人世间最平凡的幸福;他一定还在教室里,陪着一帮孩子,在黑板上书写人生。然而,灾难来了。瞬息间,天崩地陷,世界碎裂成一块一块。他奋力张开双臂,如同天使张开翅膀。他撑起了一片不落的天空,紧紧护住了4个孩子。孩子获救了,而他,却永远定格成那般模样。
如果不是那场灾难,那个美丽的袁文婷老师,一定还和她的一群孩子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教室里,一定还会时常飞出她燕子般的歌声。26岁的生命是一枝盛放的花朵,绚丽灿烂,可为了那些被吓呆的孩子,她不顾地动山摇,一次次冲进教室,抱出一个又一个孩子。最后一次冲进教室时,她被完全崩塌的楼房掩埋,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定格。
如果不是那场灾难,那个叫杜小红的普通农妇,一定还在平常地生活,一个家,3个人——丈夫、孩子、她,这是她全部生活的意义。灾难突从天降,她义无反顾地扑到丈夫身上,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为丈夫挡住砸下的瓦块。结果,丈夫只是骨折,她却血肉模糊。
如果不是那场灾难,那个年轻的母亲,一定还沉浸在她的幸福里。初为人母,喜悦如绽放的花蕾,芳香一点点溢满她的日子。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执著地支撑着身体。垮塌下来的房子,沉重地压在她的身上,把她的身体压变了形,她却坚韧地呈跪伏姿势,雕塑一般。躺在她身下的是她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在她的庇护下,孩子毫发未伤,安静地熟睡着。她的手机里,有她在危难中挣扎着存储下来的信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场面,融成了一幕感人的瞬间,就在那短暂的几秒,这些普通人用她们超乎常人的力量,铸就了人世间最永恒的伟大。无论怎样的山崩地裂,无论怎样的飞沙走石,这些人,这些画面,永远都是一盏盏不灭的灯。
亮点透视
此文优点有三。一、立意新颖。中考时正值汶川地震过后不久,作者所选这一素材可谓新颖实效,夺人眼目。二、层次清晰。作者用“如果不是那场灾难”分别领起了文章主体部分的4段,巧妙地串联起全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富有整体感。三、语言生动。文章描写细腻,整散有致,极富美感,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跃然纸上。
(荐评教师/鲍亚民)
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记忆的屏幕上。就让我们用深情的笔触来描绘这一幕幕画面吧。请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代替;④不得抄袭。
(2008年重庆市中考作文)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给出提示语的全命题作文,要求明确,难度不大。审题时应把握3个关键词:“一幕”、“我”和“难忘”。“一幕”所指的题材很宽泛,正如提示中所说,可以写重逢或惜别等难忘的经历,也可以记录成功时刻或失败瞬间等时间片段,还可以刻画误会冰释后的拥抱或绝处逢生后的欢笑……全文可围绕一幕进行细致描写,也可以是多个画面在同一时间共同组成的一幕。“我”则限定了必须是令自己难以忘怀的事,而非他人。“难忘”主要是在内容上对作文进行限制,即所写必须是自己记忆中难以磨灭的一件事。类似的题目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应该都接触过,从内容来看并不难,但要写出特色和亮点却也并不容易。其实,从内容设计上来看,这道作文题是很贴近同学们的现实生活的,在实际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相应的素材,即使没有合适的内容来写,我们还可以从社会事件、新闻热点、影视剧等题材中寻找灵感,刚刚过去不久的“5·12”汶川地震以及抗震救灾中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就是令我们每个人都终生难忘的事。类似的内容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很多,都值得一写。
考场佳作一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他们——是我们生活的大多数,平凡而低微,但正是他们,点缀出世界最美丽的风景。
——题记
又一个双休。我在书本中神游了许久,累了。站起来,伸伸懒腰,放松一下眼球。随便朝外面望去,街道上,一个蹬着车的菜贩,载着妻子和孩子,车上还有一些没有卖完的菜——这一家显然是刚从早市的菜场回来的。
孩子三四岁的样子,妻子坐在车上逗着孩子。不知是什么笑话,把孩子逗得哈哈大笑。孩子肆无忌惮的清脆笑声,惹得一路行人注目。母亲没有什么不快,依然是一脸灿烂,满脸陶醉,母子俩很开心。丈夫只是埋头蹬车,不时朝车后望望,偶尔摇出车铃声,洒下一路欢快。行至一段坡路,妻子并没有下车,也没有帮丈夫推车,依然是开心地逗着孩子,一路指点着孩子看。
只见他,身子向前微微倾斜,伸长了脖子,使出全身的力气,吃力地蹬着车,一下,两下,又一下。终于爬过这段坡路,丈夫停了下来,用表袖擦擦额头的汗,回头看了看妻子和孩子,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我觉得,那笑容灿烂,美丽,纯真。
也许,他们的劳动并不轻松,他们的生活并不富有,可他们并没有发愁今天还有多少菜没有卖出去,看着他们灿烂的笑容,我相信,他们的生活绝对快乐,他们的生活并不缺少幸福,我甚至觉得,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幸福得多。
清晨,每每穿行在城市的街灯下,想想此时还在睡梦中逍遥的人,我的心里就难免落寞,也常常叹息自己是一个“苦行僧”——学生的苦海没有尽头。然而,当我踩着城市路灯的微光去学校时,总会遇到三三两两的卖菜人,或挑着菜,或推着菜,有的急匆匆地走,有的几个人边说边走,也有的洒下一路铃声,急匆匆地前行。偶尔还有浪漫的卖菜姑娘,脚步轻快,一路惬意地哼着小曲。我常常被他们的笑声感染,脚下便轻松许多。是啊,呼吸着城市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城市最美丽的早行图,耳听着城市早晨最美妙的交响乐走进教室的,是与我一同早行的同龄人,还有一脸笑意看着我的老师,霎时,一股暖流将我包围,我赶紧拿出书,沉浸在琅琅的书声中……
亮点透视
此文优点有三。一、题记亮人眼目。文章开头运用题记,提炼文章内容和主旨,照亮全篇,让读者很快就能抓住文章的中心。二、点面结合,深化主题。文章主体巧用一个特写镜头,描绘了一幕温馨的画面:欢声笑语的孩子,一脸甜蜜的母亲,辛苦却满脸陶醉的男人,温馨的镜头让读者不由得深受感染。然后作者又描绘了一副热闹的早行图,使得文章有点有面,充实丰满。三、语言自然流畅,不矫情、不做作,让人于娓娓道来间心生感动、提升体悟。
考场佳作二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又是北风起,往事如烟,历历浮现在眼前,思绪又回到了两年前。
两年前的冬天,我家遭受了一次“浩劫”。年迈的爷爷在父母的哭声中撒手而去。真是祸不单行,父亲伤心过度。病倒了。这无疑是在母亲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时值冬播季节,一副副重担都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料理完丧事,母亲一边在田地里耕作,一边还想着卧病在床的父亲。母亲总是劝慰父亲:“人死不能复生,我们还是节哀顺变吧。”但我知道,母亲心里也很痛苦。她把爷爷当亲生父亲一样看待,怎么能不痛苦?但母亲深深地知道,她不能倒下去,现在她是这个家里唯一的精神支柱。
尽管寒风猎猎,母亲在田间干活却总是带着微笑,仿佛阳光永恒地停留在她的脸上。我想,母亲心里一定很苦,不然,原本乌黑的头发上怎么会有了银丝?原本圆润光滑的脸上为何爬上了皱纹?“妈,让我退学吧。”我低头站在母亲面前。母亲的手开始颤抖,饭碗摔在地上,说:“做人怎么能这么没志气,一点困难算得了什么?你要是退学。就别进这个家!这点困难,妈能挺过去!”我的眼泪无声地落在地上:“妈,辛苦您了!”“你看,妈不是很好吗!你爸只是暂时病倒,农田的活我已经忙得差不多了。而且,不是还有三叔、五姨她们来帮忙吗?我们还怕什么呢?”说完,她笑颜如花。
在母亲的感染下,我也学会了时时微笑。终于,田地在我们母女的共同努力下,喜获丰收。也许是由于母亲的感化,父亲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望着母亲的丝丝白发,我和父亲无比内疚。母亲依旧微笑着,用她温馨如春风的话语,温暖着父亲的心;用她如春雨般细腻的爱,滋润着我的心田,也滋润着我们这个家。
夕阳西下,河水旁,母亲挽着父亲,父亲拉着我。忽然,我说:“爸,妈,来世我们还要一起走。”母亲刮了一下我的鼻子,夕阳西下,映着我们一家三口的笑脸。
这一幕,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亮点透视
此文优点有三。一、感情真挚。爷爷辞世,父亲病倒,母亲不仅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照顾生病的父亲,照料家务和农活;除了要开导走不出失去亲人阴影的父亲,还要开导“我”,不让“我”在学习上分心。角色的换位,更加衬托出母亲的坚强和伟大。二、两面结合。一面写母亲对父亲的劝慰,写母亲对“我”的开导和鼓励,写母亲受着双重痛苦;一面则写母亲对“我”和父亲的影响,两面结合,将这个温 暖的故事写得丰满鲜活。三、适时点题。故事最后聚焦在夕阳下一家人携手走出阴霾,微笑展望未来这一幕上,并以一句话点名题旨,使文章中心得到了升华。
考场佳作三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5月。汶川。
如果不是那场灾难,那个叫谭千秋的老师,他一定还在家里,陪着妻子女儿,幸福惬意地过日子,享受人世间最平凡的幸福;他一定还在教室里,陪着一帮孩子,在黑板上书写人生。然而,灾难来了。瞬息间,天崩地陷,世界碎裂成一块一块。他奋力张开双臂,如同天使张开翅膀。他撑起了一片不落的天空,紧紧护住了4个孩子。孩子获救了,而他,却永远定格成那般模样。
如果不是那场灾难,那个美丽的袁文婷老师,一定还和她的一群孩子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教室里,一定还会时常飞出她燕子般的歌声。26岁的生命是一枝盛放的花朵,绚丽灿烂,可为了那些被吓呆的孩子,她不顾地动山摇,一次次冲进教室,抱出一个又一个孩子。最后一次冲进教室时,她被完全崩塌的楼房掩埋,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定格。
如果不是那场灾难,那个叫杜小红的普通农妇,一定还在平常地生活,一个家,3个人——丈夫、孩子、她,这是她全部生活的意义。灾难突从天降,她义无反顾地扑到丈夫身上,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为丈夫挡住砸下的瓦块。结果,丈夫只是骨折,她却血肉模糊。
如果不是那场灾难,那个年轻的母亲,一定还沉浸在她的幸福里。初为人母,喜悦如绽放的花蕾,芳香一点点溢满她的日子。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执著地支撑着身体。垮塌下来的房子,沉重地压在她的身上,把她的身体压变了形,她却坚韧地呈跪伏姿势,雕塑一般。躺在她身下的是她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在她的庇护下,孩子毫发未伤,安静地熟睡着。她的手机里,有她在危难中挣扎着存储下来的信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场面,融成了一幕感人的瞬间,就在那短暂的几秒,这些普通人用她们超乎常人的力量,铸就了人世间最永恒的伟大。无论怎样的山崩地裂,无论怎样的飞沙走石,这些人,这些画面,永远都是一盏盏不灭的灯。
亮点透视
此文优点有三。一、立意新颖。中考时正值汶川地震过后不久,作者所选这一素材可谓新颖实效,夺人眼目。二、层次清晰。作者用“如果不是那场灾难”分别领起了文章主体部分的4段,巧妙地串联起全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富有整体感。三、语言生动。文章描写细腻,整散有致,极富美感,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跃然纸上。
(荐评教师/鲍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