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物决定情节是顺水推舟,容易取得戏剧效果,保证戏剧的完整性、紧凑性和主题的鲜明性。但情节结构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以人物塑造为基础的前提下,安排好情节结构。
关键词:编剧 创作 人物形象 情节发展 作用
一、人物塑造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剧本写的是一个编剧非常感兴趣或非常感动的情境或场面,在没有塑造人物之前,那动人的场面早就在他心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编剧不得不竭尽一切力量来塑造出适合这种情节或场面的人物,使人物和情境或场面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种努力当然很艰巨,但有丰富生活经验和有丰富想象力的天才编剧也能做出很好的成绩来,莎士比亚就是一个例子。他的剧本的故事都是现成的,取材于意大利的传说故事或其他编剧的作品。但他能在现成的情节和场面里创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来。
过分强调人物性格的突出描绘,而不顾情节结构的完整性、紧凑性和连贯性,是剧本写作中的另一偏差,也是不好的。上海越剧团演出的越剧《则天皇帝》,作者着重写武则天在各个方面的性格表现,写她的野心,她和皇后的争风吃醋,她对反对她的贵族的镇压,她的广开贤路和任用女官,她的深入民间,她的公正审判,她的变法图强,她和太子贤的冲突等,把武则天大半生的事迹都罗列上去,也把武则天人物性格的各个方面都用事实来说明了。武则天的性格描写得很详尽,但没有突出重点,表现性格的各个情节之间没有有机的联系,只是表象罗列。这样的写法就像一篇流水账,既没有突出的情节,也没有突出的性格。
二、人物塑造的规律
既然人物塑造在戏剧创作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戏剧人物的塑造有没有一定的理论规律可循呢?把人物塑造好有没有值得介绍的方式方法呢?
劳逊认为,人物塑造是无理论规律可循的。他说:“将性格描写当作一门独立的技巧来研究曾带来很大的恶果:使戏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陷入无穷的混乱状态。那些听从了高尔斯华绥的话,性格就是情境,去努力将他们的情节变成随性格的需要而变更的戏剧编剧们,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的;他们为了照顾性格描写而导入的图解性材料反而阻碍了性格的发展。它们不但没有成为性格材料,反而成了不听使唤的情节材料。”他又说:“我们可以硏究剧本的形式,外在的部分,但内在的部分,剧本的灵魂,却极不容易掌握。”他所谓“剧本的内在部分”指的就是剧本的人物。他认为,一个戏剧编剧要把人物写好,必须应用“图解性材料”;而在剧本中图解性材料越多,越引起剧本结构的混乱,结果必然惨败。所以,他反对编剧把人物描写作为首要任务,也反对谈论人物描写的方法。他认为只要把情节结构安排好了,人物自然而然地就刻画出来了。他反对戏剧理论中常常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即性格是一种独立的实体,它可以通过某种神秘的方法来加以刻画。现代的某些戏剧家继续膜拜着所谓独特的心灵,他们觉得在舞台上出现的各个事件,只是为了要说明与事件有关的人物的内心状态,而这种内心状态则是超乎事件总和之上的。当然,我们反对为写人物而写人物,也反对把性格看成神秘的“独特的心灵”而去作奥妙的探索,更反对把人物的“内心状态”看作是“超乎事件总和之上的”。我们认为人物性格不是神秘莫测的,不是奥妙得无法捉摸的;我们应当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分析人物性格,从已有的创作实践经验中找出共同的规律和法则来加以研究探讨,来帮助初学者掌握这些比较困难的戏剧人物塑造的一些重要手法。
剧本中的人物总是从生活中来的。剧作者必须深入生活,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物。从生活中观察得来的人物,还需分析、研究、概括、集中,从而创造出典型人物。人物的第二个来源是读各种各样的书,尤其是传记,自传、回忆录、日记、访问记、人物报道、人物素描等,读了之后还需作摘录和分析。古今中外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其他文艺作品也常能使我们对人物的认识丰富深刻起来,大编剧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巨著不但丰富我们对人物的认识,也提供给我们描写人物的样板。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契诃夫、狄更斯、哈代、萨克雷等小说家的巨著都应该列为我们的必读书目,它们会使我们懂得怎样创造时代的典型人物。人物的第三个来源是传闻,倾听朋友对熟悉的人物的描绘与叙述。有时,我们访问英雄人物所得,往往不及倾听熟悉这些英雄人物的朋友的描绘和叙述有声有色。我們不可能有很多机会直接接触伟大人物和英雄模范,但我们在和朋友闲谈时可以听到许多关于这个人物的传闻轶事。我们要善于倾听,又要善于创造这种机会,向朋友请教。
参考文献:
[1]张滢莹.流潋紫:做编剧,要学会平衡和坚持[N].文学报,2012-04-19 (003).
(作者简介:由笑凡,男,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三级编剧,研究方向:编剧)(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编剧 创作 人物形象 情节发展 作用
一、人物塑造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剧本写的是一个编剧非常感兴趣或非常感动的情境或场面,在没有塑造人物之前,那动人的场面早就在他心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编剧不得不竭尽一切力量来塑造出适合这种情节或场面的人物,使人物和情境或场面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种努力当然很艰巨,但有丰富生活经验和有丰富想象力的天才编剧也能做出很好的成绩来,莎士比亚就是一个例子。他的剧本的故事都是现成的,取材于意大利的传说故事或其他编剧的作品。但他能在现成的情节和场面里创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来。
过分强调人物性格的突出描绘,而不顾情节结构的完整性、紧凑性和连贯性,是剧本写作中的另一偏差,也是不好的。上海越剧团演出的越剧《则天皇帝》,作者着重写武则天在各个方面的性格表现,写她的野心,她和皇后的争风吃醋,她对反对她的贵族的镇压,她的广开贤路和任用女官,她的深入民间,她的公正审判,她的变法图强,她和太子贤的冲突等,把武则天大半生的事迹都罗列上去,也把武则天人物性格的各个方面都用事实来说明了。武则天的性格描写得很详尽,但没有突出重点,表现性格的各个情节之间没有有机的联系,只是表象罗列。这样的写法就像一篇流水账,既没有突出的情节,也没有突出的性格。
二、人物塑造的规律
既然人物塑造在戏剧创作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戏剧人物的塑造有没有一定的理论规律可循呢?把人物塑造好有没有值得介绍的方式方法呢?
劳逊认为,人物塑造是无理论规律可循的。他说:“将性格描写当作一门独立的技巧来研究曾带来很大的恶果:使戏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陷入无穷的混乱状态。那些听从了高尔斯华绥的话,性格就是情境,去努力将他们的情节变成随性格的需要而变更的戏剧编剧们,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的;他们为了照顾性格描写而导入的图解性材料反而阻碍了性格的发展。它们不但没有成为性格材料,反而成了不听使唤的情节材料。”他又说:“我们可以硏究剧本的形式,外在的部分,但内在的部分,剧本的灵魂,却极不容易掌握。”他所谓“剧本的内在部分”指的就是剧本的人物。他认为,一个戏剧编剧要把人物写好,必须应用“图解性材料”;而在剧本中图解性材料越多,越引起剧本结构的混乱,结果必然惨败。所以,他反对编剧把人物描写作为首要任务,也反对谈论人物描写的方法。他认为只要把情节结构安排好了,人物自然而然地就刻画出来了。他反对戏剧理论中常常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即性格是一种独立的实体,它可以通过某种神秘的方法来加以刻画。现代的某些戏剧家继续膜拜着所谓独特的心灵,他们觉得在舞台上出现的各个事件,只是为了要说明与事件有关的人物的内心状态,而这种内心状态则是超乎事件总和之上的。当然,我们反对为写人物而写人物,也反对把性格看成神秘的“独特的心灵”而去作奥妙的探索,更反对把人物的“内心状态”看作是“超乎事件总和之上的”。我们认为人物性格不是神秘莫测的,不是奥妙得无法捉摸的;我们应当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分析人物性格,从已有的创作实践经验中找出共同的规律和法则来加以研究探讨,来帮助初学者掌握这些比较困难的戏剧人物塑造的一些重要手法。
剧本中的人物总是从生活中来的。剧作者必须深入生活,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物。从生活中观察得来的人物,还需分析、研究、概括、集中,从而创造出典型人物。人物的第二个来源是读各种各样的书,尤其是传记,自传、回忆录、日记、访问记、人物报道、人物素描等,读了之后还需作摘录和分析。古今中外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其他文艺作品也常能使我们对人物的认识丰富深刻起来,大编剧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巨著不但丰富我们对人物的认识,也提供给我们描写人物的样板。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契诃夫、狄更斯、哈代、萨克雷等小说家的巨著都应该列为我们的必读书目,它们会使我们懂得怎样创造时代的典型人物。人物的第三个来源是传闻,倾听朋友对熟悉的人物的描绘与叙述。有时,我们访问英雄人物所得,往往不及倾听熟悉这些英雄人物的朋友的描绘和叙述有声有色。我們不可能有很多机会直接接触伟大人物和英雄模范,但我们在和朋友闲谈时可以听到许多关于这个人物的传闻轶事。我们要善于倾听,又要善于创造这种机会,向朋友请教。
参考文献:
[1]张滢莹.流潋紫:做编剧,要学会平衡和坚持[N].文学报,2012-04-19 (003).
(作者简介:由笑凡,男,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三级编剧,研究方向:编剧)(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