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小学音乐作为一门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遵循按照教育规律和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全面综合分析学生学情、身心特点等基础上,把审美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歌唱教育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287
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实施歌唱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唱好歌曲,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通过歌唱的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和体验,因此,唱好歌、会唱歌、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呈现尤为重要。
1声音训练
在进行歌唱练习时,对呼吸的把握情况会影响歌曲演唱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行之有效的呼吸练习,让学生做到身体放松,学会静静地呼气和吸气,帮他们感受气息的平衡并学会控制气息,采用“闻花香”等方式,为歌唱储备能量。在进行发声练习时,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发声游戏,让他们掌握连音、跳音等的唱法,并且注意歌曲的演唱速度和音调强弱,以为学生的歌唱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应抓好音准的训练。有些小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无法辨认音高的差别,演唱不同的高低音时都唱成一样的音高,这也就是常说的“唱歌跑调”或者“音唱不准”。教师必须抓好音准的训练,要让小学生在唱之前養成良好的听辨习惯,在音阶和模唱的练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音高概念,此后再加入伴奏,检查学生的音高记忆,帮助学生把握音高的感觉,使学生清晰地感知歌唱曲目中旋律的强弱、速度和音调的高低等。科学的呼吸方法也可以稳定音高,在练习时适当地利用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呼吸方法,比如小学生在唱高音时,把自己的身体想象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气球弹起时唱出高音;在训练头声时,想象自己在一个深邃的山洞里,声音能传得很远,只需发出较小的声音远处的人就可以听到。
2气息训练
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在歌唱中能达到音律的准确、吐字的清晰、情感的真挚等效果,除与自身的禀赋有关外,更多得益于后天的科学训练,尤其是与日常的气息控制训练有直接的关系。鉴于小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及发育状况等因素,在教学中可以采用“S手势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气息控制的训练,即教师将手掌置于胸前,当学生看到此动作时发“S”声音,并通过教师手势的静与动、伸出与收回等动作,对发“S”声音进行声断气不断的渐强、渐弱控制气息训练;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对学生观察,检验学生训练是否正确、是否到位。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例如低年级学生在难以掌握呼吸技巧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稍浅的吸气方法即可,让他们慢慢地吸慢慢地呼;而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应指导其增加吸气的深度,并使学生具有保持和有节制地呼吸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腹式呼吸法训练,让气息由于腹肌的收缩而呼出。
3节奏训练
歌曲的节奏是歌曲呈现出美感的基础,它是由乐音按一定的调式关系和节拍关系组织起来的,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调、歌词、情感等共同体现出歌曲的艺术风格及鲜明的时代特点。小学生在练习节奏时,既要注意音质的练习,又要注意发声的练习。歌唱的声音是由人发出的,是带有语言的声音,字音美也是歌唱艺术中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练习中,小学生的天籁之声圆润流畅、清澈悠扬,但是要注意音调的准确及情感的表达。语言一直是演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歌词的长短交错、声韵和谐,鲜明强烈的节奏感和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都使歌唱表演更具有音乐性,呈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也对歌唱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他强调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身体活动与周围世界的自然变化,在听的基础上跟着音乐哼唱,从而培养学生的聆听感受,并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体验音乐的各种元素,使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相协调,同时要控制呼吸,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达成共鸣变化。此外,通过不同的音乐体裁与形式的结合也可以提高学生歌唱的技巧以及增强学生歌唱中的情感表达。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歌唱教学属于基础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音乐教师要适当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巧妙设计音乐活动,以此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实现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国富.小学音乐课的歌唱教学方法分析与解读[J].北方音乐,2019(02).
[2]王涓.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归真与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8).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287
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实施歌唱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唱好歌曲,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通过歌唱的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和体验,因此,唱好歌、会唱歌、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呈现尤为重要。
1声音训练
在进行歌唱练习时,对呼吸的把握情况会影响歌曲演唱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行之有效的呼吸练习,让学生做到身体放松,学会静静地呼气和吸气,帮他们感受气息的平衡并学会控制气息,采用“闻花香”等方式,为歌唱储备能量。在进行发声练习时,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发声游戏,让他们掌握连音、跳音等的唱法,并且注意歌曲的演唱速度和音调强弱,以为学生的歌唱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应抓好音准的训练。有些小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无法辨认音高的差别,演唱不同的高低音时都唱成一样的音高,这也就是常说的“唱歌跑调”或者“音唱不准”。教师必须抓好音准的训练,要让小学生在唱之前養成良好的听辨习惯,在音阶和模唱的练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音高概念,此后再加入伴奏,检查学生的音高记忆,帮助学生把握音高的感觉,使学生清晰地感知歌唱曲目中旋律的强弱、速度和音调的高低等。科学的呼吸方法也可以稳定音高,在练习时适当地利用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呼吸方法,比如小学生在唱高音时,把自己的身体想象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气球弹起时唱出高音;在训练头声时,想象自己在一个深邃的山洞里,声音能传得很远,只需发出较小的声音远处的人就可以听到。
2气息训练
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在歌唱中能达到音律的准确、吐字的清晰、情感的真挚等效果,除与自身的禀赋有关外,更多得益于后天的科学训练,尤其是与日常的气息控制训练有直接的关系。鉴于小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及发育状况等因素,在教学中可以采用“S手势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气息控制的训练,即教师将手掌置于胸前,当学生看到此动作时发“S”声音,并通过教师手势的静与动、伸出与收回等动作,对发“S”声音进行声断气不断的渐强、渐弱控制气息训练;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对学生观察,检验学生训练是否正确、是否到位。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例如低年级学生在难以掌握呼吸技巧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稍浅的吸气方法即可,让他们慢慢地吸慢慢地呼;而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应指导其增加吸气的深度,并使学生具有保持和有节制地呼吸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腹式呼吸法训练,让气息由于腹肌的收缩而呼出。
3节奏训练
歌曲的节奏是歌曲呈现出美感的基础,它是由乐音按一定的调式关系和节拍关系组织起来的,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调、歌词、情感等共同体现出歌曲的艺术风格及鲜明的时代特点。小学生在练习节奏时,既要注意音质的练习,又要注意发声的练习。歌唱的声音是由人发出的,是带有语言的声音,字音美也是歌唱艺术中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练习中,小学生的天籁之声圆润流畅、清澈悠扬,但是要注意音调的准确及情感的表达。语言一直是演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歌词的长短交错、声韵和谐,鲜明强烈的节奏感和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都使歌唱表演更具有音乐性,呈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也对歌唱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他强调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身体活动与周围世界的自然变化,在听的基础上跟着音乐哼唱,从而培养学生的聆听感受,并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体验音乐的各种元素,使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相协调,同时要控制呼吸,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达成共鸣变化。此外,通过不同的音乐体裁与形式的结合也可以提高学生歌唱的技巧以及增强学生歌唱中的情感表达。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歌唱教学属于基础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音乐教师要适当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巧妙设计音乐活动,以此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实现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国富.小学音乐课的歌唱教学方法分析与解读[J].北方音乐,2019(02).
[2]王涓.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归真与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