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力量,驱使年轻人负债累累?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war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熟悉消费主义。有很多线上线下的场景可以对应。经典的有卖肾买iPhone;到现在一直流行“买买买”;而在很多公共事件上,哪怕跟消费主义无关,但很多信息都会露出消费主义的痕迹—比如人们扒出了某个明星的“小三”有很多奢侈品。
  最能说明消费主义的一个数据指标大概是“90后人均负债12万元”。
  它并不是孤证。2018年11月,央行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80.98亿元,环比增长16.43%—而在2018年第二季度的时候,信用卡逾期半年未还款的总额是756.67亿元,环比增长6.35%而已。
  消费主义显然一直在高歌猛进。
  关于消费主义,已经有太多的书和文章进行描述、分析、批判了。本文想换一个角度,一个比较新的角度。它是一种社会运作体系,那就探究一下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它运作。

消费主义的“主义”是什么?


  消费主义据说是“为消费而消费”,“消费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是目的本身”。如果再激动一点,我们还可以说“人沦为了消费的奴隶”。
  这些话看上去都比较知识分子,其正确性、深刻性毫无疑问。但它有一个毛病:缺乏明晰性,包括说的人,可能都不太清楚这是什么意思。
  而且我们看到,批判消费主义的知识体系是一个系统,消费主义又是另一个系统,你天天骂它也丝毫不影响它攻城掠地,一统江湖。这两个系统之间,长期以来甚至并行不悖。
  有理由问一下,为消费(得到)什么而消费(付钱)呢?这个目的是什么?
  消费主义的一个基本预设是:它不是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而是在基本需求满足之后,追求“主义”层面的东西,或一个人的消费并不是为了满足需求,而是为了追求“主义”。所以才叫消费主义。
  基于这个预设,一个人没有手机,或换手机时想买台更好的,这类基本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显然都不叫消费主义。但是,他只有2000元钱,本来可以买台便宜的,却哪怕贷款也要买5000元的,觉得这样拉风;或者,他想换好手机的目的是为了觉得时尚高档有面子,这显然就是消费主义了。
  那么这个“主义”是什么东西呢?有些人把它抽象表达为“精神”,我认为是错误的。因为“精神”既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形象,而一般总是理解为具有正面意义。比如,一个流水线工人分期付款买手机,获得了某种精神體验,这有什么好批判的呢。
  “主义”是不是心理需求?好像是的,但我们进行一下情境想象。想象一个90后女生,为什么要贷款去买一个包包?如果拥有了这个包包,她当然会感觉自己价值感很足,很有自信。看上去似乎是心理需求。但是,我们能够捕捉到她背后的焦虑:没有这个包包,在周围环境里,自己好像并没有太多价值感和自信。驱动她贷款买包包的一个动机,恰恰是为了解决这个焦虑。包包是她和周围环境进行心理竞争的筹码,决定了她在一定的情境里是赢家还是输家。
  所以,可以看到“主义”有两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有一套社会价值观,根据一个人所占有的物的档次和数量,来定义一个人的价值,决定他的阶层处境、心理处境。占有的前提不仅仅需要有钱,而且要花钱,占有需要得到表演或显示。被这套价值观洗脑,或接受、屈服于这套价值观的人,会自动根据自己所占有的金钱,以及金钱可以对应的占有物的档次和数量,来体验自己的价值,识别自己的阶层处境、心理处境,并和别人有心理竞争。
  第二个内容,消费的目的在于显示、确立、维护自己具有优势的阶层处境、心理处境,或从处于劣势的阶层处境、心理上处境上提拔自己。它是一种驱之不散、必须解决的焦虑,而且无法停下来。
  所以,消费主义就是为得到具有优势的阶层处境、心理处境而付钱,目的是为了在焦虑驱使下提拔自己。
  很多人批判消费主义的合理性正在于:受焦虑驱使而消费,只会收获更大的焦虑。

在社排上自我提拔


  我给出社会价值排序的公式,可以看到消费主义的本质,以及它为何日益强化:“社排=利益食物链 心理食物链 审美价值链”。
消费主义就是为得到具有优势的阶层处境、心理处境而付钱,目的是为了在焦虑驱使下提拔自己。

  利益食物链对应一个人的阶层,以及他的社会位置,要往上攀爬并不容易。一般来说,上升一个阶层很正常,但上升两个阶层,就是很有本事了。而能上升三个阶层以上的,已经是人中龙凤。
  阶层越高,利益食物链上的位置越高,当然心理食物链的位置也越高,在很多情况下,审美价值链的位置也越高—比如有谁真觉得马云丑没气质吗?
  利益食物链位置高的人,会通过消费来显示这一点,并和利益食物链中下端的人有所区别,比如开劳斯莱斯、穿各种奢侈品,用凡勃伦的话来说就是进行炫耀性消费。消费主义首先是从这群人那儿发端并往下传递的。但对于占多数的人来说,利益食物链和心理食物链位置都不高,甚至经常在心理上被人碾压。如何改变这一点?
  办法就在社排的公式里:提高自己在审美价值链上的位置。这个办法,是消费主义得以进行社会运作的重要秘密。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主义天衣无缝地完成了两个逻辑的偷换。
  首先是用显示阶层的占有物来偷换阶层。
  优势阶层会用他们所占有的东西,来和劣势阶层区分开来,从而把自己在利益食物链上的位置,兑换为心理食物链和审美价值链上的位置。比如,在iPhone刚出现在中国时,由于价格贵,买iPhone的基本是城市中产以上。我们应该还有深刻的印象,很多人发布信息,都要刻意显示一下“来自iPhone”。那种感觉想必是很爽的,毕竟在心理食物链和审美价值链上似乎都处于上端。   这个逻辑是这样的:我是什么阶层→我用什么。物在消费主义下似乎是阶层的标签。
  但很多被iPhone在心理上碾压的人不干了。虽然无法攀爬到某一个阶层,但买一部iPhone,想想办法还是有的—比如卖肾。
  于是,一个劣势阶层卖肾买iPhone,就很可能会被识别为优势阶层。他通过占有iPhone,在审美价值链上自我提拔,无形中心理食物链位置好像提高了,虽然利益食物链没什么改变,但社排已然提高。
  逻辑变成了这样:我用什么→我好像变成了什么阶层。
  这种模仿很自然地导致了“阶层冒牌”的现象,以至于当一个标准中产发现月收入三四千元的打工者都人手一部iPhone时,为了让自己不混同于一般人民群众,只能用别的手机。这是iPhone在目前的中国已没那么火的重要原因,因为它在社排上被拉了下来。
  第二个逻辑的偷换,是通过提高审美价值链上的位置,来提高心理食物链上的位置,并因为社排的提升,短暂地获取一种好像利益食物链不存在或提高了的幻觉。想象一下一个在服装店里“买买买”的人,我们发现虽然这是心理逻辑的偷换,但却如此真实。
  我发现,消费主义对于一个社会的整体稳定运作作出了很大贡献。并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层面上的。它缓解了阶层竞争的社会紧张。毕竟,改变阶层是有难度的,但通过消费主义,改善阶层处境、心理处境,提高自己的社排,却很容易—哪怕没钱也可以提前透支。
  这才是消费主义的最大魅力。必须承认一下,跟这种魅力比,批判消費主义的那些声音何其不得要领、苍白无力。只要社排没有动摇,只要商业体系在运作,消费主义一定成王成圣。

阶层基准线


  消费主义的本质就在这两个逻辑的偷换中。所以,上层社会的那种用来显示阶层的炫耀性消费,只是消费主义中顶尖的那一部分,起的只是示范、引领作用,并不是主体。从消费主义的社会运作来说,它其实有一个阶层基准线的设计。
  “社会运作基准线”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解释解释。
  比如,流行的大部分 “文化知识产品”(包括电影、电视、知识付费、书籍等),以及消费时尚、网红奶茶店打卡,都是以中产下层,即公司普通白领、大学生等群体的心智、趣味为基准线设计的。
  他们在利益食物链上位置还没有达到社会平均线(中产中层),又由于有一定的文化资本,通过审美价值链来在社排上提拔自己的动机最为强烈,对时尚最为热衷。所以,他们秀这个秀那个,评论这个转发那个的心理动作最频繁,而且好像动作不能停—流量就是由此产生。
  小资,文青,小清新,小确幸,这个青年那个青年,还有无数网络热词,都是这个阶层玩的。随便翻看很多公众号和书籍,这个网红店那个打卡圣地,你会发现都是为这个阶层而准备。
  如果高于这个阶层在心智、趣味上的基准线,一本书可能就是学术性的了,将曲高和寡;如果低于这个阶层基准线,那就会被认为low,可能遭到鄙视,比如快手。
借助消费主义,买这样买那样,一些处在社会下层的上层的90后青年,在社排上已把自己提拔为“假性中产”。

  强调一下,中产下层的社排、心智、趣味,是理解中国社会在商业上、传播上的社会运作的关键。
  如果在商业、传播上,高于中产下层这个基准线,那就很high了,基本上是小众或奢侈品的玩法。由于高于或远高于基准线的社排、心智、趣味,比较高端,因此可以被中产下层或以下的阶层模仿,但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大众化”(也就是要下降到等于或低于基准线的社排、心智、趣味),要么它必须庸俗化,要么可能被山寨化。买菜大妈都人手一个LV,就是庸俗化和山寨化的例子。
  所以,除非是小众或深度的东西,否则无论是观念、知识还是商品的传播,要制造流行和时尚,大部分都是要努力契合中产下层这个基准线。可以在基准线中点,或略上一点、略下一点,然后进行扩散,带动更高的阶层和更低的阶层。
  消费主义在中国,在经济能力、心智、趣味的基准线,恰恰也是中产下层。高端、奢侈品毕竟只是少数人的市场,以中产下层往上、往下扩散一到两个阶层,是消费主义进行社会运作以及深度扩散的根本奥秘。所以我们发现了这样的现象:90后人均负债12万元。这些90后,大部分是中产下层和社会下层的上层。这个现象的信息量非常大。
  根据前面所讲的在审美价值链上的自我提拔,早已经发生了这种情况:借助消费主义,买这样买那样,一些处在社会下层的上层的90后青年,在社排上已把自己提拔为“假性中产”—在社会位置上虽然不是中产下层,但在趣味、消费方式上已然是。这是“小镇青年”成为商业关键词的原因,也是很多公司要“下沉”到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的考量。
  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这段时间媒体所提到的现象:很多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另外一些人宁愿在工资不高的办公室里打杂,或做别的体面的“不稳定职业”,也不会选择去工厂或需要运用体力的工作。所以我们看到技工、维修工、酒店清洁工中很少出现年轻人,更不用说建筑工人了。
  不仅仅是中国,消费主义深度扩散的地方都会发生。比如欧洲早就发生。像德国、法国引进移民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很多人不想干跟体力劳动和蓝领阶层联系在一起的工作,都想当办公室里体面的白领。
  消费主义可以让很多人在社排上自我提拨,但却让人想逃离它基准线之下的阶层,这大概是它一个看得见的效应。
其他文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就朝鲜决定停止核导试验,全力发展经济发表谈话  朝鲜劳动党七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停止核和导弹试验,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中方认为,朝方有关决定有助于进一步缓和半岛局势,有助于推动半岛无核化和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实现半岛无核化和本地区持久和平,符合半岛及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我们祝愿朝鲜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李承在监控里看到李方感到不适后趴在电瓶车上休息  中通快递员李方的死讯被传了3次。  第一次,是他的哥哥李承在将李方送往医院的救护车上,听到救护人员说“(李方)几乎没有心跳了”。  “在我们平常的理解里,没有心跳基本就等于没命了。”李承告诉南风窗记者。  那是今年4月10日深夜近零点,十几分钟前,在河北石家庄李方的出租屋里,李方被哥哥发现,裸着上身,脚杵在地面上,半悬在床沿,挺着肚子不住地“倒喘气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响下,受到交通管制和隔离影响,居民防疫隔离增加了宅在家里的时间。在线购物、在线娱乐、生鲜电商、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经济业态相对活跃,使得“宅经济”成为当前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部分抵消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补位”,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21.3%宅家网民线上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在61
截至2019年8月21日,刚果(金)已累计报告埃博拉确诊和可能病例2934例,其中死亡病例1965例。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刚果(金)埃博拉疫情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残酷的方式再次证明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之间的联系。致命病毒引发的神秘流行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再次超出人类的想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截至2月8日,中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7198例,死亡病例
在法定货币时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影响经济运行,更影响着普罗大众的钱包。美联储尤甚。  8月1日,美联储公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2%至2.25%。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将利率降至零以来的首次降息。  9月18日,美联储再次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1.75%~2%的水平。这是第二次降息。  某种意义上讲,美联储是“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对全世界有着强大的
新电影《小丑》(Joker)讲述了亚瑟·弗莱克的故事。弗莱克是一位孤独的精神病患者和派对小丑,他试图成为单口相声演员,但被拒绝和羞辱。后来他通过成为一位杀人犯和煽动“反富”暴动,报复社会。  《小丑》在今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赢得了最佳影片金狮奖,但对它的评价毁誉参半。许多影评人赞扬它,说片中的暴力主角领导了一场对残酷的不公平秩序的暴动。他们说,小丑是一位被践踏的英雄,他的暴力是勇敢的自我表达行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Robert Skidelsky)  英国新财政大臣里西·苏纳克,做了首相约翰逊在前任财相萨义德·贾维德2月份被迫辞职之后想让他做的事情。在3月11日的预算中,苏纳克大开支出阀门,准备在未来5年实施2000亿英镑的刺激计划。  “……凯恩斯会批准这个预算。”《泰晤士报》政治评论员马修·帕里斯写道。而苏纳克3月17日宣布追加3500亿英镑支持新冠疫情期间的英国企业,更是广受赞扬
6月9日,山东滨州,农民机械化收割小麦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而言,都意味着“吃饭”成了一个更严峻的问题。  6月9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当下共有超过8.2亿人正在挨饿,约20亿人处于“隐性饥饿”中。到今年年底,全球遭受严重饥饿的人口数量将会比去年翻倍。“我们的食品系统正在失灵,而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则将使情况进一步恶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 
2021年1月6日,一列载有汽车配件、小商品、医疗器械、建筑材料等货物的中欧班列在江苏连云港港口铁路编组场整装待发  1月15日,欧盟贸易委员会总司长萨宾·韦安德表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完整文本将会在近期公布。一周后,协定公布。  围绕该协定的一系列谈判历时7年、共35轮,最终于去年12月30日一场中国和欧盟间别具特色的视频峰会上画上了句点。之后,欧盟委员会发布题为“会晤结果:坚定地捍卫欧盟的
1993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稀有地开出了一个双黄蛋,谢飞导演的电影《香魂女》和李安导演的《喜宴》。上世纪90年代,导演谢飞是国人心目中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拍摄过《本命年》《香魂女》等知名影片。  2021年,谢飞被网友称作是“豆瓣最大牌的影评人”,这位79岁的导演以每两三天一部的节奏,在自己的豆瓣主页上更新着评分,涉猎电影、电视剧甚至最新的网剧。  谢飞在“文革”之前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