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的布置其作用有三:一是巩固当天所学相关的知识点,二是考察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三是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作风。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作业体现科学性,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一、当前农村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在一些基础薄弱校的农村学校,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状况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要么抄袭,要么草草完成。“三低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判作业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具体情况如下:
(1)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背景对作业的影响。我校学生中近三分之一是“留守”孩子,忙于生计奔波,家长的文化水准一般,有的甚至很低是这些家长的共同特点。所以学生的作业质量较差。
(2)农村初中数学作业“题海战术”现象严重,难以保质保量完成。鉴于以上的情况,教师看到学生的作业质量差,就会布置更多的机械、重复、单一的题目,然而学生已经产生厌烦情绪与恐惧心理,完成作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认真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3)作业仅是无设计式的应试训练题。作业内无层次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个体需要,大大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当布置的作业毫无吸引力又有一定难度时,以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而言,很少有学生有耐心和毅力去认真完成。
这样一来,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的也很苦,却收效甚微。那么怎样设计一份适合学生、吸引学生的作业?
二、作业的布置与设计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作业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分层次设计,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教学中布置作业,应体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理,从作业安排上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和快慰,最终收到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作业设计时,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教学中,我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题,重在“双基”训练;综合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定作业时不再有困难,他们便会完成。
例1: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甲、乙、丙、丁四名打字员承担一项打字任务,若由这四人中的某一人单独完成全部打字任务,则甲需要24小时,乙需要20小时,丙需要16小时,丁需要12小时。问:
A档题:如果甲、乙、丙、丁四人同时打字,那么多少时间完成?
B档题:如果按甲、乙、丙、丁······的次序轮流打字,每一轮中每人各打1小时,那么需要多少时间完成?
C档题:能否把(B档)题中所说的甲、乙、丙、丁的次序作适当调整,其余都不变,使完成这项打字任务的时间至少提前半小时?
评析:这是一道“档次”明显的题目,题目本身的解题过程是一个层层深入、探究的过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很有裨益。因此,在分析时把它做“分档作业”处理,保证了尖子生的培养,也避免了中下学生看到大题目就撒手不理的现象。
(2)体现生活实践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作业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认识水平。
例2:七年级统计图的选择
作业设计:请你向父母亲调查,你家近五年(98年、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的家庭收入情况(单位:万元)。①请你用三种统计图,把你家近来的家庭收入情况表现出来。②对近五年的家庭收入变化,你有何感想?
评析:用统计图来反映自己家庭的收入情况,既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去调查完成,达到知识目标,激发内在的智力潜能和数学兴趣,又让学生关心自己家庭的经济。
(3)合作型作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参与学习过程,尝试思考感受知识,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
我曾尝试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制一份单元检测卷。在编制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复习本单元内容,找重点,列提纲,选择题型,忙得不亦乐乎。编制试卷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也是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一份试卷的编制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激发和增强。
(4)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提高作业的质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
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认识到:数学知道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和科技的基础。以华罗庚先生的一句名言作为结束语:“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胡国科.凸显新课程理念,赋予作业新生命.“数学网”,003、12
一、当前农村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在一些基础薄弱校的农村学校,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状况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要么抄袭,要么草草完成。“三低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判作业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具体情况如下:
(1)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背景对作业的影响。我校学生中近三分之一是“留守”孩子,忙于生计奔波,家长的文化水准一般,有的甚至很低是这些家长的共同特点。所以学生的作业质量较差。
(2)农村初中数学作业“题海战术”现象严重,难以保质保量完成。鉴于以上的情况,教师看到学生的作业质量差,就会布置更多的机械、重复、单一的题目,然而学生已经产生厌烦情绪与恐惧心理,完成作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认真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3)作业仅是无设计式的应试训练题。作业内无层次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个体需要,大大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当布置的作业毫无吸引力又有一定难度时,以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而言,很少有学生有耐心和毅力去认真完成。
这样一来,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的也很苦,却收效甚微。那么怎样设计一份适合学生、吸引学生的作业?
二、作业的布置与设计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作业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分层次设计,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教学中布置作业,应体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理,从作业安排上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和快慰,最终收到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作业设计时,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教学中,我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题,重在“双基”训练;综合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定作业时不再有困难,他们便会完成。
例1: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甲、乙、丙、丁四名打字员承担一项打字任务,若由这四人中的某一人单独完成全部打字任务,则甲需要24小时,乙需要20小时,丙需要16小时,丁需要12小时。问:
A档题:如果甲、乙、丙、丁四人同时打字,那么多少时间完成?
B档题:如果按甲、乙、丙、丁······的次序轮流打字,每一轮中每人各打1小时,那么需要多少时间完成?
C档题:能否把(B档)题中所说的甲、乙、丙、丁的次序作适当调整,其余都不变,使完成这项打字任务的时间至少提前半小时?
评析:这是一道“档次”明显的题目,题目本身的解题过程是一个层层深入、探究的过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很有裨益。因此,在分析时把它做“分档作业”处理,保证了尖子生的培养,也避免了中下学生看到大题目就撒手不理的现象。
(2)体现生活实践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作业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认识水平。
例2:七年级统计图的选择
作业设计:请你向父母亲调查,你家近五年(98年、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的家庭收入情况(单位:万元)。①请你用三种统计图,把你家近来的家庭收入情况表现出来。②对近五年的家庭收入变化,你有何感想?
评析:用统计图来反映自己家庭的收入情况,既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去调查完成,达到知识目标,激发内在的智力潜能和数学兴趣,又让学生关心自己家庭的经济。
(3)合作型作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参与学习过程,尝试思考感受知识,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
我曾尝试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制一份单元检测卷。在编制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复习本单元内容,找重点,列提纲,选择题型,忙得不亦乐乎。编制试卷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也是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一份试卷的编制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激发和增强。
(4)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提高作业的质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
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认识到:数学知道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和科技的基础。以华罗庚先生的一句名言作为结束语:“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胡国科.凸显新课程理念,赋予作业新生命.“数学网”,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