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外文学篇日对比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 :语文建设·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T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容量有限,其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大多以补全类型、充分示范为择选原则。这导致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数量庞杂、关联性不强,以零散篇章分布于中小学各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难以如中华经典文学作品一样形成系统,因此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几乎毫无助益。笔者认为,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应加强与我国文学作品的横向联系,借助我国文学框架清晰、历史绵长、发展连贯的系统优势,构建起相应的教学联系。这样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角研究外国文学,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解析外国文学作品,还能起到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重的作用。
  《哈姆莱特》(节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的一篇课文,笔者以之为例,将其与我国同时期戏剧作品《赵氏孤儿》建立横向对比,以此拓宽讲授的深度,凸显作品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增进对作品人文精神和中西文化异同的理解。笔者也希望借助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框架,为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提供借鉴,为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教材课文与群文阅读之间的进一步融合提供参考。
  一、对比文化价值观
  中西戏剧艺术的高峰都在16世纪前后(我国元明两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哈姆莱特》与《赵氏孤儿》内容、题材相似,创作时间相近,唯独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由此展开对比分析,可以让学生透过文本审视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发现中西文化的不同,进而以西方文化为鉴,体会、了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分析:
  1.内容相近:均为复仇文学,围绕“宫廷恩怨”展开
  悲剧《赵氏孤儿》和《哈姆莱特》是中西复仇文学的经典,由于文化差异,主人公复仇行为的表现不同,中国复仇文学偏重复仇事件本身,而西方复仇文学则更多地关注复仇主体的精神世界、性格变化等。中西复仇主题的呈现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性格与审美情趣。《赵氏孤儿》为元代作家纪君祥根据《左传》和《史记》中的内容改写,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悲剧文化精神;《哈姆莱特》演绎的是丹麦王室恩仇,将人物内心描摹得极富艺术魅力。这两部悲剧名著都是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来展开王侯将相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二者不仅题材相近,且都是作者对前朝(外国)史实的戏说和改编,作为一组群文开展阅读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认知,发现中国传统宫廷复仇文学与西方复仇文学的异同。
  2.思想迥异:复仇行为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认知
  《赵氏孤儿》演绎的是一个经过加工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屠岸贾将军倚仗自己位高权重,在国君的默许下杀害了政敌上卿赵盾家族三百余人。尚在襁褓中的孤儿赵武,在门客程婴和一批同情者的掩护下逃脱劫难,长大成人后在新君及同情者的支持下,诛灭屠氏,报仇雪耻。因为当时社会文化偏重伦理目标的实现,所以作者较少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较少描写复仇主体的心理冲突,而是让主人公在经历惨烈的经历之后,淋漓痛快地雪耻,使人产生“恶有恶报”的愉悦。我们从这些人物身上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隐忍对抗、不屈不挠的精神。《赵氏孤儿》虽为悲剧,但不像西方悲剧那样,以大毁灭的悲惨结局收尾,它的结局与中国大部分古典剧作一样,有一个大快人心的团圆结局。诚如孔子所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大团圆的结局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恶势力毫不屈服、勇敢抗争、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邪不胜正”乐观精神的集中体现。
  《哈姆莱特》则不同,聚焦于复仇主体哈姆莱特的情感和思想变化,细腻地反映了他为了复仇一步步割舍爱情、友情、亲情的心路历程,将叙述重点放在哈姆莱特在心理矛盾重压下的“疯癫”上。作品以“生存,还是死亡”作问,演绎对“正义”与“慈悲”、“复仇”与“宽恕”的辩证思考,没有对主人公的复仇表示绝对的支持,也没有将弑君篡位的仇人塑造成绝对的“恶人”。全剧最终客观反映了人性的坚强与脆弱,表现了一种理性的思辨精神。复仇只是剧中人性矛盾的爆发点,而非要重点表现的价值取向。
  通过上述对比,学生可以发现我国传统文化在弘扬社会公序良俗、迎合人民价值取向、反映积极乐观的抗争精神等方面的突出之处。教师就此进一步加以阐释,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曲、话本、小品文、明清小说等传统文学作品的思想取向,让学生在后续阅读中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立体认识。
  3.风格差异:体现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
  西方的复仇之作不像中國的复仇之作,使人产生善定胜恶的愉悦感,而是激发出人们对个体与命运抗争的悲壮感,震撼人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整个过程,也是个体的精神和肉体与丹麦的黑暗社会现实、与悲剧命运进行对抗的过程。这种抗争的不可确定性及其最终的失败带来强烈的悲剧色彩,使人随着复仇主体的内心及其行为产生强烈的悲壮感,并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相对大欢乐结局的《赵氏孤儿》而言,《哈姆莱特》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善恶人物最终都遭到了毁灭。莎士比亚的笔下,哈姆莱特承担的不仅仅只是复仇一事,还要承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是一项英雄的事业,一个不能胜任的人最终将会毁灭。剧中人物的理想没有实现,但是该剧用惨痛的结局,进一步深化了生活的本质、强化了对社会现实的控诉,是西方的悲剧观念的一个重要呈现。
  对比两剧,学生可以发现中华传统“忠义”文化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思潮的不同,从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受我国传统文化中矢志不渝、信念坚定的精神操守,及其背后蕴藏的悲剧之美和道义追求。
  二、对比教学实例
  《赵氏孤儿》中,为家族报仇的主题贯穿在全剧始终。贯穿全剧的人物中,程婴无疑是最鲜明、最令人敬佩的形象。“我如今将赵氏孤儿偷藏在老宰辅跟前,一者报赵驸马平日优待之恩,二者要救普国小儿之命。念程婴年近四旬有五,所生一子,未经满月。假装做赵氏孤儿,等老宰辅告首与屠岸贾去,只说程婴藏着孤儿,把俺父子二人,一并处死;老宰辅慢慢的抬举孤儿成人长大,与他父母报仇,可不好也?”为了保护赵家残存的一线血脉,程婴大义凛然,甘愿献出自己和儿子的性命,表现出了中国人有恩必报、坚持正义、反对邪恶的意志和愿望。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赵氏孤儿》更多地体现了复仇事件本身。程婴等人在整个复仇过程中,始终坚定复仇的信念,矢志不渝,即使面对死亡也丝毫不犹豫,竭尽全力帮助赵氏孤儿报仇雪恨。整个过程惊险起伏,惊心动魄,即使人物的情感有些许波动,也不会改变助人复仇的坚定意志。
  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却全然不同,剧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公哈姆莱特的思考和犹豫。哈姆莱特在剧中一直处于思考与行动的矛盾中,所思考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复仇问题,因此,他错过了不少复仇的良机。
  《哈姆莱特》中关于复仇的思考,不是在一开始就坚定地确定下来的,也不是一种简单的呈现,而是一段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突然传来父亲暴毙的消息,使他格外震惊和悲伤,尤其是母亲竟然在父亲才去世一个月后,就嫁给了父亲的弟弟,这一切显得太突然和不正常。在这个阶段哈姆莱特还没有确定复仇之志,而是陷入了悲伤的精神世界。直到哈姆莱特听到已故父王的鬼魂道出被害真相:“那毒害你父亲的蛇,头上戴着王冠呢。”此时他才开始酝酿复仇的计划。但他在思索复仇计划的过程中,并没有单纯地考虑报仇雪恨。考虑到宫廷里边,克劳狄斯的耳目太多,他决定装疯试探。他犹豫不决,错失了几次复仇良机。直到在与雷欧提斯比武时,哈姆莱特听到雷欧提斯将奸王的阴谋和盘托出,才在临死之前杀死了仇凶。可以说,哈姆莱特在整个复仇行动中,不是一个主动的策划者,也没有主动地去寻找一切机会实现复仇目的,他只是在各种因素的累积下,真相已经浮出水面的局面下,才刺出了徘徊已久的复仇之剑。这个由于形势逼迫而最后实现的复仇目的,并没有凸显正义之举,也没有解决他所疑惑的问题。
  在这两段情节的对比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熟读课文,然后思考为何程婴复仇目标明确而哈姆莱特“反复无常”、“哈姆莱特是否与程婴一样完全站在正义的立场上”等问题,引导学生总结两部剧作在社会价值、思想内涵等方面的不同,进而引导学生结合我国元明两代历史,分析剧作背后的中华历史文化。
  三、对比教学价值
  《哈姆莱特》(节选)作为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的教育价值很明显:一是作为优秀的西方文学作品,打开学生阅读与鉴赏的眼界,让学生学习现代戏剧的叙事结构,品味译作的优美语言,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学储备;二是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载体,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文化思潮,加深对人性、伦理的辩证认识,提升自身的文化包容能力。《赵氏孤儿》作为课外拓展阅读作品,可以让学生从题材相近、情感类似的中西文学作品中发现文化的异同,通过古与今、中与西、传统文化与人文思想的对比,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个性和深厚内蕴,为如何辩证地扬弃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进而确定自己的价值观、情感取向、文化立场,寻找答案。
  教学中首先要立足剧作语言、情节展开对比教学,而后再联系作者的创作时代确定其创作立意、作品的主题思想等。进而可以总结中西方文学发展的不同历程,让学生对我国文学史产生初步认识,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具体可以从民族性格、审美情趣、文学传统等方面作阐发。
  复仇主题的不同呈现,体现了中国和西方各自不同的民族性格与审美情趣。西方悲剧以主要人物毁灭作为结局,主要是因为西方的基督社会相信人死后会面临末日审判,而死是一种充满牺牲精神的高尚行为,能够使灵魂得救。哈姆莱特的“生存,还是死亡”这一著名的独白就体现了一种哲思性。西方悲剧强调悲壮的风格,剧情的发展倾向于一悲到底,结局往往是主要人物的彻底毁灭。用人物的死亡给悲剧画上句号,体现了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悲壮和不可调和的特征。
  中国传统美学重视文学作品的情感感染作用,作家不吝于在作品中表达自己鲜明的爱憎之情,在艺术效果呈现上,使得情理结合,体现出一种“中和”之美,这使得戏剧创作不会像西方戏剧一样具有极大的张力。这种独有的中和之美成为戏剧史上另一道独特的光景。此外,民族精神的影响使中国古典悲剧含有巨大的伦理力量,这种伦理力量形成了一种道德美,既凈化和陶冶了人们的心灵,也影响了人们对这种道德美的认同和追求。中国美学讲究真、善、美合为一体,真的言行、善的德行、美的内蕴,形成了中国古典悲剧的一种民族特征。而中国广大民众在历史生活中,形成了爱憎分明、心地善良、乐观向上的典型民族性格,这种民族性格既影响了戏剧创作,也对观众的审美心理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坏人霸道横行,观众就期盼他能够受到惩戒;好人遭遇了不幸,观众就希望他有一个好的结局,即使最终悲惨地死了,也希望他能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因此,为了满足观众的这种期待心理,剧作家会在主人公悲惨的遭遇中,运用各种手法制造一些欢乐的气氛,结局往往是一种“团圆”的模式,让沉浸在主人公悲惨经历感伤中的观众,能被圆满的结局所感染,并坚定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当然,以上内容只是在“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基础上作的外延与伸展。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其本身亦是在保障教学本真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教学提升需要有所凭借,由教材现有内容发展文化教学,并以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反哺教材建设、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可以形成“固本培元”的良性循环。
  本文将原本不易深入开展教学的《哈姆莱特》与同时期我国古典剧作《赵氏孤儿》建立联系,通过文化引发产生文化思索,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文化认知,拓宽个人思想视域。笔者希望能以这一教学实践丰富当下语文教学,为课内外对比教学、课外延伸阅读、专题群文阅读等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为课堂教学创新带来更多可能。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基于信息技术的优势、中职药理学课程特点以及教学现状,以《解热镇痛药复方制剂》为例,通过实践研究证实将信息技术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确实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学生参与活动率、查看资源率,课堂参与度更高、测验成绩更好。   关键词:信息技术;药理学;云班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2-0052-0
摘 要:Focusky打破了传统PowerPoint单线条展示方式,采用“画布”作为内容展示界面,以路线呈现的方式,通过缩放、旋转、平移等功效创造非线性的演示效果。Focusky与Prezi功能相似,但更本土化,支持多种中外文字体,且有着丰富的动画效果。通过Focusky制作的微课不仅能较好地展示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路线呈现方式、手绘、手写等动画效果的逼真度,还说明了该软件在微课制作中的便利性,为
摘要:在数据服务网格系统(DSGrid)中,基于XML DataBase的XML复制技术是保证系统查询性能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XML复制关系图的复制更新策略,通过XML复制之间的数据依赖关系来追踪底层数据更新对各层次的XML复制的影响,并根据更新策略确定XML复制的更新方法。  关键词:XML DataBase; XML关系图;DSGrid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针对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过于强调编程语言语法而忽略编程方法,从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跨越语法规范,设计一种通用编程游戏,阐述了该游戏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和设计目标,最后分析了该游戏的应用原则和教学优势。  关键词:程序设计;计算思维;通用编程游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1-0055-03  Design of G
太行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华北敌后抗战的重要基地之一,是晋冀鲁豫边区的腹心地带;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又成为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前沿阵地与可靠后方。在纪念太行革命根据地创建80 周年之际,王占文先生应中共左权县委宣传部之约编写了《太行人民抗战民歌选集》。王占文先生一直致力于文化教育研究,曾编著《左权县民歌花戏进课堂教材》(1—4册),出版专著《流转千年的歌舞》《浴血辉煌》《晋
摘 要: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被赋予培养双创人才的新使命,那么高校如何打造“双创”升级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在行业—专业—就业衔接上做到有机的匹配?作者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双创”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实践教学体系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促进人才培养体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
摘要:针对我校学生计算机二级培训中Vlookup查找函数学习过程中存在理解难的状况,笔者积极采取措施,如在教学中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导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同时引导学生使用Excel函数参数对话框及其帮助系统进行函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及时归纳小结和评价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函数的参数的实际意义,降低学习难度、调动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基于Internet的商务应用将成为21世纪商务活动的重要形式。在VPN(虚拟专用网络)出现以后,建立安全,高效,成本低廉的专用网络不再是大型企业的专利。VPN以其先进的数据传输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的青睐。VPN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网络技术之一。  关键词:VPN技术;IPSEC协议;加密  中图分类号:
摘要:DHCP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IP地址资源不足和无线网络用户的移动性,并极大地减轻大型网络管理员的工作量,有利于快速地搭建一个大型网络或修改其网络配置。但由于DHCP协议在设计时未考虑安全的因素,在使用DHCP服务器为主机配置网络地址和参数的网络中面临着很多DHCP威胁,所以对DHCP安全性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该文笔者即围绕DHCP网络协议的安全性问题展开集中讨论研究,包括归纳DHCP网络安
摘要:本文通过对ArBac算法的分析。指出其挖掘性能对数据库属性数目的依赖问题。从而引入了对数据库进行属性分组的挖掘策略。最终提出了实现属性分组的拼接树模型。  关键词:ArBac;交叉连接:拼接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1-10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