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优明118是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广抗13A×明恢118配组而成的中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在福建省上杭县作连晚稻或烟后晚稻种植均表现出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不早衰,后期转色好,米质一般,产量高等特点,2009年已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9005)。
一、主要特征特性
1. 产量表现。该品种2007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组区试,平均亩产465.67千克,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比对照汕优63增产7.66%,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14.55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9.98%,达极显著水平,当年的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3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9.59%;2009年在福建省上杭县庐丰乡上坊村烟后晚稻示范种植3335平方米,实割测产平均亩产量达653千克。
2. 生育期。广优明118在福建省上杭县作烟后晚稻示范栽培,6月20日播种,7月4日机械插秧,9月10日始穗,9月17日齐穗,10月26日成熟,经两年种植考查,全生育期128天,与对照汕优63熟期相似。
3. 农艺性状及抗性。广优明118在福建省上杭县庐丰乡上坊村烟后晚稻示范种植表现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不早衰,后期转色好,产量高。每亩有效穗数18.8万,株高123.1厘米,穗长24.3厘米,每穗总粒数154.7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7克,末发现稻瘟病;福建省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
4. 米质。农业部稻米及制品检验检测中心检测结果:糙米率82.0%,精米率73.1%,整精米率58.1%,粒长6.4毫米,长宽比2.5,垩白粒率96.0%,垩白度19.7%,透明度3级,碱消值5.3级,胶稠度6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5%,蛋白质含量7.0%,米质一般。
二、高产栽培技术
1.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广优明118在庐丰乡上坊村烟后晚稻安排在6月20日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1.25千克(机械插秧),采用软盘育秧机械插秧,浸种8小时后催芽至露白播种,秧龄控制在15天左右。如采用湿润育秧,大田每亩用种量1千克,适当稀播匀播,秧苗1叶1心喷施多效唑(每克15%多效唑配水0.6千克),每亩喷施60千克多效唑液,促蘖控长,培育壮秧,秧龄控制在20~25天。
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庐丰乡示范片实行机械插秧,播种后秧龄掌握15天,叶龄3.5叶左右,于2009年7月4日集中机械插秧,适当密植,插足基本苗,增加有效穗,要求每亩插1.6万~1.7万丛,确保基本苗达5万~6万,有效穗达17万以上。
3. 科学灌溉,适时烤田。机械插秧时采用泥皮水,水管做到浅水促蘖,够苗搁田,薄水扬花,干湿交替灌水。插后浅水活棵返青,薄露发根促蘖,分蘖期结合施肥灌浅水,从而达到以水带肥的目的。当茎蘖数达到每亩18万时(每丛11~12个茎蘖)开始多次轻搁田,营养生长过旺的适当重搁田,每亩最高苗数控制在27万~28万苗,以促进通风透光。还要做到浅水孕穗,薄水扬花,后期干湿交替灌溉,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直到成熟。
4. 合理施肥。为了提高广优明118产量,前期用肥量要稳,底肥要足,有机肥与无机肥要配合施用,以提高营养元素的平衡供应能力;后期用肥量要适当,根据群体质量和长势长相进行动态调控。每亩施纯氮11~13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0.6∶1,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为5∶3∶2。基肥每亩施农家肥400~500千克,结合犁耙施碳酸氢铵4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氯化钾5千克;栽后6~7天巧施分蘖肥,施碳酸氢铵25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氯化钾5千克;穗肥要看苗补施,在幼穗分化二期施用,每亩用氯化钾5~8千克、尿素3千克,以促大穗;粒肥在穗肥施后1个星期看苗施肥,每亩施进口三元复合肥3~5千克;抽穗期结合打破口药每亩用100~150克磷酸二氢钾对水60千克喷施,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5. 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加强田间病虫调查测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晚季秧田期重点防治稻蓟马、稻瘟病,大田期主抓“四虫四病”(即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稻瘟病、细条病、稻曲病)及鼠害等的防治,并结合在追施分蘖肥时加入复混型抛秧田除草剂进行大田除草。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上杭县北环路540县农业局邮编:364200)
一、主要特征特性
1. 产量表现。该品种2007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组区试,平均亩产465.67千克,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比对照汕优63增产7.66%,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14.55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9.98%,达极显著水平,当年的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3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9.59%;2009年在福建省上杭县庐丰乡上坊村烟后晚稻示范种植3335平方米,实割测产平均亩产量达653千克。
2. 生育期。广优明118在福建省上杭县作烟后晚稻示范栽培,6月20日播种,7月4日机械插秧,9月10日始穗,9月17日齐穗,10月26日成熟,经两年种植考查,全生育期128天,与对照汕优63熟期相似。
3. 农艺性状及抗性。广优明118在福建省上杭县庐丰乡上坊村烟后晚稻示范种植表现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不早衰,后期转色好,产量高。每亩有效穗数18.8万,株高123.1厘米,穗长24.3厘米,每穗总粒数154.7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7克,末发现稻瘟病;福建省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
4. 米质。农业部稻米及制品检验检测中心检测结果:糙米率82.0%,精米率73.1%,整精米率58.1%,粒长6.4毫米,长宽比2.5,垩白粒率96.0%,垩白度19.7%,透明度3级,碱消值5.3级,胶稠度6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5%,蛋白质含量7.0%,米质一般。
二、高产栽培技术
1.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广优明118在庐丰乡上坊村烟后晚稻安排在6月20日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1.25千克(机械插秧),采用软盘育秧机械插秧,浸种8小时后催芽至露白播种,秧龄控制在15天左右。如采用湿润育秧,大田每亩用种量1千克,适当稀播匀播,秧苗1叶1心喷施多效唑(每克15%多效唑配水0.6千克),每亩喷施60千克多效唑液,促蘖控长,培育壮秧,秧龄控制在20~25天。
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庐丰乡示范片实行机械插秧,播种后秧龄掌握15天,叶龄3.5叶左右,于2009年7月4日集中机械插秧,适当密植,插足基本苗,增加有效穗,要求每亩插1.6万~1.7万丛,确保基本苗达5万~6万,有效穗达17万以上。
3. 科学灌溉,适时烤田。机械插秧时采用泥皮水,水管做到浅水促蘖,够苗搁田,薄水扬花,干湿交替灌水。插后浅水活棵返青,薄露发根促蘖,分蘖期结合施肥灌浅水,从而达到以水带肥的目的。当茎蘖数达到每亩18万时(每丛11~12个茎蘖)开始多次轻搁田,营养生长过旺的适当重搁田,每亩最高苗数控制在27万~28万苗,以促进通风透光。还要做到浅水孕穗,薄水扬花,后期干湿交替灌溉,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直到成熟。
4. 合理施肥。为了提高广优明118产量,前期用肥量要稳,底肥要足,有机肥与无机肥要配合施用,以提高营养元素的平衡供应能力;后期用肥量要适当,根据群体质量和长势长相进行动态调控。每亩施纯氮11~13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0.6∶1,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为5∶3∶2。基肥每亩施农家肥400~500千克,结合犁耙施碳酸氢铵4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氯化钾5千克;栽后6~7天巧施分蘖肥,施碳酸氢铵25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氯化钾5千克;穗肥要看苗补施,在幼穗分化二期施用,每亩用氯化钾5~8千克、尿素3千克,以促大穗;粒肥在穗肥施后1个星期看苗施肥,每亩施进口三元复合肥3~5千克;抽穗期结合打破口药每亩用100~150克磷酸二氢钾对水60千克喷施,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5. 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加强田间病虫调查测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晚季秧田期重点防治稻蓟马、稻瘟病,大田期主抓“四虫四病”(即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稻瘟病、细条病、稻曲病)及鼠害等的防治,并结合在追施分蘖肥时加入复混型抛秧田除草剂进行大田除草。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上杭县北环路540县农业局邮编:3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