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经济中心城市,深圳会展业发展迅速,平均每三天举办一次展览,逛展会已成为深圳人常态化的生活方式。2019年,全球最大室内展馆、总展览面积50万平方米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运营,标志着深圳会展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深圳会展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1988年6月,首届“荔枝节”的举办,标志着深圳会展业开始起步。经过30年的培育,深圳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会展中心城市之一,会展业已成为深圳的一张名片,并在展会的品牌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运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一)顶级高端品牌展会多。深圳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业、服装、家具等产业,在国内均具有强大影响力,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培育出高交会、文博会、光博会、服装展、家具展、安博会等知名品牌展会。其中高交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是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光博会现已成为全球光电产业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行业盛会;安博会已与美国拉斯维加斯安防展和英国伯明翰安防展并列为全球三大安防展。品牌展会的密集举办,极大地带动了深圳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美誉度和竞争力。以高交会为例,每届展期短短5-6天,参观人数超50万;产品与技术交易额超130亿美元;来自德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加交易、洽谈;微软、IBM等40多家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产品参展;历届展会,有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0多位中外政府部长级以上高级官员、400多位跨国公司总裁、企业家等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二)展会市场化程度高。深圳是我国最早提出“市场办展”的城市之一,市场化特色突出,在政府助力与先进商业运作模式的推动下,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会展环境。政府主辦和参与的展会逐步减少,目前只有高交会、文博会两个展会由国有企业主办,其余全部由专业展览公司、行业协会举办。另外,为促进会展市场发展,深圳的会展业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扶持企业和市场,市政府主导项目不列入专项资金。
(三)会展产业化链条全。深圳会展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培育催生了多条会展经济产业链。现有主承办单位50多家,按机构性质可分为国有展览公司、民营展览公司和社团组织三大类,其中加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的主承办单位11家。从事展览、展示业务的公司1000多家,为深圳及全国各地展会提供广告设计与制作、展台设计与搭建、现场服务等。会展业服务配套机构近3000家,主要为主承办机构提供代理招商、现场兼职、物流报关、商务旅游等服务。
(四)政府支持政策活。深圳市把会展业发展作为衡量城市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深圳出台了《深圳市会展业财政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会展扶持政策,对培育期和成长期的展会实施不同资金扶持政策,帮助展会做大做强。在举办一定规模的展会期间,除对组展商给予资金补贴外,参展商、参观者可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等。现阶段,深圳市又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出台了《深圳市加快会展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赋能会展经济,多措并举打造全球知名会展之都。
当前,青岛会展业正处于发展加速期,上合组织峰会在青岛成功举办,推动青岛城市面貌和会展环境都有了质的提升,青岛也跻身“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之列,并加速向东北亚国际会展名城迈进。紧跟城市规划布局,拉开了大发展框架,初步形成“四区一带”格局,“四区”即以崂山、即墨、高新区、西海岸大型展馆为中心的核心展览带,总展览面积超45万平方米。“一带”指青岛沿海一线高端会议产业带,作为上合峰会主会场的青岛国际会议中心盛名在外,已成为新的城市会客厅。与深圳比,青岛还存在一定差距:展馆利用率不足,“一城四馆”存在同城竞争,与本土产业相关联的自主品牌展会不多,展会市场化运营程度不高等。建议借鉴深圳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青岛会展经济发展。
(一)科学统筹全域会展资源。加强崂山、即墨、高新区、西海岸新区等会场场馆资源的统筹利用,形成场馆体系集成,促进会展要素有效流动,为构建会展大格局奠定基础条件。发挥区域会展优势,做优特色会展,激发各区市办会动力,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突出各自特色,积极打造区域特色会展,实现会展业的区块化和差异化发展。
(二)促进会展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依托青岛在制造业、海洋产业、旅游业等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以及智能制造、大数据与云计算、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型产业领域策划组织产业主题展会,使会展成为青岛向世界展示自身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把青岛打造成为全世界专业展商寻求国际性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交流、高端产品销售的重要平台。在展会发展类型上,重点引进培育高新技术、金融、航运服务和现代物流等为核心的经贸类国际展览和会议。
(三)积极推进会展产业化、市场化。实现青岛会展可持续发展,需走产业化、市场化道路,积极培育会展业态公司,扶持会展策划、广告创意、设计布展、设备租赁、场地搭建、会议服务等关联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完善的会展产业链。鼓励本地会展企业与外地知名会展企业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的会展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提升会展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引导组展企业与行业协会参与主办展会活动,提升办展市场化水平。
(四)优化会展营商环境。整合资源,加强与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机场、铁路、公交、地铁等单位的合作,在国内主要交通枢纽统一租用广告牌,形成宣传推广系统,发布会展档期和招商引资信息,推广青岛城市形象。同时优化管理服务,简化行政审批环节,建立标准化权责清单,将举办展会涉及市(区)级审批、备案事项纳入市(区)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受理。
(五)加强会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会展策划、设计和管理等专业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会展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建议大力引进会展策划师、会展设计师、会展高级项目经理等高端人才,加强政校合作,设置建立会展实训基地,支持设立会展专业,加强对会展行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会展人才后备军。
作者系西海岸新区会展业发展促进中心综合科科长
深圳会展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1988年6月,首届“荔枝节”的举办,标志着深圳会展业开始起步。经过30年的培育,深圳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会展中心城市之一,会展业已成为深圳的一张名片,并在展会的品牌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运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一)顶级高端品牌展会多。深圳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业、服装、家具等产业,在国内均具有强大影响力,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培育出高交会、文博会、光博会、服装展、家具展、安博会等知名品牌展会。其中高交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是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光博会现已成为全球光电产业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行业盛会;安博会已与美国拉斯维加斯安防展和英国伯明翰安防展并列为全球三大安防展。品牌展会的密集举办,极大地带动了深圳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美誉度和竞争力。以高交会为例,每届展期短短5-6天,参观人数超50万;产品与技术交易额超130亿美元;来自德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加交易、洽谈;微软、IBM等40多家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产品参展;历届展会,有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0多位中外政府部长级以上高级官员、400多位跨国公司总裁、企业家等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二)展会市场化程度高。深圳是我国最早提出“市场办展”的城市之一,市场化特色突出,在政府助力与先进商业运作模式的推动下,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会展环境。政府主辦和参与的展会逐步减少,目前只有高交会、文博会两个展会由国有企业主办,其余全部由专业展览公司、行业协会举办。另外,为促进会展市场发展,深圳的会展业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扶持企业和市场,市政府主导项目不列入专项资金。
(三)会展产业化链条全。深圳会展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培育催生了多条会展经济产业链。现有主承办单位50多家,按机构性质可分为国有展览公司、民营展览公司和社团组织三大类,其中加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的主承办单位11家。从事展览、展示业务的公司1000多家,为深圳及全国各地展会提供广告设计与制作、展台设计与搭建、现场服务等。会展业服务配套机构近3000家,主要为主承办机构提供代理招商、现场兼职、物流报关、商务旅游等服务。
(四)政府支持政策活。深圳市把会展业发展作为衡量城市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深圳出台了《深圳市会展业财政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会展扶持政策,对培育期和成长期的展会实施不同资金扶持政策,帮助展会做大做强。在举办一定规模的展会期间,除对组展商给予资金补贴外,参展商、参观者可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等。现阶段,深圳市又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出台了《深圳市加快会展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赋能会展经济,多措并举打造全球知名会展之都。
当前,青岛会展业正处于发展加速期,上合组织峰会在青岛成功举办,推动青岛城市面貌和会展环境都有了质的提升,青岛也跻身“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之列,并加速向东北亚国际会展名城迈进。紧跟城市规划布局,拉开了大发展框架,初步形成“四区一带”格局,“四区”即以崂山、即墨、高新区、西海岸大型展馆为中心的核心展览带,总展览面积超45万平方米。“一带”指青岛沿海一线高端会议产业带,作为上合峰会主会场的青岛国际会议中心盛名在外,已成为新的城市会客厅。与深圳比,青岛还存在一定差距:展馆利用率不足,“一城四馆”存在同城竞争,与本土产业相关联的自主品牌展会不多,展会市场化运营程度不高等。建议借鉴深圳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青岛会展经济发展。
(一)科学统筹全域会展资源。加强崂山、即墨、高新区、西海岸新区等会场场馆资源的统筹利用,形成场馆体系集成,促进会展要素有效流动,为构建会展大格局奠定基础条件。发挥区域会展优势,做优特色会展,激发各区市办会动力,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突出各自特色,积极打造区域特色会展,实现会展业的区块化和差异化发展。
(二)促进会展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依托青岛在制造业、海洋产业、旅游业等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以及智能制造、大数据与云计算、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型产业领域策划组织产业主题展会,使会展成为青岛向世界展示自身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把青岛打造成为全世界专业展商寻求国际性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交流、高端产品销售的重要平台。在展会发展类型上,重点引进培育高新技术、金融、航运服务和现代物流等为核心的经贸类国际展览和会议。
(三)积极推进会展产业化、市场化。实现青岛会展可持续发展,需走产业化、市场化道路,积极培育会展业态公司,扶持会展策划、广告创意、设计布展、设备租赁、场地搭建、会议服务等关联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完善的会展产业链。鼓励本地会展企业与外地知名会展企业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的会展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提升会展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引导组展企业与行业协会参与主办展会活动,提升办展市场化水平。
(四)优化会展营商环境。整合资源,加强与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机场、铁路、公交、地铁等单位的合作,在国内主要交通枢纽统一租用广告牌,形成宣传推广系统,发布会展档期和招商引资信息,推广青岛城市形象。同时优化管理服务,简化行政审批环节,建立标准化权责清单,将举办展会涉及市(区)级审批、备案事项纳入市(区)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受理。
(五)加强会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会展策划、设计和管理等专业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会展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建议大力引进会展策划师、会展设计师、会展高级项目经理等高端人才,加强政校合作,设置建立会展实训基地,支持设立会展专业,加强对会展行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会展人才后备军。
作者系西海岸新区会展业发展促进中心综合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