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危机源自于2008-2009年期间,其产生对全球经济打击较为严重,世界各国采取了种种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而此时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显得尤为重要,宽松的货币政策令很多人认为是对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有效缓解形式,与以往紧缩政策的效果不同。为了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的反思情况,本文介绍了在危机背景下实施货币政策重要因素,并阐述了金融危机与危机前四十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界定了限制条件,以期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0-02
引言
在金融危机期间,为了应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新兴市场经济体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形式,呈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的经济的有效复苏。该政策与以往的紧缩政策不同,紧缩货币政策仅仅实现了防止货币贬值,提高政策公信力的效果,对经济复苏贡献较小。对于本文的研究来说,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更为注重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变的重要因素,并通过这些因素判断能否标志进入新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促进金融体制有效改革,实现货币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一、在危机背景下新兴市场经济体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
在金融危机下,对经济影响较为严重,在应对过程中,大多采取的形式为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该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的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以支持国内经济活动的开展。这种政策的实施是依据凯恩斯模型,通过该模型继而支撑货币政策的实施,通过实施该政策能够减少产量缺口,对于各国失业人员再次就业予以帮助。但是该政策在发达国家的运用效果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而言,会存在一些妨碍因素,使宽松货币政策无法有效实施[1]。
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包括:经济一体化、宏观经济基础、脆弱性以及金融发展与改革等等。经济一体化形势下,货币政策为反周期形式,因为顺周期形式是自给自足的体现,运用反周期形式可以促进经济的开放;宏观经济基础指的是经常账户余额、通货膨胀等,其能够有效的体现出金融机构的独立性,提升货币政策的可信度;脆弱性主要体现在特定经济体当中,也就意味着反周期货币政策不是其最佳选择,比如说,体制存在缺陷;而金融发展与改革等同样重要,前者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能够促进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后者能够促进国内市场的货币借贷,降低了货币外逃的风险[2]。
二、金融危机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
(一)规范计量与数据分析
金融危机出现在2008-2009年期间,从2008年的年中到2009年年初的这个阶段内,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实施这种宽松货币政策的已超过了80%。通过建立Logit模型对其实施该政策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指标测算形式,通过测算得出在2008年的年中到2009年年初期间,货币政策的利率一直以负数形式出现,因此,采取的货币政策便是反周期形式。在指标测算过程中运用CCMPi表示,i代表国家,也就意味着在这段期间,国家是否降低了货币政策利率[3]。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选择X作为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宏观经济基础与金融发展与改革为例,分析如下:宏观经济基础中选择外汇储备与经常账户余额进行分析,通过二者的选择确定出其占GDP的比重是多少,此时便可以将中央政府职能部门的债务占GDP的比值为代表,从而分析出货币利率的年变化量;而金融发展与改革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金融发展。其能够有效的衡量金融机构的存款形式,包括银行存款、信贷系统等等。将这些作为变量与GDP相除,得出的数据因子,呈现出因子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数值达到93%;第二,金融改革。相关学者认为该形式是基于融资而言的,融资程度不同,对于准备资金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银行、资本账户等方面构建的具体指标[4]。
(二)结果分析
通过以宏观经济基础与金融发展与改革为例,进行的有效分析,其结果如下:首先,对于宏观经济基础来说,在金融危机前期会增加反周期货币政策的几率,相对的,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下试试的宽松货币政策同样几率较低。而与政府债务较低、经常账户余额较高的这类国家而言,其反周期的货币政策实施几率较高。虽然开展情况较好,但是存在的债务比重不够明显;其次,对于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来说,金融改革的评估效果要优于金融发展,但是金融改革的有效实施是在金融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加速国家金融改革的进程,那么对于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几率将会更高,而此时金融发展程度指标是不够显著的。所以,重要因素在于宏观经济基础。
三、金融危机前四十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
(一)辨别危机与政策立场分析
在对金融危机前四十年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进行研究过程中,选择1969-2009年期间发生的种种危机事件。通过辨别得知,在上世纪80年代,危机存在数量相对较多,比如,当时的主权债务危机、信贷危机等等,除此之外,最为严重的就是2008-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于货币政策的立场分析较为困难,在不同时期各个国家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不同。在这种特殊背景下,货币政策工具的选取要依据汇率体制,以短期利率指标为主,处于弹性汇率体制下,能够对货币政策的特征进行有效的描述,从而确定货币政策立场[5]。
在我国新型市场经济体当中,除了运用短期利率以外,还选择了中央人民银行的国内信贷形式,以国内信贷总额形式代表货币政策,同样在弹性汇率体制下,其有效的增长能够影响到货币的基础,从而对短期利率造成影响。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得出在上世纪70年代,新兴市场经济体降低货币政策利率为35%,随着经济改革,在80年代、90年代期间,降低货币政策率提升到75%左右,而到了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货币政策利率已降低到了83%左右[6]。 (二)规范计量与数据分析
在对其进行测算过程中,同样选取了模型换算的形式,通过模型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分析出具体的数据,从而对计量进行有效的规范。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同样将具体数值作为代表,进行合理的换算。将Xi2作为扩张型变量,令其具有代表性,同时将i作为国家代表形式,研究其在经济危机时期开展反周期货币政策的影响条件。在此基础上,将自变量X进行规范,以求做到与上文中的定义保持一致,从而在测量过程中,体现出有效性特征。在对其进行分析过程中,在选取宏观经济基础与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的基础上,增加了开放度的研究,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7]。
(三)结果分析
较强宏观经济基础能够有效的降低反周期货币政策实施的可能,这是因为在金融危机前通货膨胀率较低。相对的,对于外汇储备较高的国家来说,其在实施反周期货币政策的概率要高于通货膨胀较低的国家,但是短期债务统计不够明显;对于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来说,二者都有能力提升反周期政策实施,通过对比可知,金融发展较好的国家要比较差的国家实施反周期货币政策的可能性高出3倍以上,而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比较低的国家实施反周期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要高出50%以上;在开放度方面,其开放程度高低对于实施反周期货币政策影响力不同,开放度较高的国家比较低的国家实施反周期货币政策的可能性高出50%。鉴于此,对于反周期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因素在于金融改革。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限制条件
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名义利率水平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是对名义利率水平能否有效的测量货币政策的立场,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形式无法进行有效的测定,只有依据中央银行的审视角度,在此基础上对货币政策实施方向进行判定,所以,名义利率是较为优势的限制条件;其次,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常常运用非常规形式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新兴市场经济体运行过程中,较为发达的经济体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于其具有一定的金融市场,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具体操作,比如,贴现率、准备金等。但是该经济体中的金融市场相对落后,经济不发达,在操作过程中常常使用不规范的货币政策工具,使得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比如,限额信贷形式、窗口指导形式等。在研究过程中,虽然仅仅提高一部分变量因素,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需打破限制条件,从而得到更好的货币政策扶持,提升经济[8]。
五、结束语
在金融危机期间,为了应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新兴市场经济体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形式,呈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的经济的有效复苏。该政策与以往的紧缩政策不同,紧缩货币政策仅仅实现了防止货币贬值,提高政策公信力的效果,对经济复苏贡献较小。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新兴市场经济体要维持在宏观的经济层面,从而实施对金融市场的有效改革,通过改革实现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与弹性,最终实现货币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整体经济提升。
参考文献:
[1]宋玮.全球新兴市场风险与中资银行国际化[J].金融论坛,2013,03(01):68-73.
[2]张怀清.宽松货币政策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策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13,07(10):4-12.
[3]张晓慧,姚余栋,辛晓岱等.“双目标、双工具”: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J].金融发展评论,2012,06(05):25-44.
[4]仵洁.流动性新规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选择[J].时代金融,2012,07(18):110-111.
[5]裘莹,张曙霄.经济政策变化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影响——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视角[J].云南社会科学,2014,06(02):98-102.
[6]李远芳.发达经济体非传统货币政策及其退出[J].金融发展评论,2014,07(03):31-44.
[7]杨农.全球资本流动逆转:新兴市场经济体如何应对?[J].国际经济评论,2014,05(03):111-120-7.
[8]宋芳秀,王金石.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错配的测度、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经济学动态,2014,02(07):38-47.
关键词: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0-02
引言
在金融危机期间,为了应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新兴市场经济体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形式,呈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的经济的有效复苏。该政策与以往的紧缩政策不同,紧缩货币政策仅仅实现了防止货币贬值,提高政策公信力的效果,对经济复苏贡献较小。对于本文的研究来说,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更为注重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变的重要因素,并通过这些因素判断能否标志进入新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促进金融体制有效改革,实现货币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一、在危机背景下新兴市场经济体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
在金融危机下,对经济影响较为严重,在应对过程中,大多采取的形式为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该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的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以支持国内经济活动的开展。这种政策的实施是依据凯恩斯模型,通过该模型继而支撑货币政策的实施,通过实施该政策能够减少产量缺口,对于各国失业人员再次就业予以帮助。但是该政策在发达国家的运用效果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而言,会存在一些妨碍因素,使宽松货币政策无法有效实施[1]。
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包括:经济一体化、宏观经济基础、脆弱性以及金融发展与改革等等。经济一体化形势下,货币政策为反周期形式,因为顺周期形式是自给自足的体现,运用反周期形式可以促进经济的开放;宏观经济基础指的是经常账户余额、通货膨胀等,其能够有效的体现出金融机构的独立性,提升货币政策的可信度;脆弱性主要体现在特定经济体当中,也就意味着反周期货币政策不是其最佳选择,比如说,体制存在缺陷;而金融发展与改革等同样重要,前者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能够促进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后者能够促进国内市场的货币借贷,降低了货币外逃的风险[2]。
二、金融危机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
(一)规范计量与数据分析
金融危机出现在2008-2009年期间,从2008年的年中到2009年年初的这个阶段内,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实施这种宽松货币政策的已超过了80%。通过建立Logit模型对其实施该政策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指标测算形式,通过测算得出在2008年的年中到2009年年初期间,货币政策的利率一直以负数形式出现,因此,采取的货币政策便是反周期形式。在指标测算过程中运用CCMPi表示,i代表国家,也就意味着在这段期间,国家是否降低了货币政策利率[3]。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选择X作为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宏观经济基础与金融发展与改革为例,分析如下:宏观经济基础中选择外汇储备与经常账户余额进行分析,通过二者的选择确定出其占GDP的比重是多少,此时便可以将中央政府职能部门的债务占GDP的比值为代表,从而分析出货币利率的年变化量;而金融发展与改革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金融发展。其能够有效的衡量金融机构的存款形式,包括银行存款、信贷系统等等。将这些作为变量与GDP相除,得出的数据因子,呈现出因子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数值达到93%;第二,金融改革。相关学者认为该形式是基于融资而言的,融资程度不同,对于准备资金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银行、资本账户等方面构建的具体指标[4]。
(二)结果分析
通过以宏观经济基础与金融发展与改革为例,进行的有效分析,其结果如下:首先,对于宏观经济基础来说,在金融危机前期会增加反周期货币政策的几率,相对的,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下试试的宽松货币政策同样几率较低。而与政府债务较低、经常账户余额较高的这类国家而言,其反周期的货币政策实施几率较高。虽然开展情况较好,但是存在的债务比重不够明显;其次,对于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来说,金融改革的评估效果要优于金融发展,但是金融改革的有效实施是在金融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加速国家金融改革的进程,那么对于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几率将会更高,而此时金融发展程度指标是不够显著的。所以,重要因素在于宏观经济基础。
三、金融危机前四十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
(一)辨别危机与政策立场分析
在对金融危机前四十年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进行研究过程中,选择1969-2009年期间发生的种种危机事件。通过辨别得知,在上世纪80年代,危机存在数量相对较多,比如,当时的主权债务危机、信贷危机等等,除此之外,最为严重的就是2008-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于货币政策的立场分析较为困难,在不同时期各个国家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不同。在这种特殊背景下,货币政策工具的选取要依据汇率体制,以短期利率指标为主,处于弹性汇率体制下,能够对货币政策的特征进行有效的描述,从而确定货币政策立场[5]。
在我国新型市场经济体当中,除了运用短期利率以外,还选择了中央人民银行的国内信贷形式,以国内信贷总额形式代表货币政策,同样在弹性汇率体制下,其有效的增长能够影响到货币的基础,从而对短期利率造成影响。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得出在上世纪70年代,新兴市场经济体降低货币政策利率为35%,随着经济改革,在80年代、90年代期间,降低货币政策率提升到75%左右,而到了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货币政策利率已降低到了83%左右[6]。 (二)规范计量与数据分析
在对其进行测算过程中,同样选取了模型换算的形式,通过模型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分析出具体的数据,从而对计量进行有效的规范。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同样将具体数值作为代表,进行合理的换算。将Xi2作为扩张型变量,令其具有代表性,同时将i作为国家代表形式,研究其在经济危机时期开展反周期货币政策的影响条件。在此基础上,将自变量X进行规范,以求做到与上文中的定义保持一致,从而在测量过程中,体现出有效性特征。在对其进行分析过程中,在选取宏观经济基础与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的基础上,增加了开放度的研究,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7]。
(三)结果分析
较强宏观经济基础能够有效的降低反周期货币政策实施的可能,这是因为在金融危机前通货膨胀率较低。相对的,对于外汇储备较高的国家来说,其在实施反周期货币政策的概率要高于通货膨胀较低的国家,但是短期债务统计不够明显;对于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来说,二者都有能力提升反周期政策实施,通过对比可知,金融发展较好的国家要比较差的国家实施反周期货币政策的可能性高出3倍以上,而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比较低的国家实施反周期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要高出50%以上;在开放度方面,其开放程度高低对于实施反周期货币政策影响力不同,开放度较高的国家比较低的国家实施反周期货币政策的可能性高出50%。鉴于此,对于反周期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因素在于金融改革。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限制条件
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名义利率水平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是对名义利率水平能否有效的测量货币政策的立场,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形式无法进行有效的测定,只有依据中央银行的审视角度,在此基础上对货币政策实施方向进行判定,所以,名义利率是较为优势的限制条件;其次,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常常运用非常规形式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新兴市场经济体运行过程中,较为发达的经济体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于其具有一定的金融市场,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具体操作,比如,贴现率、准备金等。但是该经济体中的金融市场相对落后,经济不发达,在操作过程中常常使用不规范的货币政策工具,使得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比如,限额信贷形式、窗口指导形式等。在研究过程中,虽然仅仅提高一部分变量因素,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需打破限制条件,从而得到更好的货币政策扶持,提升经济[8]。
五、结束语
在金融危机期间,为了应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新兴市场经济体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形式,呈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的经济的有效复苏。该政策与以往的紧缩政策不同,紧缩货币政策仅仅实现了防止货币贬值,提高政策公信力的效果,对经济复苏贡献较小。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新兴市场经济体要维持在宏观的经济层面,从而实施对金融市场的有效改革,通过改革实现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与弹性,最终实现货币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整体经济提升。
参考文献:
[1]宋玮.全球新兴市场风险与中资银行国际化[J].金融论坛,2013,03(01):68-73.
[2]张怀清.宽松货币政策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策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13,07(10):4-12.
[3]张晓慧,姚余栋,辛晓岱等.“双目标、双工具”: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J].金融发展评论,2012,06(05):25-44.
[4]仵洁.流动性新规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选择[J].时代金融,2012,07(18):110-111.
[5]裘莹,张曙霄.经济政策变化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影响——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视角[J].云南社会科学,2014,06(02):98-102.
[6]李远芳.发达经济体非传统货币政策及其退出[J].金融发展评论,2014,07(03):31-44.
[7]杨农.全球资本流动逆转:新兴市场经济体如何应对?[J].国际经济评论,2014,05(03):111-120-7.
[8]宋芳秀,王金石.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错配的测度、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经济学动态,2014,02(07):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