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月13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其中第一大任务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上述任务是在粮食生产突破6亿吨大关、实现前所未有的“十连增”的情况下提出的,这次会议在安排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时,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其中必有深意。
与此同时,12月12日-13日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主要任务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会议指出,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两个会议,一个是粮食问题,一个是人口问题,无一例外的都聚焦在一个“农”字上。真可谓“农”字当先啊!
一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关注的重点问题都离不开这个“农”字,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村及农业产业发展做出战略部署,与此相对应的必然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及完善。以下笔者将围绕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分别提出的围绕“农”字的两大任务来剖析未来农村金融服务的策略及方式。
就粮食安全问题来看,城镇化率快速提高、粮食消费持续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使得连年增产的粮食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不能放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口粮对保障正常生活和基本经济秩序至关重要,必须确保更高的自给率,而且我们保持小麦和稻谷的生产比较优势从经济和技术角度都是可行的。”原来提粮食自给,粮食包括谷物、豆类、薯类,“谷物基本自给”的提法树立新的粮食安全观。显而易见,要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守住耕地“红线”,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同时,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基于以上分析,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农业生产主体。
其一,针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在这个方面,政策性银行将还是服务的主力军。
其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效的农业生产主体。这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强调了农业科技进步的必要性,农村金融服务应该据此有导向性地扶持,尤其是针对那些土地利用率低,生产方式传统且落后的农业生产主体要进行必要地引导,乃至促使其退出农业生产的核心领域。
其三,要特别关注规模化生产的主体。这和年初提出的发展家庭农场,创造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是完全吻合的。就这个方面,笔者在走访一些新型的家庭农场时,看到这种农业生产主体,基本保证了土地的合理且充分地被利用、能源被高效地使用,同时,新型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正在建立之中。当地的农村金融机构对这样的生产主体的扶持力度非常大,这将是保证未来农业生产现代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这也是广大区域性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关注的主体。
从城镇化方面来看,“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放在了首位,这其中包含着三层内在的金融服务需求,分别是土地流转、就业以及消费。农村土地流转是新型城镇化的直接体现,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大量的传统农业生产者的角色将被分别转化为新型的农业生产者以及进入城市的新居民。农村金融服务如何抓住土地流转的契机,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毋庸置疑,土地流转与就业是密不可分的。城镇化的过程中,应该是以新型产业“落地”为前提的,如果社会经济的引擎——产业驱动没有被落实明确,土地流转后,再按照过往的经验进行土地的流程化、市场化,将走入过去10年的“恶性循环”,即房价被推高,消费被遏制。一方面,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必然需要土地流转起来,相对集中起来,这样将提高生产效率,达成更为理想的生产效果;另一方面,除了农业产业本身,必然要引入具有前瞻性的、可持续的新型产业主体,如高新研创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这将为失去了原有耕地的农民转化为市民后,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这一点很关键。因此,结合产业布局的要求、土地流转、棚户区改造等,农村金融服务的触角必然要延伸至上述几个重要领域。
诚然,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拉动消费。科学的土地流转,新型产业的夯实,良好的就业状态,这一切才使拉动消费成为一种可能。这些要素的具备需要农村金融服务的跟进与支持,同时,在消费拉动方而,更需要农村金融服务的带动。在一些较为发达地区,消费性金融服务已经非常成熟,而在一些欠发达,甚至贫困地区,消费的拉动还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形下,必然是从传统的输血式的扶贫,到造血式的促进,并且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的力度和广度,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农村金融服务未来所面临的“变数”将非常大,从国家战略的层面,目标方向非常清晰,“农字当先”代表着中国未来社会格局的变革蓝图正在逐步实现,而金融服务必须“给力”,这要求我们广大农村金融机构能够结合本区域的特点,在战略思路的指引下,实现特色金融服务,真正做到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求,农村金融机构本身必然将得到更大的成长与发展的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上述任务是在粮食生产突破6亿吨大关、实现前所未有的“十连增”的情况下提出的,这次会议在安排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时,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其中必有深意。
与此同时,12月12日-13日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主要任务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会议指出,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两个会议,一个是粮食问题,一个是人口问题,无一例外的都聚焦在一个“农”字上。真可谓“农”字当先啊!
一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关注的重点问题都离不开这个“农”字,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村及农业产业发展做出战略部署,与此相对应的必然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及完善。以下笔者将围绕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分别提出的围绕“农”字的两大任务来剖析未来农村金融服务的策略及方式。
就粮食安全问题来看,城镇化率快速提高、粮食消费持续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使得连年增产的粮食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不能放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口粮对保障正常生活和基本经济秩序至关重要,必须确保更高的自给率,而且我们保持小麦和稻谷的生产比较优势从经济和技术角度都是可行的。”原来提粮食自给,粮食包括谷物、豆类、薯类,“谷物基本自给”的提法树立新的粮食安全观。显而易见,要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守住耕地“红线”,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同时,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基于以上分析,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农业生产主体。
其一,针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在这个方面,政策性银行将还是服务的主力军。
其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效的农业生产主体。这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强调了农业科技进步的必要性,农村金融服务应该据此有导向性地扶持,尤其是针对那些土地利用率低,生产方式传统且落后的农业生产主体要进行必要地引导,乃至促使其退出农业生产的核心领域。
其三,要特别关注规模化生产的主体。这和年初提出的发展家庭农场,创造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是完全吻合的。就这个方面,笔者在走访一些新型的家庭农场时,看到这种农业生产主体,基本保证了土地的合理且充分地被利用、能源被高效地使用,同时,新型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正在建立之中。当地的农村金融机构对这样的生产主体的扶持力度非常大,这将是保证未来农业生产现代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这也是广大区域性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关注的主体。
从城镇化方面来看,“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放在了首位,这其中包含着三层内在的金融服务需求,分别是土地流转、就业以及消费。农村土地流转是新型城镇化的直接体现,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大量的传统农业生产者的角色将被分别转化为新型的农业生产者以及进入城市的新居民。农村金融服务如何抓住土地流转的契机,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毋庸置疑,土地流转与就业是密不可分的。城镇化的过程中,应该是以新型产业“落地”为前提的,如果社会经济的引擎——产业驱动没有被落实明确,土地流转后,再按照过往的经验进行土地的流程化、市场化,将走入过去10年的“恶性循环”,即房价被推高,消费被遏制。一方面,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必然需要土地流转起来,相对集中起来,这样将提高生产效率,达成更为理想的生产效果;另一方面,除了农业产业本身,必然要引入具有前瞻性的、可持续的新型产业主体,如高新研创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这将为失去了原有耕地的农民转化为市民后,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这一点很关键。因此,结合产业布局的要求、土地流转、棚户区改造等,农村金融服务的触角必然要延伸至上述几个重要领域。
诚然,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拉动消费。科学的土地流转,新型产业的夯实,良好的就业状态,这一切才使拉动消费成为一种可能。这些要素的具备需要农村金融服务的跟进与支持,同时,在消费拉动方而,更需要农村金融服务的带动。在一些较为发达地区,消费性金融服务已经非常成熟,而在一些欠发达,甚至贫困地区,消费的拉动还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形下,必然是从传统的输血式的扶贫,到造血式的促进,并且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的力度和广度,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农村金融服务未来所面临的“变数”将非常大,从国家战略的层面,目标方向非常清晰,“农字当先”代表着中国未来社会格局的变革蓝图正在逐步实现,而金融服务必须“给力”,这要求我们广大农村金融机构能够结合本区域的特点,在战略思路的指引下,实现特色金融服务,真正做到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求,农村金融机构本身必然将得到更大的成长与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