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晶硅电池将取代多晶硅电池,成为光伏产业的主流,基于这个判断,隆基不断加注,赌上了自己的未来
从2014年11月隆基股份(601012.SH)收购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开始,隆基就进入了扩张期,至今仍在加速前行。
隆基向两个方向扩张。一是纵向向产业链纵深延伸。隆基此前专攻硅片的生产,收购乐叶后将业务扩张到组件环节,随后又发展了电池板块,由此,隆基形成了从上游单晶硅棒、硅片到单晶电池、组件的近乎全产业链的业务模式。
隆基横向还在加速扩张产能。2013年隆基硅片产能1.6GW,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片生产商。截至2015年底,隆基单晶硅片产能已经膨胀到5GW,两年近乎翻了两番,占2015年全球单晶硅片总产能逾三分之一。
这还不是隆基宏图的全部。隆基将业务向下游拓展后,各环节的产能都在加速放大。隆基股份在2015年度报告中公布了未来两年的产能布局,到2017年底,隆基硅片产能将达到12GW,组件产能6.5GW。
《财经》记者从隆基了解到,隆基内部还有一份五年期的产能规划(2015年-2019年),到2019年,硅片产能将达到20GW,电池产能4.5GW,组件产能10GW(2015年全球最大光伏组件生产商天合光能出货量5.74GW)。
2015年10月,隆基股份出售旗下西安隆基晶益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和宁夏隆基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隆基的半导体业务始于创立初期,隆基股份创立于2000年,一开始是为半导体行业提供上游原材料,隆基2006年才进入光伏产业,半导体业务一直存在。
“光伏行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机遇,我们要全力以赴抓住它。”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告诉《财经》记者,隆基的扩张正缘于此,放弃半导体业务也是为了集中精力,专注于行业的变革之机。
钟宝申所言的机遇,就是隆基多位高管多次公开表达的,单晶将取代多晶,成为光伏产业的主流。
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单晶太阳能电池、组件均处于非主流地位。在中国市场,单晶太阳能电池份额一直远低于多晶太阳能电池。2015年之前,单晶太阳能电池占中国市场比例约为5%。
多晶太阳能电池在全球市场也是主角。第三方研究机构IHS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单晶太阳能电池占比为26%,多晶比例为74%。
钟宝申认为,单晶多晶的权重对比将在2019年发生转折,届时,中国市场单晶太阳能电池市场份额将超过多晶,隆基的布局正是基于这一预判。
单晶太阳能电池在中国市场占比正迅速提高。市场调研公司EnergyTrend的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单晶太阳能电池占比约为15%。EnergyTrend预测,2016年中国市场单晶比例可提升至25%。
多晶太阳能电池厂商也开始布局单晶产能。比如去年5月,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片生产商协鑫集团宣布,在宁夏中卫投资开建总规模达10GW的单晶硅项目。
因为单晶市场的增长,以及隆基在单晶电池、组件的提前布局,2016年上半年,隆基交出了一份靓丽的半年报。
2016年1月-6月,隆基股份营业收入64.24亿元,同比增长282.51%,净利润8.61亿元,同比增长634.17%。
但是,单晶增长能否持续,乃至突破临界点,超越多晶,业内各执一端,并无定论。隆基押下的重注能否赌赢,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隆基面临的竞争压力正在加大,多晶阵营已经开始规模应用降低成本的新技术,单晶的竞争力面临挑战;此外,单晶市场的增长,带来了许多新的单晶对手。从硅片到电池、组件,在一整条战线上,隆基都必须进一步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提升转换率,从而为规划中的庞大产能维持竞争力。
隆基股份的战略转变始于2014年11月收购乐叶光伏。乐叶光伏是一家组件生产商,收购乐叶后,隆基将业务从上游单晶硅片拓展到下游组件环节。
这对隆基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转变。隆基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专业的单晶硅片生产商,到2013年底,隆基单晶硅片产能达1.6GW,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供应商。
“我们开始思考隆基下一步怎么走?”乐叶光伏总经理李文学告诉《财经》记者,隆基一开始的目标是将单晶硅片发展到具备全球竞争力,到2013年已经实现了目标,隆基到了选择关口。
2014年初,隆基决定深耕光伏行业,向产业链下游发展,建立起自己的电池、组件业务。
李文学透露,隆基认识到,单晶硅片市场的瓶颈在下游,在全球光伏组件市场中,单晶太阳能组件只占一小部分。因此,隆基要继续发展自己的单晶硅片业务,必须要促进下游单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市场发展。
隆基内部测算,认为在单晶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的确存在市场机遇,单晶太阳能电池、组件存在价格虚高的状况,隆基如果将价格拉低,市场必定会增长。
“2013年的时候,我们测算单晶硅片成本比多晶硅片实际每瓦只贵一毛钱。”李文学说,多晶组件和单晶组件的成本差异主要在硅片,但到了组件环节,单晶组件每瓦市场价格要比多晶高七八毛钱。
这与国内光伏产业格局相关。国内并没有专门的单晶组件生产商,单晶组件都由多晶组件生产商兼营,这些生产商重点推广多晶组件,单晶组件销量少,采取的是高价策略,获得高利润率。
隆基一开始希望专攻硅片环节,由下游组件生产商来扩大单晶电池、组件的生产。2014年上半年,带着对单晶电池、组件市场潜力的判断,钟宝申和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陆续拜访了国内的几大组件生产商,游说他们扩大单晶电池、组件产能。
“应该说,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钟宝申说,隆基最后下定了决心,发展自己的电池、组件业务。 2013年底,工信部公布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第一批企业名单。考虑到自己投资建设电池、组件产线还需要走程序申请进入名单,隆基决定通过收购来发展自己的电池、组件业务。
乐叶光伏就在工信部公布的这第一批企业名单中。李文学透露,隆基考察了几十家潜在的收购对象,最终才确定收购乐叶光伏。
2014年11月,隆基股份以现金4609.55万元收购乐叶光伏85%股权,乐叶光伏成了隆基的控股子公司。
收购乐叶后,隆基开始迅速扩张自己的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先将乐叶原先的200MW的组件产线扩建为2GW,又在江苏泰州投资新建2GW高效单晶电池产线及2GW配套组件产线。
去年5月,隆基股份还和通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租赁对方约500MW的单晶电池产线,租期为十年。
李文学介绍,隆基布局产能原则是,硅片产能是组件产能的两倍,组件产能是电池产能的两倍。硅片部分是因为需要兼顾重点客户,对外销售,电池部分投资较大,所以一半通过委托外部加工或与外部合作生产方式来获得,一半自己生产。
比如,今年3月,乐叶光伏宣布与平煤股份成立合资公司,在河南平顶山市建设2GW高效单晶电池生产项目,其中乐叶光伏出资1.188亿元,占19.8%。乐叶光伏承诺每年以战略客户价采购其产品的数量不低于公司当年产量的50%。
钟宝申表示,到2019年,中国市场上单晶市场份额将超越多晶,基于这一判断,隆基在2015年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来扩充产能。
截至2015年底,隆基硅片产能达到5GW,组件产能达到1.5GW,隆基计划到2019年,硅片产能达到20GW,组件产能10GW,电池产能4.5GW。
从2015年开始,中国市场的单晶比例开始显著增长。EnergyTrend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单晶太阳能电池比例从此前的5%上升至15%。
业内普遍认为,单晶电池、组件市占率快速提升,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单晶价格逼近多晶;二是“领跑者”计划的促进。
为快速打开市场,隆基为乐叶制定了低价策略。
2015年4月,第九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展会在上海召开。隆基股份在这一行业盛会上隆重推出乐叶光伏品牌,隆基公开承诺:单晶与主流多晶硅片价差最高不超过0.6元/片,这意味着折算到每瓦价格,单晶硅片甚至比多晶硅片价格还低。
李文学透露,在组件销售端,乐叶单晶组件销售执行“一毛钱”策略,即单晶组件价格比多晶高一毛钱。“组件高一毛钱,但单晶有转换效率高的优势,系统成本相比多晶有优势。”
乐叶光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发力。2015年销售单晶组件721MW、电池237MW,到年底,组件产能扩张到1.5GW,硅片产能达到5GW。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隆基的库存增长迅速。2015年隆基单晶组件库存46MW,同比增长了约94%;硅片库存约1.5亿片,同比增长约78.6%。
钟宝申解释,组件库存是因为2014年基本没有组件业务,增长比例显得很大;硅片则是由于来自2016年一二季度的组件订单很多,硅片库存是用作储备。
到2016年上半年,隆基组件销售就达873.14MW,硅片销售也大幅增长,对外销售5.75亿片,硅片和组件产销率都超过了100%。
“领跑者”计划始于2015年1月,能源局、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国家部分用电项目将优先使用符合“领跑者”指标的产品。
2015年“领跑者”给单、多晶组件设定的转换效率指标分别为17%、16.5%以上。
业内公认,这一指标对单晶有利。绝大多数多晶组件达不到这一转换效率标准,反之,绝大多数的单晶组件则在这一标准之上。这导致在“领跑者”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上,单晶有天然的优势。
2015年7月,山西大同1GW光伏示范基地获批,成为首个“领跑者”示范项目。EnergyTrend统计,大同项目中单晶组件装机占比达到了47%。
“领跑者”在光伏电站市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6月,能源局正式下达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全年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8.1GW,其中光伏领跑技术基地规模达5.5GW,占近三分之一。
单晶的增长是公认的趋势,但未来与多晶格局如何,究竟能否取代多晶,仍是未知之数。
多名电站开发商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他们并不在意使用的是单晶还是多晶,他们看重的是产品的性价比,这直接关系到光伏电站的度电成本。
从技术角度看,单晶降价缘于近年来成本的快速降低。隆基多年来专攻单晶硅片的生产。IHS分析师金凤告诉《财经》记者,隆基在产业链上的扩张不可复制,因为隆基在成本控制上有独特的竞争力。
《财经》记者从隆基了解到,早年隆基的硅片生产设备是从外部购买的标准设备,后来结合自己的技术经验,生产设备都是定制采购,和其他单晶硅片厂商并不一样。
单晶硅片的生产分为拉晶、切片两大环节。每年隆基硅片的非硅成本都在降低。隆基历年的年报显示,2013年,隆基拉晶非硅成本同比下降18%,切片同比下降6.9%;2014年整体非硅成本下降了12.79%。
隆基围绕硅片的生产形成了独特的技术能力。比如,2013年隆基研发成功全自动单晶生长系统平台,改变了单晶生长依赖成熟工人经验的局面,使硅片扩张产能不必受人工的限制。
阿特斯(CSIQ.N)副总裁刑国强告诉《财经》记者,单晶成本直逼多晶,与隆基多年来在拉晶环节降低成本的努力密不可分;另一方面,相比多晶,单晶提前在切片环节应用了金刚线切割工艺。
金刚线切割工艺是近年来光伏业界关注的重点,因为它能较大地提高切片环节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物耗。 隆基2015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隆基硅片非硅成本下降了20.78%,是近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财经》记者了解到,这主要得益于切片环节金刚线切割工艺的全面应用。
金刚线切割工艺在多晶硅片应用上相比单晶有额外的技术难度,目前国内尚没有多晶硅片厂商实现金刚线工艺的规模应用。
保利协鑫(03800.HK)一位高管 告诉《财经》记者,2015年以来,单晶通过全面应用金刚线切割,缩小了与多晶的价格差距,但是多晶也可以通过应用金刚线切割大幅度降低成本。该高管透露,多晶硅片切片应用金刚线切割已经没有技术瓶颈,保利协鑫已经有应用,下一步是扩大应用比例。
近日,光伏大会在北京举办,《财经》记者在协鑫展台看到,协鑫已经展出了采用金刚线切割的多晶硅片产品。
现场协鑫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电池厂商使用这类硅片,还需要改造电池产线,现在协鑫是根据订单需求来安排金刚线切割硅片的产能。
刑国强告诉《财经》记者,到今年底,阿特斯将有1GW的组件产能采用金刚线切割的多晶硅片。
李振国此前公开表示,多晶硅片导入金刚线切割是大势所趋,隆基有能力牺牲一些毛利率,让单晶硅片与多晶硅片维持0.1美元的价差,只要多晶硅片降价,隆基就会跟进。
他有信心,即使多晶应用系列的新工艺,单晶仍有能力保持成本竞争力和效率上的优势。
《财经》记者询问多家多晶厂商,他们一致认为,金刚线切割工艺之外,多晶还有多项储备技术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隆基靓丽的半年报的另一个背景,是今年上半年的光伏电站抢装风潮。
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2016年一、二、三类资源区的地面光伏电站标杆电价分别降低0.1元、0.07元、0.02元。
因为《通知》明确,2016年以前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运的,要执行2016年新电价,光伏电站开发商纷纷抢在6月30日之前建设完工,以赶上原先的高电价。
中国光伏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电站装机量超过了20GW,作为对比,去年全年光伏电站装机约15GW。
上半年狂飙突进的电站建设浪潮,光伏组件厂商享受了一段需求和价格同时上升的美好时光。但热潮过后,是清冷的下半年,需求削减,光伏组件开始进入到残酷的价格竞争中。
今年7月,中广核2016年500MW光伏组件领跑者项目战略集中采购项目开标,这是“6·30”之后的首个大型集中采购项目,组件最低报价降到了3.19元/瓦,其他报价在3.4元/瓦左右。
就在数月之前,光伏组件主流报价还在4元/瓦左右。业内普遍认为,“6·30”过后,组件会降价,但降得如此之快,还是令业界吃惊。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8月国电投2016年度第二批光伏组件设备招标中,晶科能源(JKS.N)报出了3.05元/瓦的最低价,再次拉低了业界的心理底线。
钟宝申告诉《财经》记者,隆基对此有充分的预见,在价格上将保持跟随策略。
东旭蓝天新能源(000040.SZ)正在大规模推进光伏电站建设。该公司一名高管称,乐叶给他们的大客户采购价已经与多晶持平。“现在我们对单、多晶一视同仁。”
价格竞争之外,隆基还面临着新的单晶竞争对手。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多晶硅片龙头保利协鑫在单晶上的布局。
上述保利协鑫高管解释,协鑫看好多晶,但并不排斥单晶,单晶也有一定的市场,预计今年产能将达到1GW。
光伏电站系统经销商葡萄太阳能创始人袁海洋表示,他看好单晶的未来前景,但隆基不一定是胜出者。
袁海洋拿协鑫举例,他认为协鑫消化了SunEdison的单晶技术后,会对隆基形成挑战。
今年8月,保利协鑫宣布以1.5亿美元收购美国光伏产业巨头SunEdison的部分资产。这部分资产中,包括单晶领域的技术,其中较知名的,是SunEdison拥有专利的连续投料拉晶技术及生产线,可以一边投料一边拉晶,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袁海洋表示,隆基所拥有的电池、组件技术,别人也拥有,隆基要脱颖而出,需要尽快实现技术突破及创新。
钟宝申告诉《财经》记者,隆基了解到未来电池、组件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因此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来保持技术的领先。
今年上半年,隆基股份投资3.4亿元,建立了电池研究中心和组件设计中心,来提升在电池、组件环节的技术实力。
“我们相信自己能够技术领先。”钟宝申说,“就像我们过去在硅片上做的。”
从2014年11月隆基股份(601012.SH)收购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开始,隆基就进入了扩张期,至今仍在加速前行。
隆基向两个方向扩张。一是纵向向产业链纵深延伸。隆基此前专攻硅片的生产,收购乐叶后将业务扩张到组件环节,随后又发展了电池板块,由此,隆基形成了从上游单晶硅棒、硅片到单晶电池、组件的近乎全产业链的业务模式。
隆基横向还在加速扩张产能。2013年隆基硅片产能1.6GW,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片生产商。截至2015年底,隆基单晶硅片产能已经膨胀到5GW,两年近乎翻了两番,占2015年全球单晶硅片总产能逾三分之一。
这还不是隆基宏图的全部。隆基将业务向下游拓展后,各环节的产能都在加速放大。隆基股份在2015年度报告中公布了未来两年的产能布局,到2017年底,隆基硅片产能将达到12GW,组件产能6.5GW。
《财经》记者从隆基了解到,隆基内部还有一份五年期的产能规划(2015年-2019年),到2019年,硅片产能将达到20GW,电池产能4.5GW,组件产能10GW(2015年全球最大光伏组件生产商天合光能出货量5.74GW)。
2015年10月,隆基股份出售旗下西安隆基晶益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和宁夏隆基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隆基的半导体业务始于创立初期,隆基股份创立于2000年,一开始是为半导体行业提供上游原材料,隆基2006年才进入光伏产业,半导体业务一直存在。
“光伏行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机遇,我们要全力以赴抓住它。”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告诉《财经》记者,隆基的扩张正缘于此,放弃半导体业务也是为了集中精力,专注于行业的变革之机。
钟宝申所言的机遇,就是隆基多位高管多次公开表达的,单晶将取代多晶,成为光伏产业的主流。
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单晶太阳能电池、组件均处于非主流地位。在中国市场,单晶太阳能电池份额一直远低于多晶太阳能电池。2015年之前,单晶太阳能电池占中国市场比例约为5%。
多晶太阳能电池在全球市场也是主角。第三方研究机构IHS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单晶太阳能电池占比为26%,多晶比例为74%。
钟宝申认为,单晶多晶的权重对比将在2019年发生转折,届时,中国市场单晶太阳能电池市场份额将超过多晶,隆基的布局正是基于这一预判。
单晶太阳能电池在中国市场占比正迅速提高。市场调研公司EnergyTrend的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单晶太阳能电池占比约为15%。EnergyTrend预测,2016年中国市场单晶比例可提升至25%。
多晶太阳能电池厂商也开始布局单晶产能。比如去年5月,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片生产商协鑫集团宣布,在宁夏中卫投资开建总规模达10GW的单晶硅项目。
因为单晶市场的增长,以及隆基在单晶电池、组件的提前布局,2016年上半年,隆基交出了一份靓丽的半年报。
2016年1月-6月,隆基股份营业收入64.24亿元,同比增长282.51%,净利润8.61亿元,同比增长634.17%。
但是,单晶增长能否持续,乃至突破临界点,超越多晶,业内各执一端,并无定论。隆基押下的重注能否赌赢,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隆基面临的竞争压力正在加大,多晶阵营已经开始规模应用降低成本的新技术,单晶的竞争力面临挑战;此外,单晶市场的增长,带来了许多新的单晶对手。从硅片到电池、组件,在一整条战线上,隆基都必须进一步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提升转换率,从而为规划中的庞大产能维持竞争力。
发力下游
隆基股份的战略转变始于2014年11月收购乐叶光伏。乐叶光伏是一家组件生产商,收购乐叶后,隆基将业务从上游单晶硅片拓展到下游组件环节。
这对隆基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转变。隆基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专业的单晶硅片生产商,到2013年底,隆基单晶硅片产能达1.6GW,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供应商。
“我们开始思考隆基下一步怎么走?”乐叶光伏总经理李文学告诉《财经》记者,隆基一开始的目标是将单晶硅片发展到具备全球竞争力,到2013年已经实现了目标,隆基到了选择关口。
2014年初,隆基决定深耕光伏行业,向产业链下游发展,建立起自己的电池、组件业务。
李文学透露,隆基认识到,单晶硅片市场的瓶颈在下游,在全球光伏组件市场中,单晶太阳能组件只占一小部分。因此,隆基要继续发展自己的单晶硅片业务,必须要促进下游单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市场发展。
隆基内部测算,认为在单晶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的确存在市场机遇,单晶太阳能电池、组件存在价格虚高的状况,隆基如果将价格拉低,市场必定会增长。
“2013年的时候,我们测算单晶硅片成本比多晶硅片实际每瓦只贵一毛钱。”李文学说,多晶组件和单晶组件的成本差异主要在硅片,但到了组件环节,单晶组件每瓦市场价格要比多晶高七八毛钱。
这与国内光伏产业格局相关。国内并没有专门的单晶组件生产商,单晶组件都由多晶组件生产商兼营,这些生产商重点推广多晶组件,单晶组件销量少,采取的是高价策略,获得高利润率。
隆基一开始希望专攻硅片环节,由下游组件生产商来扩大单晶电池、组件的生产。2014年上半年,带着对单晶电池、组件市场潜力的判断,钟宝申和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陆续拜访了国内的几大组件生产商,游说他们扩大单晶电池、组件产能。
“应该说,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钟宝申说,隆基最后下定了决心,发展自己的电池、组件业务。 2013年底,工信部公布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第一批企业名单。考虑到自己投资建设电池、组件产线还需要走程序申请进入名单,隆基决定通过收购来发展自己的电池、组件业务。
乐叶光伏就在工信部公布的这第一批企业名单中。李文学透露,隆基考察了几十家潜在的收购对象,最终才确定收购乐叶光伏。
2014年11月,隆基股份以现金4609.55万元收购乐叶光伏85%股权,乐叶光伏成了隆基的控股子公司。
收购乐叶后,隆基开始迅速扩张自己的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先将乐叶原先的200MW的组件产线扩建为2GW,又在江苏泰州投资新建2GW高效单晶电池产线及2GW配套组件产线。
去年5月,隆基股份还和通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租赁对方约500MW的单晶电池产线,租期为十年。
李文学介绍,隆基布局产能原则是,硅片产能是组件产能的两倍,组件产能是电池产能的两倍。硅片部分是因为需要兼顾重点客户,对外销售,电池部分投资较大,所以一半通过委托外部加工或与外部合作生产方式来获得,一半自己生产。
比如,今年3月,乐叶光伏宣布与平煤股份成立合资公司,在河南平顶山市建设2GW高效单晶电池生产项目,其中乐叶光伏出资1.188亿元,占19.8%。乐叶光伏承诺每年以战略客户价采购其产品的数量不低于公司当年产量的50%。
钟宝申表示,到2019年,中国市场上单晶市场份额将超越多晶,基于这一判断,隆基在2015年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来扩充产能。
截至2015年底,隆基硅片产能达到5GW,组件产能达到1.5GW,隆基计划到2019年,硅片产能达到20GW,组件产能10GW,电池产能4.5GW。
单晶回潮
从2015年开始,中国市场的单晶比例开始显著增长。EnergyTrend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单晶太阳能电池比例从此前的5%上升至15%。
业内普遍认为,单晶电池、组件市占率快速提升,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单晶价格逼近多晶;二是“领跑者”计划的促进。
为快速打开市场,隆基为乐叶制定了低价策略。
2015年4月,第九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展会在上海召开。隆基股份在这一行业盛会上隆重推出乐叶光伏品牌,隆基公开承诺:单晶与主流多晶硅片价差最高不超过0.6元/片,这意味着折算到每瓦价格,单晶硅片甚至比多晶硅片价格还低。
李文学透露,在组件销售端,乐叶单晶组件销售执行“一毛钱”策略,即单晶组件价格比多晶高一毛钱。“组件高一毛钱,但单晶有转换效率高的优势,系统成本相比多晶有优势。”
乐叶光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发力。2015年销售单晶组件721MW、电池237MW,到年底,组件产能扩张到1.5GW,硅片产能达到5GW。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隆基的库存增长迅速。2015年隆基单晶组件库存46MW,同比增长了约94%;硅片库存约1.5亿片,同比增长约78.6%。
钟宝申解释,组件库存是因为2014年基本没有组件业务,增长比例显得很大;硅片则是由于来自2016年一二季度的组件订单很多,硅片库存是用作储备。
到2016年上半年,隆基组件销售就达873.14MW,硅片销售也大幅增长,对外销售5.75亿片,硅片和组件产销率都超过了100%。
“领跑者”计划始于2015年1月,能源局、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国家部分用电项目将优先使用符合“领跑者”指标的产品。
2015年“领跑者”给单、多晶组件设定的转换效率指标分别为17%、16.5%以上。
业内公认,这一指标对单晶有利。绝大多数多晶组件达不到这一转换效率标准,反之,绝大多数的单晶组件则在这一标准之上。这导致在“领跑者”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上,单晶有天然的优势。
2015年7月,山西大同1GW光伏示范基地获批,成为首个“领跑者”示范项目。EnergyTrend统计,大同项目中单晶组件装机占比达到了47%。
“领跑者”在光伏电站市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6月,能源局正式下达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全年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8.1GW,其中光伏领跑技术基地规模达5.5GW,占近三分之一。
单晶增长能否持续
单晶的增长是公认的趋势,但未来与多晶格局如何,究竟能否取代多晶,仍是未知之数。
多名电站开发商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他们并不在意使用的是单晶还是多晶,他们看重的是产品的性价比,这直接关系到光伏电站的度电成本。
从技术角度看,单晶降价缘于近年来成本的快速降低。隆基多年来专攻单晶硅片的生产。IHS分析师金凤告诉《财经》记者,隆基在产业链上的扩张不可复制,因为隆基在成本控制上有独特的竞争力。
《财经》记者从隆基了解到,早年隆基的硅片生产设备是从外部购买的标准设备,后来结合自己的技术经验,生产设备都是定制采购,和其他单晶硅片厂商并不一样。
单晶硅片的生产分为拉晶、切片两大环节。每年隆基硅片的非硅成本都在降低。隆基历年的年报显示,2013年,隆基拉晶非硅成本同比下降18%,切片同比下降6.9%;2014年整体非硅成本下降了12.79%。
隆基围绕硅片的生产形成了独特的技术能力。比如,2013年隆基研发成功全自动单晶生长系统平台,改变了单晶生长依赖成熟工人经验的局面,使硅片扩张产能不必受人工的限制。
阿特斯(CSIQ.N)副总裁刑国强告诉《财经》记者,单晶成本直逼多晶,与隆基多年来在拉晶环节降低成本的努力密不可分;另一方面,相比多晶,单晶提前在切片环节应用了金刚线切割工艺。
金刚线切割工艺是近年来光伏业界关注的重点,因为它能较大地提高切片环节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物耗。 隆基2015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隆基硅片非硅成本下降了20.78%,是近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财经》记者了解到,这主要得益于切片环节金刚线切割工艺的全面应用。
金刚线切割工艺在多晶硅片应用上相比单晶有额外的技术难度,目前国内尚没有多晶硅片厂商实现金刚线工艺的规模应用。
保利协鑫(03800.HK)一位高管 告诉《财经》记者,2015年以来,单晶通过全面应用金刚线切割,缩小了与多晶的价格差距,但是多晶也可以通过应用金刚线切割大幅度降低成本。该高管透露,多晶硅片切片应用金刚线切割已经没有技术瓶颈,保利协鑫已经有应用,下一步是扩大应用比例。
近日,光伏大会在北京举办,《财经》记者在协鑫展台看到,协鑫已经展出了采用金刚线切割的多晶硅片产品。
现场协鑫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电池厂商使用这类硅片,还需要改造电池产线,现在协鑫是根据订单需求来安排金刚线切割硅片的产能。
刑国强告诉《财经》记者,到今年底,阿特斯将有1GW的组件产能采用金刚线切割的多晶硅片。
李振国此前公开表示,多晶硅片导入金刚线切割是大势所趋,隆基有能力牺牲一些毛利率,让单晶硅片与多晶硅片维持0.1美元的价差,只要多晶硅片降价,隆基就会跟进。
他有信心,即使多晶应用系列的新工艺,单晶仍有能力保持成本竞争力和效率上的优势。
《财经》记者询问多家多晶厂商,他们一致认为,金刚线切割工艺之外,多晶还有多项储备技术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新竞争格局
隆基靓丽的半年报的另一个背景,是今年上半年的光伏电站抢装风潮。
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2016年一、二、三类资源区的地面光伏电站标杆电价分别降低0.1元、0.07元、0.02元。
因为《通知》明确,2016年以前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运的,要执行2016年新电价,光伏电站开发商纷纷抢在6月30日之前建设完工,以赶上原先的高电价。
中国光伏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电站装机量超过了20GW,作为对比,去年全年光伏电站装机约15GW。
上半年狂飙突进的电站建设浪潮,光伏组件厂商享受了一段需求和价格同时上升的美好时光。但热潮过后,是清冷的下半年,需求削减,光伏组件开始进入到残酷的价格竞争中。
今年7月,中广核2016年500MW光伏组件领跑者项目战略集中采购项目开标,这是“6·30”之后的首个大型集中采购项目,组件最低报价降到了3.19元/瓦,其他报价在3.4元/瓦左右。
就在数月之前,光伏组件主流报价还在4元/瓦左右。业内普遍认为,“6·30”过后,组件会降价,但降得如此之快,还是令业界吃惊。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8月国电投2016年度第二批光伏组件设备招标中,晶科能源(JKS.N)报出了3.05元/瓦的最低价,再次拉低了业界的心理底线。
钟宝申告诉《财经》记者,隆基对此有充分的预见,在价格上将保持跟随策略。
东旭蓝天新能源(000040.SZ)正在大规模推进光伏电站建设。该公司一名高管称,乐叶给他们的大客户采购价已经与多晶持平。“现在我们对单、多晶一视同仁。”
价格竞争之外,隆基还面临着新的单晶竞争对手。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多晶硅片龙头保利协鑫在单晶上的布局。
上述保利协鑫高管解释,协鑫看好多晶,但并不排斥单晶,单晶也有一定的市场,预计今年产能将达到1GW。
光伏电站系统经销商葡萄太阳能创始人袁海洋表示,他看好单晶的未来前景,但隆基不一定是胜出者。
袁海洋拿协鑫举例,他认为协鑫消化了SunEdison的单晶技术后,会对隆基形成挑战。
今年8月,保利协鑫宣布以1.5亿美元收购美国光伏产业巨头SunEdison的部分资产。这部分资产中,包括单晶领域的技术,其中较知名的,是SunEdison拥有专利的连续投料拉晶技术及生产线,可以一边投料一边拉晶,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袁海洋表示,隆基所拥有的电池、组件技术,别人也拥有,隆基要脱颖而出,需要尽快实现技术突破及创新。
钟宝申告诉《财经》记者,隆基了解到未来电池、组件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因此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来保持技术的领先。
今年上半年,隆基股份投资3.4亿元,建立了电池研究中心和组件设计中心,来提升在电池、组件环节的技术实力。
“我们相信自己能够技术领先。”钟宝申说,“就像我们过去在硅片上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