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多年,我深切体会到兴趣是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生努力探究数学知识的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内驱力”,极大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融入数学课堂,为学生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下面,我就利用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设备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养眼生趣
曾经的数学课堂,教师借助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通过对书本例题的讲解、灌输,让学生机械地模仿练习。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现代数学教学在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和多媒体设备,不但丰富了课堂内容,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学一年级“9加几”时,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小猴吃桃”的动画故事情境:一天,猴妈妈带着两只小猴逛街,小猴看到羊伯伯在叫卖桃子,馋得直嚷“要吃桃”。猴妈妈灵机一动,给两只小猴出了一道题(如下图),谁回答出来,桃子就归谁。
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迫不及待地说出:9+6=15。这时我再进一步问: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打开。这时再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让学生清楚地看出计算的过程,学生就能轻松理解使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二、轻松愉悦
数学教学不但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要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感悟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例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由于四年级的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当学生回答完后,我再利用微课展示一些优秀教师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对比自己的探究方法,从而体会成功的乐趣。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每种方法的优劣,确定探究的统一方法,使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导。最后分小组让学生探究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在学生们探究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给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心情放松,愉快地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
三、个性活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師在关注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在数学课堂短短的40分钟内很难做到兼顾。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则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为灵活自由,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设计难度系数不同的练习,供学生选择完成;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设计自主测试题,让学生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完成测验;还可以给学生观看提前准备好的微课,及时复习巩固。
四、体验感悟
小学生的思维依然偏向于形象思维,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去体验、感悟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一个圆柱体沿着底面直径竖直剖开成两个半圆柱,再把每个半圆柱等分成12份,然后拉直对合在一起,就能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就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种直观形象的演示效果,是教师纯靠语言描述和学生的想象无法得到的。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观察、对比,对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有了更直观形象的认识,计算方法也能够牢牢地记住,并能在生活中正确地加以应用。
五、会用用好
当然,信息技术只是数学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时我们不能滥用信息技术,不能以多媒体课件代替黑板板书,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放电影的形式呈现数学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教学中需要学生总结规律时,还是要以黑板板书的形式呈现,以便帮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进而得到数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会愈来愈频繁。但我们在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时,不能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而要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设备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融合,使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融入数学课堂,为学生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下面,我就利用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设备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养眼生趣
曾经的数学课堂,教师借助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通过对书本例题的讲解、灌输,让学生机械地模仿练习。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现代数学教学在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和多媒体设备,不但丰富了课堂内容,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学一年级“9加几”时,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小猴吃桃”的动画故事情境:一天,猴妈妈带着两只小猴逛街,小猴看到羊伯伯在叫卖桃子,馋得直嚷“要吃桃”。猴妈妈灵机一动,给两只小猴出了一道题(如下图),谁回答出来,桃子就归谁。
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迫不及待地说出:9+6=15。这时我再进一步问: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打开。这时再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让学生清楚地看出计算的过程,学生就能轻松理解使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二、轻松愉悦
数学教学不但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要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感悟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例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由于四年级的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当学生回答完后,我再利用微课展示一些优秀教师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对比自己的探究方法,从而体会成功的乐趣。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每种方法的优劣,确定探究的统一方法,使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导。最后分小组让学生探究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在学生们探究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给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心情放松,愉快地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
三、个性活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師在关注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在数学课堂短短的40分钟内很难做到兼顾。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则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为灵活自由,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设计难度系数不同的练习,供学生选择完成;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设计自主测试题,让学生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完成测验;还可以给学生观看提前准备好的微课,及时复习巩固。
四、体验感悟
小学生的思维依然偏向于形象思维,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去体验、感悟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一个圆柱体沿着底面直径竖直剖开成两个半圆柱,再把每个半圆柱等分成12份,然后拉直对合在一起,就能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就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种直观形象的演示效果,是教师纯靠语言描述和学生的想象无法得到的。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观察、对比,对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有了更直观形象的认识,计算方法也能够牢牢地记住,并能在生活中正确地加以应用。
五、会用用好
当然,信息技术只是数学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时我们不能滥用信息技术,不能以多媒体课件代替黑板板书,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放电影的形式呈现数学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教学中需要学生总结规律时,还是要以黑板板书的形式呈现,以便帮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进而得到数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会愈来愈频繁。但我们在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时,不能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而要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设备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融合,使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