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纯粹经济学》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人人都爱经济学》一经面世,便在第一个月连续6次印刷再版。
  业内将其评为一本极为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准确深刻的经济学读物。
  2015年,作者王福重教授再次修订,将其更名《纯粹经济学》,
  其间,经过数次修订与完善,深受读者喜爱。
  本期“名著访谈”,为您带来王福重教授的《纯粹经济学》。
  即使你样样不如人,也可以过得很好,因为别人就像你有求于他那样,有求于你。
  这就是李嘉图首次阐明的比较优势原理,近200年来,比较优势原理一直照耀着人类的进程。
  当今最杰出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1915-2009)在哈佛大学读书时,有人问他:经济学中有没有什么令人惊异的原理?萨缪尔森后来说,比较优势原理就是。它的逻辑无懈可击,但是甚至连聪明如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人都不能自行理解它,即使在被解释后暂时相信了它,但不久又会重新怀疑它。
  我深信,总有一天,走私将成为历史,或者合法化。因为WTO的宗旨,说到底,就是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缔造一个没有关税的世界。没有了关税,就没有了走私,将来的世界一定是一个自由贸易的世界。
  自由贸易意味着,一个国家不能什么都生产,比如美国不生产电视机,日本不生产药。这是聪明之举。
  绝对优势
  人类的近代史是从1500年左右开始的,因为在这前后,有几个地理大发现:以达·迦马(Vasco da Gama,1460-1524)为首的船队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非洲南段到印度的航线,麦哲伦(Fernao de Magalhaes,1450-1506)发现并到达美洲大陆。人们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其实没多大,我们都在一个小小的星球上。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各国交往迅速增加,主要的标志就是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即国际贸易,空前频繁。
  国家之间做生意,肯定是因为做贸易比不做贸易,也就是自给自足要好,经济学家的重要贡献,就是在原理上说明了这一点。
  一件事情,只有在原理上确定不疑,才能使人们坚定信心,这也是理论的重要性。
  经济学家的认识不是一下子就到位的,而是经过了复杂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产生了两种理论,来解释贸易的原因。第一种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叫“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直接成本,也就是会计成本,比别的国家低,该国就在这种产品上有绝对优势。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用自己的产品,跟别的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交换,比事必躬亲,什么都自己生产,来得更好。
  假如中国和美国只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面包和葡萄酒,再假定生产只需要劳动力,不需要其他投入,也就是其他投入是免费的。还假定两国人民的偏好是一样的,这个偏好有些特殊,即消费葡萄酒和面包的数量相等,就像人们对于穿鞋的偏好一样,左鞋和右鞋的数量必须相等,否则穿鞋的效用,由数量较少的鞋决定,比如一只左鞋两只右鞋的效用,与一只左鞋一只右鞋是一样的。
  做这些假设,是为了降低分析的难度,但是并不影响结论,即使去掉这些假设,结论还是一样的,不过分析起来更复杂。这就叫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是简洁而优美的。
  比较优势
  但是,还有一些国际贸易,绝对优势是解释不了的。
  美国生产任何产品都有绝对优势,中国任何产品都没有绝对优势,只有绝对劣势。按照绝对优势原理,美国应生产全部的产量,中国则放弃所有生产。只有中国有求于美国,美国则并不有求于中国。
  不是这样的!美国就像中国有求于美国那样,有求于中国。这个时候,照样有必要进行分工基础之上的贸易,美国的福利提高,中国的福利也会提高。
  这个不符合直觉,可是却符合逻辑。1817年在亚当·斯密之后,李嘉图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比较优势原理”,在逻辑上证明了:即使一个国家样样都比别人强,都有绝对优势,也没有必要什么都生产;即使一个国家样样不如别人,每种产品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别人也会有求于它。所谓比较优势,就是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别人。一个国家可能在每种产品的生产商都有绝对优势,可是一定不会都有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即使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商都没有绝对优势,但是肯定在某一种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记住: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由于生产此产品所放弃的最大价值,也就是生产其他产品能获得的最大价值。
  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
  美国人发明了电视、笔记本电脑、手机、牛仔裤等,可是美国已经不再生产这些所谓的“民族产品”了,因为生产没有比较优势。同时,日本也不生产药(事实基本如此),因为生产药不如生产电视(或者汽车等)更有利。
  从有国际贸易的那一天起,关于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自由贸易是说,商品、资金、人员在全世界范围内应自由地流动,而贸易保护主义则主张对贸易进行限制。
  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主张自由贸易,因为只有自由贸易才能让各国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在全球的最优配置。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理由似乎更多、更冠冕堂皇,而且往往从民族大义出发,很容易迷惑人。比如自由贸易会造成国内失业。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大行其道,浩浩荡荡进入各国市场。以电视机为例,东芝、索尼之类,因为价格便宜,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美国的电视机制造商纷纷倒闭。美国人惊呼:日本人来抢我们的饭碗了!
  于是有人提出,限制甚至禁止从日本进口电视机。理由也很充分,而且带有强烈的民族感情:美国人发明了电视,而且可以生产全世界最好的电视,日本人偷了美国的技术,又要抢就业机会,岂有此理?爱国的美国人应该买美国产的电视机,这样,美国电视机厂的工人就不会失业,买日本电视机,美国工人就得失业。   这是谬论,是不成立的。
  生产电视有两种方式: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所谓直接生产,就是安装电视机流水线,找工人生产电视;间接生产电视,就是不生产电视,而生产其他产品,比如生产药,然后出口,换回外国产的电视。
  想想,如果美国生产电视,就得把别的企业的人拉过来,比如波音飞机的工程师,所以美国生产电视机的成本太高,不具有比较优势。而生产药具有比较优势,美国的医学水平发达,善于做市场开发,辉瑞公司就是典型。
  对美国人来说,自己生产电视机不如生产药换电视便宜,日本则相反。所以,通过交换,美国人看电视的花费、日本人吃药的花费都下降。两国都更富裕了。
  美国不是没有生产电视机,不过是间接生产罢了;日本也不是没有产药,只是间接生产药罢了。
  一个国家究竟应该生产什么呢?很简单,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放弃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
  自由贸易,会对某些人的福利产生不利影响,比如美国电视机厂的工人。可是就整个国家来说,就业却会增加,因为可以把资源从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因为具有比较优势,就可以做大,增加就业。
  美国人把电视生产转给了日本,把牛仔裤生产转给了中国,把计算器生产转给了台湾地区,而发展金融业和高端服务业,因为这些行业美国人具有比较优势。
  谈作品
  《财经界》:畅销书《人人都爱经济学》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推崇,多次再版、改版之后的《人人都爱经济学》变成了《纯粹经济学》,这是您第N次修订了,为什么会想到再次修订?
  王福重:因为原来在另一个出版社出,上一次修改,是一些很小的改动,增加了一点内容而已,这次的算是有比较大的改动,也就是一些结构性的调整,我主要是按照概念、原理等隔开了,这样,就会在读的时候,有一个缓冲。不见得比以前更易懂,但是结构上更加简洁了,读起来舒服点。
  这次改版大概用了六、七个月的时间,每个字都要重看、重新斟酌,而且还要考虑到前后有没有冲突,有没有重复,有没有错误,重新修订也有这一层考虑。还有就是,书中有一些话,可能并不是我的原创,或者没有把握是我的原创,在修订的时候,就会删掉。
  我在写每一句话的时候,甚至每个词的时候,我都要考虑到读者的感受,我会想,这样写的时候,读者是不是更容易理解等。
  现在太多的书是无心之作,把很多概念堆在上面。用心写一本书和不用心写是不一样的。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我每天会收到一两百封邮件,现在少了,但是读者相对来说能够看得下去,激发他们的热情,这也是用心写书的一个反馈,
  《财经界》:重新修订之后,您满意吗?
  王福重:这本书,实际上的目的是要向一般的读者,即非经济专业的读者,给他们一个经济学的框架。现在大家都谈论经济,但是很多时候了解的途径是从媒体上,零零星星得到一些概念,但是这些概念,可能是不准确的。
  要想完整理解经济学,用经济学的思维看世界、理解当前政策的话,必须脑子当中要有一个完整的框架。所以,我在写书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是要给大家一个很完整的、很规范的一个框架。而这个框架,不是我创立的,而是过去几百年,很多经济学家的努力形成的一个全世界都认可的框架。看了这个框架之后,你就会知道什么叫经济学,就会知道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
  《财经界》:那么多经济学的书,为什么要读您的?
  王福重:我学习,研究,讲授经济学25年,朝思之,暮想之。这是我多年心血的结晶。我知道如何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说清楚明白,深入浅出而且有趣。
  还有,我的这本书内容规范,是原原本本的经济学。
  谈经济学
  《财经界》:应用到生活当中的话,它能给普通人带来什么?普通人有何必要了解经济学?
  王福重:严格来讲,经济学不能给普通人带来什么。经济学就是一种认识。世界非常复杂,我们有很多理论来解释这个世界,比如说哲学(经济学本来在哲学范畴),比如伦理学、社会学、天文学等,都是一些理解世界的科学。同样,经济学没有那么实际的作用。懂不懂经济学,与我们世俗的生活关系不大。
  经济学本身就是哲学的一部分。对个人的影响不太显著,但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影响,就要突出一些。计划经济有它的理论基础,市场经济也有它的理论基础。之所以很多国家使用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证明了市场比计划要好。中国过去三十年的成就,是因为搞了改革。那什么叫做改革呢?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础就是相信市场的作用要比集体的力量大。这也就是苏联为什么变成前苏联,是因为苏联的计划经济失败了。中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当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也不能说一点影响也没有,但影响不直接,经济学不是那么庸俗的东西。比如考虑一件事,一般人可能考虑的是会计成本,这是不科学的。而经济学考虑的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才是真正的成本。
  谈当前创新与制造业
  《财经界》:您怎么评价当前提倡的创业创新?
  王福重:从历史上来讲,所有的创新都是自发的、个人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时期是由政府搞创新取得成功的。
  创新本身就是不跟别人一样,是非常独特的东西。如果政府说,我们在这个领域来搞创新吧,那这怎么能叫创新呢?因为这与创新的特质是相反的。
  政策与鼓励,对于创新来说不重要。
  为什么呢?因为有没有谈创新,政策都会出来。创新是一种原装性的思维方式。比如说互联网,互联网是美国政府鼓励出来的结果吗?
  政府要做的就是给创业者创造一个环境,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称之为鼓励创新。鼓励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宽松的、宽容的环境,而不是去具体规定,要在哪个领域创新,照着某个方向来,就会给予某种支持,或者入驻某个产业园就给一些支持。不要一出来一个东西就说它横也不是,竖也不是,挑毛病,像滴滴打车,它应该享受宽容的政策。美国硅谷之所以能,是因为它容许跟别人不一样,甚至可能与现行的法律规定都不一致。   过去几百年间,中国很少有重大的进步与发现,科学方面一个都没有,四大发明都是技术方面,而且这也是近代之前出现的,都是民间自发的产物。
  《财经界》:您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依赖于什么?
  王福重: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和过去三十年的经验来说,我觉得一是要靠劳动力,这也是“全面二孩”的一个初衷,还是要靠劳动力多,成为制造中心,虽然我们现在仍然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如果放在将来,就不一定了,因为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不够;二是要发展金融,在我国,金融是非常落后的。
  中国真正落后的是金融业。金融业落后,产业升级是不可能做到的,创新也做不到。硅谷之所以能有那么多创新,是因为科学研究依靠资本的力量,有金融业的支持。我们的科学研究比较弱,但是我们可以从加强金融业入手。
  任何一个产品都是有很多链条,不可能在研发链条、分销链条、制造链条都是世界第一,要去看比较优势。我们的比较优势,是最后一段,制造。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制造的,因为这需要一个产业体系,物流、工人的素质、人力资本等都是需要有的,不是谁都可以生产苹果6。
  《财经界》:有些媒体报道,原先在中国的一些外资企业,他们的制造业基地已从中国迁出去了,这个如何理解?
  王福重:其实迁出去的非常少,现象容易被夸大。有一些家具行业,确实是迁到越南和中亚一些国家,这是正常的,也是一少部分。
  《财经界》:那现在的中国企业可能想法不止于此,他们可能想树立企业品牌,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企业。
  王福重:品牌的背后也是研发能力,人人都想做研发,人人都想到产业链的高端,非洲国家也想,只是人家不好意思说,他们觉得他们不行,咱们也没那个能力,但是嘴上说出来了。那就要问,凭什么?不就是过去三十多年,我们参与国际分工,在末端取得了成功,有了更高的欲望。但其实我们现在还不具备这个能力。
  谁不想成为李嘉诚那样的人?越是懂的人越不好意思说。我们有点自大,谁都想更好,但是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缓慢、渐进的过程。十年前的苹果手机,与现在的苹果手机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在进步,我们要在看到自己进步的同时,不要忽略别人也在进步,尤其是那些比我们快的国家。为什么以前摩托罗拉生产手机,现在不生产了,而变成苹果在生产。美国把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刚开始也不愿意,因为失业增加了。如果我们全部都能搞定,让别人做什么?
  这是分工不同,而分工取决于比较优势是什么。美国的比较优势不是劳动力,而是研发。美国政府会不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振兴计划、创新战略?不会。所以他成功了。
  谈阿里
  《财经界》:站在制造业的背景,您认为阿里是一个支持制造业的模式吗?
  王福重:阿里是一个是世界级的、伟大的企业。它正在冲击着实体店,因为它节约了人们的购物成本。淘宝并不只是一个卖东西的网站。为了做成这个网站,背后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它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让人们购物更方便,其背后是强大的金融支撑。虽然不是发明的,是引入的,利用的是中国人多,淘宝适用于中国的国情。
  《财经界》:那您近期与郎咸平郎教授交流过吗?近期网上有一篇文章——《淘宝不死,中国不富……》,您是《财经郎眼》的常驻嘉宾,以您的理解,他会说这样的话吗?
  王福重:他没有,这不是他的言论。只有在他的节目、他的书,看到的才是他的观点,其它假的居多。
  回到淘宝,我认为淘宝没有假货,中国没有假货。仿品是低档品。比如说车,有奔驰、宝马,但并不是人人都买得起奔驰、宝马,那如果是三、五万元的,那本身不就是仿品吗?所以说,中国生产的商品,既有最高端的,像苹果6,苹果6 plus,也有其他低端的手机,既能生产大品牌阿迪达斯,也有低档的鞋,中国可以生产从高端到低端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所有的产品。这是中国制造业强大的标志。所以说,现在中国没有成规模的假货,当然,有假发。
  在街上,花50块钱,买一件BOSS,你买的时候,就知道它是仿的,你可以告它的制造者侵犯了知识产权,但不能说它是假的。
  《财经界》:您看好淘宝这样的企业吗?
  王福重:我不是很看好。我承认它是一个很伟大的企业,因为它运用了互联网、大数据、高科技等处理技术,而且又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它了不起,很伟大。
  但是它的前景不是一定好。因为它本身并不是一个高科技的企业、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企业。
  《财经界》:现在的“BAT”中,也包括其他一些互联网企业,您看好哪些?
  王福重:互联网的灵魂不在中国人手里,所以要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我认为还是不行。以麻将为例,与美国人打麻将,美国人也偶尔会赢那么几圈,但是麻将的灵魂还是在中国人手里。互联网的精神恰恰与中国文化较着劲。因为中国文化的思路,正好相似于八卦。
  互联网的核心是想象力,是一种不受约束的力量,是一种蔑视管制的力量。这一点在中国文化里面是没有的,我们强调的是管制。我们现在很多还是处在模仿阶段。淘宝实际上前期也是一种模仿,但是它既有模仿,也有超越。包括腾讯、华为,都是在模仿。
  中国现在做得最好的,我认为就是华为吧。
  我们现在眼见的这些非常了不起的企业,可能会突然之间倒闭。这个世界的变化,是由世间最有想象力的、最能听到历史车轮前进声音的人来把握的。
  谈国企改革
  《财经界》:您对本轮国企改革怎么看?在您看来,国企改革应该怎么改?
  王福重:国企,我认为首先是一个存在范围的问题。意思就是根据历史经验,它应该只是在它必须存在的领域存在。
  《财经界》:什么叫做必须存在的领域?
  王福重:就是私人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的领域。但是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很难说的。关于军工、国防,美国也有很多是私人企业。所以要看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国家有差异。必须要严肃地讨论,并且允许试验,不让它国有行不行。   国企改革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问题。国企改革是政治改革,与经济学关系不大,因为还没有一个国家国有经济是成功的,没有一个国家国有经济搞得好的。
  严格来讲,国有企业不应该存在。因为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理论产生的错误后果。
  我预测,将来国有企业肯定不会再存在。当然,这取决于政治的进展。希腊虽然是一个西方国家,但国有化程度非常严重,这也是爆发债务危机的一个原因。过去日本的铁路、邮局都是国有的,现在都私有了,而且发展得挺好。美国还有一个领域是国有的,邮政系统,但是效率非常低。
  国企改革,需要政治勇气。
  谈中国经济
  《财经界》:站在年末,请您对今年的经济形势做一个回顾,并且预测一下未来?
  王福重:我认为虽然速度下降了,但是整个形势是不错的,目前中国经济不会崩溃。即使速度落到3也没关系,只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场说只能到3,那3就很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到某个点呢?我认为实际上是不用给经济设定目标的,关键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不要一出问题就管制,就控制,收回权力。
  经济本身就是波动着前进,经济具有周期性规律,所以担心是多余的。就像春天会到来,并不是因为人希望它来它就会来,那是一个周期。
  《财经界》:刚才谈到改革,您认为当前经济领域的改革,有一定的成效吗?未来的改革方向应该是什么?
  王福重:有一定成效,但是不显著,当然这很难。未来的改革方向,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更多的民营化,另一个是更多的自由化。过去改革的成功,也是有赖于这两个方面。农村的承包责任制,实际上就是把地交给农民去处理,在城里实行多种所有制,外资企业也进来。什么叫自由化呢?过去农民必须在村里待着,那如果不让进城,会有现在城市这么繁荣吗?这是允许人的自由流动;价格的上下波动,过去是管制,现在慢慢也放开了;还有利率的市场化进程,人民币的可自由化兑换也正在进行。
  沿着民营化、自由化这两步路走,基本上是不用担心的。如果这两条路任何一条路有所停顿,就是改革受损。
  改革是不需要理由的,要正确看待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谈人民币国际化
  《财经界》:近来,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这有何意义?
  王福重:一个国家的经济体量这么大,货币没有国际化是很不可思议的。中国现在是出口第一,产品可以销往全世界,但这个办法很笨。
  世界认识中国制造,不认识人民币,我们出去旅游、投资、留学等都会受到很大限制。这就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还是非常慢的,没有哪个国家经济体量世界第二,货币体系还相当落后,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金融业的落后之一。当然,现在也有了很多积极的变化,推动人民币纳入SDR。
  如何提高金融业,还得依靠民营化与自由化,开放以让更多的民营银行进来,光有国有银行是不行的。美国没有一家银行是国家开的,中国基本上都是政府开的,这样天然地就不会支持中小企业,资金的配给效率很低。但是资金应该到它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因为银行有政治压力,这只有发展民营银行才能做到。此外就是利率市场化。
  控制永远不会知道均衡点在哪里,因为经济是几十亿人的经济行为决定的,不能由几十个人、几个部门去决定。只有利率和汇率都均衡了,配给才会更有效率。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创新,比如说P2P,美国没有,而中国有,这是因为汇率不发达、管制造成的。P2P基本上都是平台作用,没有什么风险,基本上都有案可查。而经常听说的“跑路”,是因为本身就是骗子,与P2P这个行业没有关系,不能说P2P就是一个骗子行业。
  读者评论
  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一本让你系统学习经济学的最佳读物!经济学并非简单解释经济现象,更多的是,告诉人们如何思考、行事,才会更加幸福和快乐。原原本本地讲述经济学原理,而不夹带杂货。本书共十九讲,涵盖了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院前院长晏智杰:在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王福重先生的这部书稿之后,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向广大读者大声地加以推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但不失深刻和准确;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涵和形式,目前大多还是来自国外经济学,由于同中国历史掌故和现实生活场景的自然融合,使当今中国读者对之容易理解和十分亲近;也许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述说经济学的种种奥妙之时,力戒空洞抽象的议论和说教,通篇都渗透着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刻理解和热诚拥护。经济学本来就是经世济用之学,经作者对经济学一般原理如此加工再创作,更突显其认识价值和实践意义。没有对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实践的深思熟虑,没有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没有致力于劳神费力的科学普及的志向,要成就这一份科学成果是不可能的。
  著名经济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我与王福重博士先后同在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大学从事经济金融研究,福重兄性情中人,辩才冠绝同侪,治学亦在严谨中独辟蹊径,令我受益良多;他博士后出站后在高校任教,广受学生欢迎。我相信福重兄的作品对于读者加深对经济学、现实经济问题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 ,都会有积极帮助。
  著名财经作家、中国财经传媒人联盟特约观察员时寒冰: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理财、投资还是规划自己的事业,懂得基本的经济学常识都是大有裨益的。但经济学深奥的原理、枯燥的模型与复杂的公式,常常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我的好朋友王福重先生针对普通人群,写了这本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的书。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经济学原本是如此的贴近生活又如此的有趣味。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让你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全貌。
其他文献
一泉一唐缘,唐风温泉,  不仅是一处养生之所,  还是感受大唐文化的绝佳之地  余光中先生说,李白,酒入豪肠,有三分啸成剑气,余下七分酿成了月光,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样的诗酒情缘下,盛唐文化更加独具魅力。想我们年幼时,大多是以唐诗启蒙。入学后,老师更是常常教导我们:“日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日日吟诵中,我们渐渐长大,心底那份对唐代的景仰也更加清晰。  “一夜千年梦回唐。”当我第
2013年3月7日上午,浙江代表团在驻地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开放。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路透社、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74家境内外媒体的100多位记者到会旁听审议,媒体数和记者人数创下浙江代表团历届人代会媒体开放日新纪录。  “去年浙江的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又将如何发力?”“浙江在温州金融改革方面还会不会出台新举措?”“舟山有什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建设  15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会议认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G20是金融危机以后形成的全新国际治理机制,但中国对该机制的研究一直比较滞后。为此,目前,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主题为“大金融与综合增长的世界”的第二届20国智库论坛,对G20与综合增长战略,金融改革和全球治理以及G20与中国等主要议题进行了探讨。  同时,论坛还发布了题为《重塑全球金融治理:G20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的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中国作为全球增长的‘发动机’,有意愿、有能力担任2016年G2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发展好自己的经济,就是中国对本地区所做的实在贡献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
“十一五”以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物耗、水耗大幅度降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源产出率有所提高,初步扭转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上升的势头,促进了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出了可行路径。  近日,针对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相关热点话题,《财经界》记
智慧城市(Smarter City)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体现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感知以管理、整合以创新、优化以转型,充分利用城市核心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建设、管理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已成为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破解大城市病的
面对当下严重的诚信缺失,亟需用重典推动,  政府应从法律上建立诚信监管的法律体系  全面遭遇诚信危机的社会怎么才能重塑信任?  这个命题,需要全社会共同破解。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迫切课题。  今年1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并要求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无论在增量还是存量上,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都占了绝对主导地位。虽然从宏观层面无法证实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孰优孰劣,从各国金融发展实践看,也没有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最优金融结构作为衡量的标准。但从近年来我国金融与经济发展中反映出的问题看,需要通过发展直接融资体系、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以及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等措施,改善金融结构,促进金融体系功
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思路日前迎来新突破。  《财经界》近日从相关渠道获悉,国家高层已就国家发改委呈交的有关“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报告作出批示,国务院也有望于近期讨论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企业与专业环境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协议,通过付费购买污染减排服务,以实现达标排放的目的,并与环保监管部门共同对治理效果进行监督。  记者了解到,这份报告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负责起草。他指出